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595)

[北市中正].新公园.乃木希典之母、明石元二郎鸟居(上)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国立台湾博物馆馆前新风貌

这次前来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园,参观国立台湾博物馆举 办的开馆百年特展,发现博物馆前的公园,景观有了新的转变, 馆前紧临襄阳路的一整排栏杆围篱已拆除。博物馆前的公园绿地与街道的红砖人行道连成一气,博物馆也变得更有 空间感,也给人一种较亲近的感觉。这是台湾博物馆庆祝开馆百年展现的新风貌。

三十年前,我经常在这里出现。每当晚上在南阳街补完习,我会来到博物馆前的襄阳街人行道等大有巴士263公车返家, 因此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当时博物馆称做“台湾省立博物馆”,公园与人行道有水泥围墙相隔。 每到夜幕低垂,博物馆前的广场两侧就会摆起一张张小桌子,桌上一盏小灯光, 在漆黑的公园里,在微暗的灯光下,算命先生与客人隔着小桌,为客人指点人生迷津。

夜晚的公园,路灯弱微,树影幢幢,显得晦暝阴森,因此较少游客来此夜游,园内冷冷清清,阴阴暗暗。 夜晚的新公园,既隐密又安静,而此地位于市中心,交通极便利,因此成了同志之间的社交圈,为新公园的夜色 添增一股神秘的气氛。

在保守的年代,同志恋情未受到社会祝福,舆论有所批击,于是市政府拆除了公园的水泥围墙,改成视觉可穿透 的栏杆围篱,以减少公园的隐密度。尽管如此,栏杆仍将公园与人行道隔离。民众想要进入公园,只能从公园各 个入口进入。

图:从襄阳街人行道可直接走向台湾博物馆

设栏杆围篱,是过去台湾所有市区公园、纪念馆规划时的普遍做法,主要为了方便管理。例如,面积广阔的 台北新公园,却只有四面各一个入口而已。台北市很多的公园甚至在入口设置路障,以防止流动摊贩进入公 园内。严格的管制措施,也造成轮椅进出及民众亲近公园的种种不便。

这种做法,持续到了政治解严多年之后,台湾社会才逐渐展开空间的解严。从国立台湾博物馆前的空间规 划的改变,也反映了时代气氛的改变。开放的空间,从襄阳路的人行道上,随处有小径可踏入新公园,亲近公园 的老树、绿地或古迹。

尽管解放了公园空间,这里也没有竖立任何“禁止摊贩进入”或“禁止..”等警告标语或口号。公 众场所标语口号愈少,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没有人会在公园内随地大小便或吐痰时,自然就不需 竖立“禁止随地大小便及吐痰”等无用的警告标志了。

围篱拆除后,原本放置于公园入口两侧的整排的碑林及古炮都 已移走。公园入口的一对铜牛则依旧在原地。关于这座铜牛,过 去都被认为是来自满洲国溥仪送给台湾总督的贺礼。最近有读者告知,这只是讹传,实际上两座铜 牛并非一对,而是不同的来源。西侧那只铜牛是旅台日商川本泽一订制献给台湾神社,东侧那只铜 牛则远来自北海道小樽仔(纪念箱馆战争,腹面刻有大东亚共荣圈地图),两座铜牛原放 置于台湾神社,战后被移至此处,转给台湾博物馆收藏。 我后来向馆方解说员询问此事,得到了证实。铜牛的腹部遭到涂抹,已无法辨识原有的刻字或图案。

铜牛,不是来自满州国。 国立台湾博物馆。

图:两座鸟居矗立于紧临襄阳街人行道的公园内

博物馆左前方靠近襄阳路的公园绿地,原有的碑林移走后,新放置了两座鸟居,是台北市文化局列管 的历史文物。这两座大小鸟居,原位于日据时代“三板桥日人墓园”,属于墓园鸟居。小座鸟居是第3任总督乃木希典的母亲 墓前鸟居,大座鸟居则是矗立于第7任总督明石元二郎的墓前。

三板桥日人墓园,日据时代属于“三桥町”,位于南京东路一段、林森北路附近,就是现在的“林森公园”、 “康乐公园”(第14、15号公园)。这段历史较不为人熟知,是因为在战后不久,这片日人墓园就消失了。

当时 国民政府播迁来台,这片墓园成为难民暂时容身之处。难民在墓园上搭建房舍,墓园内的墓碑墓石遭到破坏, 成了现成的房舍建材,久而久之,形成永久性的违章建筑。以墓地为家,也反映出战乱下,难民为求生存的 无奈与悲哀。年轻时经过这里,对这个区域内的大批违建至今仍有印象。当时浑然不知这段历史。原来这块位于 台北菁华地段的土地,半个世纪以前竟然是一片日本人墓园,而这里曾经埋葬着一位台湾总督及一位台湾总督 的母亲。

日本的“鸟居”,类似中国的牌楼,多座落于日本神社的入口,用来区隔人间与神域,信徒踏入鸟居, 进入神社,即象征着进入神祇的领域,须抱持着虔诚敬肃的心情。而日本文化中,采用日本神道式的 葬礼,亦可于墓前竖立鸟居,以区隔阴阳两界。所以乃木总督的母亲及明石总督的墓前都设有鸟居。

乃木希典是第3任台湾总督,任期从1896年(明治29年)10月至1898年2月,任期1年4个月。乃木总督来台就任, 他的母亲与妻子也都随同来台。由于当时台湾的卫生条件恶劣,又有霍乱、疟疾等各种传染病,日军征台, 不少士兵因此病殁于台湾。明治天皇及皇后听到乃木的母亲要随行来台,都曾出面劝告,而乃木的母亲则坚持 随儿子来台,她希望能以自身为表率,教化台湾妇女,戒除缠足等不良的社会习俗。

图:乃木希典,第3任台湾总督

乃木总督母亲的心愿并没有达成,她在来台仅两个月之后,就因染病去世。心愿未了,临终遗言要葬于台湾, 于是家属依其遗嘱葬于台北市三板桥日人墓园,在当时为一件轰动的大事。

台湾光复后,乃木总督母亲的墓园遭到难民占据,墓碑墓石及鸟居也被民众取走,做为房屋建材,因此墓地消失不见。 直到1980年,在一间违章建筑的民宅中,发现了被用来做建材的乃木总督母亲的墓碑。消息曝光,才勾起世人的记忆。 隔年,这块墓碑被日本人以重金购回日本珍藏。

乃木总督在台任期仅1年4个月,当时日本统治台湾仅2年左右,仍处于武力绥靖时期。乃木总督任内, 忙于征讨各地不断的抗日活动,对台湾并无积极建设或贡献;他曾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抱怨台湾难以治理, 颇能反映日本占领台湾初期的心情。当时因台湾难治,军费繁浩,日本政界及舆论有所谓“弃台论”的主张。 直到继任的总督儿玉源太郎及行政长官后藤新平的治理下,日本对台的殖民统治才渐上轨道。

在日本近代史,乃木希典则受到尊崇。日俄战争(1901年)期间,乃木指挥日军攻占二0三高地,日军牺牲惨重, 而终于夺下这座战略要地,赢得最后的胜利。这场战役曾被拍成电影《二0三高地》而广为后人熟知。乃木的 两个儿子也都在日俄战争期间为国牺牲。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时,乃木总督夫妇跟着切腹殉死,一门忠烈气节, 很得到当时日本人民的景仰,日本各地建有“乃木神社”,加以祀祭。

明石元二郎,是第7任台湾总督。日本统治台湾51年,前后共有19位总督,其中第1任桦山资纪、 第4任儿玉源太郎、第8任总督田健治郎(首位文官总督)、第19任总督安藤利吉(末代总督)的名字 出现在台湾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明石元二郎的知名度不高,过去很少被提起,所以大部份人也都不知道, 他是唯一埋骨于台湾的日本总督。
(~待续

旅游日期:2008.06.10(写于2008.06.16)【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旅行照片]

第3任台湾总督乃木希典的母亲墓前鸟居。


第7任台湾总督明石元二郎墓前鸟居。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