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549)

[宜兰头城].蒋渭水纪念碑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蒋渭水纪念碑

联络台北、宜兰两地的“国道五号高速公路”,俗称“北宜高速公路”,以拥有一条全长12.9公里的“雪山隧道”而闻名。 这条公路的正式的名称是“蒋渭水高速公路”,用以纪念日据时代台湾民主运动的前辈蒋渭水先生。高速公路完工时, 政府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并同时为“蒋渭水纪念碑”揭幕。

这一、两年来,我多次走“蒋渭水高速公路”来宜兰旅游,却从未看见过“蒋渭水纪念碑”或任何关于这座纪念碑的标志, 浑然不知纪念碑究竟座落于何处。后来才得知,原来纪念碑就位于雪山隧道的出口处,在南北车道之间的分隔平台上。其实 每次通过雪山隧道,都会路经这座纪念碑,只是因为车子行驶于高速公路,视线专注前方路况,所以一直没有注意到纪念碑就近 在尺尺之间。

前往“蒋渭水纪念碑”,无法从高速公路直接进入,必须先下头城交流道,然后直行北宜公路(台九线),遇叉路左转, 穿过高速公路高架桥,再沿着高速公路旁的小路前行,直抵“雪山隧道文物馆”的停车场。

图:蒋渭水纪念碑紧临高速公路

“蒋渭水纪念碑”似乎不是一个观光景点,沿途看不见任何指标,而我抵达“雪山隧道文物馆”, 要从馆前的斜坡道上行至纪念碑时,文物馆的一名警察竟冲了出来,远远叫住我,挥手示意要我往回走。 我只好步下斜坡,趋前说明来意。他确认我是来参观蒋渭水纪念碑之后,才允许我继续往上走。

爬上斜坡,来到“蒋渭水纪念碑”,这才体会到这位警察的顾虑。“蒋渭水纪念碑”占地并不大, 左右两侧的矮栏之外,就是车辆急速呼啸而过的北宜高速公路了。这位警察或许是担心我这个独行、外表 沧桑的中年男子来此地的意图吧!?

“蒋渭水纪念碑”现场的安全设施为何如此简易?是因为这里是雪山隧道口,规划做为救难平台使用, 万一隧道有事故时,人员或伤患可以迅速由此地进出,所以平台与高速公路之间不能以高墙坚壁相隔 绝,仅能以简易、易跨越或可移动的障碍设施分隔而已。

“蒋渭水纪念碑”并不适合做为一般的观光景点。站在这里,心思也不能平静, 一辆辆汽车急驶而过,轮胎以高速磨过路面的嘶嘶噪音声不绝于耳,使得现场的气氛有些紧紧,缺乏一种 历史纪念碑所在地应有的肃穆气氛。

纪念碑设置的地点,并不理想,但交通部立碑的目的,原只是用来彰显“蒋渭水高速公路”,或许并没有要规划 为纪念公园或提供民众参观之用,所以也不宜过于苛责。毕竟,政府能以蒋渭水之名,来命名北宜高速公路, 这已是一件很值得肯定的事了。

特别是台湾当前蓝绿两党对立极为严重,而蒋渭水竟能得到两党的认同,而一致通过“蒋渭水高速公路”的命名 提案,细数台湾日据时期的政治菁英,还有谁能得到这样的殊荣呢?

站在蒋渭水纪念碑之前,既欣慰于蒋渭水在逝世70年之后,不被世人遗忘,而肯定其历史地位;同时 却也为与蒋渭水同一时代,而被忽略及遗忘的民主前辈们感到悲怀。

图:蒋渭水在太平町开设的“大安医院”与“文化公司”注1

蒋渭水一生推崇孙中山先生,并以孙中山为榜样,从事民族解放运动。蒋渭水被尊称为“台湾的孙中山”。 两人的出身背景、政治主张及历史际遇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孙中山出身于医生背景,以救人救国自我期许。蒋渭水也是医生,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医 学校”(“台湾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曾在大稻埕开设“大安医院”,执业行医,后来投入社会运动。 蒋渭水曾以医师的身分,为台湾开出一张医疗诊断书注2

在政治立场上,孙中山革命初期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为号召,志在推翻满清政府。 而蒋渭水及当时的台湾知识份子组织“台湾文化协会”, 亦以民族主义为出发,从事文化启蒙,以对抗日本的 殖民统治。

后来孙中山思想逐渐左倾,提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采取“联俄容共”的策略, 发展工农群众路线,以对抗地主阶级所支持的军阀力量。而蒋渭水领导下的“台湾民众党” 也是逐渐左倾化,重视工农群众路线。两人前后期思想的转变历程又颇为相似。

图:蒋渭水(左一)与“台湾民报”的重要成员合影(注3

孙中山与蒋渭水都在时代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溘然长逝。孙中山先生 于1925年以肝癌病逝于北京,享年60岁;蒋渭水则因伤寒病逝于1931年,享年才41岁而已。 孙中山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蒋渭水期许同志:“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

孙中山病逝后,党内由右派的蒋介石夺权成功;次年誓师北伐,又次年(1927),蒋介石取得上海之后,开始屠杀共产党员, 并实施清党,铲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及左翼势力。分裂后的中国国民党,最后右派获胜,蒋介石取得政权,统一了中国。 左派则投向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另一回合的斗争。

蒋渭水逝世的前一年(1930年),“台湾民众党”内的右派人士林献堂、蔡培火、陈逢源等人因不满蒋渭水的左倾路线, 已率右翼党员出走,另组“台湾地方自治联盟”。次年,蒋渭水逝世之前,总督府以违反《治安警察法》之名,强迫解散 “台湾民众党”,而走温和改革路线的右派团体“台湾地方自治联盟”,也没躲过风暴;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迫于形势,也 自动宣布解散。

图:蒋渭水纪念碑

若将“历史地位”视为是一种人生际遇,则其中也有幸与不幸之别。孙中山与蒋渭水的历史地位,也有极相似之处, 他们的历史地位与逝世的时间点有着微妙的关系。

孙中山生前,主张国共合作,因为早逝,所以未卷入后来的国共恩怨,因此至今海峡两岸,无论国民党或共产党,都对他给予 崇高的历史评价。蒋渭水早逝,使他避开了战后的二二八、白色恐怖,而纯以“抵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形象留名于历史。

倘若孙中山先生多活几年,涉入国共之间的纷扰,则无论他选择站在哪一方,可能无法使他得到今日在海峡 两岸的历史地位。倘若蒋渭水能活至台湾光复之后,却死于二二八或白色恐怖,则今天他可能会成了国民党不 愿面对的历史包袱,更遑论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一条高速公路。

与蒋渭水同时代的台湾政治菁英,至今没有人获得像蒋渭水这样的历史地位。战后,台湾共产党领导人谢雪红不得志, 只好投奔中国,后来历经反右斗争、文化大革命的种种政治迫害;另一位台共领导人苏新回到中国之后,渡过了 “人生最黯淡的三十年。”终其一生,无法再回到魂系梦萦的台南故乡。而左派的“农民组合” 领道人简吉则死于1950年的白色恐怖期间。即使是谨守右派路线,温和的“祖国派”代表人物林献堂亦抑郁不得志,选择流亡于日本, 直到终老,都不愿再踏上台湾这块土地。

如此看来,蒋渭水不幸早逝,又幸而早逝,所以今天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才有这么一条以“蒋渭水”之名命名的高速公路, 在这里竖立了一座“蒋渭水纪念碑”。

旅游日期:2008.02.15(写于2008.02.22)【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注1: “大安医院”位于台北市大稻埕太平町,现址为延平北路二段31号“义美食品”本店。“文化公司”位于“大安医院”隔壁,图片上 依稀可看见“文化公司”的招牌。

注2:蒋渭水《临床讲义》对台湾的诊断书:
患者:台湾。
姓名:台湾岛。
年龄:移籍现住址已二十七岁。
原籍:中国福建省台湾道。
现住所: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
纬度:东经120—122度,北纬22—25度
职业:世界和平第一关的守卫。
遗传:明显地具有黄帝、周公、孔子、孟子等血统。
素质:为上述圣贤后裔,素质强健、天资聪颖。
既往症:幼年时,﹝即郑成功时代﹞,身体颇为强壮,头脑明晰,意志坚强,品性高尚,身手矫健。 自入清朝,因受政策毒害,身体逐渐衰弱,意志薄弱,品行卑劣,节操日下。转日本帝国后, 接受不完整的治疗,稍见恢复,为因慢性中毒长达二百年之久,不易霍然痊愈。
现症:道德颓废,人心浇漓,物欲旺盛,精神生活贫瘠,风俗丑陋,迷信深固,顽迷不固, 罔顾卫生,智虑浅薄,不知永久大计,只图眼前小利,堕落怠惰,腐败、虚荣、寡廉鲜耻、 四肢倦怠、惰性满满、意气萧沉、了无生气。
主诉:头痛、晕眩、腹内饥渴感。
最初诊察患者时,以其头较身大,理因富于思考力,但已二、三常识问题试加询问,其回答却不得要领, 可想像患者是个低能儿,头骨虽大,内容空虚,脑髓并不充实;问及稍微深入的哲学、数学、科学及世界大事,便目晕头痛。 此外,手足硕长发达,这是过度劳动所致。其次诊视腹部,发现腹部纤细凹陷,一如已产妇人,腹壁发皱,留有白线; 这大概是大正5年欧陆大战以来,因一时侥幸腹部顿形肥大,但自去夏吹起讲和之风,肠部即染感冒,又在严重的下痢摧残下, 使原本极为扩张的腹壁急剧缩小所引起。
初步诊断:世界文化的低能儿。
原因:智识营养不良。
经过:慢性疾病,时日颇长。
预断:因素质纯良,若能施以适当疗法,尚可迅速治疗。反之,若疗法错误,迁延时日有病入膏肓死亡之虞。
疗法:原因疗法,及根本治疗。
处方:
正规学校教育  最大量
补习教育    最大量
幼稚园     最大量
图书馆     最大量
读报社     最大量
若能调和上述各剂,迅速服用可于二十年内根治。尚有其他特效药品,此处从略。

大正十年(1921)十一月三十日 主治医师 蒋渭水

注3: 左起蒋渭水、蔡培火、蔡式谷、陈逢源、林呈禄、黄呈聪、黄朝琴、蔡惠如。

蒋渭水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医学校”(“台湾大学医学院”前身)


[交通地图](可使用左侧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