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575)

[历史回想].1920年代“台湾文化协会”启蒙运动的回顾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蒋渭水开设的大安医院及文化公司(太平町)

1921年(大正10年)成立的“台湾文化协会”是集合岛内知识菁英,以促进 文化启蒙与民族运动为目的的社会团体,吹起了1920年代台湾岛内非武装抗日 运动的号角。而其中关键的人物是蒋渭水

1920年11月,台北大稻埕开立的“大安医院”的蒋渭水,在医院隔壁另成立一 家“文化公司”,从事海外杂志及书籍的推广,以介绍及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的新思想。这一年的7月,东京台湾留学生创办 了《台湾青年》杂志。蒋渭水积极 向岛内推销这份杂志,并鼓励青年学生阅读。

1921年1月30日,以东京地区台湾留学生为主体,由林献堂领导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团”, 第一次正式向日本帝国议会提出请愿书,要求设立“台湾议会”,消息传回台湾,引发 知识份子的回响。蒋渭水认为有必要在岛内建立一个从事民族运动及思想启蒙的机构, 于是同年7月,亲自拜访林献堂,获得其支持,于是蒋渭水以自己的医院为筹备处, 结合同志,开始筹组“台湾文化协会”。

1921年10月17日,“台湾文化协会” 在台北市静修女学校举行成立大会, 与会的知识菁英及青年学生共300多人,推举林献堂为总理,杨吉臣为协理, 蒋渭水为专务理事,创立会员共1032人。

图:文化协会演讲团

台湾文化协会成立后,以从事文化启蒙运动为主, 希望医治台湾人“知识的营养不良症”,透过发行阅刊, 设置阅报处,举办各种演讲会、电影欣赏会,戏剧活动,以宣扬民族问题及 介绍自由民主、世界思潮等新知,以期促进民众的政治觉醒,同时也宣导改 善风俗,如吸食鸦片、迷信及铺张浪费的建醮酬神、婚葬等社会陋习。

台湾文化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中,以“文化演讲会”最具有影响力, 这项活动初期只在城市举行,场次有限。从1923年下半年起,开始巡回至各乡镇演讲, 在1925-1926年达到最高潮。一年超过300场的演讲,影响所及,对1920年代后期社会运动走向大众化, 奠定了思想的基础工作。例如,1925年“二林蔗农组合”的成立,即是受到文化协会至彰化二林地区巡回演讲, 间接促使蔗农政治觉醒。为“二林蔗农组合”成立而努力奔走协调的李应章,即是文化协会的会员。

文化协会的巡回演讲,引起台湾总督府的注意及监视,于是总督府颁布《学术讲习会取缔规则》 ,派出警察在演讲会场监听,如有内容不妥,警方随时可出面制止。违规轻微者,则命令中止 演讲;情况严重者,则命令集会解散。以1926年的文化演讲会为例,全年315场活动,遭到35次被解散的命运, 而也有157次演讲被中止的记录。

台湾文化协会演讲会(1923-1926)
演讲次数听众人数被解散次数被中止次数
19233621,086519
192413244,0501236
1925315117,880764
1926315112,96535157

文化协会的巡回讲座场次愈来愈多,对群众的影响愈大,再加上演讲会 又有宣传“台湾议会设置请 愿运动”的举动,总督府无法容忍,出面向林献堂施压,并扬言以《治安警察法》 法办文化协会。终于逼使林献堂提出《台湾文化协会不干与政治誓约书》,保证文化协会不会 从事政治活动。

文化协会的活动,在1925、1926年达到最高潮,同时内部开始面临路线的辩论。这时, 台湾的社会运动,已渐从初期的文化启蒙朝向进入实际政治社会运动的阶段。尤其是 1925年10月发生的“二林蔗农事件”,促成了全 岛性的“台湾农民组合”的成立,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引发文化协会内部对于路线的反省, 左派知识菁英认为文化协会不应自囿于“文化运动”,而应转型为“政治运动”,积极介入及支援 当时台湾逐渐兴起的农民运动。党内右派则反对这种路线。

这种路线纷争及辩论,愈演愈激烈,终于因左派引进大批社会主义青年学生入会 ,以争夺文协领导权,而导致1927年台湾文化协会的分裂。

图:新文协干部合影(中坐者为王敏川)

1927年1月3日,台湾文化协会在台中召开的临时大会,会员表决通过由社会主义派连温卿、 王敏川等人提出的协会组织规则修正案,蒋渭水、蔡培火的提案表决落败,由左派取得文协 的领导权。这样的结果,促使党内右派林献堂、蒋渭水、蔡培火等人出走,在同年7月10日 另组“台湾民众党”。

分裂之后台湾文化协会(简称“新文协”),以发展工农群众 运动为目标,更积极介入政治社会运动,支援“台湾农民组合”的抗争,并发展劳工 运动。1927年3月,连温卿协助成立“台北机械工会”,成为台湾工运组织的滥觞。

1927年,新文协在岛内举办了271场演讲会,参加听众达25万人,民众参与的规模,超越旧文协的 时代,然而也因为内容屡触犯禁忌,而遭到严厉的压制。这271场演讲会,受到命令中止 的次数高达591次,而情节严重被命令解散的演讲会也达42次。

总督府愈打压,新文协的演讲会,愈吸引民众热情参与,终于导致更大规模的冲突,而爆发了“新竹骚扰事件”。 1927年11月3日,新文协在新竹举办的演讲会与取缔的警察发生冲突,造成两名新文协新竹支部干部 被捕。新文协展开声援,同月27日在新竹再举行声援演讲会,却遭警察命令解散。新文协干部率 群众前往郡役所(市政府)抗议,警察立即以骚扰罪逮捕109人,事后71人被判有期徒刑。

1927年,是新文协诞生的第一年,新文协与日本殖民政府展开激烈抗争,多次演讲及抗议活动造成冲突, 不少领导干部入狱,而一些干部如蔡孝干、翁泽生、蔡火旺、王万得等人也远避中国, 财务日益拮据,组织也陷于停顿,再加上“台湾民众党”的竞争,也造成会员 的流失。新文协在1928年即面临发展的瓶颈,而台湾总督府对左倾化的新文协更虎视耽耽,准备给予致命的打击。

图:王敏川

1928年10月,新文协召开第二届全岛会员大会,讨论进行至一半时,遭到警方突击,命令解散 集会,并有16名代表遭到逮捕。会议被迫延期。次年1月10日,新文协主要干部(中央委员) 再次秘密,“台湾农民组合”代表简吉等人列席旁听,会议通过决议,新文协为无产阶级的思想团体, 并支持工农阶级斗争。

2月12日,“台湾农民组合”遭到“大检举”(二一二事件),新文协的本部及支部办公室 也同时遭到搜索,又遭受另一次重大的打击。此后,新文协又发生内斗,连温卿领导的 温和的路线与王敏川主张的激进路线发生冲突,最后王敏川胜出,11月19日,新文协第 三次全岛大会通过决议,开除温连卿会籍注1

1930年以后,新文协已被台湾共产党所渗透及控制,成为台共的外围团体。1931年6月, 总督府破获台共组织,进行大搜捕,台共组织完全瓦解,新文协至此几乎停止运作, 而名存实亡。这一年的2月,蒋渭水领导的“台湾民众党”亦遭到勒令解散的处分。

1927年台湾文化协会的分裂,是1920年代台湾政治社会运动由团结 走向分裂的转折点。1927年元旦,蒋渭水有感于文协内部冲突的危机,发表了“ 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的谈话。1月2日,《台湾民报》刊出这一呼吁,仍然无法挽回 1月3日台湾文化协会大会表决造成的左右派决裂。

图:就读总督府医学校时代的蒋渭水

这场分裂有其深层的原因,并不单纯是台湾知识菁英不能团结,而是受到当时两股世界 思潮交互影响下所造成的结果。一是民族自决潮流下,兴起的“民族运动路线”,林献堂、蒋渭水、蔡培人等 人所代表的文协右派。一是在苏联共产革命成功鼓舞下,兴起的“阶级斗争路线”, 连温卿、王敏川等人所代表的文协左派。

同一时期,日本本土的政治团体亦发生“左右倾辩”的问题。而在中国,1927年也是国共两党 决裂的一年。原本合作的国共因革命路线冲突而公开决裂。右派的蒋介石另立党中央, 展开清党,逮捕及杀害党内的共产党员。共产党随即对国民党展开武装斗争,掀开了国共内战的序幕。

无论是中国或台湾,1927年,都是影响历史深远的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1919年,中国 大学生发起“五四运动”,展开文化启蒙运动。1921年,“台湾文化协会” 发出了台湾文化启蒙的先声。由文化启蒙促成政治启蒙。1927年,中国与台湾的知识菁英 同时都面临了路线分歧的抉择问题。

80年前的海峡两岸,知识菁英面临的左右路线冲突,历经激烈、曲折的纷扰与演变, 最后戏剧性的交织在一起,至今依然深深影响着当今台湾社会,也微妙着牵动着台湾 历史的走向与命运。

日期:2008.04.24【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注1: 连温卿的思想受到日本社会主义者山川均的影响,被称为“台湾的山川主义者”。1920年代,日本的共产主义 运动出现了“山川均思想”(山川主义)与“福本和夫思想”(福本主义)的路线争执,前者属于较温和的 社会主义路线,后者走激进的共产革命路线。1927年莫斯科共产国际本部裁决,支持“福本主义”路线。而当时 中国共产党也开始清算党内“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改走激进路线。这股思潮也影响台湾岛内的 新文协,以致于连温卿的“山川均思想”被党内同志视为是落伍的“左翼社会民主主义者”,导致连温卿遭到清算而 被开除会籍。

连温卿从此淡出政治运动,战后,也因此幸运避开了白色恐怖时期国民政府对左派的大整肃及杀戮。 知名的台湾党外民主运动前辈,已故的前“民主进步党”党主席黄信介,是连温卿的外甥。(图:连温卿)


台湾文化协会第一回理事会议合影。


台湾文化协会北港读报社。

台湾文化协会演讲会活动在鹿港文庙前合影(1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