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專賣局角板山收納詰所
上一次來桃園復興鄉角板山公園,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
當時遺漏了一些景點,所以這次趁著來爬枕頭山的機會,順道前來舊
地重遊。
旅行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同樣的景點,當你愈用心,認識愈多,你就能看見愈多。
對很多人來說,角板山公園只是一座小公園而已,這裡最棒的景色,
大概就是憑欄俯瞰大漢溪溪谷,欣賞吊橋及河階台地。此外,便是在街上的
商店購買季節性的水蜜桃或香菇等當地特產。
近年來,拜網路發達之賜,許多文史資料垂手可得,讓我知道更多角板山一帶的
景點及史事。例如,我上次來時曾見過的一座日式破舊老屋,當時不知其歷史。
原來這棟老房子是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專賣局角板山收納詰所」,建造於昭
和14年(1939年)。這棟殘破的舊房子已被桃園縣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築,
搭設遮雨棚保護,以免被風雨破壞;同時也增設一條棧道通過建物中央,讓遊客可以進入參觀。
圖:專賣局角板山招待所(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溪工作站)
角板山公園旁仍可看見一些日式宿舍建築,其中有一棟保存良好的建物,是日據時代專賣局
的招待所,現為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溪工作站復興分站招待所,也已被桃園縣文化局登錄為
歷史建築,亦值得參觀。
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位於角板山公園旁,其實也是歷史建物,不過遲了一步,舊屋已經改建
為大樓。它原是日據時代的「角板山賓館」,建於大正3年(1914年),是一棟木造建
築物,木材取自附近插天山區的檜木及樟木。
大正12年(1923年)4月,的日本皇太子裕仁訪台,角板山賓館預定做為太子的御泊所,
因此又被稱為「太子樓」。不過,裕仁因為行程緊湊,並沒有親臨角板山,
而是改派親王替代他前來角板山巡訪。
台灣光復後,「太子樓」移作蔣介石總統的行館,行館前有蔣總統與蔣夫人手植的榕樹,至今依然枝葉茂盛。
後來總統另建角板山行館,這裡便移交給「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提供青年學子活動使用;幾年前,救國團拆除
舊屋,改建為大樓。新的大樓提供了更舒適及更多的活動空間,卻使角板山平白喪失了一處重要的歷史建築。
其得與失,明顯可見(註1)。
|
|
日據時代的角板山賓館(昔日)
|
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今日)
|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復興亭(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舊址)
角板山還有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卻只剩殘跡而已。
這是建造於昭和5年(1930年)的「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
佐久間左馬太是第五任台灣總督,
在位9年,是日據時代任期最久的台灣總督。
佐久間總督任內採強硬軍事手段,進行理蕃事業,討伐不肯歸順的山地部落,激起原住民層出
不窮的反抗事件。歷經數年征討,終於以優勢的武力迫使原住民部落紛紛歸順。而其中最慘烈的戰役,
就是著名的「太魯閣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身參與這場戰役,還墜馬受了傷。
台灣光復後,「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被拆除,僅存留基座石材。原址改建為「復興亭」,
亭匾有「蔣中正」題字。佐久間左馬太迫害台灣原住民,戰後,紀念碑遭到拆除,並不令人意外。
而事過境遷,半個世紀之後,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紀念碑拆與不拆,則或許可以有不同的
思考角度。倘若這座紀念碑仍然保存至今,成為歷史古蹟,用以見證歷史;則遊客來角板山旅遊時,
在飽覽山水美景之餘,亦可藉由古蹟認識過往的史事,或許更具教育意義。
|
|
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
|
復興亭的基座,為昔日紀念碑的一部份
|
圖:角板山(日據時代舊照片)
角板山是佐久間總督「理蕃事業」的開始之地。
明治40年(1907年),他發動大軍,攻下附近的枕頭山,
迫使大嵙崁溪上游的泰雅族人歸順,所以後來日本人選擇在此地建碑以歌頌其政績。
我站在佐久間總督紀念碑遺址處,遙想當年,心裡卻想起一位日本學者。他在角板山開始他的蕃界人生。
這個人是森丑之助。
森丑之助是誰?大概很多人都沒聽過這個名字。他是日據時代最早從事台灣原住民研究調查
的日本學者之一,他踏查的範圍及規模,遠超過同時代的鳥居龍藏、伊能嘉矩等知名學者。
而森丑之助的年紀最小,又僅擁有高中一年級肄業生的學歷而已。他憑著一股衝勁,苦學自修,
冒著生命危險,幾乎踏遍全台蕃地,從事蕃族調查,最後卻又極戲劇性的結束其一生。
森丑之助出生於1877年,日本京都人,就讀長崎商業學校時,學過一點粗淺的中文。由於嚮往冒險
的生活,明治26年(1893年),16歲時,「棄家,輟學,決心過流浪生活。」次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森氏志願從軍。明治28年(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森氏以陸軍通譯的身分搭乘軍艦來台。
次年(1896年)一月,森丑之助因公務前往(桃園復興鄉)大嵙崁番地,結識了大科崁山
蕃總頭目Taimo Misel。這是森氏第一次進入台灣山地,異文化的接觸,使他對蕃界產生了
莫大的興趣,從此踏上了他的蕃界人生。他開始勤學原住民語言,
在短短一年內,就已熟悉幾種語言,後來還編寫成蕃語教材,呈交給總督府蕃務本署刊行於世。
日本領有台灣,學界對於這塊新取得的國土,亦產生極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台灣的高山原住民
與世隔絕,其文化仍保有原始性及完整性,更是當時新興的人類學(anthropology)者所夢寐
以求的田野調查研究對象,因此吸引不少學者前來台灣從事蕃族研究。
其中,伊能嘉矩於1895年11月抵達台灣,從事人類學研究。次年,東京帝國大學
亦派遣人類學者鳥居龍藏來台,由森丑之助擔任其助手,負責嚮導、蕃語通譯,
同時參與調查。鳥居龍藏成為森氏的人類學啟蒙老師。鳥居龍藏先後幾次來台從事
研究,都由森氏陪同。而森氏因對蕃地興趣濃厚,經常獨自在山地旅行,以調查台灣蕃人
的風俗民情。
1900年,鳥居龍藏第4次來台,森丑之助陪著他深入台灣各地進行調查。4月11日
,兩人登上玉山,創下台灣登山史上玉山的首登記錄。而這幾年之間,森氏在勤奮
自修與實務歷練之下,人類學的知識已有長足的進步。這一年,在鳥居龍藏引薦下,
森丑之助加入「東京人類學會」。由於森氏敢於深入蕃地,走遍各山地,記錄無人可及,
因此贏得了「台灣蕃通」、「台灣蕃社總頭目」等暱稱及綽號。
圖:霧社泰雅族人(1906年)
1900年,森丑之助繼承了父親的遺產,於是更以「無業遊民」的身分,狂熱地投入蕃族調查研究。
森丑之助一向獨自行動,不帶武器,態度真誠,很能獲得原住民的信任;但也曾數次歷經險境,
差點遭遇馘首的命運。
1905年(明治38年),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成立「有用植物調查科」,因森丑之助熟悉山地,
聘其為「囑託」(約聘職員),從事高山植物的調查與採集。森氏熟悉高山環境,勇於
深入險境,因此發現了不少新品種。至今台灣的高山植物,冠以森氏之名的植物至少就有二十種之多。
當時的植物學家矢佐木舜一說:「從明治39年至42年的三年期間,(森氏)勤奮工作幾乎到了
廢寢忘食的程度。殖產局所累積的高海拔地帶植物標本,幾乎全是森氏冒險採集回來的。」
1906年,佐久間總督上任,決心採取強硬手段,使山地原住民部落歸順,以利於開發山地森林資源。
這一年,森丑之助曾陪同佐久間總督上阿里山巡視原住民部落,並向總督諫言,勿對蕃人採取強硬
措施,以免激起更大的反抗。這建議並沒有得到佐久間總督的採納。次年,「五年理蕃計劃」
正式展開。
官方對原住民部落採取強硬作為,使得台灣的山地變為不平靜,原本友善的部落,開始對日本
人產生敵意。後來,森丑之助感慨地說:「往年平靜無事的蕃地,現在已變成危險之地。」
對於佐久間總督的理蕃計劃,他更嚴詞批評說:
「我國領台之後,為了理蕃事業,直接從國庫撥出一億元以上,且犧牲了一萬人的性命,
用於壓制十三萬性情單純的未開化蕃人,成果與付出是不成比例的。」
續篇:第0524篇-角板山.佐久間總督紀念碑.森丑之助的蕃界人生(下)
旅遊日期:2007.12.07(寫於2007.12.16)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註1:據山友告知,角板山的復興山莊並非人為拆除的,
而是於民國81年(1992年)4月間,因館內電線走火,引發大火而焚毀。之後才重建為新的大樓。.... Tony補註於2007.12.19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