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康樂山登山步道途中的大橄欖樹
康樂山步道位於內湖大湖里與安泰里之間,步道長約1.4公里,西側的登山口在大湖公園旁,
黃石公廟對面的成功路五段350巷口,東側的登山口在安泰街196號的水源頭福德宮。
三、四年前,我曾從成功路五段350巷的登山口爬康樂山至水源頭福德宮,
沿途印象最深刻的是「山海寺」旁的大橄欖樹,據說這是台北盆地最大的一棵橄欖樹。
這次來,橄欖樹依舊綠意盎然,枝葉茂盛,只是樹下周遭環境乏人整理而變得有些雜亂。山海寺,
為私人違建,已被拆除,僅剩地基及未清走的殘磚而已。
橄欖樹下附近地上散落著不少青色的橄欖果,有一對男女遊客正在橄欖樹下附近拾果,袋子裝得滿滿。
拾撿橄欖果,做何用途?我本以為拿來做橄欖油,一問才知橄欖果可以釀成蜜餞(註1)。
康樂山依舊迷人。從山海寺至水源福德宮,沿途都是傳統泥土路山徑,林間幽靜,環境雅致,
偶見松鼠跳躍林間。山徑起伏不大,上下坡處,或以細樹幹鋪成枕木土階,或以樹木樹根做為踏階,
維持原味,充滿自然野趣。
圖:水源頭福德宮
這次爬康樂山,最驚喜的收穫是水源頭福德宮。
當年經過此處,誤以為這只是一般的土地公廟,
華麗的現代廟宇建築,一點也沒吸引我的注意,只是順路經過而已。
這次來才發現水源頭福德宮的廟內還有一座石砌的小土地公廟,是一間廟中廟的格局。
廟內小廟看起來年代久遠,且經過長年香火繚繞煙燻,廟身變得很有古味。
返家後,上網蒐尋資料,才知道水源頭福德宮的由來。廟內這座石砌土地公廟原本淪於荒煙蔓草中,
後來因當地聖明宮的住持受土地公托夢,而在倒塌的大樹下找到這座土地公廟。於是住持發起設置水源頭福德宮管理委員會,
進行募款,另蓋這間新廟,而將舊廟安置於廟內,而成為今日廟中廟的格局。最讓我震驚的是,資料提及,這座石砌土地公廟的側面廟壁隱約可看到「乾隆」二字,推算土地公廟的歷史超過250年。
乾隆年代的土地公廟,極為罕見,我還不曾見過這麼古老的土地公廟。在台北山區旅行多年,我見過不少
早期原始形態的土地公,例如三粒石頭砌成的石棚石頭公,雖然可能存在久遠,可惜都無刻字,無法確認年代。
而以石塊砌成的土地公廟,大多也未刻年代。較常見的則是日據時代明治、大正、昭和年代的土地公廟。
清代的土地公廟已極為少見,若有,大多是光緒年間(1875-1895年),更往前追溯,同治、咸豐、
道光、嘉慶時代的土地公廟,還不曾見過,更何況是嘉慶皇帝的老爸,乾隆皇帝時代的土地公廟。為此,
我又跑了一趟水源頭福德宮去親自瞧一瞧。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
圖:水源頭福德宮廟內石砌小廟廟壁的「乾隆」刻字
水源頭福德宮廟中廟的內殿狹小,又有煙香繚繞,小廟旁側光線不足,相當陰暗,因此我準備一支小手電筒來輔助照明。
在燈光探照下,果然在廟壁上找到「乾隆」二字。字跡卻相當清楚,顯然已經過重刻。
字跡是後人增添的,
還是將舊廟原有模糊字跡重新描刻呢?我無法得知。「乾隆」字跡底下空了一格,然後另有一個「年」字。廟壁上面有不少紋路,但找不到其它字跡。
土地公廟的石砌廟身,似以古老的糯米為黏劑將石塊堆砌成的,毫無疑慮,這是一座古廟。但是否真的是乾隆時代的土地公廟呢?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這「乾隆O年」的刻字,中間只有一個空格,因此只可能是乾隆
一至十年(1736-1745),若是乾隆十年以後,則需二個空格才能寫得下年份數字。如此一來,土地公廟豈不是建於乾隆時代的早期,歷史更為久遠?另一個疑慮是,若假設這座廟建於「乾隆十年」,則依中國人的紀元習慣,
應當會刻寫「乾隆乙丑年」,則「乙丑」兩字也需二個空格,而廟壁只有一個空格,顯然不合理,也有可能是出自後人的偽刻。或許應佐以更科學的考古證據或廟石材質的年代測定。
但無論如何,當手電筒的燈光在深黑的角落照出「乾隆」兩字的那一刻,我的心情驀然感動起來。
乾隆時期,正是台北盆地的大拓墾時代,無數的荒壤,一一變為良田。我的祖先也是在那個時代由福建漳州渡海來台,
雖然歷經輾轉流離,終於能在這塊土地安身立命。兩百多年來,無數的土地公廟立於田頭、路旁、村莊、街角,
守護著土地。若果真有一座乾隆時代的土地公廟能完整保存至今,則應當好好珍惜,使其永久流傳,永保民生康樂。
旅遊日期:2007.04.14 (寫於2007.04.18)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行程時間記錄】
水源頭福德宮---15分鐘---往康樂山叉路(至康樂山約3分鐘)---20分鐘---橄欖樹---10分鐘---成功路五段登山口
【附註】如何抵達水源頭福德宮?
由大湖公園對面走康湖路(東湖山區聯絡道路),過第一個隧道(大湖隧道)後,先右轉,然後立即左轉,至安泰街,再左轉,
前行約幾百公尺,即可抵達水源頭福德宮。
註1:這是我認知錯誤。這種橄欖樹應是錫蘭橄欖(Elaeocarpus serrat),果實可以製造蜜餞食用,
不是用來製造橄欖油的是olive(洋橄欖,奧油果)。感謝多位山友指正。(Tony補註)
[行旅照片]
水源頭福德宮,廟宇相當華麗。
從外觀看不出是一間古老的土地公廟。
廟內還有一座石砌的土地公廟。
廟壁有「乾隆」刻字。
「乾隆」刻字下方有一空格,然後有一「年」字。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康樂山,土階山徑。
康樂山,質樸自然的山徑(1)
康樂山,質樸自然的山徑(2)
康樂山三角點,位於主步道叉路約2分鐘路程。
踏踩舒適的泥土路。
山海寺旁的大橄欖樹。
橄欖果。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