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林家花园
虽然已曾在网路上看过不少板桥林家花园的照片,但亲临现场的临场感,实地的领略仍带给我不小的心情激荡。
林家花园拥有精心巧妙的中国江南庭园的造景,走在曲折的廊道,穿梭流连于园庭各景,古木老墙,舞榭歌台、阁楼亭池、
假山流水,无不让人感受到这座花园的精美丽致。
雨后的林家花园,空荡安静,游客稀疏,不超过10个人。偌大的花园内,独自一个人穿梭于曲巷幽径,留连于
亭池阁台。园内古香古味气氛,不禁让人跌入历史的情境之中,仿佛身处于百多年前的板桥林家。或许转个弯,
就会与林维源迎面相遇。
林家花园,正式的名称是“林本源园邸”,前前后后历经四十年的时间陆续兴建,积两代之力,耗资五十万两打造
了这座台湾第一名园。五十万两是多少?拿台北城做个比较,光绪10年(1884年)完工的台北城,约花费了
二十万两,由此可想见林本源园邸的规模与丽致。
板桥林家曾是台湾首富,在台湾近代史的舞台上,常可看见林家的身影。北台湾不少家庭的祖先都曾与板桥林家有
所关连。例如,我的祖先就曾经承租板桥林家的田地耕作维生。板桥林家当时富可敌国,而林家的财富,却是点滴
累积,由白手起家,积三代的奋斗,才跃为台湾首富。
图:林家花园入口的走道
板桥林家的第一代林应寅,是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于乾隆43年(1778年)来台。我的先祖,也来自漳州龙溪,
约是同一时期来台。当时来台的原因都相同,闽省闹饥荒,于是穷苦人家只好睹上性命冒险渡洋来台,以寻找生机。
林应寅选择落脚于新庄,开设私孰授徒维生,由于招收学生有限,经营惨澹。
过了四年,次子林平侯来台依亲,时年16岁,受雇于邻居米商郑谷,做为帮佣。
林应寅收入菲薄,生活拮据,乾隆50年(1785年)时决定返回福建家乡。儿子林平
侯则选择独自留在台湾奋斗。
次年,台湾爆发林爽文事件,战火遍及台湾中南部,米价飞腾,新庄米商获利数倍,林平侯协助处理米谷生意,
能力受到郑家赏识。经过数年历练,林平侯渐有小积蓄,又获得郑家资助,于是自立商号,开创自己的事业。
善于经营的林平侯逐渐扩大生意版图,累积资金,后来又与竹堑的林绍贤合作,接受官府委办全台盐务,
获利丰硕,林平侯于是由小商人而跃为商业钜子。于是购买船只,开始经营台湾与大陆南北洋的船运业务。
四十岁时,林平侯已成为台湾富贾。
图:林家花园(汲古书屋)
或许是传统仕宦的心理,这时林平侯捐献钜粮,取得朝廷颁给“同知”官衔,分发至广西省担任浔州来宾县通判,
后调升桂林同知,署柳州知府等职务。返回大陆的林平侯却不适应官场生活,于是嘉庆19年(1814年)辞官返回台湾。
这段期间,台北盆地的开发逐渐饱和,移民之间冲突日增,漳、泉之间频生械斗,闽、粤之间亦水火不容,
愈演愈烈,新庄市街屡遭兵火焚烧。林平侯为身家安全,于嘉庆23年(1818年),举家迁往大姑陷(桃园大溪),
道光4年(1824年)时,林平侯在大溪建造一座住家兼具防御功能的堡垒
大溪古城。这座古城旧址就位于今日的大溪国小旁的大溪运动公园内。
林家迁往大溪之后,避开新庄、艋舺械斗的战火,又充分利用大汉溪舟楫之利,将上游农产品运往下游贩售,
事业更加兴旺。同时,林平侯又以“林安邦”的垦号,投资开垦土地,林家拥有的耕地扩及桃园、台北,并远及
三貂岭及噶玛兰。道光2年(1822年),林平侯还捐资辟修淡兰古道三貂岭段。
图:林家花园(方鉴斋)
林平侯卒于道光24年(1844年),身后遗留庞大的产业,交由五个儿子继承。林平侯将五个儿子国栋、国仁、
国华、国英以及国芳,分别以“饮、水、本、思、源”为家号,取其“饮水思源”之意。
其中三子国华的“本记”与五子国芳的“源记”主导整个家族的事业,号为“林本源”。
从此“林本源”三个字几乎成为“板桥林家”的代称。
“板桥林家”这样的称呼,在当时尚未存在,因为此时林家定居于大溪。大溪才是家族的事业总部。
现在大溪运动公园的古城旧址处还有一座立于昭和17年(1942年)的“林本源发祥之地”纪念碑。
由于林家事业版图日益扩大,而桃园大溪位置较偏远,收租较不方便。道光27年(1847年),林本源家族在板
桥设立收租馆。咸丰元年(1851年),林国华决定由大溪搬迁至板桥,于是在收租馆旁兴建了一栋三落大厝。大厝
占地八百八十坪,历时3年兴建,于咸丰3年(1853年)完工。
咸丰3年,台北盆地族群械斗的惨烈不减于嘉庆、道光时期,漳泉、闽粤之间时有流血冲突。林国华为安全起见,
于是仿大溪城堡的做法,于咸丰5年(1855年)在板桥修筑城堡。这座堡垒拥有护城河、城墙及五座大门,以保护
林家的大厝及院落。这座板桥古城可说是台北地区第一座的城堡,其兴建的年代比台北城早了三十年。
板桥古城,如今仅存部份残迹,位于板桥林家花园旁西门街停车场的最里端。
图:林家花园(来青阁)
咸丰7年(1857年),林国华去世。由弟弟林国芳接手林家事业。五年后,林国芳去世,其下无子,
林家的事业由林国华的长子及次子林维让、林维源接手。
林维让、林维源是林家第四代,继承祖业,将第二代林平侯、第三代林国华、林国芳经营的基业持续扩大,
使林家事业更上层楼,跃为台湾首富。成为首富的林家,自然也成为晚清时代财政日窘的官府积极捐募
的对象。总计林家前后三代对官府捐输的金额不下于百万两,同时林家也不断获得朝廷颁给虚衔官爵,以
做为嘉勉。尤其是后来当家的林维源,在清法战争后被刘铭传索捐五十万两,以协助建省之后的台湾,更
被清廷授予“内阁侍读”、“太常寺少卿”等高衔荣爵。
当然,林维源的五十万银两银子也没有白花。光绪13年(1887年),刘铭传成立全台抚垦总局,
聘请林维源出任帮办抚垦大臣,兼管北路抚垦局。林家参与抚垦业务,开发山地资源,垦田日广,将林家的事业
推向了更高峰。
今日的林家花园即是完成于林维源的时代。所谓的“林本源园邸”,包括了“园”和“邸”两部份,“园”
是林家花园,“邸”是林家住家。“邸”的部份,有第三代林国华建造的三落大厝;光绪4年(1878年),
林维源又在三落大厝的左后侧,另建一栋更宏伟的五落大厝。五落大厝已不复存在,现改建为大楼,
因此仅存三落大厝而已。
林家花园则是光绪14年(1888年)新增辟,至光绪19年(1893年)全部完工。由林维源规划兴建,
花园占地三千八百余坪,园内建有“观稼楼”
、“汲古书屋”、“方鉴斋”、“来青阁”、“香玉簃”、“月波水榭”、“榕荫大池”、“定静堂”、
“敬字亭”等建筑及园景,林园之胜,冠于北台,成为板桥林本源家族财富及地位的象征。
图:林家花园(香玉簃)
林家花园建成之后,成为政商名流进出悠游的名园。然而不过一、两年的光景,1895年,清廷因甲午战争
战败,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于是板桥林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建立的庞大事业面临了前所未见的危机。
清廷割让台湾,
激起台人愤慨,不愿沦为日本统治,于是拥立台湾巡抚唐景崧,成立“台湾民主国”,国号“永清”,
并推举台湾首富林维源出任台湾民主国国会议长。林维源允诺捐款助军,但婉拒出任议长,随即举家内渡避难。
日军登陆盐寮之后,台湾民主国望风瓦解。
1895年,随着新政权的成立,改变了既有的政商版图。日据时代,鹿港辜家兴起,板桥林家的光芒被辜
家所取代。林家族人或迁回中国大陆,或迁居海外,林本源园邸的大厝及庭园逐渐寂寥与荒废。
51年之后,日本战败投降,台湾重归中国,而林家花园已时不我予。民国38年(1949年),内战失利的国
民政府迁都来台。占地广大的板桥林家园邸成为暂时安顿难民寄寓的场所。久借之后,却形成住户强占私
产,林家花园沦为违章乱建之域;长年下来,旧阁破瓦,老树阴森,媒体或以“鬼屋”形容林家花园。
图:林家花园(榕荫大池)
民国65年(1976年),林本源祭祀公业出钱请强占该地多年的住户迁出,并将林家花园的土地捐给政府,
由政府规划进行整修复建。
民国71年(1982年),立法院通过《文化资产保护法》,
同年板桥林家花园开始复修工程,历经四年,耗资一亿五千万余元,终于重新恢复林家花园及三落大厝的旧貌。
林本源园邸被列为国家二级古迹,由国家给予永久保存。
板桥林家自林平侯起,经林国华、林国芳,以迄林维让、林维源,三代的戮力经营,使家族事业臻于巅峰,成为台
湾首富。上下三代,五个人同时载诸于《台湾通史》,写下了家族光辉的历史。而林本园园邸历经百多年的岁月,
经历两次政权更迭的剧变,由兴而衰,再由衰而兴,其间承载着台湾百年来的历史记忆。这原本是一家一族的私人
园邸,因林家慨慷捐献土地,而终成为人民所共有的国家古迹。则板桥林家无私的义举,当永为后世感念。
至于林家花园内的园景,小桥流水之美,阁台楼宇之丽,廊道曲径之幽,花圃树草之香,已有专属网站,
富含精彩图片及文字介绍,因此不再赘述,仅追述板桥林家数代奋斗经营及林家花园随时代演变的沧桑变化,
以反映参观林家花园时的感怀。
旅游日期:2007.10.04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行旅照片]
|
林家花园入口步道,右往三落大厝,左往观稼楼。
|
|
观稼楼。取其远观农民耕稼之意,为园中第二大的建筑物。
|
|
这是什么亭子?
|
|
原来是养孔雀的鸟笼亭。
|
|
方亭,位于汲古书屋旁。附近有不少老树。
|
|
汲古书屋。
|
|
大水缸。是园景,也是用来灭火的消防设施。
|
|
方鉴斋,隔着中庭池塘,观赏戏曲演出。
|
|
戏台。
|
|
来青阁。
|
|
来青阁楼高两层,是全园最高,也是最豪华的建筑,用来招待贵宾住宿之处。
|
|
来青阁正景。
|
|
开轩一笑亭,是戏亭,位于来青阁前,做为娱宾之用。
|
|
横虹卧月,位于来青阁与香玉簃之间。
|
|
香玉簃。香玉是花的代称,簃是阁边小屋,这里林家招待宾客赏花品茗之处。
|
|
香玉簃与榕荫大池之间的花园草地。
|
|
榕荫大池。
|
|
敬字亭(左侧)。
|
|
定静堂。园内占地最广的建筑,是举行大宴会的场所。
|
|
颇具巧思的蝴蝶式壁窗。
|
|
月波水榭,池畔小亭阁。
|
|
出口。林本源园邸,又称板桥别墅。
|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图]
include('../footbar_his.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