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519)[北市中山].剑潭公园.台湾神社遗迹 |
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剑潭公园台湾神社狛犬
剑潭公园位于剑潭山的山脚下,紧临中山北路,与圆山大饭店为邻,只是一座小公园 而已。这座公园引起我兴趣的是公园入口的一对石狮子。山友斌斌兄《我的赤脚旅行》网站曾 介绍过这对石狮,它正式的名称是“狛犬”,是属于昔日台湾神社的遗迹之一。 台湾神社在哪里呢?就是今日的圆山大饭店。明治34年(1901年),台湾总督府在圆山大饭店 的现址建立台湾神社;这座神社是台湾位阶最高的神社,主祀日本的国神大国魂命、大己贵命、 少彦名命,以及被尊为“平台之神”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神社占地约5公顷,设置狛犬、鸟居、石灯笼、社务所、手水舍、拜殿、本殿等设施,神社 顺着剑潭山的山坡,由下而上,分为三层,随着阶梯参道逐层而上,本殿位在最高处的位置。 当时,台湾总督府特别兴建了跨越基隆河的“明治桥”,以连接神社与市区的交通;并且拓宽及整 修市区往台湾神社的道路。这条道路被称为“敕使街道”,即是今日的中山北路, 而明治桥,就是现 在圆山的中山桥。
图:圆山大饭店(台湾神社旧址)
日本统治台湾之初,对于台湾人的传统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政策,建立的日本神社数量 极为有限;直到统治后期,军国主义抬头,推展“皇民化运动”,宗教政策趋于严紧, 全台各地才开始广建神社,并以“一街一庄一神社”为目标,希望藉此改变台湾人的传统 信仰,将台湾人改造成为真正的日本皇民。 这一时期,台湾神社亦开始扩大规模,并将邻旁大直的剑潭古寺迁 往更偏僻的北势湖山麓,在剑潭古寺原址兴建“台湾护国神社”。护国神社完工于昭和17年(1942年)。 台湾神社则在原址左侧附近建造规模更大的新神社,昭和19年(1944年)完工,并增祀日本 天照大神,于是台湾神社升格为“台湾神宫”(注1)。 台湾神宫原本预定于昭和19年12月举行镇座祭,将台湾神社的神位迁至神宫新址,不料同年10月25日, 一架飞往松山机场的民航机在降落时发生意外,在台湾神宫附近的剑潭山坠毁,焚毁了才刚完工的 台湾神宫。此时已是二次大战末期,日本的战局逐渐逆转,处境日艰,已无力再修复神宫。 次年,日本战败投降,结束了在台的殖民统治。
图:台湾神社残存的石灯笼,置于圆山儿童育乐中心内
战后,日本神社多遭破坏或移作它用。例如,“台湾护国神社”则改建为忠烈祠,“台湾神宫”成了 现在的中央广播电台(北安路55号),旧台湾神社则拆除改建为台湾大饭店,民国41年(1952年),再 由蒋夫人(宋美龄)接手,改称“圆山大饭店”。 台湾神社原有的建筑主体,早已消失半个世纪以上,未留遗迹,而神社的部份附属物则流落各地 。例如,神社的两只狛犬被迁至剑潭公园;一座石灯笼被移置于今日的圆山儿童育乐中心内; 此外,当年满洲国溥仪皇帝赠送给台湾神社的两尊铜牛,则被移至今日的二二八和平 公园的国立台湾博物馆入口处。 至于神社的铜马,则不知流落何方?有人认为可能就是放置于二二八公园 内的那尊铜马,但有人认为不是。我搜集的台湾神社 照片,并无铜马的影像,所以无从验证。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在台推展皇民化运动愈为急切,我曾听长辈提起, 当时家家户户须改祀奉日本天照大神的神位,而且这座神位还得花钱去购买, 民众敢怒不敢言,只能阳奉阴违。日本一战败投降,日照大神的神位就被人当垃圾丢弃, 家家户户纷纷重新放回祖宗及旧的神明牌位。 日本结束在台统治,神社多遭破坏,以当时的民情,自是合情合理。而随岁月演变, 未遭完全破坏的残存神社,如今都已获得重视,视为历史遗迹,而加以保存。 例如三级古迹桃园神社,就是目前日本本土以外, 保存最完整的日本神社。 至于神社的不少旧迹,如狛犬,如铜马,则分散四处,或被放置于公园, 或被收留于寺庙,或安置于校园, 或置于其它公共场所;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们早已脱离神社生活,而融入日常百姓的生活领域。虽然辉煌岁 月不在,但免于被报复破坏,默默地见证历史,也算是一种幸运的际遇了。
旅记日期:2007.12.05【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注1:日本神社的社号依等级(社格)而分为:神宫、宫、大社、神社、社,而以神社及社最为普遍。 include('../adsense1.php'); ?>
include('../adsense2.php'); ?>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include('../footbar_his.php'); ?>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