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晋安宫入口的“张公庙观光夜市”招牌
苏澳“晋安宫”就位于火车站附近,是我这次来苏澳想寻访的历史遗迹之一。
若搭火车前来苏澳,一出车站大门,就可看见左前方的苏南路路口,有一座拱形
的商圈形象招牌,写着“张公庙观光夜市”。
张公庙,就是指“晋安宫”。晋安宫祀奉“法主公”,法主公本姓张,所以又称
“张公庙”。晋安宫是苏澳最早的寺庙,法主公是泉州人的宗教信仰,这也透露了泉州人
是最早移民此地的汉人。
嘉庆25年(1820),泉州人苏士尾率众进入苏澳西隅开垦,后人纪念苏氏
开辟新土的功劳,于是将其姓氏“苏”与港湾的“澳”结合,而称此地为“苏澳”。苏澳更早的地名
有“港口”、“东港”、“施八坑”等名称(注1)。
图:晋安宫
晋安宫即是由当时移民来苏澳的苏士尾与垦民于道光7年(1827)建立的。
同治11年(1872)迁建至现址,拥有一百多年历史。因近年来的重修改建,
整座庙已失去古味。
我前来晋安宫,是为了参观庙里的两块古碑。这两块古碑座落于晋安宫庙埕左前侧的碑亭内,碑文
都与罗大春有关。一是“罗大春开辟道
路里程碑记”,一是“罗提督兴学碑”。
罗
大春,是清朝福建陆路提督,同治13年(1874),因“牡丹社事件”引起日本入侵台湾,
钦察大臣沈葆桢奉命来台处理善后,奏请朝廷“开山抚番”,于是开辟后山道路。当时罗大春奉令开辟
苏花古道,起自苏澳,终抵花莲港北岸,全长二百里。这条古道,就是今日苏花公路的前身。
苏花古道完工后,罗大春勒石纪念,除了晋安宫保存的这块里程碑记,在南澳震安宫
旁的碑亭内也保存了一块“罗大春开路纪念碑”。
晋安宫的里程碑,立于同治13年(1874) 10月,
详记苏澳至花莲港的里程,碑文如下:
自苏澳至东澳二十里,自东澳至大南澳三十里,自大南澳至大浊水三十里,自大浊水至大清
水二十五里,自大清水至新城四十五里,自新城至花莲港北岸五十里。
以上自苏澳至花莲港北岸计程二百里。
同治十三年阳月,福建陆路提督黔中罗大春勒石。
这段里程叙述中,“大清水”的地名特别引起我的注意。记得我
写《苏花公路.清水断崖》旅记时,
参考“维基百科”网站,提及苏花公路“清水断崖”的由来,
是为了纪念一位殉职的日籍工程人员清水先生。后来有读者告知,这未必是事实,其实
“清水”的地名,在清朝时就已存在,清水断崖未必是因为清水先生的关系。写这篇旅记时
,再查阅“维基百科”网站“清水断崖”的条目,关于清水先生的文字已经删除。
罗大春率军驻扎苏澳开辟后山道路的期间,曾捐银五百圆,于苏澳设立义学,以提倡文风,义学就
设于晋安宫旁,乡民感念而立碑纪念,称此碑为“罗提督兴学
碑”(注2)。
“罗大春开辟道路里程碑记”、“罗提督兴学碑”石材都采砂岩,石碑经风历雨渐蚀,字迹已模糊难辨,
碑旁已另立新碑,提供文字对照解说。
古碑后方的庙埕边缘,放置了一些晋安宫改建时拆除的旧庙楹柱,多已残破不全。抚摸残柱,
颇有感慨。台湾寺庙楹柱多采石材,并不会随岁月而腐朽,因此寺庙重修时,多半保留石柱而翻新木构建筑
,晋安宫却拆毁旧楹柱。观览这些旧石柱,刻字依然清晰可辨,有“光绪丙子年”
(光绪2年,西元1876年),也有“大正拾年”(1921)的年代,惜其被弃。庙门口两侧的石狮也换成新铸造的
,那拥有百年历史的古狮不知流落何方?石狮旁各有一座石灯笼的基座,奉献者的字迹犹可辨读,一是
苏澳郡公学校职员及学生,一是日本人近江时五郎(注3)。
|
|
|
晋安宫碑亭。
|
罗大春开辟道路里程碑记。
|
罗提督兴学碑。
|
|
|
|
废弃的楹柱。
光绪丙子年(1876年)。
|
石灯笼基座。
苏澳郡下小公学校职员儿童捐献。
|
石灯笼基座。
近江时五郎捐献。
|
图:苏澳冷泉(背后山丘为七星岭登山步道)
离开晋安宫,从车站前的大路走出去,接中山路。中山路是苏澳最主要的街道,
横过马路,从左前方的对街巷道进入后,即可看见著名的“苏澳冷泉公园”。
七星岭登山步道的登山口就在冷泉公园旁。我的计划是先登七星岭,活动
筋骨,然后下山再去泡冷泉。登山口有“七星山登山步道”的标志及导览图,
这条步道长约2.4公里,抵达山上的“星岭公园”。
从冷泉公园出发,便是连续一千三百级的石阶路,这时才中午过后不久,阳光正炽热,
步道沿途树木稀疏,毫无遮荫,抵达第一座凉亭时,便觉得一路走来坎坷累人。奋力再爬上往,
途中遇到一位下山的老伯,寒喧几句,他笑著称赞我说:“真勇哦!这么热来爬山。”
终于爬到第二座凉亭,不禁暗笑自己:“这是憨,哪是勇?”此时已满头汗,筋骨超热,
应该回头才是岸。
就停留在第二座凉亭休息及眺览风景。从冷泉爬至这里,大约十一、二分钟。这里与炮台山遥遥相对,
整个苏澳市区就在山脚下,苏澳山海风光一览无遗,远处南方澳的外港及跨港大桥历历在目。若以眺览
风景为主,不求登顶七星岭,那么冒着这艳阳天爬这段石阶路还是相当值得的。
凉亭有遮荫,又景色可观,当下就决定不再上爬了。坐亭望山观海而已。
|
|
|
七星岭(山)登山步道。
|
一千三百级石阶(半途而废)。
|
途中俯瞰苏澳市区。
|
|
|
从第二座凉亭远眺南方澳渔港。
|
从第二座凉亭俯瞰苏澳市区。
|
图:苏澳冷泉家庭池汤屋
循原路下山,回到冷泉公园的入口。苏澳冷泉,是全台知名的景点,每当夏日季节的假日时,
这里经常人满为患,今天却只有几名游客而已。园内冷冷清清。
我选择家庭式汤屋,可以肌肤无拘束的静享冷泉滋味。家庭汤屋的冷泉池尚称宽敞,可容四、五人使用而
绰绰有余。冷泉池的水深及胸,底铺卵石,冷泉就从地面卵石间缝冒出,微微水泡不断涌出。这冷泉极沁凉,
热体入冷泉,胸脾顿时一股凉意,身体整个清凉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泡冷泉。苏澳冷泉含有大量的细微气泡,据说全
世界仅有苏澳与义大利的西西里岛才有这样的冷泉。
苏澳冷泉被用来泡汤养生及开发做为商业用途,始于日据时代,是日本人的发现。
最初,来到苏澳的垦民,发现七星岭下有涌泉,却见蟋蟀、蚯蚓死于泉水中,而涌泉池又无鱼类,因而认为冷泉有毒,
而不敢饮用。
直到日据初期,一名日本军人竹中信景途经七星岭下,因口渴而饮用冷泉,饮后觉得清凉可口,
精神爽快。多年后,竹中信景退伍后,来到苏澳定居,并研究冷泉成分,发现冷泉不但无毒,且适合
做成饮料。于是在苏澳设立饮料工厂,以冷泉制成弹珠汽水(日语称“那姆内”),而成为台湾弹珠汽水
的起源。这家汽水工厂一直经营到战后的民国47年(1958)才结束营业。
竹中信景也亲身浸泡冷泉,发现冷泉与温泉一样,具有养生疗效,而加以开发。昭和3年(1927),苏澳冷
泉开始营业。今天的苏澳冷泉园内竖立了一座“冷泉先驱者纪念碑”,以表彰竹中信景开发苏澳
冷泉的贡献。
而早在竹中信景之前的二十年,就已经有一位日本人桦山资纪来苏澳泡过冷泉了。同治12年(1873)
,桦山资纪在“牡丹社事件”爆发后,日本准备对台用兵,奉令潜入台湾侦察。桦山资纪在苏澳登陆,
并深入南澳“番地”,调查及搜集风土民情资料,当时他就曾在苏澳冷泉中洗澡,而觉得冷泉清凉令人舒适。
当年的桦山资纪36岁,官拜海军少佐(少校),而22年后,他再度来到台湾时,已是海军大将,就任日本治台
的第一任台湾总督。
我在苏澳冷泉泡汤,这里除了冷泉的气泡味,也有悠悠荡荡的历史味。
日期:2008.09.17 (写于2008.09.23)【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注1:关于苏澳地名的起源,有新的见解,请参考:
第0804篇旅记-[宜兰苏澳].金字山.日月宫.清军古墓群
(Tony补注于2010.10.30)
注2:“罗提督兴学碑”碑文如下:
台北苏澳背山面海,距兰城五十里,归化之番杂处南北两澳,其地距生番社不远,地僻人稀,
民番识丁者少。同治甲戌之秋,钦命福建全省提督军门冲勇巴图鲁功加一等罗奉旨统帅台北驻
苏澳督率弁勇进辟后山,沿山伐木,开路直达泗波澜大港北岸,计程三百余里。沿途抚番卫民
招垦之外,复蒙 惠及民番。自捐资银五百员札厅生息,永于苏澳设立义学,酌议条款,严定
章程,并将钦命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夏所建苏澳之庙傍瓦屋三间草屋二棚,咨请拨为课读学堂,
以垂久远,屯营讲武之余,继以文教,菁莪雅化又将见于台北海滨矣。兹特纪载于石,后之上进者
当知木本水源寔出,军门养育恩深之所致,共志弗谖云尔。
大清光绪元年岁次乙亥六月 日 三澳总董
王秀俊、郑礼泉、黄宝忠既铺户庄民等同立
注3:近江时五郎曾担任日本藤田组瑞芳矿区的代所长。
颜云年受其重用,取得小粗坑矿权,后来成为矿业钜子。1912年,
颜云年又与近江时五郎等日人商议,共同筹资,兴建平溪线铁路,以开采菁桐坑的煤矿。
[旅行照片]
|
苏澳火车站。
|
|
晋安宫。
|
|
苏澳冷泉公园。票价:
大众池 70元(不限时),家庭汤屋 200元 (限时40分钟)
|
|
苏澳冷泉大众池。
|
|
苏澳冷泉家庭汤屋(个人池)。
|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
include('../statbar.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