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27)

登雪山記(檢討報告)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這次兩天一夜的雪山行,雖然過程有狀況,但結果很圓滿,我終於順利登上雪山東峰, 取得登山生涯的第一座台灣百岳。

原定登頂雪山主峰的計劃則因身體不適而提前放棄。

此行雖然圓滿平安,但事後回想起來,這次雪山行確實有不少值得自我檢討及反省之處。 例如,同行的隊友幾乎都成功登上雪山主峰,而我呢?從七卡山莊出發後,沒過多久就無法跟上山友的腳步,一路延宕, 眼見山友迅速挺進,我卻愈走愈疲累,終於落得一個人在3000公尺的高山上暗夜踽踽獨行,當時心情,可用「斯人獨憔悴」來形容。

《登雪山記》一文發表後,不少熱心的前輩山友,公開留言或私下寫信給我, 提供他們登高山的經驗及心得,並對我這次雪山行的狀況提出見解及建議,使我受益匪淺。感激之餘, 便想寫篇關於這次雪山行的自我檢討報告。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既可自我惕厲,亦可提供給有心攀登百岳的山友參考。

既然是寫檢討報告,寫作態度自應坦然以對,對事而已,不敢有所隱匿或避諱。文字則不求簡潔, 而求其詳實。

●檢討一:體能訓練不足

雪山,並不像一般已經郊山化的高山百岳(例如合歡群峰中的主峰、東峰或石門山)可以在一小時內輕鬆登頂。

雪山,海拔3886公尺,從登山口(約2140公尺)起算, 爬升的高度達1700多公尺。 就算從七卡山莊(約2460公尺)出發,以輕裝攻頂,高低落差也有1400多公尺, 光是單程攻頂至少要花6小時以上,而處於空氣稀薄的高山環境,爬坡時更容易累喘, 更易耗損體力。路程長,爬升高,則事前不可不加強鍛鍊體能。這次的雪山行,我卻忽視了行前的體能訓練。

究其原因,一則是三個星期以前,我才臨時決定要爬雪山,準備時間已稍嫌匆促,而這段期間內, 我又未能把握時間密集勤練腳力,反而將重心置於負重訓練,而負重訓練又只以住家附近街道巷弄的平地步行為主,無法達到訓練腳力的效果。

讀者或許會認為,我平時都有爬山的習慣,腳力及體能應該維持在相當的水準,怎麼還會說體能訓練不足呢? 一位山友私下寫信給我,就點出了我的問題。他認為我平時爬山以尋幽探微為主,尋尋覓覓,走走停停, 因此訓練腳力的效果不足。他認為登郊山訓練腳力,上坡的速度要加快,多喘一喘,讓肺活量增強,體能訓練才會較有效果。


這位山友的見解,可說是一語道出我的罩門。

我爬郊山,以閒適為原則,不趕路,不走遠,又喜愛走路況平緩的山徑, 較少挑戰陡峭的險山峻嶺,因此雖然平時有爬山的習慣,但訓練腳力的效果卻收效不彰,其癥結在此。

我爬山五年多來,只有在兩年前曾刻意的訓練腳力,當時是為了要爬北插天山。 準備期間,我曾在我家附近的南港山勤練腳力。平時我爬南港山的九五峰,從登山口的「慈惠堂」起登, 一路爬石階,走走停停,約50分至60分鐘才能登頂。但那時為訓練腳力,途中儘量不休息。 一兩個星期下來,則約35分鐘就可登頂南港山。後來,登北插天山,來回11、12個小時,就感覺不會很吃力。

我想如果以兩年前當時的腳力來登今日的雪山,我應該不會疲累的坐困「哭坡」。古人說: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體能訓練也是如此。練過的腳力,若不能持之以恆,則小腿肌肉又漸鬆弛,肺活量又漸不足, 體能便漸漸由盛而衰。我登雪山遭遇體能不濟的窘境,豈又能完全怪罪高山症作祟或睡眠不足的因素呢?同行的隊友也很多人前晚睡不好,但仍能健步向上爬,可見體能不足才是我無法攻頂的主因, 應以此為戒。

日後爬郊山,雖然無需改變原本漫遊的習性,但爬高山之前,則應確實落實體能訓練,不可如此大意。登雪山是原路來回, 體力不濟,可以中途放棄及撤退,未來若是參加高山縱走行程,則無法撤退,而又無力前進時,則不僅自身危險,也會拖累隊友,不可不慎。既然有心爬高山,自應有心磨練腳力。

我抵達三六九山莊時,決定放棄登雪山主峰,可說是識時務的決策,身體狀況不佳時,若勉強前進,則容易發生危險。 登山,該撤退時,就應該毅然地撤退。「山永遠在那裡」,這次失敗,下次再來,但千萬別為了登頂而一去不回。

●檢討二:兩天一夜的行程過於緊迫

兩天一夜的雪山行,確實辛苦。

尤其是第二天凌晨兩點出發,一天之內,由七卡山莊(2K)直攻雪山主峰(10.9K), 路程8.9公里,回程則直接下山至登山口,則一天之內往返路程將近20公里(去程8.9K+回程10.9K)。

即使是爬郊山, 這都已算是健腳行程了,更何況是在3000公尺的高山行走,而且又是在凌晨天寒地凍時分出發。 這樣的行程只適合健腳者,初爬高山百岳的山友實不宜冒然嘗試,我可說是「一隻誤闖高山的小白兔」。

以我們這一隊九人(含領隊)為例,我體力最差,最先放棄攻頂。隊友八人繼續攻頂,其中一名隊友抵達圈谷附近體力不濟, 才決定放棄;另一名隊友亦體力不濟,領隊勸其撤退,但他仍執意要登上雪山主峰。下山時,這名隊友體力透支,遠落在最後頭。 我們回到七卡山莊等候時,仍不見其蹤影,最後留下兩名隊友在七卡山莊等待他。 其餘隊友則趁著天黑之前,趕急下山至登山口。我在晚上六點左右回到登山口管制站。當時天色已全暗。我們在登山口等了一個小時, 無法電話聯絡到留在七卡山莊的隊友,領隊憂心地想上山搜尋。七點鐘過後,這名落後的隊友在其他隊友支援協助下(代揹部份裝備),終於平安回到登山口。這過程則讓人捏了一把冷汗。


而前一天住七卡山莊的另一支登山隊伍十餘人,也跟我們一樣,選擇從七卡山莊輕裝直攻雪山主峰。

他們在當天凌晨一時就出發了,預定當晚在山下聚餐慶功。

我們抵達七卡山莊的那一晚,天黑前,該支隊伍卻只有幾名隊友順利回到七卡山莊,在此等待其他人。天黑後, 陸續有一、兩名隊友回到七卡山莊,個個神情疲憊,甚至有人步伐不穩,步履蹣跚。

後來詢問才得知,他們還有4名隊友因體力耗盡,無法下山,只好臨時暫住於三六九山莊。整支隊伍已失散, 可用「潰不成軍」來形容。隊友既已失散,他們自然無法一起聚餐慶功。我們乃邀請已經抵達七卡山莊的山友一起享用我們煮好的雞湯及飯菜,以溫飽身體。用完晚餐,他們還得摸黑下山。

由兩隊的經歷來看,由七卡山莊出發,一日單攻雪山主峰,這樣的路程是相當辛苦的。凌晨出發,一天之內要走十幾個小時, 萬一回程體力不濟,摸黑下山就很容易出事。行程過於緊湊,也往往會犧牲睡眠休息時間。一位山友就指出, 我這次爬雪山身體出狀況,應該不是高山症,而是典型的睡眠不足而引發的高山反應。另一位山友則說,高山狀況非常多, 隨時需要額外體力來應付,休息不夠就易生意外。因此不宜用「趕山」的方式來爬山。慢慢走,才能領略高山之美。確實如此, 我在凌晨二時出發,沿途一片漆黑,實無景可賞。而夜行時,身體感到溫熱,但一停下來休息,身體又立即覺寒冷,與白天陽光下行走的舒適情況有如天壤之別。

如何安排雪山的行程較為適當呢?一般而言,可安排3天2夜或4天3夜。第1天住七卡山莊,第2天住三六九山莊,第3天登雪山主峰。 若安排3天2夜者,第3天則直接下山,但這樣較為辛苦。或可在三六九山莊再住一晚,第4天再慢步悠閒下山。 這種4天3夜的行程安排,較適合初登高山或體能較差的山友。這次的雪山行,如果是安排3天2夜或4天3夜的行程,或許以我平日爬山的體能狀況便可勝任,而不致於會陷入窘境而不得不放棄登頂。

●檢討三:重裝重量控制不佳

這次登雪山,是我第一次揹重裝爬山。我打包完畢後的背包重約15、16公斤,加上分配揹的公糧約1、2公斤, 總重量約在17、18公斤左右。

由於只揹重裝至七卡山莊,走2公里路而已,所以身體還算可以負荷。

倘若要揹著這樣的重裝至三六九山莊,得再多走5公里的陡坡,則很難想像,我的身體會累成如何模樣?這次的雪山行,重裝行走雖非重點, 但日後爬高山,如何控制背包重量,則仍有檢討改進的空間。

一位登山前輩來信提出建議,他說,高山行以安全輕量為上,須知多一分無謂重量,則使自身少一分應變能力, 等同於多一分危險。他認為我這次所帶的裝備及物品,並非全然必要,他熱心一一為我評估分析如下:

80公升背包約3.5kg(50公升約 2.5kg),高山上雨傘(0.7kg)通常無用武之地,排汗衣褲(1.3kg)顧名思義排汗易乾, 不必備份。鏡子(0.2kg)何用?山屋通常無電力,一旦上山,閱讀習慣應作適當調整(書1kg)。現今頭燈皆為 LED形式, 既明亮又省電,三顆4號電池(0.1kg)可堪用 20小時以上,無須備份。以上共多約4.3kg。 必要裝備若能選擇輕量產品,更可再減 2kg以上。

原來,只要更審慎評估,則能減少不必要的裝備及物品,達到減量的效果。背包減一分重量,便是多一分體能。 像我帶《聽看雪山》這本書上山,就被隊友笑痴,這原本是爬郊山的習慣,怎能也帶到高山呢?

高山上必要的裝備及衣物,在「輕量化」的需求及潮流下,在登山用品社都可以買到符合功能,且材質輕盈的產品。 這有助於減輕背包重量。不過,一般而言,產品的重量與價格成反比,材質愈輕,價格愈貴。想省錢,只好勤練身體。

●檢討四:高山不宜冒然獨行

這次初登高山百岳,沒想到全程幾乎以獨行為主,尤其是第二天凌晨兩點至五點的單獨夜行,而當時身體又處於不適的狀況。

幸好這幾年在郊山歷練,大多以獨行為主,遇任何情況,都需獨立自主的決斷,因此能夠因應突發的狀況。當時決定放慢速度, 寧可龜速行進,使身體能適應及負荷,也不願為趕上山友而勉強行進。這個處置是得宜的。

這次的領隊是相當有經驗的高山資深嚮導。凌晨夜行,他要求大家腳步跟緊,不要失散,但由於各人體能狀況不同, 走著走著便隊伍自然而然地拖長。領隊曾帶過這支隊伍,知道隊員的情況,他特別陪著其中一位體能較差的隊友。 卻沒料到我這新加入者當天的體能狀況最差。領隊幾次在路途中關鍵處等待我跟上。我當時已遠落在最後,或許應該向領隊要求將聯絡用的無線電之一交給我, 萬一有緊急情況時可以互相聯絡,我卻沒有求援,自己克服難關,度過哭坡,獨自度過高山漫漫長夜。或許領隊當時亦忘了將身上的無線電話留給我, 最後焦慮地在三六九山莊外苦候我的出現。

我從三六九山莊獨自穿越黑森林至雪山圈谷,是這次雪山行最美好的經驗。山友則私下認為仍有檢討之處。 爬高山,應該避免單獨行動。我事前未告知領隊會走至雪山圈谷,卻擅自行動,而領隊、隊友不知道我會跟進, 倘若我在黑森林發生意外,而隊友回到三六九山莊找不到我時,則該如何是好?所以高山行,應避免脫隊單獨行動,特別是完全不熟悉路線的情況,更不應如此冒然而行。

就當天的情況而言,我幸運地碰到天氣晴朗的好天氣,黑森林不黑,路徑明顯,而沿途又遇到從雪山主峰登頂回來的其他山友, 路上可詢問路況及確認路程;再加上我平時習慣獨行,所以雖然獨行於黑森林,但有把握能掌握路線, 並無冒險之虞。然而,這種做法並不可取法,須知高山迷路與郊山迷路的情況並不同,郊山迷路有時可增添浪漫氣氛, 高山迷路則可能會不可收拾,增添一例亡魂。我獨行黑森林至雪山圈谷,一路漫步悠遊,看似浪漫,實具潛在危險, 新手切勿輕忽而模仿。

以上是這次雪山行的檢討報告。希望透過自我檢討及反省,以吸取經驗,並謹記這次的教訓。 再次謝謝諸多山友熱心提供的各種見解及建議,此必當有助於日後我的高山行程更為圓滿成功。也謹以此文獻給未來想登高山百岳的山友們參考, 能記取前人教訓,則或可倖免於重蹈前人之覆轍。

旅遊日期:2006.11.12 - 11.13 (寫於2006.11.20)


[附錄]
登雪山記(上)
登雪山記(下)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