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626)

[北市南港].南港山縱走(東段).大嶺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南港山鞍部

「南港山縱走」東起研究院路三段的中華技術學院,西迄三張犁的挹翠山莊,以南港山鞍部為分界, 大致可分為東段與西段縱走。

我最近走完西段縱走,今日繼續走南港山東段的縱走行程。

南港山鞍部在哪裡呢?大約就在南港山步道的中段,這裡的地勢明顯較兩側山脊低凹,地形如馬鞍的形狀, 所以稱為「鞍部」,就是一般俗稱的「埡口」。由於鞍部地勢相對較底,因此越嶺古道大多通過鞍部,以節省行旅往來登爬的勞苦。

南港山歷史悠久的「大嶺古道」,就即是通過這處鞍部。日據時代明治37年(1904年)繪製完成的《台灣堡圖》, 就已繪出這條越嶺古道。大嶺古道呈南北向,通過東西走向的南港山鞍部。這條古道是昔日居住在南港的四份仔庄(今研究院路四段)的民眾, 運送稻米、茶葉等農產品前往錫口(松山)街市販售,然後再購買日用品返回後山的一條捷徑。

這條百年古道,以南港山鞍部為界,目前北段稱為「北興宮口步道」,南段稱為「麗山橋口步道」, 北段已鋪上花岡岩石階路,南段的部份路段則仍保有原始自然的面貌,古道泥徑,質樸古雅,途中還有一間古厝。

我今天的南港山東段縱走,即是從北興宮口走這條古道上山,至南港山鞍部,然後縱走至中華技術學院, 然後步行至研究院路四段的麗山橋口,然後再從大嶺古道的南段(麗山橋口步道)越嶺返回前山。 這樣的行程安排,既有登山東西縱走,又有古道南北越嶺。

圖:北興宮口步道(大嶺古道北段)

北興宮口步道的登山口位於成福路269巷,步道入口有一座「北興宮」,因而得名。

這條步道全長0.8公里,約25分鐘,即可登上南港山鞍部,要比起一般民眾常走的慈惠堂路線來得輕鬆。

然而由於這條路線登山口的位置較偏僻,交通不便利,古道的功能又已式微, 所以北興宮登山口的人氣遠不如慈惠堂登山口。登山者以附近居民為主。

北興宮口步道原本路況不佳,近年來已全線鋪上花崗岩石階路,途中設有六角形木亭供民眾休憩; 此外,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與山腳下的忠孝醫院合作,在步道沿途設置了一些健康相關的資訊板,內容頗為實用, 雖然古道已無古味,但可稱得上是一條健康步道。我每次走這條步道時,都會詳閱這些資訊, 供登山時的參考註1

步道的末段稍陡,接近鞍部時,可眺望市區景色。爬上急坡,不久即可抵達鞍部。 鞍部十字路口,指標分明。路旁有「鞍部懷古」的導覽資料牌。這裡也有一座福德宮,庇護著往返這條山路的行旅者。 廟是民國七十幾年(1980年代)時重修的,已無古味。

福德宮旁另有一條山徑,通往四分里山(南港山東峰),後續的山路可通往茅草埔山,不過山路茅草叢生,路跡不明, 只有極少數的登山客行走,是一條極冷門的登山路線。我曾走過一次,但中途就原路折返了。

北興宮口步道途中的六角木亭。 途中眺望南港國宅一帶的景色 。

南港山鞍部。 鞍部福德宮。

圖:南港山縱走(東段)

從南港山鞍部走往中華技術學院,路程約2公里,先是一小段爬坡路,然後就一路下坡路。

東段的石階路仍是30幾年前的模樣,以當地的砂岩砌造,岩塊縫隙間以水泥固定,年代久遠, 石階古樸。山路走於稜線的後方,雖然沒有任何展望,但隱於綠蔭林間,則多了一份山林幽意。

約走一公里路程,經過另一座土地公廟「獅形福德宮」及涼亭後,石階已改鋪花崗岩, 舊的砂岩石階則棄於路旁。山路至此,地勢漸低,最後石階路緊臨四分溪的支流溪谷, 潺潺水流相伴,景色愈見幽雅。不久,跨越一座小水泥橋,橋下溪谷有成壺穴地形。

這時附近出現農園,山路穿出森林,可望見右側「十八羅漢洞」一帶矗峭的巨岩。不久,遇叉路, 右往十八羅漢洞,仍取直行,約幾分鐘,抵達了中華技術學院。

登山口新立了一塊「南港山縱走.中華技術學院登山口」的小石碑,刻有衛星定位座標及緊急救援電話。 今年五月份,正準備要上任的準內政部長廖風德在台北近郊爬山時,突然發生休克,卻因救援不及,而猝死於登山步道旁。 事後台北市政府加強各登山步道口的衛星座標標示。民眾登山時,最好記住登山口座標的位置,萬一需要緊急求援時, 則可以讓救難人員清楚知道登山口的位置,而可以迅速馳援。掌握關鍵的幾分鐘,或許就可幸運地挽回一條寶貴的生命。

步道緊貼四分溪支流。 中華技術學院登山口的衛星座標標示。

圖:麗山橋口步道(大嶺古道南段)

離開中華技術學院,沿著研究院路三段走往四段。

這條山區道路沿著四分溪岸而建,山區道路車少,沿途有林蔭,日曬少,走來還算輕鬆。

約步行25鐘,就抵達了麗山橋口的福和宮。這座土地公廟亦已改建,已無古味。

由福和宮起登,前段山路已拓寬為產業土路,沿途種植竹林或菜園,上爬約十二、三分鐘, 抵達古厝「永安居」,古厝歲月悠久,屋頂已覆新瓦,部份牆面亦已改用水泥牆,僅剩部份立面仍保有舊式的石磚牆窗,仍古意盎然。 過了古厝,土路變為森林小徑,便進入麗山橋口步道的菁華路段。

續行不遠,抵達一叉路口,左有小徑可通往研究院路四段80巷。叉路口的右側則另有一條不明顯的山徑, 大約兩分鐘路程,即可爬上附近的麗山峰。麗山峰只是林間的一座小土丘,腹地狹小,無展望,也無景色。 若非基石愛好者,大概不會對這條小山徑有興趣。我曾爬過一次麗山峰,今日路過而已。

續行於森林裡,山徑右側下方有條小溪流。雖然僅是潺流小溪,卻是上游農園的重要水源。不久穿出森林, 附近的山間谷地,闢有農圃及池塘。來到這裡,又有一條叉路,也是通往研究院路四段80巷。這條山徑抵達80巷的巷底, 然後有小徑可通往南港山後山腰步道。 我曾走過一次。若厭膩於登爬南港山制式化的花崗岩石階步道及路線,則可考慮搭配這條小徑來登南港山, 當會有驚喜的體驗。

續往上爬,末段石階路已改鋪花崗岩,距離鞍部不遠處的路旁,設有市政府設置的親山護照的打印台,供民眾戳蓋紀念章。 再往上走,沒多遠就返抵南港山鞍部。麗山橋口步道全長約1.1公里, 這段路約走了30分鐘。記得有一次天黑趕路,連走帶跑,從麗山橋口爬回鞍部,只花了16分鐘而已。

接著,從鞍部循原路,走北興宮口步道下山。返抵途中的六角形木亭,乘涼休息一會兒,然後才怡然漫步下山。

日期:2008.09.07 (寫於2008.09.11)  


【路程時間記錄】
北興宮口---23分鐘---南港山鞍部----45分鐘---中華技術學院---25分鐘---麗山橋口(福和宮) ---30分鐘---南港山鞍部---16分鐘---北興宮口

註1:隨手摘錄其中一項健康資訊,以提供上了年紀的山友參考:
【心肺適能測量法】
◎運動強度:
以脈搏作為指標,運動後,測量一下活動後的心跳,如果一分鐘心跳範圍 為(220-年齡)的60∼80%,則心跳率為較佳,也就是運動時有點喘,但還可以說話的感覺為運動強度的依據。
◎老人運動建議以「低強度運動」,心跳介於50∼70%最大心跳率為較佳,例如快走、騎腳踏車等。
◎計算方式:65歲的老人運動後的心跳範圍
(220-65)X60%=93
(220-65)X80%=124
心跳落在93至124(次/分),則為合適的運動。


[旅行照片]

北興宮口步道(大嶺古道)。

接近鞍部時,俯瞰市區景色(照片左側山麓廟宇為奉天宮)。

南港山鞍部,大嶺古道與稜線步道十字路口。

南港山縱走(東段)。

獅形福德宮及涼亭。

後段(靠近中華技術學院)已鋪上花崗岩石階路。

步道緊貼四分溪支流,最為怡人的路段。

小水泥橋。

橋下溪谷的壺穴地形。

從研究院路四段眺望十八羅漢洞巨岩及明心禪寺。

研究院路四段。遠處山巒為南港山。

麗山橋口步道登山口的衛星座標標示。

麗山橋口步道。

麗山橋口步道途中的古厝-永安居。

仍然保持原味的古道山徑。

鞍部附近的親山護照打印台。

下山(北興宮口步道)。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