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85)

木柵.樟湖越嶺銀河洞.待老坑山.頌德碑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銀河洞

今天趁著颱風還在海上之際,前往探訪新店的銀河洞。清晨出門時, 天空已飄著微風細雨,但我還是按照計劃而行。

其實我蠻喜歡雨天爬山。 與其頂著大太陽,在大熱天辛苦爬山,我寧可撐著傘,在溼意與詩意兼具的雨天裡爬山。

銀河洞位於新店北宜公路約14.5K附近的半山腰,為一天然的 岩壁洞穴,楣子寮溪流至此處,遇斷壁而呈九十度急墜,形成銀河洞瀑布。 銀河洞是日據時代大正元年(1912年)被發現,後來有人在洞旁蓋了呂洞賓廟, 逐漸知名,一度成為台北近郊著名的景點之一,然而隨著時間演變,又逐漸沒落,漸漸被人淡忘。

銀河洞臨近木柵的樟湖、貓空地區,因此可以從台北市木柵的貓空、樟湖越嶺至銀河洞。 那附近有不少山頭,各條山徑連成一氣,可以在這個區域爬上一整天的山。

我今天的行程以銀河洞為主,計劃從木柵樟湖越嶺至銀河洞。這主要是考慮交通因素。從台北東區出發, 走信義快速道路至木柵,從政治大學旁的指南路二段上山,大約半個小時, 就可以抵達銀河洞越嶺步道的登山口。若是從北宜公路的登山口上山, 則得開車至新店,再轉北宜公路,反而是繞一大段遠路。

樟湖越嶺銀河洞的登山口在指南路三段34巷53號晨曦茶坊旁,入口處有茶坊的招牌, 附近一旁就是「張迺妙茶師紀念館」旁,目標醒目易認。

圖:銀河洞越嶺步道

從晨曦茶坊進入十幾公尺,就看見了石階步道。

拾階而上,約六、七分鐘,抵達鞍部十字路口, 直行可越嶺通往銀河洞,橫向的步道則是樟湖步道,右往待老坑山,左往三玄宮。 路口有路線圖,我研究了一下地圖,決定回程時順道去爬待老坑山。

繼續前行,變為平緩的下坡路,經過附近農家的山坡農園。從這裡起,步道由石階變為枕木泥土路, 踏踩很平穩,不溜滑,因此雨中行,頗為舒適。附近的山巒有山嵐層層,彷若雲海。 如此低海拔的山丘,竟有如此詩情畫意美景,是特殊的天候因素所造成的現象。

過農家,步道變為緩緩上坡,鑽進了茂盛的森林裡。沿途綠意盎然,愈走愈驚奇,蕨類植物尤其多, 可能是因為下雨天,洗盡塵埃,因此周遭的植物顯得特別地翠綠,空氣也變得鮮活起來。 最近有山友走這條步道的旅記,說沿途悶熱難耐,我今日的感受則全然不同。由此可見, 同是一條步道,不僅春夏秋冬四季風情不同,即使是同一季節,晴雨的變化,也會給人不同的觀感。

沿途,遇上不少小青蛙在步道旁輕躍而過。銀河洞越嶺步道本來就以豐富的自然生態聞名, 夏日多蝴蝶蛙鳴。下雨天,天氣涼快,又沒有遊客的打擾,青蛙們自然樂得紛紛跳出來玩耍。

約十分鐘,腰繞過一高處後,步道變為下坡行;約六、七分鐘,抵達楣子寮溪,有一水泥橋跨過溪谷。 我走到溪谷,探查橋基,發現橋兩側為石砌基座,這座橋應是古橋改建的。 這條步道曾是銀河洞至北宜公路一帶居民前往樟湖、貓空、木柵所走的道路,也曾是一條越嶺古道。

圖:銀河洞瀑布

過水泥橋,步道右轉,沿著楣子寮溪的溪岸而行。沿途有潺潺水聲相伴,令人心情怡悅。

楣子寮溪的下游就是銀河洞瀑布了。楣子寮卻只是一條小溪,即使是下雨天, 溪水仍是溫柔婉約而已,難怪大部份的山友都認為銀河洞瀑布名過其實, 造訪時不可抱著太高的期望,以免看到瀑布時會大失所望。

續前行約七、八分鐘,山路變為陡下,旁側出現鐵欄杆扶手。砂岩石階路滑,得小心翼翼而下。 約4分鐘,抵達一處平台。前方出現有一巨岩壁,往前走幾步,又出現有巨聳岩壁, 壁上內凹處有水泥建物,更旁側有一條細絹般的瀑布凌空而下,正是銀河洞瀑布。

沒想到這麼快就抵達了銀河洞,從晨光茶坊越嶺到銀河洞,才走了40分鐘而已。 若非下雨天,或許30分鐘就可以抵達銀河洞。

清晨六時五十分,銀河洞的大門還關閉著,無法進入參觀。僅從外觀上看,石洞空間不大, 室內的面積應當有限,還不如在外頭從遠處欣賞飛瀑的景觀。

銀河洞瀑布給我的第一印象還不錯。或許是雨天,瀑布已成形, 不像山友形容地那般氣若游絲。銀河洞瀑布的巨壁高聳,至少有六、 七層樓高,又幾近垂直,這樣的巨崖,是台北近郊少見的。

銀河洞也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傳奇的地方。據說日據初期, 抗日英雄陳秋菊曾利用銀河洞的天險, 與日軍周旋。日軍始終無法擊垮陳秋菊。直到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後, 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改變軍事鎮壓的做法,改採安撫招降的政策, 才順利消弭陳秋菊的抗日行動。陳秋菊,被稱為「白馬將軍」,他的抗日傳奇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在銀河洞停留十分鐘,然後循原路折返。若繼續前行,則一路都是石階下坡路, 約十五至二十分鐘,可抵達「慈善堂濟公廟」旁的登山口,然後接銀河路,再走三十分鐘,接北宜公路。

回程約二十五分鐘抵達與樟湖步道交會的鞍部,然後轉往待老坑山。

圖:待老坑山基石(被噴漆紅色笑臉)

樟湖步道位於稜線上,步道平緩好走,也呈現多元化的步道風貌。 沿途有新鋪的花崗岩步道,有傳統的安山岩石階步道,也有枕木碎石步道。

前行約十三、四分鐘,抵達樟湖步道與待老坑山的叉路口,取左行,走泥土路山徑,爬往待老坑山。 約六、七分鐘,輕鬆抵達待老坑山。待老坑山,海拔382公尺,有一顆編號一0九五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 為花崗岩石材,是為日據時代實施土地調查時所埋設的。

這塊基石卻被人用油漆塗鴉,噴上紅色笑臉,頗令人感慨。喜歡爬山的山友一向有所謂的「基石情結」, 歷經千辛萬苦,跋山涉水,與基石相逢的那一刻,便可以將所有的疲憊與辛苦拋在腦後,歡喜登頂。 而這些散佈於台灣全島各山頂上的基石,許多都是日據時代為測量土地目的而埋設的, 歷史在八、九十年以上,甚至達百年歷史。

山友對基石一向抱著謙卑與尊敬的心理。 不料最近一年來,台北山界竟出現一位紅色笑臉怪客,在台北近郊的步道上沿途噴上紅色笑臉的印記, 石階、樹幹、岩石、涼亭,甚至連基石都遭噴漆, 此舉引起山界的公憤,同聲譴責,卻仍無法遏止這種行徑,至今也還沒發現這名怪客的身分。

但願這名紅色笑臉怪客能夠早日自動悔改。

圖:張迺妙茶師頌德碑

離開待老坑山,循原路退回至樟湖步道的叉路口,由另一方向下山。約十分鐘,抵達下方的「瓦厝製茶農場」。

原以為到了瓦厝製茶農場,今天的行程就結束了。接著只是走馬路回去取車而已。不料這末段路程又掀起高潮。

從瓦厝製茶農場的民宅走巷道出來,約一分鐘,忽見路右側的草叢似乎有一條石階路, 抬頭向上望,上方不遠處似有一座墓園。仔細看,卻發現不是墓園, 而是兩塊直立的石柱,上頭有刻字,像是紀念碑之類的東西。

石階路的雜草不多,不難行,於是用登山杖撥草,踏階而上。果然是兩座紀念碑, 一塊刻著「迺閣張公頌德碑」,另一塊刻著「張德明先生之碑」; 前者立碑於日據時代明治四十年(1907年),後者立碑於昭和十年(1935年)。 我不曾在網路上讀過樟湖、貓空一帶有這樣的紀念碑資料。因為不期而遇,所以特別感到驚喜。

張迺妙與張德明是促進樟湖、貓空一帶茶葉發展的重要人物。張迺妙茶師承自唐山的老茶師, 後來前往樟湖山區種茶,悉心鑽研製茶技術。大正五年(1916年)台灣勸業共進會舉辦包種茶比賽, 張迺妙榮獲台灣總督特等金牌賞,從此聲名大躁。後來,受聘為巡迴茶師, 教導農民製茶技術,文山郡各村的農民都蒙受其益,也因此奠定了今日「文山包種茶」的美名。

張德明則是當時著名的鄉紳,曾擔任文山郡深坑庄庄長,對於地方公益的推動不遺餘力, 曾資助張迺妙三度前往福建省,引進鐵觀音茶,栽種於樟湖地區,對文山的茶業推廣也具有卓越的貢獻。

張迺妙茶師對文山茶業的貢獻,使鄉民感念,所以在樟湖地區設立了「張迺妙茶師紀念館」, 以紀念他的傑出貢獻。然而這塊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張迺妙茶師頌德碑, 如今卻孤寂地隱沒於此,任周遭雜草叢生,實令人不解。這塊古碑於情於理都應該得到更多的注意,以及更好的對待。

旅遊日期:2006.07.12


【路程時間記錄】
晨曦茶坊…7分鐘…鞍部…30分鐘…銀河洞
銀河洞…25分鐘….鞍部…20分鐘…待老坑山…16分鐘…「瓦厝製茶農場」 …1分鐘…頌德碑…1分鐘…木柵路三段34巷…6分鐘…晨曦茶坊


【延伸閱讀】
.第1431篇 -2019.09.15 ◆旅行影片:樟樹樟湖步道(貓空)
.第0833篇 -2011.03.20 貓空樟樹步道
.第0831篇 -2011.03.08 杏花林.鵝角格山.樟湖步道.樟樹步道

[照片]

晨曦茶坊(指南路三段34巷53號)。
越嶺鞍部。
銀河洞越嶺步道(1)
銀河洞越嶺步道(2)
低海拔雲海景觀。
水泥橋跨越楣子寮溪。
步道沿著楣子寮溪岸而行。
步道陡下,離銀河洞已經不遠了。
銀河洞。
清晨六時五十分,仍大門緊閉。
銀河洞瀑布(1)
銀河洞瀑布(2)
樟湖步道(花崗石步道路段)。
樟湖步道(枕木碎石路段)。
樟湖步道(泥土路)。
待老坑山基石(被噴上紅色笑臉)。
樟湖步道,陽光乍現,潑灑林間(1)
樟湖步道,陽光乍現,潑灑林間(2)
張迺妙茶師頌德碑入口(瓦厝製茶農場附近)。
張迺妙與張德明紀念石碑。
張迺妙茶師頌德碑(1)
張迺妙茶師頌德碑(2)
巷道出口的瓦厝製茶農場招牌(小10公車可抵達)。
張迺妙茶師紀念館。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樟湖越嶺銀河洞.待老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