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绘,1602年)局部图
中国史书很早就有关于澎湖的记录(注1),然而台湾本岛却一
直若隐若现,位置暧昧不明。
三国时代的东吴皇帝孙权,曾于黄龙二年(230年)派兵一万人出海寻求“夷州”,
掳获千人而还。史学家推测,夷州可能就是台湾,但缺乏直接的证据。台湾,一直到了十六世纪,才渐渐与
世界接轨,跃上了历史的舞台。
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朝将领沈有容率舰追剿倭寇,渡过大洋,追至台湾。明军于大员(台南)附近
登陆,击垮海盗。当地的原住民头目大弥勒,率领族人数十位,献鹿馈酒,以感谢明军为民除害。当时已62岁的参
谋陈第随同沈有容来到台湾,因此有机会接触到了台南附近的原住民(西拉雅族),亲身体验了台湾的原住民
风土民情。
陈第返回大陆后,向友人谈及在台湾的所见所闻。友人听后,鼓励陈第为文记之,陈第于是写下了约一千五百字
的《东番记》(1603年),成为最早记录台湾实际情况的文献。
《东番记》的篇幅不长,成就无法与郁永河所著的《裨海纪游》
相比,但《东番记》创作的年代比《裨海纪游》更早了近一百年,可说是汉人对台湾的初体验,自有其特殊的历史
意义与价值。
《东番记》写作于十七世纪初,正是所谓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的船舰纷纷东来,
寻求海外殖民地及贸易商机。刚结束战国时代的日本,一度亦对海外殖民与贸易兴趣浓厚。当时中国的明朝政府
则对海外拓张领土兴趣缺缺,且苦于应付骚扰中国沿海数十年的日本及中国海盗集团。
福尔摩沙、澳门及广东地图(约1636年)。台湾南部的大海湾,汉人称之为“大湾”(闽南语;“台湾”)。
在大航海时代,荷兰人、西班牙人都曾经占领台湾,统治的时间,或长或短,最后都黯然退出台湾。台湾终于
成为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社会。耐人寻味的是,中国的海盗集团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这些中国海盗,有学者用较为中性的称呼,称其为“中国民间海上武装力量”。
最早进入台湾的,就是这股来自中国民间的海上武装力量。这些海盗肆掠中国沿海,横行海上,遇到明朝派
兵追剿时,则远遁大洋,以避官军。台湾就成了这些海盗的巢穴,做为养兵休息及后勤补给的基地之一。
早在沈有容及陈第登陆台湾之前,嘉靖42年(1563年),明朝都督俞大猷就曾追剿海盗林道干至台湾外海。
林道干遁入台湾,俞大猷侦知港道迂回,船舰不敢入;于是留偏师驻澎湖,派船舰于鹿耳门外警戒。后来成为海盗集团
首领的颜思齐、李旦、郑芝龙,都曾待过台湾。早在各国势力进入台湾之前,中国民间海上武装力量就已踏上台湾
这块土地上。
陈第登陆台湾的那一年(1602年),荷兰成立“联合东印度公司”,次年,在爪哇万丹设立商馆,
积极扩大东亚贸易。隔年(1604年),荷兰提督韦麻郎(Wijbrandt van Waerwijk)率领的舰队
就已登陆澎湖了。明朝政府急派都司沈有容前往谈判,初生之犊的荷兰人不愿
得罪大明帝国,于是乖乖退出澎湖(注2)。
明熹宗天启2年(1622年),荷兰人卷土重来,再占领澎湖,这次打算长期占领。明朝派兵征讨,
双方在澎湖长期对峙。两年后,双方谈判,荷兰人同意退出澎湖,明朝则默许荷兰人转据台湾。
1624年,荷兰人正式占领台湾。这一年,郑芝龙的日本妻子在平户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郑森(郑成功)。
两年后(1626年),西班牙舰队从基隆社寮岛登陆,占领基隆。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在台湾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另一个东海强权日本,则在这个时候改采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退出了东亚海上霸权的角逐。1642年,
荷兰人驱逐西班牙,独霸台湾。
热兰遮城(英国摄影学家John Thomson摄于1871年,同治10年)
当荷兰人与西班牙人角逐台湾时,纵横海上的中国海盗首领之一的郑芝龙则接受了明朝政府的招降,从黑漂白,
由海盗变身为官员,趁势将其它海盗一一剿灭。郑芝龙拥有强大的舰队,成了新的海上霸主。
1633年,已立足
台湾的荷兰人企图侵略福建沿海,却不敌郑芝龙的舰队,只得与郑芝龙妥协合作,由郑芝龙垄断台湾与中国之间
的贸易,坐享钜利。
不久,明朝局势急转直下,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思宗自杀;接着清兵入关,郑芝龙拥唐王即位福州。清兵大军压境时,
郑芝龙为保富贵,于是不战而降。儿子郑成功则不屈,带领郑芝龙遗留下来的船舰抵抗清朝。满清八旗兵席卷神州,
所向无敌,而郑成功以金门、厦门两岛为基地,恃海为险,顽强抵抗清军。
新兴的大清帝国无力消灭这股海上反抗势力,康熙皇帝只好下令采取坚壁清野政策,将沿海居民全部内迁30里,
寸舨不许下海,以断绝郑军取得后勤补给。
1661年,郑成功率领庞大的舰队进军台湾,从鹿耳门登陆,攻下普罗民遮城,并包围热兰遮城。荷兰人不敌,次年,
与郑成功签定和平条约,荷兰人放弃台湾。郑成功能够击败当时西方新兴的海上强权,凭恃的不是明朝政府军的
力量,而是他父亲纵横海上数十年所累积的“中国民间海上武装力量”。
郑氏三代统治台湾22年,清康熙22年(1683年),清朝派遣平台将军施琅率大小船舰二百余艘征台,澎湖一战,
击溃郑军,于是明郑政权投降。大清帝国能够击败明郑的舰队,倚靠的是善于海战的将领施琅。而施琅原是郑成功
的旧部属,后来投降清廷。清朝取得台湾,所凭恃的仍是来自于“中国民间海上武装力量”的传承。
清廷消灭明郑政权后,在施琅极力建议下,康熙皇帝终于下令将台湾纳入版图。十七世纪初,台湾初跃上了国际政治
舞台,在各国势力角逐下,最后由中国民间的海上武装力量取得胜利,使台湾成为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社会。
大航海时代的东亚海上霸权争夺战,何以“中国民间海上武装力量”能够击败荷兰这样一个新兴的西方海上霸权,
也成了一些历史学者感兴趣的主题。这些中国海盗不是魔法师,无法用魔法击败船坚炮利的荷兰舰队。背后当然有
一些历史条件做为支撑。
中国至两宋时期,科技文化发展臻于高峰,领先全世界;元朝时,泉州成为世界最大的商港。明朝的明成祖时代,
郑和在1405年至1433年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舰队远及东非,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还早了八、
九十年。郑和的庞大船队,正是以中国两宋以来的造船科技做为凭藉。
明成祖殁后,继位的皇帝改弦易辙,认为郑和七次下西洋,造成国家财政严重耗损,因此下令禁止。并将造船技术及
郑和下西洋所有的相关档案全部销毁,以杜绝将来有好大喜功的皇帝起而仿效。学者认为,
明朝政府的这项措施,使中国先进的航海科技失传,甚至倒退,以至于让西方国家后来居上。
中国的航海技术是否因政府销毁而失传?答案应是否定的。国家销毁航海技术,船匠师傅纷纷遣散,这技术自
然流入民间。这样的航海技术,成为后来福建、广东沿海居民远渡重洋,移民东南亚的凭藉。拥有航海技术的
人民,在承平时期,为善良渔民百姓;遇到战祸荒年时,则变成了海上盗匪。
明朝中叶以后,政局日非,民不聊生,中国民间海上武装力量于是兴起, 骚扰中国东南沿海,直到
明末才被政府收编。明朝灭亡,这股力量在郑成功领导下,成为反清复明的主力。最后,靠这股来自民间的力量击
败了荷兰舰队,取得了福尔摩沙台湾岛。
陈第登陆台湾之后的22年,荷兰人在台湾正式建立了政府组织,统治台湾38年。这已是380年前
的陈年往事了。往事虽然如烟,但荷兰人留下的统治痕迹,在今日的台湾仍随处可见。例如,台湾人衡量土
地单位,习惯称“甲”,而不是用“亩”,就是源自于荷兰统治的时代。台湾的水牛,也是荷兰人引进的;
还有台湾人习惯称水泥为“红毛土”(台语发音),也是因为荷兰人的缘故;我从小就会唱的《安平追想曲》,
也有一句歌词这么唱着:“啊~~伊是荷兰的船医。”
读《东番记》,遥想大航海时代的台湾,天马行空的漫抒杂感,谬误之处,敬请读者谅察。最后,赶紧回到正题,
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四百年前陈第先生的“台湾初体验”(注3)。
日期:2006.09.14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注1:例如:
(1)宋朝赵汝括着《诸蕃志》:“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
(2)元汪大渊着《岛夷志略》:“(澎湖)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约西元1335-1340年),立巡检司。”
注2:事平之后,沈有容的友人为他立碑,以纪念沈有容这次谕退荷兰人
的功迹。这块“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石碑,现保存于澎湖马公天后宫(国家一级古迹)内,为台湾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石碑。
注3:《东番记》全文翻译如下:
东番记
东番人居住于澎湖岛之外,大洋中的海岛,不知起源于何时;从魍港(嘉义布袋)、加老湾(鹿耳门附近),
一直到大员(台南)、尧港(高雄茄定)、打狗屿(旗津)、小淡水(屏东东港)、
双溪口(嘉义溪口)、加哩林(台南佳里)、沙巴里(金包里或淡水)、
大帮坑(台北八里)等地,都是他们的居住地。南北长约一千多里,番族的种类甚多,分为许多社(部落),或千人,
或五、六百人。东番人没有设立酋长制度,凡是子女生得众多的,大家就奉为头目,听从他的号令。
东番人生性勇猛,喜欢战斗,习于走路,脚底皮厚,可以轻松地踏在荆棘上行走。他们走路的速度不输给
马匹,跑一整天也不会累,一天可走数百里。东番人与邻社有怨,则兵戎相见,双方约定日期战斗,
当天拼命厮杀,但第二天就和解,往来如初,不会彼此记恨。东番人猎取人头时,将肉剔去,留下头骨,
高悬在屋门前。门前悬挂骷髅头愈多者,就会被族人尊为壮士。
东番的气候温暖,妇女结草裙,稍为遮住下体,没有繁文缛节,没有文字。东番人也没有天文历法,
每次月圆时,当作一个月,以十个月为一年,但久了便忘记。无论年轻或年长,都不知道自己的岁数。
东番人交易货物时,则在以结绳作为记号。耕种没有水田,而是放火燎原,然后再耕种;
山花开的时候,就是农作季节;收割时,用手拔取稻穗,所产米粒比中国内地的还要大颗,
而且味道甘香。东番人又采苦草,来混杂稻米来酿酒,酿出的酒若够香甜,则能豪饮一斗。
东番人欢宴时,则放置盛酒的大容器,大家团团围坐,没有准备饭菜,只是以竹筒盛酒畅饮,然后高兴的
跳舞作乐,嘴里也呜呜地叫,好像在唱歌。
东番的男人会剪短发,在两侧保留几寸,散垂而下,女人则不剪发。男人穿耳朵,女子则凿断牙,做为装饰
(女人约十五、六岁时断去嘴唇旁边的两颗牙齿)。
东番当地盛产竹子,竹子高约十丈,大的竹丛要几个人才能围抱。东番人砍竹子来盖房子,然后用茅草覆顶。
房屋长宽各好几丈。同族的人住在一起,而保留一区较大的空间,称为“公廨”,年轻力壮,还没结婚的男子就集体
住在“公廨”里。部落议事就在公廨举行,以方便召集大家。
东番人的婚姻采自由恋爱,年轻男子会送一对玛瑙珠给喜欢的女子,女方若不接受,则恋情就告吹;一旦女方
接受礼物,男子当晚就前往女子的住处。男子来时不敲门,而是吹口琴以表达情意。口琴由薄铁制成,咬着
吹气,就会发出声音。女子听到琴声,就开门引导男子其入内,天亮时男子自行离去,不拜见女方父母。
从此之后,男子夜来晨去,长期维持这种关系。等到女子生产后,女方才到男方家迎亲;迎回家时,这时男子才
拜见女方的父母,然后住在女方家,终身奉养女方父母。男方的父母反而得不到奉养。
因此,东番人重女轻男,生女儿比生儿子更为高兴,因为女儿可以继嗣。
男子丧妻,可以再娶;女子丧夫,则不再改嫁,称为“鬼残”,终身都不再嫁。家里有死人,则击鼓哭泣,将尸体放置在地上,
以火烘干尸体,放置于屋内,并不棺殓。一直等房子坏损,要重盖房子时,才在房子的地基挖个墓穴,
再将尸骨以直立的方式埋葬于墓穴中;房子就盖在墓穴上面。若没新盖房子,则干尸就一直不埋葬。
东番人用竹子及茅草盖的房子,可以使用十几年,所以最终还是将尸骨埋于墓穴里,没有祭祀的问题。
东番人耕作的时候,不讲话,也不争斗,男女在山野耕种,都默默无语;遇到年长者,年轻人会转身背对,
让长者经过,不会问答。这个时候,即使有汉人欺负东番人,东番人也不会生气。
等到稻子成熟了,东番人才又恢复原来的习性。他们认为,如果不这么做,则老天不会保佑,神明不会降福,
农作将会歉收。东番人的妇女都勤于耕种,常常辛苦忙碌,男人反而过得很悠闲安逸。
东番人严禁盗贼,若有触犯者,则加以处死,所以夜不闭户,稻谷堆放在广场,也没人敢偷窃。屋内只有床,没有
器具桌椅,都席地而坐。谷类有大小豆、胡麻,又有薏仁,吃了可以除去瘴疠之气。蔬菜则有葱、姜、番薯、蹲鸱(芋头)等;
水果有椰子、毛柿、佛手柑、甘蔗等。家畜有猫、狗、猪、鸡,但没有马、驴、牛、羊、鹅、
鸭。野兽有虎、熊、豹、鹿。鸟有雉、鸦、鸠、雀。山里的环境最适合鹿生长,经常百千只的成群结队而行。
东番人善长用镖,镖柄用竹制,镖头铁制,长约五尺,非常的锐利。番人出入随身携带,射鹿、射虎,都靠这长镖。
平时,东番人不许族人私自捕鹿;等到冬天,鹿群跑出来,则约一百多人合力追逐鹿群,追及时,围住鹿群,然后发镖
射鹿。捕获的鹿只,堆积如山,每个部落都能饱食鹿肉。吃剩的余肉,则切下来晒干,做成腊肉,鹿舌、鹿鞭、鹿筋
亦做成腊肉。鹿皮及鹿角则堆聚积极多。小鹿则加以驯养,可与人亲近。
东番人喜欢剖开鹿的胃肠,取出鹿刚吃下去,尚未消化完毕的青草,称为“百草膏”。东番人觉得“百草膏”是人间美味,
百吃不腻。汉人看见时,却觉得恶心而呕吐。东番人吃猪肉,不吃鸡肉,养鸡任其自生自灭,只拔鸡尾羽毛做为装饰之用。
东番人看见汉人吃鸡肉,却觉得恶心想呕吐,同样是人,彼此的饮食习惯却如此不同。
东番人居海岛中,不会造船,又害怕大海,所以只在溪涧里抓鱼。老死不与其它蛮夷往来。明成祖永乐年间
,郑和率舰出海谕告各地蛮夷国家,唯独东番人远窜,不理会朝廷的谕告。于是郑和遗留一个铜铃给东番人,
让他们挂在脖子上。其实是将他们鄙视成未开化的狗,东番人则至今仍将铜铃视为宝贝。
东番人最初聚居在海边,明世宗嘉靖(1552-1567年)末年,遭海盗入侵焚掠,于是避居于山区。
海盗使用威力强大的鸟嘴铳(长枪),而东番人只使用镖枪,所以打不赢海盗。东番人居山地之后,
才开始与中国有所往来,贸易逐渐兴盛,漳州、泉州的惠民、充龙、烈屿等港口人民,能翻译东番土语,
与东番人贸易,用玛瑙、磁器、布、盐、铜簪环等物品,向他们交换鹿肉、鹿皮及鹿角。汉人赠送他们一些旧衣,
东番人都会高兴的收藏起来。与汉人见面时,会穿起衣服;事后,则又脱去衣服。东番人得到布料,也会收藏起来
,但东番人不戴帽子,也不穿衣服,以裸身出入,认为这样比较简单方便。
(作者)论曰:东番真是一个奇异的地方!从烈屿等港口趁着北风航海,一天一夜可至澎湖,又一天一
夜可至加老湾。中国与东番距离相当近。这里却存在着一群没有岁月、没有天子、裸体结绳的原始民族,
不是很奇异吗?这些东番人靠海,却不以捕鱼为生、男女杂居而不会纷扰、重女轻男、住所和墓地在一起,
整年捕鹿,而野鹿也不会竭尽。若将这些小岛(当时台南及附近外海的几个沙洲岛)合起来,也相当于中
国一个县,好好加以教养,也都会有历法及文字,应不会有如此差异。
中国南方的倭夷与北方的野蛮民族,都有文字,字迹就像古代篆书及鸟爪痕,或许是最初有聪圣的贤人所创制
的。为何独独东番人没有文字呢?虽然如此,东番人每天吃饱嬉戏,自得其乐,又何必有聪圣贤人制礼作乐呢?
东番人就像是上古时代的无怀氏、葛天氏那般,无知无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自从东番人与中国接触后,渐渐喜爱物质,而一些奸巧的汉人又以滥恶的东西欺骗他们,东番人也渐渐懂事明白,
恐怕他们的纯朴本性也将会逐渐消失。万历三十年(1602年)冬天,海盗盘据东番岛,祸及当地的原住民。沈有容将军
前往征剿,我也随同前往。击败海盗之后,船舰停泊大员(台南附近),东番原住民头目大弥勒率数十人前来叩谒,
并献酒馈肉,以感谢我们为民除害。我亲自目睹了东番原住民的人物与民情,回来之后,告诉友人陈志斋先生这趟东番行
的经历,陈志斋说,不可不将它写出来以做为记录,于是我写出大略的情形。
|
include('../footbar_his.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