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547)

[桃园龙潭].圣迹亭.武德殿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龙潭圣迹亭-中轴对称,三进式的布局方式

农历春节过后,首次出游。下了半个月的雨,终于稍歇,天气略为好转,不过气温低,北风凛冽。陪着老婆回中坜娘家, 老婆孩子只愿待在屋里,我则独自来到龙潭,来寻访当地著名的“圣迹亭”。

本想也计划走访龙潭附近的一些古厝,不过旅游资料记录不足,无法得知古厝的精确位置,而天气不稳,时间又受限, 无法寻寻觅觅,于是只顺道参观龙潭市区的“武德殿”而已。

龙潭圣迹亭,是国家三级古迹,也是全国最大的惜字亭,比起我曾见过的中 坜新街圣迹亭或大溪莲座山观音寺的敬圣亭, 规模都还要大得许多。尽管号称是全国最大的敬字亭,但规模比起一般的寺庙,建筑及格局,还是小了许多; 毕竟圣迹亭只是让读书人焚烧废纸或残书的地方,并不像一般庙宇提供信众求神祈福的功能, 所以建筑格局通常都很简单,大多只是一座金炉亭子而已。龙潭圣迹亭的设计较有特色,有设计类似寺庙的参道及内外埕的庭园 格局。

图:龙潭圣迹亭

参观龙潭圣迹亭,留连其间,颇感惊喜。圣迹亭保存完整,古味盎然, 又有详细的古迹解说资料,可以细细品味建筑的每一细致处,不时可以找到感动之处。

此外,圣迹亭附近空旷,无遮蔽,让人觉得天寒与地冻。在这岁寒气氛中,只有我这么一位游客而已。 在这象征知识的景点,遇上岁寒,又是独游,并不以为苦,反而心中有一种契合的感觉。

龙潭圣迹亭,始建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现今的格局是日据时代大正十四年(1925年) 重修的。近年来,地方政府也做了一些增减整修,但大体仍保持原有的完整性。圣迹亭的格局呈长条状, 采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由外而内,采三进式,由山门、头门、中门,而进入内庭所在的圣迹亭。 由外而入,拾阶而上,地面逐渐上升,也使人抱着一颗谦敬的心情,步步朝向最高处的圣迹亭。

建于大正十四年的头门及中门,以红砖及洗石子为材质,古雅敦朴。中门为弧线优美的云墙 八字门,左右各置一只小石狮,目前仅存一只;更旁侧的庭园则各竖立一枝文昌石笔,让庭园呈现立体感 与整体稳定的视觉感。

穿过中门,来到内庭,这里有一座祭台。而圣迹亭立于洗石子基台之上,基台四个角落有兽首石雕图案; 基台之上,周绕十二石柱,而以红砖透空矮墙相连而成为石砖栏杆,更衬托出圣迹亭的庄严典雅。

图:龙潭圣,下层为八角形,象征“八卦”,有精美石雕。

亭体的设计颇具特色,上中下三层的造形,分别以中国传统的“六气”、“四象”、“八卦” 为设计理念。

最下层为八角形,象征“八卦”,墙面有“麟吐玉书”、“祥狮含剑”等精致的石雕,色泽古朴, 雕工精巧,可能是光绪元年创建时就有的雕饰。

中层为四方形,象征“四象”,正面为炉口,额匾题字为“过化存神”,左右内外有两对联,一联 写着“文章到十分火候,笔墨走万丈银澜。”颇具深意,以期勉学子勤写文章。 文章烧掉愈多,火候愈够,千砥万砺,愈写愈出,则可自成文章。

中层的左右墙面各有光绪元年及大正十四年修建圣迹亭的碑文,文字经历百年岁月,愈见古朴, 而仍可辨读。碑文上刻有昔日龙潭地方的文艺社团,例如“文光社”、“拿云社”、“崇文社”等,参与建造此亭, 亦足见当时地方文风兴盛,才会有心建造出这么一座全国规模最大的敬字亭。

圣迹亭最上层为六角形,象征“六气”;正面有双龙环抱“圣迹”雕字,顶处放置一葫芦宝座。

大正十四年重修圣迹亭时,原本在廊道左右各置三座石灯,后来整修时,全数移至庭园西侧边缘,做为庭园装饰。 此外,入口的牌楼(山门)则是近年来才增建的。虽然是画蛇添足之作,但设计尚称得宜。从这条公路经过时,很容易被 这醒目的牌楼所吸引,而不致于会错过圣迹亭的位置。据资料说,当时公路辟建时,截去了圣迹亭庭园的一角,所以现今 圣迹亭才会紧临于马路边。

圣迹亭位于“圣亭路”,距离龙潭著名的“龙潭大池”观光风景区不远, 来龙潭旅游时,这附近除了客家小吃、龙潭大池之外,圣迹亭也是不能错过的景点,建议值得顺道一游。

龙潭圣,中层为四角形,象征“四象”。 龙潭圣,上层为六角形,象征“六气”。


图:龙潭武德殿

我这次来龙潭参观圣迹亭之前,搜寻龙潭古迹资料时才得知,原来龙潭也有一座日据时代建造的武德殿。

武德殿是当时做为学习日本剑道及练武的场所。龙潭武德殿建造的年代,大 约与大溪武德殿同期,不过命运却大不相同。后者已经过 整修,且列为历史建筑;前者却建筑破旧,岌岌可危。

龙潭武德殿座落于市区东龙路“龙潭派出所”及“龙潭卫生所”的后方,目前做为警察宿舍使用。 由于这栋建物座落于派出所及卫生所高楼的后方,从东龙路的马路上无法看见它的身影。因为如此, 这栋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物,随着时间流逝,而被社会所遗忘。直到派出所旁东龙路200巷 拓宽后,从200巷进入,来至警察局后方的停车场,才让人惊觉竟有一栋年龄超过一甲子的日式 建筑隐身于此。

这座仿唐式的建筑,充满日本风味。由于房屋紧邻警察局及卫生所,只能看见建物的侧面, 顶檐及门窗装饰已呈残旧景象。目前全台仅存的日据时代武德殿,已屈指可数,而龙潭有这么 一栋具有历史的武德殿日式建筑,竟然尚未被登录为历史建筑,也难怪地方有心人士呼吁要 抢救这一古迹,以免随着时间而凋零,或因人为疏忽而走向被拆除的命运。

我愿尽一份微薄心力,以传达龙潭地方人士的心声。

日期:2008.02.18【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武德殿的外观(1) 武德殿的外观(2)


[旅行照片]

圣迹亭入口牌楼(新建)。


弧线优美的云墙八字门(中门)。

古朴小石狮。

文昌石笔立于中门两侧庭园。

祭台。

圣迹亭位于洗石子基台之上。基台四角有兽首图雕。

圣迹亭底层采八角形,象征竹“八卦”,墙面有精美石雕。

“祥狮含剑”。

“麟吐玉书”。

圣迹亭中层(四角形)与上层(六角形),意喻“四行”与“六象”。

光绪元年(1875年)的碑文。

大正十四年(1925年)的碑文。

八卦图。

大正十四年(1925年)设置的石灯笼。

[交通地图](可使用左侧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