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556)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附錄):史前時期、荷西時期、明鄭時期-事件年表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前言
最近連續三期旅記整理完高中歷史課本「台灣史前及歷史初期」、 「荷西時期」 、「明鄭時期」的課文,本期旅記再整理一份台灣從史前至明鄭時期的事件年表。 十六、十七世紀的台灣,以「福爾摩沙」之名,躍上國際舞台, 因此我也將同一時期東亞所發生的大事,列入這份年表,供讀者參照,更可明瞭當時東亞的國際局勢,對於台灣歷史的影響。

對台灣史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延伸閱讀「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的台灣事件年表。


《台灣年表-史前時期、荷西時期、明鄭時期》

圖:左鎮人

史前時期
.台灣最古老的人類-左鎮人(三萬至二萬年前)。
.長濱文化(一萬五千年至五千年前)。
.大坌坑文化(七千至四千年前)。
.牛罵頭文化(五千至二千五百年前)。
.圓山文化(四千五百年至三千年前)。
.芝山岩文化(四千至二千五百年前)。
.卑南文化(三千五百年至二千年前)。
.麒麟文化(三千年至二千年前)。
.蔦松文化(二千年至四百年前)。
.十三行文化(一千八百年至四百年前)。

230年(三國.東吳黃龍2年)
孫權派兵出海征討夷州,夷州可能是台灣。

607年(隋煬帝大業3年)
.隋煬帝派遣朱寬陳稜,征討流求住民。流求可能是台灣。

1171年(宋孝宗乾道7年)
汪大猷遣兵屯戍澎湖。

1335-1349年(元順帝至元年間)
.設置澎湖巡檢司。

1372年(明太祖洪武5年)
.撤澎湖巡檢司。

1405年(明成祖永樂3年)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1430年(明宣宗宣德5年)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三年後返回中國。

圖:葡萄牙人手繪的航海圖,是目前所知最早繪出台灣的一張地圖(1554年)

1492年(明孝宗弘治5年)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1497年(明孝宗弘治10年)
達伽馬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開啟往東方的航路。

1519年(明武宗正德14年)
麥哲倫從西班牙出發,展開環繞地球一周的航程。

1521年(明武宗正德16年)
麥哲倫抵達菲律賓群島,遇害於菲律賓。

1543年(明嘉靖21年)
.葡萄牙人經過台灣,命名為「福爾摩沙」(formosa)。

圖:《東南海夷圖》(繪於明嘉靖34年,西元1555年)

1563年(明世宗嘉靖42年)
俞大猷戚繼光追剿海盜,海盜林道乾到東番魍港(今嘉義布袋)。

1579年(明神宗萬曆7年)
.荷蘭人宣布脫離西班牙的統治,建立「荷蘭共和國」。西班牙不承認其獨立,雙方展開長期對抗。

1580年(明神宗萬曆8年)
.西班牙耶穌會教士前往澳門,歸途遇颱風,漂流至台灣。

1595年(明神宗萬曆23年)
.荷蘭突破葡萄牙壟斷南非好望角航線,前往東南亞貿易。

1596年(明神宗萬曆24年)
.荷蘭始至爪哇萬丹(Bantam)。

圖:葡萄牙人手繪的東亞地圖(1601年)-中國與日本

1600年(明神宗萬曆28年)
.英國成立東印度公司。
.關原之役,德川家康統一全國,奠定江戶幕府政權。
.荷蘭船愛情號(De Liefde)航經太平洋遭風暴,漂流至日本九州豐後,開啟荷蘭與日本的通商契機。

1601年(明神宗萬曆29年)
.荷蘭人出現於澳門海域,被稱為「紅毛」。

1602年(明神宗萬曆30年)
.荷蘭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1602-1799)。
.本年底及次年初,陳第追隨沈有容追擊倭寇,抵達台灣。

1603年(明神宗萬曆31年)
陳第完成《東番記》,為最早記錄台灣原住民的歷史文獻。
.荷蘭在爪哇萬丹設立商館,擴大在東亞貿易網絡。

圖:歐洲人想像圖繪的台灣原住民


1604年(明神宗萬曆32年)
.荷蘭提督韋麻郎(Wijbrandt van Waerwijk)入據澎湖,被明朝將領沈有容諭退。

1605年(明神宗萬曆33年)
.荷蘭佔領安汶,壟斷印尼海域的香料市場。

1609年(明神宗萬曆37年)
.荷蘭在日本平戶設商館,推展日荷貿易。
.德川幕府命九州島原藩主有馬晴信招諭台灣,卻遭台灣原住民抵抗,失敗而返。

1615年(明神宗萬曆43年)
.長崎代官村山等安奉德川幕府命令,率十三艘船艦遠征台灣,是日本首次大規模的對台用兵。但遭遇颱風,無功而回。

1616年(明神宗萬曆44年)
.德川募府限定外國商船僅能在平戶,長崎兩港貿易。

1619年(明神宗萬曆47年)
.荷蘭東印度公司設立貿易總部於爪哇巴達維亞(今雅加達)。

圖:17世紀大員(安平附近)的景象

1621年(明熹宗天啟元年)
.顏思齊、鄭芝龍屯聚台灣。

1622年(明熹宗天啟2年)
.荷蘭攻擊澳門失利,轉據澎湖。此舉引發明政府抗議,並派兵驅離,荷蘭人築堡壘與明軍相持不下。

1624年(明熹宗天啟4年)
.荷蘭退出澎湖,轉據台灣,以安平為新據點,建「奧蘭耶城」(Orange)。
鄭成功在日本平戶出生。
宋克(Martinus Sonck)擔任首任福爾摩沙長官。

1625年(明熹宗天啟5年)
.改建「奧蘭耶城」為「熱蘭遮城」(Zeelandia),即今「安平古堡」。
.荷蘭人在赤崁初築普羅文遮街,是台灣第一條歐式街道。
.顏思齊病死,鄭芝龍繼任為首領。

圖:「聖薩爾瓦多城」(基隆社寮島)

1626年(明熹宗天啟6年)
.西班牙艦隊登陸雞籠(今基隆),為西班牙統治北台灣的開始。
.西班牙人在社寮島建築「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
.「濱田彌兵衛事件」發生(1626-1628)。

1627年(明熹宗天啟7年)
.荷蘭首派傳教士干治士(Georgius Gandidius)抵台,在新港社傳教。

1628年(明思宗崇禎元年)
.受「濱田彌兵衛事」件影響,日本關閉荷蘭平戶商館,日荷貿易一度中斷(1628-1632)。
.鄭芝龍投降於福建巡撫熊燦,被授予「海防游擊」職銜。
.西班牙在淡水築「聖多明哥城」(今「紅毛城」)。

圖:「新港文書」-台灣原住民首次使用文字記錄

1629年(明思宗崇禎2年)
.荷蘭第二位來台傳教士尤紐士(Robertus Junius),以羅馬拼音記錄原住民語言,稱「新港語」漢籍文獻則稱「紅毛字」。
.西班牙人在淡水展開傳教。
.西班牙船遭遇颱風漂流至蛤仔難(噶瑪蘭),船員全數原住民殺害。

1633年(明思宗崇禎6年)
.料羅灣海戰,鄭芝龍大敗荷蘭台灣長官普科曼斯

1634年(明思宗崇禎7年)
.修築十年,「熱蘭遮城」完工。
.西班牙人擊敗蛤仔難番社。

1635年(明思宗崇禎8年)
.德川募府禁止日本人出洋及下令海外商人返國。
.德川募府規定西洋及中國商船僅限於長崎交易,並廢除朱印船制度(指朝廷頒給朱印的船隻才准出洋)。
鄭芝龍消滅海盜劉香及其黨羽,中國沿海趨於平靜。
.荷蘭人征討小琉求番社,展開殺戮以報復荷籍商船船員被當地原住民殺害。

圖:荷蘭人召開原住民頭人會議

1636年(明思宗崇禎9年)
.荷蘭傳教士尤羅伯在新港社首設學校。
.荷蘭人在台灣首次召開原住民頭人會議。

1637年(明思宗崇禎10年)
.日本爆發「島原之亂」,成為日本鎖國政策的導火線。

1639年(明思宗崇禎12年)
.日本正式實施鎖國政策(1639-1854),禁止荷蘭與中國以外國家赴日貿易。

1640年(明思宗崇禎13年)
.荷蘭人在台灣開始實施番社稅賦承包制。

1641年(明思宗崇禎14年)
.荷蘭人將原住民頭目集會制度化為「地方日」活動。
.荷蘭佔領麻六甲(1641-1824)。
.荷蘭商館從平戶遷至出島。

圖:「聖多明哥城」(紅毛城)今貌

1642年(明思宗崇禎15年)
.荷蘭驅除北台灣西班牙人。西班牙人結束在台統治。
.荷蘭人將淡水「聖多明哥城」改名為「安多尼城」(Antonio),時人稱為「紅毛城」。

1644年(清世祖順治元年.明思宗崇禎17年)
.明朝滅亡,清朝建立。

1645年(清世祖順治2年.明唐王隆武元年)
.南明唐王賜鄭成功國姓朱,號稱「國姓爺」。

1646年(清世祖順治3年.明唐王隆武2年)
鄭芝龍降清,鄭成功開始抗清事業。

1648年(清世祖順治5年.明桂王永曆2年)
.荷西簽定「赫斯特條約」(Treaty of Munster),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
.荷蘭人建立台南及麻豆學校。

1651年(清世祖順治8年.明桂王永曆5年)
沈光文乘船遭風,漂流至台灣。

圖:赤崁樓

1652年(清世祖順治9年.明桂王永曆6年)
.「郭懷一事件」爆發。
.荷蘭人始於赤崁築「普羅文遮城」(今赤崁樓)。
.荷蘭領佔領好望角,控制通往印度洋的航權。

1653年(清世祖順治10年.明桂王永曆7年)
.荷蘭建立「普羅文遮城」,即今「赤嵌樓」。
鄭成功被明桂王冊封為「延平郡王」。

1655年(清世祖順治12年.明桂王永曆9年)
.荷蘭派遣第一批使節到北京謁見清朝皇帝。

1656年(清世祖順治13年.明桂王永曆10年)
.清廷發佈海禁令,片板不許下海。

1659年(清世祖順治16年.明桂王永曆13年)
鄭成功北伐南京,遭遇失敗。

圖:鄭成功攻打大員的情景

1661年(清世祖順治18年.明桂王永曆15年)
.清廷發佈遷界令,以牽制鄭成功
鄭成功從鹿耳門登陸「普羅文遮城」,包圍「熱蘭遮城」。
.明桂王遭清兵殺害,南明政權滅亡。
鄭成功立台灣為東都,赤崁為「承天府」,置「天興」、「萬年」二縣。

1662年(清聖祖康熙元年)
.荷蘭與鄭成功簽定和平條約,荷蘭長官揆一投降。
鄭成功卒,子鄭經繼位。

1664年(清聖祖康熙3年)
鄭經在大陸兵敗,放棄廈門、金門據點,撤退至台灣。
陳永華輔佐鄭經建設台灣。


1665年(清聖祖康熙4年)
施琅周全斌攻台不成。

1666年(清聖祖康熙5年)
.台灣孔廟落成;實行科舉(只考到舉人一級)。
.荷蘭人攻占雞籠。後來又撤離。

1668年(清聖祖康熙7年)
.水連沙(南投日月潭)原住民殺害林圯

1670年(清聖祖康熙9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船隻來台,雙方發展貿易關係。

圖:明鄭政權在台灣的行政區域圖

1673年(清聖祖康熙12年)
.清廷「三藩之亂」(1673-1681)爆發。

1674年(清聖祖康熙13年)
鄭經利用「三藩之亂」,進攻大陸沿海。

1675年(清聖祖康熙14年)
.歐洲出版《被遺誤的福爾摩沙》,探檢討台灣被鄭成功攻占的原因,歸咎於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總部的錯誤決策。

1680年(清聖祖康熙19年)
鄭經反攻大陸兵敗,退守台灣。

1681年(清聖祖康熙20年)
鄭經卒,子克塽繼位。

1683年(清聖祖康熙22年)
施琅攻台,鄭克塽於澎湖兵敗後投降,台灣納入清朝版圖。

日期:200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