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84)

桃園復興.福巴越嶺古道(巴陵段)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福巴越嶺古道

福巴越嶺古道,「福」是台北縣烏來的福山,「巴」是桃園縣復興的巴陵,這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

二、三百年前泰雅族大嵙崁群向北狩獵,在崇山峻嶺間走出一條獵徑, 後來也成為泰雅族人進入福山、烏來一帶的遷徙路線,這條社路提供了福山與巴陵地區兩地族人來往及通婚的需求, 又稱為「泰雅族人的姻親路」。

大正十一年(1922年)日軍控制了上巴陵,為連繫新竹州與台北州的蕃地,以及加強對泰雅族人的控制 ,於是將這條社路修築為山地警備道路,並於沿線設置了10個警察駐在所。

目前福巴越嶺古道已被規劃為國家步道,起點在烏來福山的大羅蘭2號民宅對面的福山吊橋, 終點為「拉拉山自然保護區」的第19號巨木附近,全長17公里。 古道位於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內,擁有珍貴的原始森林,屬於保護區, 須經申請許可才能進入註1

福巴越嶺古道,又稱「巴福越嶺古道」視從哪一個方向出發而定。 這條古道一向是山界熱門的登山路線,近年來,古道經林務局的整理及維護, 規劃為國家步道之後,路況更是大幅改善。我對這條古道慕名已久,只是古道全長17公里, 往返34公里,不太可能在一天之內走完,除非是報名參加登山團體的行程。 登山團體安排的行程通常選擇從巴陵出發,走往福山,由高處往下走,大部份的路程幾乎都是下坡路, 不費體力,而登山團體也會安排交通車在終點福山接駁,所以不必再返回巴陵。

圖:福巴越嶺古道-巴陵段入口柵門

個人則如何安排「福巴越嶺古道」的行程呢?無論是巴陵或福山,交通都極不便,公車班次極稀少。

若開車前往,則勢必得返回取車。我只好採取彈性的做法,分兩次走完福巴越嶺古道。

這次先從巴陵出發,走到古道中點,然後折返(走巴陵段);下一次則從福山出發,走到古道中點, 然後折返(走福山段)。用分次接力的方式來走完全程。

一大清早從台北出發,奔馳一百一十四公里,八點左右抵達上巴陵拉拉山自然保護區入口, 先逛巨木區一圈,約一個多小時,然後抵達福巴越嶺古道入口。古道入口位於第19、18號巨木之間, 叉路口有指標,寫著「福山17公里(保留區,非經申請不得進入)」, 進去即遇到一道高高的柵門,並豎立了醒目警示標語。

推開高高的柵門,進入古道,踏進這條泰雅族人的社路時,一時之間,心情也有幾許波動。 這條泰雅族人的古道,位於人煙罕見的保留區內,對我來說,有一份神祕感, 而我又獨自地踏上這漫長的古道。剛開始的幾步,難免心情有點忐忑。

古道寬約一公尺,路況極佳,又平緩好走,心情一下子就舒緩了下來。前行沒多久, 路旁又豎立了一塊「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告示牌,列舉保留區內所保護的動植物,瀏覽了一下,竟然有台灣黑熊, 這時心情又有點惶惶。但印象中,似乎從未聽說過有山友在這條古道遇到台灣黑熊的記錄, 這又稍稍安心。倘若遇到台灣黑熊,又該如何處置?我還沒有這種經驗。有專家指出,裝死是騙不了黑熊的。

圖:古道上的樹洞

在安靜的古道上,踏著步伐前進,路旁偶爾出現紅檜巨木,令人驚豔。

這一片森林與「拉拉山自然保護區」相連,當然也擁有不少巨木。 而古道的景觀則更原始自然,泥土路踏踩的感覺更為舒適。 有的巨木整棵倒臥於古道上,樹幹巨粗,被挖成樹洞,供人通行,也是古道獨特的景致。

古道好走,約半個小時,就走了2公里的路,抵達越嶺鞍部。這裡「福巴越嶺古道」的最高點, 海拔1666公尺,也是桃園縣復興鄉與台北縣烏來鄉的分界點,有一氣象局的測量裝置。 鞍部附近有山徑可爬往拉拉山(海拔2031公尺)及塔曼山(2130公尺)。

走到這裡,便有所感觸,這段約2公里的古道,有蕭瑟的落葉,有幽雅的林蔭, 是極賞心悅目的森林浴路線,路況比「拉拉山自然保護區」內遊客參觀巨木群所走檜香小徑還更適合老年人行走。

其實林務局可以考慮將「插天山自然保留區」的管制柵門移至鞍部, 而將前面2公里的福巴越嶺古道開放給一般遊客行走。 封閉固然是保護環境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但往往也使人民失去接觸及認識土地的機會。缺乏認識, 又怎麼會產生感情呢?

在鞍部略休息,然後繼續前進,古道緩緩下坡,仍是路況極佳的泥土路。 前行約20分鐘抵達拉拉山支線的另一個登山口,從這裡爬往拉拉山約60分鐘。 叉路口有一紅檜巨木,可稱得上是神木級。輕撫樹皮,感動不已。

續前行,不久經過一小溪谷,溪水極沁涼,像冰箱端出來的冰水,將空瓶裝滿水, 補充水源。又繼續前行,遇斷橋,但已稍經整修,不難通過。由於一路下坡, 所以不覺疲累,不知不覺就抵達里程指標13K。我是從「福巴越嶺古道」的終點17K開始走, 已走了4公里。今天的目標是古道的中點8.5K,還有4.5公里的路程。 林務局在古道上每隔一公里設一木樁,標示公里數,因此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

圖:古道一景(紅檜巨木)

過13K處,仍是路況佳的緩緩下坡路,感覺與烏來福山另一條著名的哈盆古道有點相似, 道路雖長,但平緩好走。

所不同的是,「哈盆古道」沿著南勢溪谷,富於溪流之美,也較為潮溼, 沿途可看見鳥巢蕨高掛於樹上,像熱帶雨林的景觀;「福巴越嶺古道」則沿途多紅檜大樹, 擁有巨木之美,較接近高海拔的溫帶景觀。兩條古道都同樣迷人,令人驚豔連連。

抵達里程11K時,才發現已錯過了古道上的「拉拉山駐在所」遺址, 駐在所位於古道12至11公里之間。當年日本人在這條山地警備道路上建立的10個駐在所, 目前古道上僅存「拉拉山」、「檜山」、「茶墾」(札孔)3個駐在所遺跡。 林務局並沒有在遺址設置標誌及解說牌,遺址又只剩些許殘跡,不容易注意到,所以就錯過了,只好等回程再找找看。

接著的古道路上,又連遇見幾棵紅檜巨木,有時是轉彎過後,突然看見巨聳的紅檜, 不禁發出「哇!」的尖叫聲。這些巨木,比起「拉拉山自然保護區」內給遊客參觀的巨木群, 可說是毫不遜色,而在荒僻的古道上與紅檜巨木不期而遇的感動,則是遠勝過隔著柵欄圍觀神木的感覺。

過9K後不久,就抵達了檜山的登山口,附近有一明顯的寬闊平台,就是檜山駐在所的遺址了。 檜山駐在所約位於福巴越嶺古道8.5公里處,是古道的中點, 也是我今天預計的折返點。我從古道的柵門起點至檜山駐在所,只花了2.5小時, 比一般預估的3小時快了一些。除了下坡路好走的因素,另外,惱人的飛蚊也是助力之一。 這個季節,走這條古道得準備防蚊液,否則一停下來休息時,蚊蠅就蜂擁迎面撲來,所以我沿途極少休息。

圖:古道沿途的紅檜巨木

站在「檜山駐在所」的遺址處,已看不到駐在所的遺跡,附近林間雜草叢生。

八十幾年前日本人建構的警備防線早已煙消雲散,隨風而逝。我所在的檜山駐在所, 海拔1334公尺,處於偏遠的深山之內。

一百多年前,這裡是所謂的「番地」,是漢人難以到達的禁忌之地。 直到日本領有台灣之後,才有日本學者冒險進入番地從事學術調查。

著名的學者伊能嘉矩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5月23日從台北出發, 前往烏來從事調查研究,抵達蚋哮社(烏來信賢)時,差點就遭到被泰雅族人馘首,而被迫折返。 後來鹿野忠雄曾深入福山、拉拉山一帶調查泰雅族的風俗, 而另一位學者森丑之助則也曾在百年前走過這條泰雅族人的傳統社路。

檜山駐在所附近的紅檜巨木,年紀在數百歲以上,曾見證過古道上往來的這些豪傑人物。 百年之間,古道幾經滄桑,從泰雅族人的社路,演變為日本時代的警備道路, 如今則成為福巴越嶺古道;由最初的原住民獵徑及社路,變成為一條供踏青健行的國家步道, 今昔之間,變遷劇烈。

踏上歸程時,心情開始變為沈重。若是走完整的古道,由巴陵走至「檜山駐在所」時,路程已過半, 又是下坡路,心情應該會變為輕鬆,而我今天這種走法則不然,因為接著要原路折反,變成走爬坡路。

第一個小時奮力趕路,回到了指標12K處,沿途卻仍未發現拉拉山駐在所遺址, 猜想可能跟檜山駐在所一樣,殘跡已被草叢掩沒。過12K之後,體力不繼,速度變慢, 休息次數漸多。回到拉拉山支線的登山口時,心情才轉為輕鬆,只剩約3公里路程而已。 繼續努力前行,約30分鐘,抵達越嶺鞍部;又30分鐘, 終於回到古道入口的柵門。回程花了3個小時。

今天走福巴越嶺古道巴陵段,走的很過癮,也很疲累。算一算,一天之內總共走了20公里的路, 費時約7小時,而行程卻還沒結束。回家的路,還有一百一十四公里。

旅遊日期:2006.07.04


[路程時間記錄]
古道入口柵門…30分鐘…越嶺鞍部…20分鐘…拉拉山登山口…100分鐘…檜山駐在所 (約2.5小時)
檜山駐在所…120分鐘…拉拉山登山口…30分鐘…越嶺鞍部…30分鐘…古道入口柵門

註1:可上網至林務局網站申請進入 保護區,林務局網站網址:http://www.forest.gov.tw/
進入首頁後,點選[為民服務],再點選[進入自然保護區申請許可]


[照片]

福巴越嶺古道(巴陵段)入口柵門。(17K)
古道寬約一公尺,平坦好走。(17-16K)
福巴越嶺古道,每一公里有一里程木樁。
樹洞(16-15K)。
古道一景(16-15K)。
古道一景(16-15K)。
古道最高點-越嶺鞍部(海拔1666公尺)。
鞍部氣象測量裝置。
古道一景(14-13K)。
古道一景(14-13K)。
拉拉山支線登山口(約13.8K)。
古道旁的紅檜巨木(14-13K)。
紅檜巨木(13K附近)。
古道一景(13-12K)。
古道一景(13-12K)。
木橋(13-12K)。
古道一景(12-11K)。
古道一景(11-10K)。
木橋(10-9K)。
紅檜巨木(9K-8.5K)。
檜山登山口。
檜山駐在所遺址。
古道紅檜巨木。
古道紅檜巨木(拉拉山支線登山口)。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