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500)

[台北板橋].林本源園邸(林家花園)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林家花園

雖然已曾在網路上看過不少板橋林家花園的照片,但親臨現場的臨場感,實地的領略仍帶給我不小的心情激盪。

林家花園擁有精心巧妙的中國江南庭園的造景,走在曲折的廊道,穿梭流連於園庭各景,古木老牆,舞榭歌臺、閣樓亭池、 假山流水,無不讓人感受到這座花園的精美麗緻。

雨後的林家花園,空蕩安靜,遊客稀疏,不超過10個人。偌大的花園內,獨自一個人穿梭於曲巷幽徑,留連於 亭池閣台。園內古香古味氣氛,不禁讓人跌入歷史的情境之中,彷彿身處於百多年前的板橋林家。或許轉個彎, 就會與林維源迎面相遇。

林家花園,正式的名稱是「林本源園邸」,前前後後歷經四十年的時間陸續興建,積兩代之力,耗資五十萬兩打造 了這座台灣第一名園。五十萬兩是多少?拿台北城做個比較,光緒10年(1884年)完工的台北城,約花費了 二十萬兩,由此可想見林本源園邸的規模與麗緻。 板橋林家曾是台灣首富,在台灣近代史的舞台上,常可看見林家的身影。北台灣不少家庭的祖先都曾與板橋林家有 所關連。例如,我的祖先就曾經承租板橋林家的田地耕作維生。板橋林家當時富可敵國,而林家的財富,卻是點滴 累積,由白手起家,積三代的奮鬥,才躍為台灣首富。

圖:林家花園入口的走道

板橋林家的第一代林應寅,是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於乾隆43年(1778年)來台。

我的先祖,也來自漳州龍溪, 約是同一時期來台。當時來台的原因都相同,閩省鬧飢荒,於是窮苦人家只好睹上性命冒險渡洋來台,以尋找生機。

林應寅選擇落腳於新莊,開設私孰授徒維生,由於招收學生有限,經營慘澹。 過了四年,次子林平侯來台依親,時年16歲,受雇於鄰居米商鄭谷,做為幫傭。 林應寅收入菲薄,生活拮据,乾隆50年(1785年)時決定返回福建家鄉。兒子林平 侯則選擇獨自留在台灣奮鬥。

次年,台灣爆發林爽文事件,戰火遍及台灣中南部,米價飛騰,新莊米商獲利數倍,林平侯協助處理米穀生意, 能力受到鄭家賞識。經過數年歷練,林平侯漸有小積蓄,又獲得鄭家資助,於是自立商號,開創自己的事業。

善於經營的林平侯逐漸擴大生意版圖,累積資金,後來又與竹塹的林紹賢合作,接受官府委辦全台鹽務, 獲利豐碩,林平侯於是由小商人而躍為商業鉅子。於是購買船隻,開始經營台灣與大陸南北洋的船運業務。 四十歲時,林平侯已成為台灣富賈。

圖:林家花園(汲古書屋)

或許是傳統仕宦的心理,這時林平侯捐獻鉅糧,取得朝廷頒給「同知」官銜,分發至廣西省擔任潯州來賓縣通判, 後調升桂林同知,署柳州知府等職務。

返回大陸的林平侯卻不適應官場生活,於是嘉慶19年(1814年)辭官返回台灣。

這段期間,台北盆地的開發逐漸飽和,移民之間衝突日增,漳、泉之間頻生械鬥,閩、粵之間亦水火不容, 愈演愈烈,新莊市街屢遭兵火焚燒。林平侯為身家安全,於嘉慶23年(1818年),舉家遷往大姑陷(桃園大溪), 道光4年(1824年)時,林平侯在大溪建造一座住家兼具防禦功能的堡壘 大溪古城。這座古城舊址就位於今日的大溪國小旁的大溪運動公園內。

林家遷往大溪之後,避開新莊、艋舺械鬥的戰火,又充分利用大漢溪舟楫之利,將上游農產品運往下游販售, 事業更加興旺。同時,林平侯又以「林安邦」的墾號,投資開墾土地,林家擁有的耕地擴及桃園、台北,並遠及 三貂嶺及噶瑪蘭。道光2年(1822年),林平侯還捐資闢修淡蘭古道三貂嶺段。

圖:林家花園(方鑑齋)

林平侯卒於道光24年(1844年),身後遺留龐大的產業,交由五個兒子繼承。

林平侯將五個兒子國棟、國仁、 國華、國英以及國芳,分別以「飲、水、本、思、源」為家號,取其「飲水思源」之意。

其中三子國華的「本記」與五子國芳的「源記」主導整個家族的事業,號為「林本源」。 從此「林本源」三個字幾乎成為「板橋林家」的代稱。

「板橋林家」這樣的稱呼,在當時尚未存在,因為此時林家定居於大溪。大溪才是家族的事業總部。 現在大溪運動公園的古城舊址處還有一座立於昭和17年(1942年)的「林本源發祥之地」紀念碑。

由於林家事業版圖日益擴大,而桃園大溪位置較偏遠,收租較不方便。道光27年(1847年),林本源家族在板 橋設立收租館。咸豐元年(1851年),林國華決定由大溪搬遷至板橋,於是在收租館旁興建了一棟三落大厝。大厝 佔地八百八十坪,歷時3年興建,於咸豐3年(1853年)完工。

咸豐3年,台北盆地族群械鬥的慘烈不減於嘉慶、道光時期,漳泉、閩粵之間時有流血衝突。林國華為安全起見, 於是彷大溪城堡的做法,於咸豐5年(1855年)在板橋修築城堡。這座堡壘擁有護城河、城牆及五座大門,以保護 林家的大厝及院落。這座板橋古城可說是台北地區第一座的城堡,其興建的年代比台北城早了三十年。

板橋古城,如今僅存部份殘跡,位於板橋林家花園旁西門街停車場的最裡端。

圖:林家花園(來青閣)

咸豐7年(1857年),林國華去世。由弟弟林國芳接手林家事業。

五年後,林國芳去世,其下無子, 林家的事業由林國華的長子及次子林維讓、林維源接手。

林維讓、林維源是林家第四代,繼承祖業,將第二代林平侯、第三代林國華、林國芳經營的基業持續擴大, 使林家事業更上層樓,躍為台灣首富。

成為首富的林家,自然也成為晚清時代財政日窘的官府積極捐募 的對象。總計林家前後三代對官府捐輸的金額不下於百萬兩,同時林家也不斷獲得朝廷頒給虛銜官爵,以 做為嘉勉。尤其是後來當家的林維源,在清法戰爭後被劉銘傳索捐五十萬兩,以協助建省之後的台灣,更 被清廷授予「內閣侍讀」、「太常寺少卿」等高銜榮爵。

當然,林維源的五十萬銀兩銀子也沒有白花。光緒13年(1887年),劉銘傳成立全臺撫墾總局, 聘請林維源出任幫辦撫墾大臣,兼管北路撫墾局。林家參與撫墾業務,開發山地資源,墾田日廣,將林家的事業 推向了更高峰。

今日的林家花園即是完成於林維源的時代。所謂的「林本源園邸」,包括了「園」和「邸」兩部份,「園」 是林家花園,「邸」是林家住家。「邸」的部份,有第三代林國華建造的三落大厝;光緒4年(1878年), 林維源又在三落大厝的左後側,另建一棟更宏偉的五落大厝。五落大厝已不復存在,現改建為大樓, 因此僅存三落大厝而已。

林家花園則是光緒14年(1888年)新增闢,至光緒19年(1893年)全部完工。由林維源規劃興建, 花園佔地三千八百餘坪,園內建有「觀稼樓」 、「汲古書屋」、「方鑑齋」、「來青閣」、「香玉簃」、「月波水榭」、「榕蔭大池」、「定靜堂」、 「敬字亭」等建築及園景,林園之勝,冠於北臺,成為板橋林本源家族財富及地位的象徵。

圖:林家花園(香玉簃)

林家花園建成之後,成為政商名流進出悠遊的名園。

然而不過一、兩年的光景,1895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 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於是板橋林家半個多世紀以來建立的龐大事業面臨了前所未見的危機。

清廷割讓台灣, 激起台人憤慨,不願淪為日本統治,於是擁立台灣巡撫唐景崧,成立「台灣民主國」,國號「永清」, 並推舉台灣首富林維源出任台灣民主國國會議長。林維源允諾捐款助軍,但婉拒出任議長,隨即舉家內渡避難。 日軍登陸鹽寮之後,台灣民主國望風瓦解。

1895年,隨著新政權的成立,改變了既有的政商版圖。日據時代,鹿港辜家興起,板橋林家的光芒被辜 家所取代。林家族人或遷回中國大陸,或遷居海外,林本源園邸的大厝及庭園逐漸寂寥與荒廢。

51年之後,日本戰敗投降,台灣重歸中國,而林家花園已時不我予。民國38年(1949年),內戰失利的國 民政府遷都來台。佔地廣大的板橋林家園邸成為暫時安頓難民寄寓的場所。久借之後,卻形成住戶強佔私 產,林家花園淪為違章亂建之域;長年下來,舊閣破瓦,老樹陰森,媒體或以「鬼屋」形容林家花園。

圖:林家花園(榕蔭大池)

民國65年(1976年),林本源祭祀公業出錢請強佔該地多年的住戶遷出,並將林家花園的土地捐給政府, 由政府規劃進行整修復建。

民國71年(1982年),立法院通過《文化資產保護法》, 同年板橋林家花園開始復修工程,歷經四年,耗資一億五千萬餘元,終於重新恢復林家花園及三落大厝的舊貌。 林本源園邸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由國家給予永久保存。

板橋林家自林平侯起,經林國華、林國芳,以迄林維讓、林維源,三代的戮力經營,使家族事業臻於巔峰,成為台 灣首富。上下三代,五個人同時載諸於《台灣通史》,寫下了家族光輝的歷史。而林本園園邸歷經百多年的歲月, 經歷兩次政權更迭的劇變,由興而衰,再由衰而興,其間承載著台灣百年來的歷史記憶。這原本是一家一族的私人 園邸,因林家慨慷捐獻土地,而終成為人民所共有的國家古蹟。則板橋林家無私的義舉,當永為後世感念。

至於林家花園內的園景,小橋流水之美,閣臺樓宇之麗,廊道曲徑之幽,花圃樹草之香,已有專屬網站, 富含精彩圖片及文字介紹,因此不再贅述,僅追述板橋林家數代奮鬥經營及林家花園隨時代演變的滄桑變化, 以反映參觀林家花園時的感懷。

旅遊日期:2007.10.04


[行旅照片]

林家花園入口步道,右往三落大厝,左往觀稼樓。

觀稼樓。取其遠觀農民耕稼之意,為園中第二大的建築物。

這是什麼亭子?

原來是養孔雀的鳥籠亭。

方亭,位於汲古書屋旁。附近有不少老樹。

汲古書屋。

大水缸。是園景,也是用來滅火的消防設施。

方鑑齋,隔著中庭池塘,觀賞戲曲演出。

戲台。

來青閣。

來青閣樓高兩層,是全園最高,也是最豪華的建築,用來招待貴賓住宿之處。

來青閣正景。

開軒一笑亭,是戲亭,位於來青閣前,做為娛賓之用。

橫虹臥月,位於來青閣與香玉簃之間。

香玉簃。香玉是花的代稱,簃是閣邊小屋,這裡林家招待賓客賞花品茗之處。

香玉簃與榕蔭大池之間的花園草地。

榕蔭大池。

敬字亭(左側)。

定靜堂。園內佔地最廣的建築,是舉行大宴會的場所。

頗具巧思的蝴蝶式壁窗。

月波水榭,池畔小亭閣。

出口。林本源園邸,又稱板橋別墅。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