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504)

[台北淡水].福佑宮.滬尾偕醫館.淡水禮拜堂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小東遊淡水

今天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出遊淡水。我喜歡這個處處充滿古蹟的臨海小鎮。

倘若給我一天的時間 獨自出遊,或許可以踏遍淡水周遭30幾處古蹟。

然而娃娃車出遊,機動性及行動力處處受限, 今天的行程,便只以淡水河岸賞景為主,再見機行事,順訪沿途的古蹟。

非假日的淡水,少了四塞的人潮,更見悠閒氣氛,很適合帶著孩子來此遊玩。捷運站出口至淡水河岸的捷運公園, 空間廣闊,有街頭藝人的表演,有戶外咖啡雅座,樂聲悠揚,秋風送爽,身處這種閒適的氛圍, 心情更為悠揚。倘若不是推著娃娃車,得瞻前顧後,那麼今日漫步淡水河邊,就像是男女的約會行程了。

淡水老街充滿各式各樣鮮活豔麗的童玩及小吃,頗能吸引小東的注意與好奇,而淡水河岸的景觀更多彩多姿, 穿梭來去的渡輪,忙碌覓食的白鷺,淡水河景,觀音山色,熱鬧的渡輪碼頭,各式風味的餐廳,交織成一幅 迷人的港灣風情。不僅孩子遊興盎然,大人也歡喜於這一山水情境。我們找一處淡水河邊,坐木椅,賞風景。

圖:福佑宮(媽祖宮),國家三級古蹟

趁著老婆在淡水河畔陪小東逗玩的空檔,我走往附近的中正路老街參觀「福佑宮」。

福佑宮,又稱「媽祖宮」,祀奉天上聖母媽祖,是淡水最古老的寺廟。媽祖庇佑海上航行的安全, 是台灣人最普遍的神明信仰之一。

淡水也是北台灣重要的門戶,兩、三百年來,無數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 由此地登陸,進入大台北盆地,展開新的人生。我的家族來台第一代始祖就是從福佑宮前的淡水港 碼頭踏上台灣這塊土地。

福佑宮的建立,可追溯至清朝乾隆47年(1782年)。而福佑宮有稽可核的修建記錄是嘉慶元年(1796年), 目前廟門入口的一對石獅底座,還可看見「嘉慶丁巳年吉旦」的刻字。丁巳年,就是嘉慶元年, 這一年也是吳沙率領三籍流民進入噶瑪蘭(蛤仔難)拓墾 的年代。當時的台北盆地已大幅開發,淡水港成為繁忙的港口。

圖:嘉慶元年(1796年)的「望高樓碑誌」

福佑宮的歷史已超過200年,歷經多次修建,目前的外觀稍嫌新穎,但前殿的石柱、壁堵則 維持舊貌,古物仍然保存,柱石、壁堵、門框隨處可見嘉慶、道光等清代年號刻字,古廟的色彩相當濃厚。

而廟內懸掛的匾額,從清代嘉慶年代至日據時期都有,亦是古味盎然。

進入廟內,發現左側的牆壁鑲著一塊嘉慶元年的古碑,名為「望高樓碑誌」。 以前幾次來福佑宮竟然都沒注意到這塊古碑,可能是現在豎立了解說牌,所以較容易引人注意。

嘉慶元年時,淡水港進出的船隻逐漸頻繁,而當時船隻並無導航設備,萬一遇到天候不良或黑夜航行,可能 就會因方向偏誤而造成意外。福佑宮於是向各船戶募集資金,在淡水河口附近的「油車口」建立了一座望高樓, 於夜晚時點燃油燈,以導引船隻進港。進港的船隻則繳交些許銀兩,以充作守護工資、油燈燃料及福佑宮的 香火錢。

這座望高樓是台灣有記錄可考的最古老燈塔。望高樓的遺跡,據說直至第二次世界大 戰期間才被日軍拆毀,將石材挪去建造堡壘。目前僅存這一石碑,見證了望高樓的歷史往事。

福佑宮隔著淡水河與觀音山遙遙相對。古蹟導覽資料上有一張福佑宮的舊照片,福佑宮前臨淡水碼頭, 廟內正殿的媽祖可關注著一艘艘舟楫帆檣,在碼頭登陸或離岸,並給予適時的祝福。如今的福佑宮, 門前則被二層樓的市場建物阻絕視線,已望不見淡水碼頭,僅有狹長中正老街橫過廟前,沒有前埕 及通道可直通淡水河邊。

廟前的傳統市場已老舊,將來若有機會改建更新,則不妨可留下中間通道,使福佑宮前有通道可直抵淡水河碼頭; 雖然商家的店面會略為縮小,但店鋪位於福佑宮的參道兩側,遊客人潮應可使生意更為昌隆。

圖:滬尾偕醫館

離開福佑宮,三步當兩步走,轉往附近的馬偕街,參觀「滬尾偕醫館」及相鄰的「淡水教會禮拜堂」。

加拿大籍的馬偕博士是在清同治11年(1872年)抵達淡水傳教,第二年租下了「滬尾偕醫館」現址做 為診所,一邊傳教,一邊行醫濟世。光緒元年(1875年),再買下鄰旁的房子做為禮拜堂,即是今 日的淡水教會禮拜堂。

光緒5年(1879年),馬偕博士為拓展醫療工作,回加拿大募款,正式興建「滬尾偕醫館」。建築由馬偕博士 親自設計,並聘請淡水有名的泥水匠洪泉,興建了這間融合閩南與西洋建築風格的醫館, 外觀像一般閩南式的民宅,而搭配西洋式的門窗。

滬尾偕醫的設立,造福了更多的病患。光緒10年(1884年)的清法戰爭期 間,滬尾偕醫更曾協助救治清兵,而獲得劉銘傳的感謝與嘉獎。 馬偕博士過世後,滬尾偕醫館於日據時代大正元年(1912年)遷往台北,另建現代化的醫院。 今日著名的「馬偕紀念醫院 」,即是源自於淡水的這間「滬尾偕醫館」。

圖:淡水教會禮拜堂

滬尾偕醫館旁的淡水教會是馬偕博士親自建立的第一所教會。

目前這棟教堂,則是建於日據 時期昭和7年(1932年),當時因教堂不敷使用,且為紀念馬偕傳教60週年而重建教堂。

新建的教堂採仿哥德式的建築,有直向天際的鐘塔, 紅磚砌造的建築,窗戶有彩色玻璃拼出精美宗教圖案,充滿神聖莊嚴的宗教氣氛。這棟建築與滬尾偕醫館都已被入台北縣的 縣定古蹟。

馬偕博士從淡水開始傳教,至逝世時,在北台灣建立了約60所教會。除傳教之外,馬偕博士行醫濟世, 同時也引進西式教育,以啟迪地方民智。光緒8年(1882年),馬偕博士在淡水建立了北台灣第一所西式學校 「理學堂大書院」(牛津學堂);光緒10年(1884年),又創立「淡水女學堂」,招收女子入學,首開台灣 女子教育的風氣。

1872年,馬偕博士抵達淡水;1901年,馬偕博士病逝於台灣。將近30年的歲月,馬偕博士奉獻給台灣這塊土地, 他在台娶妻,成為台灣女婿,最後終老於台灣,埋骨台灣,長眠於今日淡水中學的校園內。

旅遊日期:2007.10.18


[行旅照片]

淡水渡輪碼頭附近。
淡水渡輪。
觀音山雄峙於淡水河左岸。
淡水河口。
小東遊淡水。
小東會不會用兩根手指頭比V字形Yes手勢?(還差一指)
左手較靈活,右手還學不會。
淡水河畔,有各種不同風情的景觀餐廳。
淡水福佑宮(媽祖宮),為國家三級古蹟。
福佑宮面對著淡水河(舊照)。
福佑宮前殿三川門,石獅及門柱都是清朝時代的舊物。
嘉慶元年的石獅。
嘉慶元年的廟柱。
小朋友參觀古蹟。
<
望高樓碑誌。
馬偕博士雕像,位於中正路、馬偕路口圓環。
滬尾偕醫館及淡水禮拜堂。
滬尾偕醫館。
淡水禮拜堂。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