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605)

[新竹尖石].北得拉曼神木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北得拉曼神木

今天深入新竹县尖石乡的水田部落,探访北得拉曼神木。北得拉曼神木 位于尖石鸟嘴山海拔约1300多公尺的山林里,是台湾已知最低海拔的红桧巨 木群,直到近年来才为外界知晓。鸟嘴山,泰雅族人称为“北得拉曼”(ptlaman)。

水田部落,泰雅族语原称“Slaq”,是指“泉源之地”,这里位于油罗溪的上源 的河谷地。油罗溪发源于尖石乡的山地,流至下游,汇聚其它河川,成为头前溪,是新竹县境内最主要的河川。

日据时期,日本统治势力进入尖石乡的山地部落,在此地开垦水田,而有“水田”之名, 当时设有“水田驻在所”及辟建警备隘勇路,并开采北得拉曼山的桧木森林资源。目前北得拉曼山区 仅存约一、二百棵桧木,其中已被公开的四棵巨木,被称为“北得拉曼神木群”。

后来林务局修建北得拉曼国家步道,通往神木群,这条步道长约2.6公里,路程适中,每隔100公尺设置里程路桩, 指标清楚,而步道海拔落差约三、四百公尺,因此游客得以亲近悠游北得拉曼神木。

图:水田林道支线,崎岖不平的土石路

虽然如此,但要抵达北得拉曼步道的登山口,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当车子抵达尖石乡的水田部 落时,还得再行驶“水田林道支线”约7公里,才能抵达登山口。最后3公里路最辛苦,崎岖不平的土石路, 汽车只能缓速蹒跚前进,稍有疏忽,底盘即传来碰撞土石的响声,让人既担心,又心疼。

光是这段土石路, 开车就足足花了20分钟,倘若走路,恐怕得费时一个小时 以上注1

路途遥远,路又不平,抵达登山口时,难掩疲惫,但一下车,却立即感受到北得拉曼的山林凉意。夏日酷热, 山脚下的气温超过30度,而登山口海拔在1000公尺左右,又处于浓密的山腰森林里,气温清爽怡人。

从登山口出发,山径穿入森林,泥径蜿蜒于林间,缓缓上爬,稍陡处有土阶木阶辅助,路况大致良好。 沿途林木是昔日伐木后所种植的柳杉与其它树种混杂,其间有不少树干粗硕的大树。林径质朴,林相优美, 沿途夏蝉争鸣,走在这样的山林小径,自在地享受森林浴及各种蝉声交鸣的自然乐章里。

过0.6K之后,树干出现“好汉坡”的标志,此去山路渐陡,但呈之字形盘绕,所以并不觉得登爬辛苦, 只有一小段路稍陡,须拉绳索上爬;之后,爬上一段土阶木梯,便由山腹登抵支棱,大约在1K附近。 这里设有木椅,供山友休息。

登山口。 了望点。眺望马武督一带的山峦。

图:回音谷,展望极佳

续行不久即抵达一处林间的展望点,可眺望马武督一带的山峦。山路续爬往主棱,绕过一块巨岩,便登抵主棱, 棱上尖石矗起,木梯凌空由岩壁旁侧通过,棱线之上,仅有狭小的腹地。这里有右叉路可通往水田山。

棱上突出的一块尖岩,岩壁写着“回音谷”,试着往悬崖之下的深谷喊叫,果然悬崖下的深壑传来隐约的回声。 今日天气晴朗,棱上展望极佳,远山一层又一层,最远处的山峦与天际相接,就是著名的雪霸棱线。棱上突起一块棱角分 明的山头,正是著名的大霸尖山。

“回音谷”位于1.2K处,从这里起进入棱线崖壁区。瘦脊棱岩临崖,栈道及木梯从岩旁侧行,不时得拉绳攀梯上下, 类似笔架连峰的棱线山路,但这里海拔在1400公尺之上,棱线已出现 针叶林的景观,孤松挺生于棱岩,耐寒的箭竹零星落脚于山径之旁。途中,遇左侧叉路可登上附近的小丘, 眺望关西马武督的外鸟嘴山。山友在小丘的岩石写着“田中山”。

续行,山径变为缓缓的下坡路。这段山径覆满厚层落叶,落叶与泥土混为一体,踏踩时,泥土路柔软 有弹性,宛如踩在地毯上。下坡之后,抵达1.6K的环形步道的叉路口,从这里起,山径一分为二,形成 约1公里长的环状路线,两条山径都能通往北得拉曼神木群。里程路标是按左去右回的顺序标示。

取左行,前行不久即遇叉路,左往“内鸟嘴山”注2, 右往北得拉曼神木。山友来访北得拉曼,多半都会先登内鸟嘴山,然后回程时再顺访神木。从这个叉路至 内鸟嘴山,大约还要一个多小时。今天难得来到尖石乡,本应顺登内鸟嘴山,但我更心仪尖石乡另外一座 名山,由于时间不足,所以北得拉曼的行程只好割舍内鸟嘴山,只以探访神木为主。

回音谷。 远眺大霸尖山。


栈道木梯通过棱线峭壁区。 栈道木梯通过棱线峭壁区。


图:北得拉曼1号神木(飞鼠神木)

续走往北得拉曼神木的方向,不久,前方出现一棵令人眼睛一亮的红桧,巨硕的树干大约要几个人联手才能围抱。 这一棵却未被列入北得拉曼神木,这也预告了待会将会遇见更为壮观的巨木。

山径渐转为下坡路,走往山谷方向,抵达2K附近,溪谷岩壁出现小瀑布,再往下走,眼前突然出现 巨耸的庞然大树,就是北得拉曼1号神木了。绕至神木的下方,由下仰视,巨硕的红桧身影更是惊人。

1号神木的树身裂开内凹成树洞,似有被灼过而熏黑,出现树干内黑外红的色泽,而树体依然 魁健,挺立于这片山林里。神木周围设有栅栏,却无解说牌,不知神木高寿多少?或许已有千年岁月。 1号神木,被称为“飞鼠神木”。水田部落,又有“飞鼠部落”之名,神木因此而得名。

续往下走,约10分钟,抵达指标2.4K处,左侧有小径越过干溪沟,约两、三分钟,即可看见相邻的 4号及3号神木。两棵都生长于坡处,一扁一圆,树形各有特色,树泽呈现古铜颜色,显示健康良好, 老而弥坚。

木梯从这两棵神木旁绕过,续行一、两分钟,即抵达2号神木。2号神木高俊挺拔,巨硕的树干矗立于绿林草坡之上, 在阳光下神采奕奕,特别的亮眼。巨树在此地伫立数百年,甚至千年岁月,不禁令人产生一股敬畏的心情。 历经悠悠岁月,神木依然生生不息,也给人一种生命的感动。红桧树根的一隅却有突兀的裂伤,栅栏上有林务局 的告示,警告民众盗采林木将遭重罚。

水田部落的泰雅族人很早就知道北德拉曼山区有这些巨硕的红绘巨木,为了保护神木而未对外曝光,后来媒体知悉及报导之 后,吸引大批游客上山,同时也引来宵小觊觎,深入山区盗刨红桧,采集桧木碎片以做为药材,而引起泰雅族人的愤慨, 扬言要封山,禁止外人进入北得拉曼山区。后来林务局加强巡逻,也祭起重罚,并在步道沿途张贴告示,禁止民众在北德 拉曼山区从事任何植物采集的活动。

探完北得拉曼4棵神木,返抵2.4K处,续行10分钟,过木桥,就返回到环状步道的叉路口,然后循原路,通过棱线峭壁区, 返抵“回音谷”。上午来时,晴空万里,此时已一片雾茫茫。再喊叫两、三声,山谷已无回音。续行约四十分钟,返抵登 山口。总计来回约4小时又20分钟,包括中间的休息时间。

尖石乡北得拉曼神木群,虽然只有4棵(勉强可算5棵)而已,规模远不如拉拉山的神木群 。后者位于游客如织的森林游乐区里,供游客参观,而我独喜于在寂静的深山林里与千年红桧相逢时的感动。希望这些红 桧巨木能永保安康,躲过自然的或人为的灾祸,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有缘在山林里一睹及赞叹它们的巨丽与风采。

北得拉曼3号神木。 北得拉曼2号神木。


旅游日期:2008.07.04(写于2008.07.08)【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路程时间记录】
登山口---40分钟---休憩区(1K)---15分钟---回音谷(1.2K)---20分钟---环形叉路口---25分钟--- 1号神木---15分钟---2~4号神木---15分钟---环形叉路口---20分钟---回音谷---40分钟---登山口

图:水田林道支线

注1:我的车行路线如下:
北二高下“竹林交流道”,循120县道,往内湾、尖石方向。过内湾之后,续往尖石乡,至120县道35.4K时, 左转“新乐大桥”,进入“水田道路”(竹58乡道)。前行至约“竹58”1.1K附近,再右转“水田林道支线” 。叉路口对面马路有新竹客运“田中站”站牌,马路左侧的溪谷有一废弃的“水田吊桥” 及一座水泥桥(水田桥)。这个右叉路是向右后方回转上山,叉路口不太明显,也没有“北得拉曼神木”的标志, 须特别注意,以免错过。
进入“水田林道支线”,沿途有不少叉路,都取直行,马路愈走愈窄,由柏油路变成水泥路,路面有不少坑洞, 经过最后一家杂货店后,路面转坏,最后3公里为土石路,须谨慎行驶。豪雨期间或台风过后,应避免开车进入 这段土石路,以免发生危险。

注2:新竹县境内共有三座鸟嘴山,分别是关西鸟嘴山、 尖石鸟嘴山、五峰鸟嘴山,为了区分,山友都将关西鸟嘴山称为“外鸟嘴山”,而称尖石鸟嘴山为“内鸟嘴山”。


[旅行照片]

北得拉曼神木步道。


每一100公尺,设有路标,路况大致良好。

“回音谷”(1.2K)。

环状步道叉路口(1.6K)。

遇到第一棵红桧巨木,这一棵未被列入神木。
(山中无Model,只好自己上场,对照出巨木的真实比例。)

小瀑布(1号神木附近)。

1号神木,又称“飞鼠神木”。

3号神木。

4号神木。

2号神木。

2号神木。树根一隅有遭破坏的痕迹。

回程。棱线岩壁区。海拔1400公尺以上。

返抵“回音谷”。周遭已一片雾茫。

下山途中一景。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