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96)

石門.竹子山古道(前段).阿里磅瀑布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阿里磅瀑布

阿里磅瀑布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第一大瀑布,不過它的知度名並不高,不僅一般遊客不熟悉,登山客也較少造訪。

這是因為阿里磅瀑布位於台北縣石門鄉阿里磅溪的上游,位置偏僻,路徑不明,探訪不易。

有溯溪隊伍採溯溪的方式,從石門鄉「北21鄉道」的「竹里一橋」起溯,約三個小時路程,可溯抵阿里磅瀑布。

至於登山路線,則可從竹子山古道中途的叉路繞往阿里磅瀑布。兩年半以前, 我初次走竹子山古道, 曾路過這個叉路口。我對阿里磅瀑布慕名已久,對於這陽明山國家公園第一大瀑布自然是興趣濃厚, 念念在茲。但因路況不明,所以也一直不敢獨自探訪。

去年底,在山界「北聯隊」等團體努力下,終於打通了阿里磅瀑布附近幾條古道之間的聯絡道,路況大幅改善, 使得阿里磅瀑布更容易親近,這個區域內登山路線的組合也變得更為豐富及多元化,吸引了更多的山友前來一遊。

前往阿里磅瀑布,最適合的路線,還是以走竹子山古道為佳。竹子山古道的登山口位於金山鄉兩湖村倒照湖49號民宅旁。 從金山市區走陽金公路,至3K附近的重光地區, 右轉「北25鄉道」,前行約5公里,即可抵達倒照湖49號民宅。不過「北25鄉道」沿途叉路頗多, 並無路標指引,須特別注意,以免走錯路註1

圖:竹子山古道途中的福德祠

從49號民宅旁的登山口起登,進入竹子山古道。

舊地重遊,感覺與跟兩年半以前初走時全然不同,竹子山古道的路況變得非常地好。

當時竹子山古道還被視為是一條古道祕徑,如今則是路跡明顯,路況良好。

後來回程時,聽倒照湖49號民宅的老伯談起, 原來當地有一對夫妻常上山來維護這條古道,所以路況大為改善。當然,愈來愈多的山 友探訪竹子山古道,也使這條古道的路況變好,由祕徑而漸成為一條大眾化的登山路線。

約前行15分鐘,看見古道附近山頭大片的筆筒樹,在台北近郊,我還不曾見過如此大 片的筆筒樹群。繼續前行,一路好走,約一小時,抵達古道中途古老的土地公廟-福德祠。 在這裡遇見一隊約數十人的登山團體,在此地休憩,他們也準備前往阿里磅瀑布。

福德祠的廟匾刻著「福德同」,應是刻字時筆誤,因此這座土地公廟成了全台獨一無 二的「福德同」註2。 廟聯則寫著:「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土地 公廟常見的廟聯字句。

圖:福德祠附近稜線眺覽北海岸美景

廟前的小溪,原本有潺湲流水,今天溪谷卻已完全乾涸。廟前的左右側各多了一條山徑, 都是山友新闢的。

右叉路應是通往阿里磅瀑布的路徑之一,左叉路則可爬往稜線, 大約十分鐘就可登頂,可眺覽北海岸,聽說展望絕佳。

既然時間充裕,路程又短,於是我們便爬往稜線。還不到十分鐘就爬上稜線, 穿過零星的箭竹,景色豁然開朗,碧海藍天的美景出現於眼前,金山岬角、 野柳岬角延伸至基隆的北海岸盡收眼底,麗景佳境,景色如畫,使人心情奔放。 此處有一棵樹木,樹幹寫著「觀海」。聽說金山鄉公所計畫闢建步道,要在此處興建觀海亭。

循原路折返至福德祠,繼續前進。不久,看見古道旁的九丁榕板根註3, 巨大的板根,吸引山友駐足拍照及欣賞。再往前走約兩、三分鐘,來到一處叉路口。 附近有不少駁坎及竹林的拓墾遺跡。竹子山古道取左行,右叉路則是新闢的山路,可通往阿里磅瀑布。 我們取右行。

轉入右叉路後,路況良好,但沿途有不少叉路.路徑紛歧,都有登山條, 卻沒有路標指示.可能是各登山團體新探勘的山徑,有舊徑,有新徑.路線尚未定案, 所以未豎立正式的路標,須謹慎以對,以免誤入歧途。

圖:阿里磅瀑布

從福德祠出發起算,約30分鐘,抵達一處開闊的平台,隔著山谷,可遠遠望見前方聳峙的山壁中間坳處, 夾著一道細長的涓流,那就是阿里磅瀑布了,果然是危崖峭拔,甚具規模。

可惜瀑布水量不大,站在此處,末聞瀑布聲,反而遠遠聽見瀑布下的人聲迴響。

由觀瀑平台出發,大約再30分鐘,便抵達阿里磅瀑布。沿途路況還不錯,但仍有叉路, 須小心判斷方向。抵達溪谷時,抬頭望見阿里磅瀑布就在上方處。再踏著溪石上溯2至3分鐘, 便抵達瀑布下方。

阿里磅瀑布高四、五十公尺,危崖絕壁,氣勢甚壯,但今日水量卻少的可憐, 瀑布像涓滴細灑而已。這是因為瀑布的海拔高(H570公尺),上游集水區的範圍本來就有限, 遇上枯水期,第一大瀑布便成了潺弱細涓而已。當地人稱這瀑布為「水牆」,確實如此, 瀑布水量稀少時,四、五十公尺的崖壁,就如一道高高的牆壁斜矗於前。 阿里磅瀑布是山界前輩林宗聖先生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溯阿里磅溪左股時意外發現的。 「阿里磅」,是當地的地名,平埔族語,原意不詳。

面對瀑布,越溪之後的左側另有一條陡上的山徑,則是山界新打通的山路,可通往785峰, 然後連絡土地公嶺古道、二坪頂古道, 或通往尖山湖紀念碑青山瀑布。 因為開了新路,阿里磅瀑布從此不再是一個孤立封閉的景點。不過,此去的山路為新闢路線, 沿途又有經過箭竹林區域,若不熟悉此區域,應勿冒然獨自前往,以策安全。

阿里磅瀑布雖然不大,但崖頂風勢不小,細弱的瀑水灑落時,風勢將潺瀑吹散, 涓絲便變化成白幕,如天女散花般的奔灑。在鏡頭捕捉下,更多了一分飄逸的美感。另一隊登山團體的山友, 有人曾來過這裡多次,告訴我說,冬天雨水足時,阿里磅瀑布的氣勢截然不同,會變得氣象壯闊。

今天的行程只到阿里磅瀑布,時間綽綽有餘,於是與山友在林蔭下的溪石休息,輕鬆用餐, 談笑八卦,足足待了一個半小時,意足心爽,才踏上回程。

圖:遠望阿里磅瀑布

返回觀景平台,再回望阿里磅瀑布一眼。我想冬日再來回訪,走一趟這個區域的大O型路線。

續前行約七、八分鐘,至一叉路處,我們改走另一條沿著主稜的山路下山。 這條山路也是當地農民的採筍路之一,原本已荒廢,後來藍天隊曾加以整闢。 沿途可看見一些零星的登山條,但路況較差,較少有人走。建議應以原路折返為佳。

走這條稜線路下山,出口就在倒照湖49號民宅的土埆厝旁,距離竹子山古道的登山口不遠。

返抵登山口,遇民宅的老伯,彼此聊了起來,趁機向老伯詢問附近的古道。老伯提到另外 一條日據時代的保甲路,他說當時的軍警出巡,就從陽金公路3K的重光附近走向倒照湖, 保甲路就從他家的旁邊經過,然後越過土地公嶺,抵達尖山湖。土地公嶺古道正是昔日 「淡基環山古道」的一段,這麼說來,老伯所說的這條保甲路,也是「淡基環山古道」 的一部份。這條古道闢建於清朝末年,聯絡淡水、基隆之間,古道環繞北海岸沿途山麓的 各個村庄,成為各庄之間的主要聯絡道路。

我與山友穿過兩間民宅中間的巷道,拾階而上,果然有一條明顯的山路,也有登山條。 後來查閱藍天隊的地圖資料,原來這條山路就是土地公嶺古道的一段。 只是山友走土地公嶺古道,多以土地公嶺(H526公尺)為目標。這一段古道沿途並無山頭基石, 因此就被山友所忽略了。或許隨著阿里磅瀑布附近山路之間的打通, 這條被遺忘的古道有機會成為山友遊阿里磅瀑布O型來回的選項之一。

在行程結束之時,又意外發現這一段「淡基環山古道」,心情特別的高興,怎能不再找個 時間前來一探呢?

旅遊日期:2006.08.13


[路程時間記錄]

倒照湖49號民宅---15分鐘---筆桐樹---55分鐘---福德祠
福德祠---10分---觀海亭(稜線觀海)
福德祠---60分---阿里磅瀑布

[行旅建議]
1.竹子山古道(前段):從倒照湖49號至福德祠,約70分鐘,路況良好。昔日的古道祕 徑如今已成良徑,很值得一走,建議可走至福德祠,再前進至九丁榕板根,然後折返至福德祠休息。 體力好者,可再爬七、八分鐘至稜線上的「觀海亭」眺覽北海岸風景。

2.福德祠往阿里磅瀑布的山路,路徑清晰,路況尚可。惟目前尚在探勘階段,所以叉路頗多, 各叉路口尚未設立路標。建議可再等一段時間再前往。或沿途遇叉路時,須熟記來時路。 萬一走錯路時,可原路折返。阿里磅瀑布最佳造訪時機為冬季,瀑布的水量較為豐盈壯觀。


[補記]
金山竹子山古道住戶向我反映意見如下:
今年阿里磅瀑布山路開通之後,每星期都有很多山友到此一遊, 有些山友個人修養讓人不敢領教,山上的植物應該留給大家共有,山友不應該偷偷帶回家,而且連住戶私人種的菜也偷, 真令人不齒,請大家好好愛護這條古道。我想給人方便大家應該好好珍惜。請tony兄代為傳遞此訊息。謝謝。
謹將這項訊息提供山友參考,希望山友能珍惜當地居民維護這條步道的用心,勿隨意摘取山上的植物及農民的果菜。
----Tony補註於2006.10.30。


註1:從陽金公路轉入「北25鄉道」, 會先後經過三和國小、環湖一號橋、環湖二號橋、環湖三號橋、「勝境如桃源」別墅區, 至T型叉路口時左轉,路口有「妙濟寺」小招牌,左轉後直行,又遇叉路,取左行, 直走至底即是倒照湖47、49號民宅。

註2:後來,據山友謝兄告知,目前竹子山古道的這座土地公廟已由義工 邱先生豎立一公告牌,介紹福德同命名的由來。內容如下:
「福德同」語出佛經「福德同佛」,當初設立時,是以建立廟宇佛寺之心意建造,何人、何時所建,尚待考證。原來土地公 本尊是高約六吋石雕,約於一百年被擎天崗嶺頭喦(看牛人)強行移置,(當地長輩轉述)目前在擎天崗停車場停土地公頭戴 金帽,安全玻璃上鎖保護。現在「福德同」木雕神像是二十多年前,本地居民奉祀,廟身皆粉紅色安山岩雕砌成,所在位置仰望 竹子山山巔,溯倒照湖溪流而上,應是「鎮山之寶」,希望大家一瞻仰敬拜。
     「福德同」義工邱先生敬上
  (Tony補註於2006.11.28)

註3:原文為「銀葉板根」,許多登山記錄均如此認定, 可能是以訛傳訛的結果,經作家劉克襄先生指正,此樹應為「九丁榕」。今據以修改,謝謝。 ----- Tony補註於2006.08.16


[照片]

竹子山古道登山口(倒照湖49號)。
竹子山古道路徑清晰明顯,已不再是一條祕徑。
古道途中大片的筆筒樹。
古道途中的福德祠。
由福德祠旁爬往稜線的「觀海亭」。
稜線「觀海亭」的位置,展望絕佳。
俯瞰北海岸(1)
俯瞰北海岸(2)
九丁榕板根(由福德祠前行約5分鐘)
叉路走往阿里磅瀑布(由九丁榕板根前行約2、3分鐘)
走往阿里磅瀑布的山徑,路徑清晰。
雖然路徑清晰,但沿途有不少叉路,仍須小心。
途中遠眺阿里磅瀑布。枯水期,瀑布流量稀少。
續前行約25-30分,抵達阿里磅瀑布。
阿里磅瀑布(1)
阿里磅瀑布(2)
回程改走稜線箭竹山徑下山。途中一景。
回到倒照湖49號登山口。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阿里磅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