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516)

漳州返鄉記-我的中國初體驗(二)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1989年8月18日,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

8月18日,我們從珠海進入中國大陸。入關時,收起中華民國護照,改用台胞證。

原以為入關,大概也像進入香港、澳門那樣,一一排隊等待驗證,結果卻出乎意料。

我們整團被帶往貴賓廳,坐在舒適的座位,海關服務人員為我們遞上熱茶, 工作人員親切招呼,為我們辦理入關手續。主管人員來到貴賓廳致詞,歡迎台灣同胞回來大 陸探親及觀光。

這種禮遇,是不是當時的特例?以後的台灣觀光團是否仍受到如此殊遇?我不曉得。 那一年的夏天,卻是大陸觀光業的寒冬;原本應是旅遊旺季,卻因六月初在北京天安門廣場 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六四事件」,導致世界各民主國家對中國採取抵制措施。許多外國遊客 紛紛取消暑期預定前往大陸遊覽的行程;觀光客驟減,國外投資減少,中國的經濟因此遭受 了沈重的打擊。

1989年,這一年也是共產主義的災難年。柏林圍牆倒塌,蘇聯瓦解,東歐共產政權一一垮臺, 而中國改革開放剛滿十年,問題浮現,工人下崗的失業問題,貧富不均,民怨沸騰, 中國內外交迫,社會主義路線該如何調整,向右走?向左走?更開放?或走回頭路?內部意 見紛歧,中國的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圖:國父孫中山先生故居洋樓(翠亨村)

這一天,我們從珠海至廣州,路程約100多公里。途中,參觀了中山市的翠享村及佛山市的春暉園。

進入廣州市後,又參觀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及越秀公園。

當然還是免不了有Shopping的行程。雖然行程有點趕,但比起香港或澳門,在廣東這一天的旅遊景點,更能觸動我的心情。

佛山市的春暉園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建於明朝末年,擁有三百年的歷史。園內閣樓軒宇,花園池塘, 假山流水,小橋曲幽,是很典型的中國江南庭園風光。其園邸格局及麗景大約類 似台灣板橋林家花園,只是春暉園的規模更大而已。

翠亨村則是台灣人所熟悉的地方,這裡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故鄉。他出生時的房間及幼年居住過房子都經過整修, 已被列為歷史古蹟。舊宅故居之中,有一棟二層樓的西式洋樓, 是光緒18年(1892年)由孫中山先生親自主持建造的,紅色拱廊洋台的西式風格,特別醒目,令人印象深刻。

孫中山先生在台灣被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歷史地位極為崇高;在中國大陸, 孫中山先生同樣受到百姓敬仰,被尊為「中國革命的先行者」。早在光緒20年(1894年), 孫中山先生已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立志推翻滿清政府;而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已是民國建立之後的事了。 所以孫中山先生稱得上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及領航者。

孫中山先生出生於翠亨村,在香港接受西方醫學教育。以醫師的背景,卻放棄大好前(錢)途, 冒著被砍頭的危險從事革命。積二十年的奮鬥,革命黨人終於逼使滿清皇帝自動退位。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各省擁護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隨後的政局發展卻不如人意。袁氏竊國,軍閥割據,中國陷於動盪紛擾。孫中山先生逝世於民國14年 (1925年)3月12日,無法親睹建國理想的實現。臨終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孫中山先生死後則受到人民的懷念,翠亨村的故居,南京的中山陵,都成為重點歷史古蹟。

國父孫中山先生故居入口 春暉園一景 春暉園一景

圖: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廣州市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也是這次旅程讓我很有感觸的地方。

黃花崗的入口,巨大的石砌牌樓有孫中山先生 題字「浩氣長存」。

穿過牌樓,走過參道,便來到了七十二烈士墓。墓後有七十二塊石塊堆疊起三角形紀念塔,每一塊石 頭的正面刻有死難烈士的姓名,背後刻著當時捐款建造陵墓的機關團體,大多來自中國國民黨在海外各地的分部。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照片曾出現於中學課本,所以並不陌生。我記憶中,原本紀念塔最上端應是放置 象徵青天白日的中國國民黨的黨徽,但已被摘除,換成一座持著火炬的自由女神像。我在石碑前瀏覽烈士姓名, 尋找熟悉的名字。當中最有名的,就是林覺民了。他在廣州起義前夕寫的《與妻訣別書》,是我們這一代台灣學子都 曾背誦過的國文教材。 起句「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至今仍然熟記,字字句句,催人淚水。

年少熱血,讀《與妻訣別書》,只是欽佩這種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而已;年紀漸長,有了人生體驗, 更能體會其中的人性掙扎。追求革命理想,不得不愧對身為人子、人夫、人父的天職, 內心要何等掙扎,而如此犧牲又未必能實現理想,這種人生的抉擇實難。

而七十二烈士之中,林覺民還算是幸運的,其烈士事蹟,文與名,均得以史傳。七十二烈士之中,有不少姓名無可考。 當時,革命黨人或擔心參加革命會連累家人,所以隱姓埋名,暗中加入革命組織,以致死後無法得知真實身分。付出如 此之多,犧牲如此之大,卻連最起碼的身後之名,也無所得。當時會覺得,這麼做,值不值得呢?

來到人生的中年階段,再回首當時心情,漸有不同的領悟。值不值得?終究是社會的眼光而已。人生的選擇,在於 能面對自己的良知良能,自求心安而已。孔曰成仁,孟云取義,都是立基於自己所認同的人生價值,而不在於這種選擇的結果是否 別人認為值得,能否得到社會回報。無數無名的林覺民完成了他們自己的人生。至於民國如何風雲,如何曲折,如何困 處,那是後人自己要面對的問題了。

圖:越秀公園山羊石雕

越秀公園位於廣州市區中心。

廣州古稱「羊城」,越秀公園內豎立一座由著名雕塑家設計的五羊石雕, 是廣州市著名的地標。五羊石雕也成為代表廣州的城徽。

越秀公園令我好奇的,卻並不是五羊石雕或其它風景,而是公園內隨處可見,男女戀人在樹下或涼亭大膽熱情地擁抱及愛吻。 當時的台灣,在公共場所,戀人也不敢如此作風火辣大膽。

中國開放改革十年,文革世代的苦悶情緒終於在愛情找到出口,便如洪水般地渲洩出來了。 這種「墯落」的西方小資產階級浪漫愛情品味,如今也開始襲捲中國了。

我們在廣州住宿一晚,住的飯店相當豪華,設備不輸給當時台灣的五星級飯店。在飯店中,我難忘的經驗是, 飯店大廳廁所內的洗手台旁,站著一位服務生。我洗手完畢時,他迅速遞上一份紙巾給我。當時 我心裡嚇了一跳,感到驚訝。洗手完畢,取紙巾擦拭,僅是舉手之勞,何需他人服務?飯店何必如 此浪費人力呢?

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中國大陸低廉且充裕的勞動力。當時,大陸工人的平均月薪約一、二百元人民幣, 大約台幣一千多元而已。同一時期,台灣經歷了股市、房地產狂飆,勞動成本逐漸上漲,以勞力密集 為主的台灣傳統中小企業逐漸失去競爭力。這時,中國實施開放改革,提供了大量便宜的土地及廉價 的勞工,於是便吸引了台灣中小企業將工廠移往中國,以尋求企業的生機。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充滿不確定的政治風險。台商西進,命運未卜,渡過黑水溝的心情,宛如二、三百年前 祖先渡海時的心情。倘若能夠活得下去,誰願離鄉背井,航向那未知的世界?1992年,鄧小平南巡,才確立了 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不變。十幾年過去了,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

次日上午,我們從廣州白雲機場搭機飛往桂林。對這個旅行團的遊客來說,香港、澳門、廣州都只是過水而已, 桂林才是這趟旅遊的重點。桂林山水,名滿天下,飛機飛向廣西時,我的心情也是充滿著期待。
(∼待續

旅遊日期:1989.08.16 - 08.23 (寫於200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