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21)

[苗栗獅潭].紙湖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紙湖古道

「紙湖古道」,又名「挑紙古道」,位於苗栗獅潭百壽村,是早期村民運送紙品前往苗栗頭屋的一條產業道路。

百壽村,舊名「紙湖村」,日據時代此地造紙業發達,製紙過程中,須挖闢湖塘,灌注石灰水以浸泡竹子,將竹子纖維分解,製成紙漿, 再經過曝曬處理,以製成粗紙。

這些用來製紙專用的湖塘,日本人稱為「紙湖」,而成為地名的由來。

昔日的村民經由紙湖古道將生產出來的粗紙運往頭屋,然後再轉運至苗栗竹南。竹南自古以來為金銀紙的重要製造地, 竹南中港老街在繁榮時期,曾有三百多家的金銀紙加工廠。紙湖村所產的粗紙也成為竹南金銀紙的重要生產原料供應地。

隨著時代的變遷,竹南的金銀紙產業已趨於沒落,獅潭紙湖地區已不再生產粗紙,只空留「紙湖」 地名而已。古道沿著獅潭川溪岸而行,由於獅潭川下游興建明德水庫,再加上「126縣道」開闢之後, 古道舊徑大半堙滅,又乏人問津而逐漸被人遺忘。後來在紙湖當地有心人士及山界的努力下,加以整理維護, 才使這條古道又重見天日,成為一條健行休旅的古道路線,而漸漸為外界所知曉。

現存的紙糊古道約才一、兩公里而已,大約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來回走完,是一條相當輕鬆的古道路線。 雖然古道不長,但沿途的自然人文景觀頗為豐富,古道路上有糯米橋及伯公廟,沿途青山綠水,樹林蓊鬱,是一條兼可古道尋幽及踏青親水的休閒路線。

圖:紙湖古道的糯米橋(紙湖一號橋)

從苗栗三灣沿著台三線南行,進入獅潭鄉,紙湖古道的入口位於台三線約110K的「百壽隧道」旁。

站在隧道前的百壽橋上,就可以望見下游溪谷上方的「紙湖一號橋」,這是一座建造於日據時期昭和三年(1928年)的糯米橋。

我停車於百壽橋旁,下了車,向路旁涼亭內的當地居民詢問紙湖古道,他們說, 過紙湖一號橋,再經過伯公廟,沿著溪岸走,就是紙湖古道了。當地居民說以前這條路可以走到至明德水庫, 但不曉得現在路況如何。而依我的資料,現有的紙湖古道只通到「竹排潭」而已。

我從百壽隧道前右轉,右轉後的這條公路是舊台三線,後來因公路截彎取直,開闢百壽隧道,隧道通車後,舊路便廢棄了。 右轉之後,再往右下走,隨即來到紙湖一號橋。這座糯米橋為單孔的拱形石橋,與獅頭山的水濂橋造形相似, 拱橋跨越紙湖溪,橋面以長石板鋪成,橋的兩側有石欄杆, 石欄之間有簡樸的柱頭雕飾。橋頭兩側的石柱上都有刻字, 卻被新建的水泥碑柱擋住,從狹窄的細縫中難以辨識字跡。走至糯米橋對面,才在橋柱上看到「OO戊辰年二月」的刻字, 「昭和」兩字已被抹去。戊辰年,是民國十七年,日據時代昭和三年。

過了橋,沿著紙湖溪溪岸前行。紙湖溪僅有潺潺水流,伯公廟就在前方不遠的小斜坡上。 廟額上寫著「有求必應」,廟本身已改建過,並無特殊之處,我注意到了福德正神牌位後方牆壁刻著附近各庄地名, 這座土地公廟得到各庄頭的聯合祀奉,顯示眼前這條古道應曾是當地一條重要的對外聯絡道路。

圖:紙湖古道沿途多竹林

從伯公廟往前走,夾道竹林相迎,令人憶想起紙湖的製紙歲月。

前行沒幾步, 隨即來到叉路口,左叉路口綁有登山條。取左行,進入紙湖古道。

古道位於紙湖溪岸的上方,前段已鋪上了水泥,不過水泥路上佈灑著枯竹落葉, 又有厚厚的塵泥,踏踩時沙沙作響,走起來並無一般水泥路面給人的冷硬感覺。 紙湖溪谷則可看見坑坑洞洞的壺穴地形。壺穴地形,當地客家話稱為「水沖崆」。

約七、八分鐘,透過樹林間,望見下方溪谷因岩層陷落而形成瀑布,瀑布下有一池深潭,潭水碧綠,若隱若現, 而此處坡陡,無法下切一睹潭水美景。這座潭水或許就是資料上標示的「三洽潭」,紙寮溪在三洽潭此注入獅潭川。繼續前行, 一路平緩,或些許上坡,或微幅下坡,整條古道的上下起伏不超過10公尺,所以走來輕鬆舒適,沿途林蔭怡然,頗有令人驚豔的感覺。

續走六、七分鐘,遇一陡上的右叉路,有不少登山條。這條山徑通往「三尖山」,路程約一小時。 我繼續直行,約兩、三分鐘就來到了一處叉路口。古道取左下,通往「竹排潭」。這個叉路口, 並無古道的指標,登山條反而出現在往右上的岔路口。所以須特別留意,以免走錯路。

由於古道路程短,我基於好奇,試著走往右上岔路,看通往何處。這條山路路況仍然良好, 沿途多竹林,也有不少叉路,應是一條農民上山拓墾的道路,約走了20分鐘,路況漸漸變差, 於是折返回到往「竹排潭」的叉路口,取左下,回到古道正途。

圖:竹排湖

一路下坡行,約5分鐘,抵達獅潭川溪谷。附近有一間廢棄的農寮及拓墾遺跡。

獅潭川流至此地,形成一池潭水。這裡位於明德水庫的上游,潭邊有一水位監測器。

昔日的古道至此,有一竹橋跨越溪谷,因而稱水潭為「竹排潭」。水潭對岸還可看見石階遺跡, 但竹橋已消失無蹤。這附近的溪谷腹地頗大,適合在此休憩,亦可向上溯溪戲水。

原以為竹橋既然已經消失,越溪之後的古道或許已無法通行。在溪邊戲水時,對岸卻突然冒出一人。詢問之下,才知涉水過岸後, 古道陡上,約十分鐘,就可爬抵126縣道。這位釣客停車於上方的公路,然後走這條山徑來到溪谷。

我休息過後,還是循原路返回紙湖一號橋。走原路,不用30分鐘就可以回到出發地點;倘若越溪爬上126縣道, 便得走馬路繞一大圈,路途較遠,也較無趣。我後來開車繞往126縣道,找到這條山徑的出口,約在公路28.2K, 出口旁的電線桿編號為「錦潭幹188」。若從這裡走出來,得走約1.7公里的126縣道及約0.8公里台三線,總計走2.5公里的公路,才能回到紙湖一號橋。

圖:紙湖農場

我從「竹排潭」循原路返回百壽橋旁取車,接著開車前往附近的「紙湖農場」。

農場主人彭文淦先生關心當地的人文歷史,曾在山界前輩林宗聖先生協助下,探勘紙湖當地的古道。 林宗聖先生曾於登山雜誌發表《苗栗獅潭挑紙古道》一文,使紙湖古道更為外界所熟知。

根據林、彭兩位先生的探訪,目前山界所稱的這條「紙湖古道」,其實沿途並沒有製紙專用的湖塘及石灰窯遺跡, 所以只是一條運送紙品的挑紙路,所以稱之為「挑紙古道」。紙湖地區製紙是在後山地區,在那裡還可發現湖塘及石灰窯遺跡。 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內容,並未揭露這些湖塘及石灰窯遺跡的位置及路線,所以我想順道前往紙湖農場去請教彭先生。

開車通過百壽隧道,一出隧道口便須右轉,進入舊台三線公路。不久,就來到紙湖農場。 農場的環境相當清雅,有草坪、觀景台、木桌涼椅,供遊客遊憩及眺覽附近山景。農場的大門開敞,我走進農場之後,才發現裡面無人, 喊了幾聲,仍不見有人回應。隨處逛了一下,仍不見任何人影。我來的不是時候。紙湖農場在大白天卻門戶大開,又無人留守,應是本地民風淳樸的緣故, 但主人不在家,自不宜在此逗留。離開農場之後,我在廢棄的舊台三線公路上閒逛了一下。

紙湖農場是當地有名的農場,夏日油桐花開時候,農場前面這條無車行駛的舊台三線上,便成為遊客漫步的賞桐路線。 遊客可以停車於農場門前的馬路旁,然後沿著舊台三線散步賞桐,繞過百壽隧道,一路走至紙湖一號橋來欣賞這座近八十年歷史的糯米橋, 接著再走紙湖古道,踏青兼體驗古道幽情。回程時,再回到紙湖農場用餐。

紙湖,雖然只是苗栗獅潭台三線公路上的小村落,但卻擁有獨特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美景,可以來此尋幽漫遊。由紙湖出發, 沿著台三線繼續南行,約三、四公里,就進入了獅潭市區。獅潭義民廟旁獅潭川的溪岸,楊柳青青,有一條老少咸宜的親水觀魚步道, 而義民廟也是鳴鳳古道的登山口,都可以順道一遊。

旅記日期:2006.10.20 (寫於2006.10.30)


[交通資訊]
可由中山高(國道一號)頭份交流道接縣道124至珊珠湖,再轉台三線南下經三彎至獅潭;或由中山高苗栗公館交流道接台六線, 再轉台三線北上。紙湖古道位於台三線約110K百壽隧道附近。

[行旅照片]

百壽隧道。從隧道前右轉向下,往「紙湖一號橋」。
「紙湖一號橋」(糯米橋)。
「紙湖一號橋」建造於昭和三年(1928年)
紙湖溪 (獅潭川的支流)。
橋頭刻字被新石柱遮擋,無法看清字跡。
橋柱「OO戊辰年二月」刻字,「昭和」已被抹去。
伯公廟(福德祠)。
伯公廟見證了這條挑紙古道的歷史。
過伯公廟,前方竹林叉路,取左行。
沿途有不少麻竹林。
穿過樹林看見紙湖溪谷的瀑布及深潭。
古道鋪上水泥路,相當好走。
出現泥土路,緩緩上坡,走來輕鬆。
沿途林蔭幽雅。
抵達往溪谷的叉路。應取左行,往「竹排潭」。
獅潭川「竹排潭」。
「竹排潭」。
獅潭川溪谷。
從126縣道公路上俯瞰獅潭川。
紙湖農場。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