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629)

[宜蘭蘇澳].晉安宮.蘇澳冷泉.七星嶺初探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晉安宮入口的「張公廟觀光夜市」招牌

蘇澳「晉安宮」就位於火車站附近,是我這次來蘇澳想尋訪的歷史遺跡之一。

若搭火車前來蘇澳,一出車站大門,就可看見左前方的蘇南路路口,有一座拱形的商圈形象招牌,寫著「張公廟觀光夜市」。

張公廟,就是指「晉安宮」。晉安宮祀奉「法主公」,法主公本姓張,所以又稱「張公廟」。 晉安宮是蘇澳最早的寺廟,法主公是泉州人的宗教信仰,這也透露了泉州人是最早移民此地的漢人。

嘉慶25年(1820),泉州人蘇士尾率眾進入蘇澳西隅開墾,後人紀念蘇氏開闢新土的功勞, 於是將其姓氏「蘇」與港灣的「澳」結合,而稱此地為「蘇澳」;蘇澳更早又有「港口」、「東港」、「施八坑」等名稱, 不過這些說法其實都是錯誤的註1

圖:晉安宮

晉安宮即是由當時移民來蘇澳的蘇士尾與墾民於道光7年(1827)建立的。

同治11年(1872)遷建至現址,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因近年來的重修改建, 整座廟已失去古味。

我前來晉安宮,是為了參觀廟裡的兩塊古碑。這兩塊古碑座落於晉安宮廟埕左前側的碑亭內,碑文都與羅大春有關。 一是「羅大春開闢道路里程碑記」,一是「羅提督興學碑」。

羅大春,是清朝福建陸路提督,同治13年(1874),因「牡丹社事件」引起日本入侵台灣, 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奉命來台因應,緊急調兵開闢北中南三路,開闢通往後山道路, 以加強東台灣的防務註2。當時羅大春奉令開闢蘇花古道, 起自蘇澳,終抵花蓮港北岸,全長二百里。這條古道,就是今日蘇花公路的前身。

蘇花古道完工後,羅大春勒石紀念,除了晉安宮保存的這塊里程碑記, 在南澳震安宮旁的碑亭內也保存了一塊「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晉安宮的里程碑,立於同治13年(1874)10月,詳記蘇澳至花蓮港的里程,碑文如下:

自蘇澳至東澳二十里,自東澳至大南澳三十里,自大南澳至大濁水三十里,自大濁水至大清水二十五里, 自大清水至新城四十五里,自新城至花蓮港北岸五十里。
以上自蘇澳至花蓮港北岸計程二百里。
同治十三年陽月,福建陸路提督黔中羅大春勒石。

這段里程敘述中,「大清水」的地名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記得我寫《蘇花公路.清水斷崖》旅記時,參考「維基百科」網站, 提及蘇花公路清水斷崖的由來,是為了紀念一位殉職的日籍工程人員清水先生。後來有讀者告知,這未必是事實, 其實清水地名,在清朝時就已存在,清水斷崖未必是因為清水先生的關係。寫這篇旅記時, 再查閱維基百科網站「清水斷崖」的條目,關於清水先生的文字已經刪除註3

羅大春率軍駐紮蘇澳開闢後山道路的期間,曾捐銀五百圓,於蘇澳設立義學,以提倡文風, 義學就設於晉安宮旁,鄉民感念而立碑紀念,稱此碑為「羅提督興學碑」註4

「羅大春開闢道路里程碑記」、「羅提督興學碑」石材都採砂岩,石碑經風歷雨漸蝕,字跡已模糊難辨, 碑旁已另立新碑,提供文字對照解說。

古碑後方的廟埕邊緣,放置了一些晉安宮改建時拆除的舊廟楹柱,多已殘破不全。撫摸殘柱, 頗有感慨。台灣寺廟楹柱多採石材,並不會隨歲月而腐朽,因此寺廟重修時,多半保留石柱而翻新木構建築, 晉安宮卻拆毀舊楹柱。觀覽這些舊石柱,刻字依然清晰可辨,有「光緒丙子年」(光緒2年,西元1876年), 也有「大正拾年」(1921)的年代,惜其被棄。廟門口兩側的石獅也換成新鑄造的,那擁有百年歷史的古獅不知流落何方? 石獅旁各有一座石燈籠的基座,奉獻者的字跡猶可辨讀,一是蘇澳郡公學校職員及學生, 一是日本人近江時五郎註5

晉安宮碑亭 羅大春開闢道路里程碑記 羅提督興學碑

廢棄的楹柱。
光緒丙子年(1876年)
石燈籠基座。蘇澳郡下
小公學校職員兒童捐獻。
石燈籠基座。近江時五郎捐獻。

圖:蘇澳冷泉(背後山丘為七星嶺登山步道)

離開晉安宮,從車站前的大路走出去,接中山路。

中山路是蘇澳最主要的街道, 橫過馬路,從左前方的對街巷道進入後,即可看見著名的「蘇澳冷泉公園」。

七星嶺登山步道的登山口就在冷泉公園旁。我的計劃是先登七星嶺,活動筋骨, 然後下山再去泡冷泉。登山口有「七星山登山步道」的標誌及導覽圖, 這條步道長約2.4公里,抵達山上的「星嶺公園」。

從冷泉公園出發,便是連續一千三百級的石階路,這時才中午過後不久,陽光正熾熱, 步道沿途樹木稀疏,毫無遮蔭,抵達第一座涼亭時,便覺得一路走來坎坷累人。奮力再爬上往, 途中遇到一位下山的老伯,寒喧幾句,他笑著稱讚我說:「真勇哦!這麼熱來爬山。」 終於爬到第二座涼亭,不禁暗笑自己:「這是憨,哪是勇?」此時已滿頭汗,筋骨超熱, 應該回頭才是岸。

就停留在第二座涼亭休息及眺覽風景。從冷泉爬至這裡,大約十一、二分鐘。這裡與砲台山遙遙相對, 整個蘇澳市區就在山腳下,蘇澳山海風光一覽無遺,遠處南方澳的外港及跨港大橋歷歷在目。 若以眺覽風景為主,不求登頂七星嶺,那麼冒著這艷陽天爬這段石階路還是相當值得的。

涼亭有遮蔭,又景色可觀,當下就決定不再上爬了。坐亭望山觀海而已。

七星嶺(山)登山步道 1300級石階 途中俯瞰蘇澳市區

從第二座涼亭遠眺南方澳漁港。 從第二座涼亭俯瞰蘇澳市區。

圖:蘇澳冷泉家庭池湯屋

循原路下山,回到冷泉公園的入口。

蘇澳冷泉,是全台知名的景點,每當夏日季節的假日時, 這裡經常人滿為患,今天卻只有幾名遊客而已。園內冷冷清清。

我選擇家庭式湯屋,可以肌膚無拘束的靜享冷泉滋味。家庭湯屋的冷泉池尚稱寬敞,可容四、五人使用而綽綽有餘。 冷泉池的水深及胸,底鋪卵石,冷泉就從地面卵石間縫冒出,微微水泡不斷湧出。這冷泉極沁涼, 熱體入冷泉,胸脾頓時一股涼意,身體整個清涼起來。

這是我第一次泡冷泉。蘇澳冷泉含有大量的細微氣泡,據說全世界僅有蘇澳與義大利的西西里島才有這樣的冷泉。

蘇澳冷泉被用來泡湯養生及開發做為商業用途,始於日據時代,是日本人的發現。 最初,來到蘇澳的墾民,發現七星嶺下有湧泉,卻見蟋蟀、蚯蚓死於泉水中,而湧泉池又無魚類,因而認為冷泉有毒, 而不敢飲用。

直到日據初期,一名日本軍人竹中信景途經七星嶺下,因口渴而飲用冷泉,飲後覺得清涼可口, 精神爽快。多年後,竹中信景退伍後,來到蘇澳定居,並研究冷泉成分,發現冷泉不但無毒,且適合做成飲料。 於是在蘇澳設立飲料工廠,以冷泉製成彈珠汽水(日語稱「那姆內」),而成為台灣彈珠汽水的起源。 這家汽水工廠一直經營到戰後的民國47年(1958)才結束營業。

竹中信景也親身浸泡冷泉,發現冷泉與溫泉一樣,具有養生療效,而加以開發。昭和3年(1927), 蘇澳冷泉開始營業。今天的蘇澳冷泉園內豎立了一座「冷泉先驅者紀念碑」,以表彰竹中信景開發蘇澳冷泉的貢獻。

而早在竹中信景之前的二十年,就已經有一位日本人樺山資紀來蘇澳泡過冷泉了。同治12年(1873), 樺山資紀在「牡丹社事件」爆發後,日本準備對台用兵,奉令潛入台灣偵察。樺山資紀在蘇澳登陸, 並深入南澳「番地」,調查及蒐集風土民情資料,當時他就曾在蘇澳冷泉中洗澡,而覺得冷泉清涼令人舒適。 當年的樺山資紀36歲,官拜陸軍少佐(少校),而22年後,他再度來到台灣時,已是海軍大將,就任日本治台的第一任台灣總督。

我在蘇澳冷泉泡湯,這裡除了冷泉的氣泡味,也有悠悠蕩蕩的歷史味。

日期:2008.09.17 (寫於2008.09.23)  


【延伸閱讀】
.第1511篇 - 2020.03.18 旅行影片:蘇澳.七星嶺

註1:關於蘇澳地名的起源, 承蒙先進《宜蘭的自然環境人文與生態保育》呂學麟先生來信指正,其說明如下:
查泉州人蘇士尾、張光明、張阿哲、楊姓等人是在1827(清道光7)年始入墾蘇澳永春, 然1808(嘉慶13)年福建巡撫張師誠奏報〈曉諭民番並添撥兵船會剿朱濆賊匪情形〉、1810(嘉慶15)年閩浙總督方維甸〈奏請噶瑪蘭收入版圖狀〉、 1813(嘉慶18)年楊廷理〈議開臺灣後山噶瑪蘭節略〉等文獻,均已載有「蘇澳」之名,故知前說不確。

考蠻荒未闢時期之蘇澳,因偏處海角,陸路交通極為困難,故能前往者,概須經由海路,例如16世紀中國海盜林道乾、 17世紀西班牙神父基洛斯(Quiros)等。17世紀初西班牙海圖標示蘇澳海灣為Baye San Lorenzo(漢人稱「聖佬楞佐」)、 1650年代荷蘭海圖則稱此地為Bay van St.Laurens(聖勞倫斯),則「蘇澳」一名,應是漢人自西名取「蘇」之音, 加上漢語之「澳」而成;一如「三貂嶺」係由「三貂」(San Diego)加「嶺」、宜蘭係由「噶瑪蘭」改為宜「蘭」焉!

又,蘇澳更早的地名是「東港」之說,不知出自何本?在相關文獻上從未之有。自吳沙以來,宜蘭人稱「東港」,是指東勢大溪的港口, 官方正名是「嘉禮遠港」,俗稱「東港」,今日仍名「東港」。
以上引用呂先生來信內容,避免以訛傳訛的錯誤史實一再流傳。
.........Tony補註於2017.10.10

註2:牡丹社事件期間,沈葆楨下令開闢北中南三路通往台灣後山, 並籌畫招徠百姓入山開墾,以充實東部防務,朝廷實施一百九十年的「禁止民人私入番地」法令顯然已不合時宜, 於是沈氏以「開山不先招墾,則路雖通而仍塞;招墾不先開禁,則民裹足而不前。」,而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1875/1/12)奏「臺灣後山亟須耕墾, 請開舊禁」一摺,至光緒元年正月十日(1875/02/15)奉准開放山禁、海禁及竹鐵貿易等例禁。又為避免漢人入山開墾,造成漢「番」衝突不斷, 朝廷乃實施「撫番」。這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後世稱為「開山撫番」政策。
---Tony補註於2017.10.10 (以上內容感謝呂學麟先生指正)

註3:關於清水地名,承蒙呂學麟先生補充說明如下:
昔日宜蘭人稱蘭陽溪為「濁水」,與「濁水」相鄰而水色較清者,皆稱「清水」,例如西勢大溪(今宜蘭河)、 冬山河末段的嘉禮遠河、清水地熱之清水溪等。早在清代,宜蘭人已稱大南澳的和平溪為「大濁水」,其旁小支流稱小濁水、 斷崖處之二河則稱「大清水」、「小清水」,這是漢人的命名習慣,非關日本人。

註4:「羅提督興學碑」碑文如下:
台北蘇澳背山面海,距蘭城五十里,歸化之番雜處南北兩澳,其地距生番社不遠,地僻人稀, 民番識丁者少。同治甲戌之秋,欽命福建全省提督軍門衝勇巴圖魯功加一等羅奉旨統帥台北駐蘇澳督率弁勇進闢後山, 沿山伐木,開路直達泗波瀾大港北岸,計程三百餘里。沿途撫番衛民招墾之外,復蒙 惠及民番。 自捐資銀五百員札廳生息,永于蘇澳設立義學,酌議條款,嚴定章程,並將欽命台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夏所建蘇澳之廟傍瓦屋三間草屋二棚, 咨請撥為課讀學堂,以垂久遠,屯營講武之餘,繼以文教,菁莪雅化又將見於台北海濱矣。茲特紀載於石, 後之上進者當知木本水源寔出,軍門養育恩深之所致,共誌弗諼云爾。
大清光緒元年歲次乙亥六月 日 三澳總董
王秀俊、鄭禮泉、黃寶忠既舖戶庄民等同立
【補註】根據台大保存的原碑拓本,碑文統『帥』是統「師」之誤,仿碑刻錯文字。...Tony補註於2017.10.10(謝謝呂學麟先生提供此一資訊)

註5:近江時五郎曾擔任日本藤田組瑞芳礦區的代所長。 顏雲年受其重用,取得小粗坑礦權,後來成為礦業鉅子。1912年, 顏雲年又與近江時五郎等日人商議,共同籌資,興建平溪線鐵路,以開採菁桐坑的煤礦。


[旅行照片]

蘇澳火車站。

晉安宮。

蘇澳冷泉公園。票價:
大眾池 70元(不限時),家庭湯屋 200元 (限時40分鐘) 

蘇澳冷泉大眾池。

蘇澳冷泉家庭湯屋(個人池)。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