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546)

重读高中历史课本(附录)-清领时代的台湾:事件年表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前言
最近刚整理完高中历史课本“清领时期” 的课文,依例再 整理一份《清领时代事件年表》,以编年体方式,依年度时间顺序表列清领时期的事件,以供读者参考。 年表部份采条列方式,尽可能地多搜录一些事件。有兴趣的读者可透过网路搜寻,进一步了解这些史事。

我仍须特别声明,由于匆促整理,疏漏必多,敬请见谅,也欢迎指正。此外,由于摄影技术是19世纪中期才发明的, 因此清领时代的台湾无法留下太多的影像记录。本篇选录的旧照片都是日治初期所拍摄的。


《清领时代事年表件》

图:清领初期的台湾地图(安平附近)

1683年(康熙22年)
施琅攻台。郑克塽于澎湖兵败后投降。

1684年(康熙23年)
.清廷设台湾府,下辖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1府3县),澎湖设巡检署,将台湾纳入版图,隶属于福建省。
.建台南天后宫。
.颁布渡台禁令。

1685年(康熙24年)
.建立台湾府公署。
.诏建台湾府儒学,重修扩大台南孔庙。

1687年(康熙26年)
.正式开科考试。

1688年(康熙27年)
.开“福建台湾铸局”,铸“台”字号铜钱。
沈光文卒于诸罗。

1692年(康熙31年)
.废止“福建台湾铸局”。

1695年(康熙34年)
.知府靳治扬设“熟番社学”。

1696年(康熙35年)
.“吴球事件”爆发。

图:北投硫磺谷(郁永河采硫处)

1697年(康熙36年)
郁永河来台采硫。

1699年(康熙38年)
.吞霄原住民反抗官府。

1700年(康熙39年)
.诏准郑成功郑经归葬福建南安。

1704年(康熙43年)
.诸罗县(嘉义)筑木栅为城。
.建凤山县署。
.建“崇文书院”。

1709年(康熙48年)
.泉州人陈赖章在大佳腊拓垦,是汉人拓垦台北盆地最早的文献记录。

1710年(康熙49年)
.始设淡水兵防,定三年一换。

1711年(康熙50年)
.重申禁止粤籍无照者偷渡来台。

1714年(康熙53年)
.以大甲溪为界,淡水视为化外之地,无官方准许,不得私行。
.清廷命天主教神甫买刺来台测经度。


1716年(康熙55年)
.统计台湾有249座寺庙。
.岸里社土目阿穆请垦猫雾栜之野,为开辟台中之始。

1717年(康熙56年)
.澎湖筑城。

1719年(康熙58年)
.中台湾重要水利工程“八堡圳”兴工。

1721年(康熙60年)
.“朱一贵事件”爆发。台湾发生第一次大规模族群械斗。
.凤山县粤人建义民庙。

图:凤山旧城

1722年(康熙61年)
.建凤山旧城(左营)土城。
.因粤籍台民协助平定“朱一贵事件”,放宽粤人来台限制。
.划定汉番耕地界线。

1723年(雍正元年)
.调整行政区域,分设彰化县、淡水厅。

1725年(雍正3年)
.台南成立三郊,创立“行郊”,商业渐盛。台湾航运开始。
.台湾始设军工厂,修造兵船。
.开放熟番(平埔族)地区准租予汉人耕种。

图:澎湖厅署

1727年(雍正5年)
.增设澎湖厅。

1728年(雍正6年)
.改“台厦道”为“台湾道”。

1729年(雍正7年)
.嘉义改筑土城。

1731年(雍正9年)
.台湾居民准携眷入台(短暂开放)。
.大甲西社原住民反抗官府,包围彰化县城。

1732年(雍正10年)
.清廷准许有田产的良民携眷来台。
.淡水厅同知(首长)正式移设于竹堑(新竹)。

1733年(雍正11年)
.原住民以“割地换水”方式与汉人合筑“猫雾梀圳”。
.竹堑(新竹)建筑木栅城。

1734年(雍正12年)
.嘉义土城外围种植莿竹。
.彰化县筑莿竹城。
.台调官员年40岁无子者,准携眷来台。

1736年(乾隆元年)
.禁内地人民偷渡来台。

1737年(乾隆2年)
.禁汉番通婚。

图:艋舺龙山寺

1738年(乾隆3年)
.艋舺创建龙山寺

1740年(乾隆5年)
.“琉公圳”兴工。历经20年才完工。

1750年(乾隆15年)
.林祖成建兴“大安圳”。

1751年(乾隆16年)
.台湾县漳、泉械斗。

1752年(乾隆17年)
.各县厅立石“番界”,禁止汉番出入。

1758年(乾隆23年)
.下令熟番(平埔族)归化,学习汉人风俗。

1759年(乾隆24年)
.移淡水都司于艋舺。

图:澎湖文石书院

1760年(乾隆25年)
.诏许台湾居民携眷入台。

1761年(乾隆26年)
.大规模修筑“土牛沟”,划分汉番界线。

1763年(乾隆28年)
.“明志书院”创立。

1764年(乾隆29年)
.禁福人士入台冒籍考试(注:因台籍生有录取优惠)。

1766年(乾隆31年)
.设立“北路理番同知”。
.澎湖设立“文石书院”。

1768年(乾隆33年)
.汉人吴汉生入垦蛤仔难。

1770年(乾隆35年)
.澎湖西屿建造灯塔。

图:鹿港

1778年(乾隆43年)
.板桥林家始祖林应寅由漳州来台,定居新庄。

1782年(乾隆47年)
.彰化漳、泉械斗。

1784年(乾隆49年)
.鹿港开港,与福建蚶江对渡。

1786年(乾隆51年)
.“林爽文事件”爆发。
.诸罗城改筑砖城。
.凤山新城(凤山)筑莿竹。
艋舺祖师庙落成。
.鹿港龙山寺落成。

1787年(乾隆52年)
.改诸罗县为“嘉义县”,以表彰县民在“林爽文事件”英勇守城抵抗叛民。

图:淡水河岸

1791年(乾隆56年)
.实施屯番制,拨给养胆埔地。
.淡水八里岔开港,与福州五虎门对渡。
.波兰人麦礼荷斯奇至台东,谋辟地。

1794年(乾隆59年)
.艋舺(万华)开港。

1796年(嘉庆元年)
.汉人吴沙率众入垦蛤仔难(宜兰),在头围(头城)筑堡垒。

1798年(嘉庆3年)
吴沙拓垦至二围,不久病死。

1800年(嘉庆5年)
.诏禁天地会及分类械斗。

1803年(嘉庆8年)
.海寇蔡牵犯鹿耳门。

1804年(嘉庆9年)
.彰化社番潘贤文率族人至蛤仔难,与汉人争地。

1805年(嘉庆10年)
.大龙峒保安宫落成。
.修筑凤山新城。

图:彰化县城

1810年(嘉庆15年)
.蛤仔难设治,改称噶玛兰,设“噶玛兰厅”。杨廷理担任首任通判。

1811年(嘉庆16年)
彰化城改筑砖城。

1812年(嘉庆17年)
.兴建鹿耳门、沪尾(淡水)炮台。
.“噶玛兰厅”正式设立。

1814年(嘉庆19年)
郭百年侵垦埔里盆地,被官府驱逐。

1817年(嘉庆22年)
.立碑集集、乌溪二口,禁汉番出入。

图:进士第

1823年(道光3年)
.出现台湾第一位进士郑用锡
.台湾中部平埔族大规模移入埔里盆地。

1824年(道光4年)
.艋舺地位日益重要,与台湾府、鹿港并称为“一府二鹿三艋舺”。

1825年(道光5年)
.艋舺(万华)设立军工料馆。
.筑凤山县石城。

1826年(道光6年)
竹堑城改筑石城

1827年(道光7年)
.英商前来淡水贩售鸦片。

1828年(道光8年)
.淡水人吴全进入台东,建立“吴全城”。

图:金广福公馆

1830年(道光10年)
.重修噶玛兰城。
.清廷下令各省禁止种植鸦片。

1831年(道光11年)
.“金广福垦号”成立,开发新竹北埔一带山区。

1832年(道光12年)
.“张丙事件”爆发。

图:曹公圳

1837年(道光17年)
.凤山知县曹瑾引水灌溉,世称“曹公圳”。

1838年(道光18年)
.“曹公圳”完工。
.英商入鸡笼、沪尾,以鸦片交换樟脑。

1840年(道光20年)
.清廷与英国因鸦片问题爆发“鸦片战争”。

1841年(道光21年)
.鸦片战争波及台湾,英舰纳尔不达号在基隆港触礁,被清军击沉。

1853(咸丰3年)
.艋舺顶下郊拼,同安人败走大稻埕。

1854(咸丰4年)
.美舰抵达基隆附近,调查台湾煤矿资源。
.淡水闽粤械斗。

1855(咸丰5年)
.林国华修筑板桥古城

图:淡水关税务司码头

1858年(咸丰8年)
.中英签定《天津条约》,首度载明台湾开放通商口岸。

1860年(咸丰10年)
.中英、中法签定《北京条约》,确认开放通商口岸,两年后正式开港。

1861年(咸丰11年)
.全台设“厘金局”。
.实施樟脑专卖政策。

图:大观义学

1862年(同治元年)
.“戴潮春事件”爆发。
.淡水正式开港。
.颁全台团练之制。

1863年(同治2年)
.桥林家创设“大观义学”。
.基隆开港。

1864年(同治3年)
.安平、打狗正式开港。

1865年(同治4年)
.英国长老教会牧师马雅各来台传教。
.英商陶德(John Doddy)来台考察商务。

图:台湾北部山地丘陵遍植茶园

1866年(同治5年)
.英商陶德在北台湾试种茶树,改良茶叶品种。

1867年(同治6年)
.“罗妹号事件”爆发。美国船漂流至南台湾,遭原住民杀害。
.英商陶德在艋舺投资茶馆,加工制造乌龙茶。

1869年(同治8年)
.台湾茶叶首度外销美国成功,北部茶业兴盛。
.英国因樟脑纠纷,炮轰安平港。

1870(同治9年)
.大稻埕成立茶叶再制厂。

图:牡丹社事件-石门古战场

1871年(同治10年)
.琉球渔民船难漂流至屏东八瑶湾,54人遭原住民杀害。
.英国牧师甘为霖来台传教。

1872年(同治11年)
.加拿大牧师马偕来台传教。

1874年(同治13年)
.“牡丹社事件”爆发,日军侵台。沈葆桢来台善后。
沈葆桢奏请“开山抚番”,积极招垦移民入台。

图:基隆煤矿

1875年(光绪元年)
沈葆桢奏请开办台湾基隆煤矿获准,成为中国第一座投产的近代煤矿。
.设立“台北府”。全台调整行政区域为2府8县4厅。
.在开山抚番的政策下,完成三条联络台湾东西部的道路。
.解除有关移民、入山、用铁的三项禁令。
.清廷鼓励大陆人民来台。
.恒春城完工。

1876年(光绪2年)
.基隆煤矿正式开采,采用直井机械开凿矿井。

1879年(光绪5年)
.台北府城兴工。
.台湾地图测绘完成。

1881年(光绪7年)
.建大甲溪桥,费二十万圆。

1883年(光绪9年)
.旗后(旗津)灯塔完工。
.修建澎湖西屿炮台。

图:台北城(北门)

1884年(光绪10年)
.清法战争波及台湾,法军攻占基隆
刘铭传来台,督导台湾防务。
.台北府城完工。

1885年(光绪11年)
.清法议和,法军退出台湾。
.台湾以“福建台湾省”名义建省,刘铭传任巡抚。

1886年(光绪12年)
刘铭传正式就任巡抚,积极进行近代化建设。
.设立“抚垦总局”于大嵙崁,林维源担任帮办大臣。
.大嵙崁番抵抗官府,刘铭传率兵征讨。
.设立“西学堂”、“番学堂”等机构。
.樟脑收归官办。
.实施土地丈量及清赋。
.“施九缎事件”爆发。
.改建澎湖、基隆炮台。

图:狮球岭隧道

1887年(光绪13年)
.福建省、台湾省正式分治。
.调整行政区域,全省设三府3府11县3厅1直隶州。
.设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
.设立厘金、招商、清道、樟脑、磺油各局。
.设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
台北-基隆铁路兴工。
.沪尾至福州海底电缆竣工。

1888年(光绪14年)
.架设淡水河铁桥。
.设置邮政局。

1889年(光绪15年)
.新台湾府城在台中兴工,原预定为省会。

1890年(光绪16年)
刘铭传去职。
.完成台北-基隆铁路工程。

1891年(光绪17年)
.安平灯塔完工。

图:日军进入台北城

1893年(光绪19年)
.完成台北-新竹铁路工程。

1894年(光绪20年)
.台湾省会改设于台北。
.清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光绪21年)
.清廷战败,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群岛。

日期:200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