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540)

重读高中历史课本-日治时代的台湾(五):皇民化、工业化、南进基地与战时体制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日月潭水力发电厂(武界堰堤)

(~续前期
第一次世界战争期间(1914-1918),欧陆各国陷于战乱,许多军事及民间物资被迫转移至亚洲国家生产, 因此造就亚洲经济的蓬勃与繁荣,台湾亦受惠于这场战争,而展开各项重要的工业基础建设,并规划 各种经济扩展的计划,例如兴建日月潭水力发电厂注1、 设立华南银行等注2,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 进行的。

战后的欧洲,经济逐渐恢复,亚洲经济反而陷入低迷。1923年,日本又发生关东大地震, 造成10万人死亡,各银行与企业遭到惨重的损失,演变 成1927年的日本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全球经济的大萧条。 1930年代初期,日本国内经济陷入了“昭和恐慌”的困境。在这种社会气氛下,日本国内右 翼势力趁势抬头,大正时期的自由民主气氛,于是被昭和年代的军国主义所取代。

1931年,日本关东军竟不受文人内阁的节制,擅自制造事端,攻占中国东三省,建立傀儡政权“满州国”, 掠取中国东北所蕴藏的丰富煤矿及各项天然资源。


◎经济型态的转型:日本的南进基地

随着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抬头,日本积极准备向外扩张,军方大倡“南进国策论”,希望取得东南亚丰富的自然资源, 以做为日本帝国的“南方生命线”。台湾的战略位置,成了南进的最佳跳板,而成为所谓的“南进基地”。 1928年,“台北帝国大学”设立,以对南洋人文及热带农业的研究为重 心注3。而为配合南进政策,总督府亦开始积极发展工业, 而以针对军事需求的化学与金属工业为发展重心。

1935年,总督府耗资百万,盛大举办“始政四十周年纪念台湾博览会”注4, 其目的在展现日本统治台湾的成果, 以为其南进政策铺路。1933年,日本因侵略中国东三省受到国际联盟的制裁,日本愤而退出国际联盟, 由于被国际孤立,日本亦有意藉由这场大型博览会,以宣扬其国威。1936年, 日本政府配合南进政策,启用军人背景的小林跻造来台担任总督,小林总督提出“皇民化、工业化、南进基地化” 的施政口号,于是台湾就此成为日本南侵的重要前进基地了。

台北帝国大学(台湾大学前身)。 “台湾博览会”草山分馆(中山楼),远处为七星山。

图: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舰亚利桑那号被击沈)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件”,迅速出兵占领中国东三省,日本文人内阁政府竟然无法阻止关东军的一意孤行, 因而被迫倒台,随后改立军部内阁,军人掌权之后,更 确立了对外采军国主义的扩张路线。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日本展开能源禁运政策,以制裁日本对强占中国东三省, 这对倚赖能源进口的日本构成了生存威胁。1937年7月7日,发生“芦沟桥事件”,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更积极准备南进, 以掠夺东南亚的石油及铁矿资源,以确保其能源安全。于是喊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 决定驱除西方列强在东亚的势力,将东亚及东南亚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

由于美国持续对日本的禁运及经济封锁,美日之间的冲突日益扩大,而美国又拥有菲律宾群岛, 成为日本南进政策的一大阻碍。于是在军部策画下,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美军太平洋舰队指挥部所在的夏威夷珍珠港, 造成美军舰队伤亡惨重,引爆了太平洋战争。美国、日本正式宣战。

图:“皇民奉公会”的讲习活动

◎皇民化运动

中日战争爆发之后,台湾总督府认为须加强台湾人对日本帝国的认同,以配合战争动员的需要, 于是积极地推动“皇民化”政策。

随着战争愈趋激烈,“皇民化”成为一项全民运动。1940年起,总督府鼓励身家清白的台湾人家庭更改为日本姓氏, 并鼓励在家使用日语交谈。凡能依政令而行的家庭,则家门口可悬挂“国语家庭”的牌子, 以示尊荣。

战争末期,民间物资日益匮乏,总督府开始实施配给制度,“国语家庭”可以获得优先及较佳的配给待遇。 即使如此,台湾人变更为日本姓氏的人口并不多,至1943年底,全岛600万人口当中,大约只有12万人改成日本姓名。

1941年4月,总督府与台湾军区司令部合作,成立“皇民奉公会”,依各地行政区域,由上至下, 在台湾各地设立支部、支会、分会、区会、部落会、奉公班,所有社会团体都被编入奉公会组织, 将全岛600万人口全纳入这个系统,全面推行“皇民化运动”。

皇民化运动的内容扩及人民日常生活领域,例如,废止报纸汉文栏,完全推行国语(日语),又例如, 台湾人厅堂放置的祖先牌位及神像,须改祀奉日本神祇;百姓必须向日本天皇皇宫方向朝拜, 以及参拜神社等,目的在使台湾人在思想及行为上彻底的“皇民化”, 可以被动员成为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的一股助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台湾的地位更形重要,被日本政府提升为“大东亚共荣圈”的重要核心地带。1942年9月, 日本内阁提出“内外地行政一体化”,将台湾总督的权限缩小,受日本帝国内务省内务大臣的监督, 废除台湾的殖民体制,以配合其“皇民化”的政策。


图:原住民部落举行“高砂义勇队”欢送会

◎志愿兵制与高砂义勇队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开始在台湾召募一些军夫担任杂役,同时也召募一些熟悉中文的台湾人在军中担任翻译职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战线愈拉愈长,战场扩大,于是兵源渐感不足。1942年4月,台湾首次实施“陆军特别志愿兵制度”, 召募台湾人赴海外作战。至1945年为止,共募得陆军兵员约5千5百人。 海军方面,也随着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被美军击败,战局逐渐逆转,1942年8月, 亦在台湾实施“海军军特别志愿兵制度”,至隔年7月为止,募得约兵员1万1千人。

台湾人志愿入伍从军,一方面是由于受到战时景气影响,百业萧条,生活艰活,从军成为一种选择, 而亦有部份原因是受了皇民化教育的影响,认为从军是“爱国”的行为。

在这一期间,总督府另外征调(或部份志愿台湾原住民组成“高砂义勇队”,以军属身分(随军人员)赴东南亚战区, 担任日军战地的各种任务。被征调投入战场的原住民约2万人。其中约3千人战死。“高砂义勇队”最有名的事迹, 是阿美族人李光辉的故事。1974年,李光辉在印尼某一小岛的丛林里被人发现,他当时仍然不知道太平洋战争早已 结束,继续躲藏于森林中,以避免被美军发现,独自在丛林里生活了30年。注5


图:台籍日本兵,3万多人死于太平洋战争

◎盟军空袭与战时岁月

1943年春,日本的太平洋战争已明显趋于不利,台湾、日本之间的航线遭美军封锁,同年3月19日, 当时往来台日之间定期豪华邮轮“高千穗丸”,在抵达基隆外海时,遭到美军鱼雷击沈。 “高千穗丸”是一艘民间船,但美军片面认定船上载有日军兵员,因此给予击沈,造成船上千名台籍及日籍乘客罹难。

随着“高千穗丸”被击沈,战争的恐怖阴影终于降临台湾。1943年底,美军轰炸机由中国起飞, 轰炸新竹日军飞行基地,是美军正式对台湾的第一次大规模空袭。

1944年秋天起,美军准备反攻菲律宾,开始密集空袭台湾的日本军事设施。随着战情趋向危急, 台湾进入了战时体制,物资采配给制度,总督府开始组织国民义勇队,并于1944年9月起,实施台湾史上首次的征兵制。

至战争结束,被征召入伍的台籍日本兵共有8万多人、军夫12万6千多人。另外,还有学生被征召为学徒兵。 总计约20万的台籍日本兵参与太平洋战争,约3万多人死亡。其中2万8千多名台籍日本兵, 战后被日本政府入祀于日本靖国神社,接受日本各界参拜。

从1945年1月至8月,台湾本岛受到美军的轰炸,各地设施及建物遭到破坏,也造成人民死伤, 在空袭的战争阴影下,百姓生活日趋艰苦,精神日益苦闷。到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台湾人民才从战争的痛苦中解脱注6。(“日治时期”全文结束)

日期:2008.01.31

“莎哟啦娜,台湾!”1945年12月至1946年11月之间,总计约20万日军及38万日籍在台百姓被遣返回国。 对于许多出生在台湾、成长于台湾的日籍居民来说,此刻心情复杂,既是归国的心情,同时也是离乡的心情。


注1: 1911年,台湾开始面临电力不足的问题,总督府开始进行日月潭水力发电的计划,由于经费庞大,超出财政 负担,于是总督府整合全岛的公民营发电厂,合组成“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半官营、半民营),合力投入电厂兴建计划。 日月潭水力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受到1923年关东大地震及随后引发的全国性金融危机影响,再加上工程技术的困难, 工程延宕,耗时15年,终于在1934年完工,发电10万瓩。1937年,陆续完成第二期工程,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发电厂, 奠定了台湾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至1945年时,台湾的总供电量约32万瓩,其中水力发电占26万7千瓩,足见日月潭水 力发电厂的重要性。

图:株式会社华南银行总部,位于台北市表町通(馆前路)

注2: 日俄战争(1905年)之后,日本国内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近代化的企业纷纷设立,加上台湾初期的武装抗日逐渐平息, 于是日本资本家以累积的资金投入殖民地台湾,以追求资本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一方面台湾资本主义渐趋成熟,一方面战后亚洲景气趋缓,总督府认为台湾岛腹地有限,应利用台湾在东亚地缘 的枢纽位置,加上与中国及东南亚华人在语言、血缘的关连,可对海外进行投资,以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机会。

于是在总督府主导下,板桥林本源家族与印尼爪哇的台侨,于1919年合资成立“株式会社华南银行” (今华南银行)。华南银行是台湾第一家民营银行,在东南亚各主要城市设有分行,以协助日商、台商在 中国华南及东南亚的资金融通。华南银行也成了日本掌握中国华南及东南亚经济的重要情资机构,奠定日 后日本“南进政策”的基础。

图:台北帝国大学校门口

注3: 台北帝国大学初期设立“文政”及“理农”两个学部,文政学部分哲学、史学、文学、政学四部,理农学 分为生物学、化学、农学、农艺化学四部。台北帝国大学以研究台湾、华南及东南亚(南洋)等地的人文为 研究重点;其中,南洋史学、热带农学等特殊讲座是台北帝国大学的学术特色。后来陆续增设医学部、工学部。 至1944年,台北帝国大学已是拥有文政、理学、农学、医学、工学五个学部(学院)和预科,以及热带医学、 南方人文、南方资源研究所的综合大学。

注4: 1935年,“始政四十年纪念台湾博览会”(简称“台湾博览会”)在台北举行,为期五十天,分成四个会场: 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台北市公园(今二二八和平公园)、大稻埕分场、草山分场(今阳明山温泉)四大 展示区。会场展分为“直营馆”(包括产业馆、林业馆、交通土木馆、南方馆等)、“特展馆”(包括满州馆、 日本制盐馆、三井馆、东京馆、专卖馆等)。

注5:李光辉,本名“史尼育晤”,日名“中村辉夫”, 24岁时(1943年)加入“高砂义勇队”,被派至南洋作战。隔年7月,李光辉在印尼摩禄泰岛失踪,被日本政府 宣告死亡。30年后,印尼当地村民发现当地丛林常有“野人”出没,于是军方派兵搜索,终于发现“野人”竟是 一名二次大战时期的“日本皇军”,而调查出他是来自台湾的李光辉。李光辉在丛林藏匿了30年,不知道太平洋 战争已经结束多时。李光辉返回台湾时,发现妻子早已改嫁,人事已全非,因此心情抑郁,不肯提及南洋往事, 4年后,因肺癌去世。

李光辉被印尼人发现时,经国际媒体广泛报导,唤醒了台、日社会对“高砂义勇队”的历史记忆。日本各界开始 注意到高砂义勇队(台籍日本兵)悬而未决的怃恤及赔偿问题。至1987年,日本政府终于做出决定,对台籍日本兵 进行赔偿工作。

图:太平洋战争末期,战局对日本不利,台湾高中学生被动员编入学徒军,准备支援最后决战

注6: 台湾人民在二次大战末期,虽然曾饱受空袭威胁,但幸运躲过美军登陆决战,可说是“不幸中的大幸”。 太平洋战争最后阶段,美军展开“跳蛙战术”,以跃岛作战方式展开大反攻,太平洋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一 度主张跳过菲律宾,直接攻打台,以切断日本的南洋补给线 ,然后再跳过琉球群岛(冲绳岛),直捣日本本土。然而,西太平洋部队指挥官麦克阿瑟坚决反对。最后依麦帅意见, 先攻占菲律宾,台湾因此避过一场美军登陆的决战。

美军攻下菲律宾后,直接跳过台湾,续攻琉球群岛,“冲绳战役”,自1945年4月1日展开,至7月9日结束,美军伤亡7万5千人。 由于日军严格执行“玉碎政策”,造成日军伤亡11万人,而平民百姓高达10万人死亡,占琉球人口的4分之1。 当时台湾的日军部队完整,亦有类似的“玉碎政策”,倘若美军选择在台登陆, 在日军的强力动员下,将会是台湾人民一场大浩劫。

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至台湾,期间仍发生一段可能兵变的 插曲。抱持着“玉碎政策”的日本少壮派军人认为台湾仍可动员数十万部队,不甘心就此投降,主张继续作战,于是 拟定“台湾自治方案”,私下鼓动台湾士绅辜振甫、许丙、林熊祥等人,提出“台湾独立计划”。当时辜、许、 林等人不敢反对,敷衍答应,并征询总督意向。末代总督安藤利吉得悉此事后,认为军人应服从日本天皇命令,因此力阻此事。 几位少壮派军人的主谋者知事不可为,以切腹自杀收场。台湾有惊无险地逃过又一次可能的玉碎悲剧。台湾光复后, 辜振甫等人因此事被牵连,遭到国民政府逮捕,接受审判。辜振甫被监禁二个月,后来被判刑二年二个月,但获得缓刑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