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635)[宜兰市].昭应宫.旧宜兰监狱署.献馘碑.忠灵塔 |
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三大老(左起陈蒸、杨廷理、翟淦) 除了主祀妈祖,昭应宫也像台湾一般寺庙,陪祀各种神明,例如观音菩萨、注生娘娘 、福德正神、水仙尊王(禹帝)等,而最特殊的是昭应宫后殿二楼的旁殿供奉 了开兰有功的“三大老”雕像。这是我这次来昭应庙,特别想要参观的地方。 “三大老”是指治理噶玛兰厅有功的三位地方官,分别是杨廷理、翟淦、陈蒸,三个人先 后曾担任噶玛兰厅通判(地方首长),有治绩,地方人士感念,而奉三人为三大老, 祀奉于昭应宫。 杨廷理,任台湾府知府时,曾五次入噶玛兰,击海盗朱溃、勘查天灾,并筹谋兰地设治, 最后促成清廷将噶玛兰纳入版图,为开兰有功的重要人物。因熟悉兰阳民情,噶玛兰设厅之后, 杨廷理曾短暂代理首任的噶玛兰通判。 翟淦,则是正式的首任噶玛兰通判,继杨廷理之后,治兰五年,建城垣, 设仓廒,脤灾兴学,勤于政事,而深得民心。陈蒸继翟淦之后,出任噶玛兰通判,任期仅一 年,以廉洁闻名,而受到兰民爱戴。三人治理兰阳,是1820年前后的事,而180年来,兰民祀奉 三人至今不绝。此足以供为政者省思,有为者亦若是。 而24年前,我在宜兰礁溪服役时,就曾来过一次昭应宫。当时对兰阳这片土地很陌生, 不知“噶玛兰”为何物?不知杨廷理、翟淦、陈蒸为何人?所以会如此,是自己的历 史学习有所错失,而当年的国家教育也有过失。
图:旧宜兰监狱署 离开昭应宫,往中山路南行,接神农路,来到另一处历史建筑“旧宜兰监狱署”参观。这 座宜兰旧监狱设立于日本统治台湾的第二年,明治29年(1896)。监狱占地一公顷,一直 到民国81年(1992)才搬离宜兰市区,迁往三星乡。 昔日占地广阔的宜兰旧监狱,如今仅保存一小栋的日据时期的办公室而已。其余建物已夷平, 划为商业区。就在这个区域内,宜兰市政府与民间企业合作,打造了一块占地7000多坪的“兰城新月购物广场”, 号称是东台湾最大的购物中心,预定下个月开幕。购物中心巨硕的大楼就矗立于“旧宜兰监狱署”这栋小小的建筑 物后方。 “旧宜兰监狱署”,日式的檐瓦,木造的屋身,漆以蓝色油漆,颇能象征受刑人的心情。 中央拱形的门廊,两侧各有两个直立式的窗户,木窗样式典雅。这栋古雅的老房子,已被文化局列为历史建筑。 当年这座监狱设于宜兰市区,如今土地已寸土寸金,所以也只能留住这么一栋历史建筑做为纪念而已。
图:献馘碑 离“旧宜兰监狱署”不远的宜兰市中山公园,是我今天行程的主要目标。公园内,有一座 被列为县定古迹的“献馘碑”。献馘碑,设立于明治42年(1909),这一年,南澳的泰雅 族人向日本政府归顺,献缴历年所猎杀的235个人头及兵器,于是地方人士集资将人 头骨葬于此地,并立碑纪念。 碑石的形式颇为特色,碑座四角,各立一根方形石柱,环绕圆形的主碑体,构成既肃穆而有 气势的建筑效果。耸立的圆柱碑体,以石块堆砌而成,柱头覆以圆盖。圆柱镶以大理石,刻着“献馘碑”三个 大篆字体。基座正面有碑文,记载立碑的 缘起(注1)。 碑文是胜利者所写的,内容虽不尽客观,但也反映了开兰以来,汉人与原住民之间有过的激烈冲突。 自嘉庆元年(1796),吴沙率众入垦噶玛兰,在头围(头城)建立根据地,接着二围 、三围、四围、五围,逐步推进,由点而线,由线而面,汉人不断扩张垦地,而与世居兰地的原住民 发生激烈的冲突。 自清朝以来,以迄日据时代,官府对原住民抚剿并行,而无法完全消弭原住民的反抗。尤其以南澳一带的泰雅族 人最强悍勇猛,使罗大春所辟的苏花古道几沦于荒废。 日本统治台湾后,明治36年(1903),设立苏花警备隘勇线,以监控南澳的泰雅族人;明治39年(1906),佐久 间左马太总督上任后,更采取强硬的政策,以优势武力进讨不肯归顺的原住民部落。南澳的泰雅族人 受到压制,不得已于明治42年(1909)向官府归顺,献出武器及所猎杀的头颅。
图:忠灵塔 中山公园,旧称“宜兰公园”,与献馘碑在同一年设立,这是宜兰第一座公园。公园内,除了“献馘碑”, 还有两处两处日据时代遗迹,一是忠灵塔,一是日军通讯中心掩体,都已被列为历史建筑。 “忠灵塔”,设立于昭和11年(1926)8月,以悼念为国殉职的军人,由当时 台湾军司令官陆军中将柳川平助题字。柳川平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率领日军第十军, 侵略中国杭州、上海、南京等地。1945年初,柳川病殁,还不及看见日本战败投降。 战后,忠灵塔石碑遭到破坏,塔前的鸟居、石灯笼都已消失,石碑基座被毁,碑石断裂, 遭到废弃,如今则重新竖立于中山公园内。碑石背面有碑文,夹杂汉文、日文,字迹渐模糊, 是纪念当时台湾步兵第一联队第二中队殉职的士官兵。殉职事迹不明,猜想应与泰雅族的战 役有关。 忠灵塔附近的步道旁,有一座防空壕的掩体,是日据时代的日军通信中心,建于昭和18年(1943), 当时日军因太平洋战争的战况渐趋不利,驻兰的“盾”部队在公园内建造了这座掩体, 驻防15名官兵,负责联络宜兰外海的海、空作战。这座掩体,现已废弃,成了历史建筑。 中山公园,占地面积不大,却拥有百年历史,园内老树奇石,林荫幽径,颇为怡人,不时可见松鼠跳跃于林间。 公园又与宜兰演艺厅毗连,构成一处具有历史与艺文气息的公园休憩空间。 宜兰设治超过180年,市区拥有不少的历史古迹,今天本来预定还要再造访几处。同行还有老婆和小东。 而连访昭应宫、旧监狱、献馘碑之后,老婆忽然感慨对我说:“不知今日是你陪我们出来玩, 还是我们陪你出来拍古迹?” 拍古迹,也不能不顾妻。于是今天的宜兰古迹行程提前结束,我们直奔有“温柔乡”之称的礁溪。
日期:2008.10.14 (写于2008.10.17)【推荐本文给朋友】
【附近古迹景点】
【相关标签】
include('../adsense1.php'); ?>
兰邑僻在台湾东部,北山面海,沿山一带以上,俗有呼为“生番”者,性极剽悍狰猛,
说文曰“兽足”,谓之“番”,意者生长深山,日与兽伍,未经王化陶镕,生番命名
是之取称。其居上巢下窟,其食膻肉酪浆,其种族异名分,其俗身文体裸,其酬酢往来,
既礼义廉耻之不知,其出没隐见魑魅魍魉之难测,残忍成习,戕杀为勇,或持刀刃,或带铳
炮,或三五成群,或仟佰聚党,或白昼遽下山麓,或黑夜突入家,或潜伏曲袭人以不及窥,
或迳落平原伤人,以不及料,嗟嗟!灾祸之烈,何止杀身;冤惨之深,孰如丧首!
清政府尝悯焉,亟思为民除害,又以覆载攸同,不忍右戮,乃于设隘提防以外,屡为招安,为民除
害,无如其梗化不服何;兴师问罪,又无如何其负隅相抗何。改隶以来,戎马倥偬,官斯
土者,类因平匪事,忙未遑及此而生番之嗜杀如故,上下百有余年,街庄人民山隘士卒遭害难以数计。
及中田厅长莅任,首讲理番之策,以建治安之基,及筑警寮设隘线,明治三十六年十一月自清
水溪始,迄同四十一年六月抵大南澳止,星霜六易。布置已周,犄角以制,威武以压之,又兴化
育以启其愚,通贸易以利其便,抚绥备至,感召最神,遂有以使之去逆效顺,一自南澳平众社服
乃扶老携幼,稽首于军前曰:“今而后世世子孙皆感生成之德,毋复行凶肆害,为悉致所馘颅骨
且献其兵器以谢罪焉。”于是残魂慰,群情洽,民番共睦,人鬼相安。我兰自开辟至今,何曾有
此盛事!爰是绅耆倡捐,合邑响应,因为筑冢建碑以安亡魂,且俾尔熙来攘往者得以知圣世之泽及枯骨。
明治四十二年三月 宜兰厅下绅士商庶总代 波江野吉太郎、江锦章、李绍宗、陈伦元 同具 [旅行照片]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