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68)

鹿角坑生態保護區.鹿角坑古道.楓林瀑布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鹿角坑生態保護區」管制站(彩虹橋附近)

鹿角坑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現有三個生態保護區中,最為神祕的一個。

夢幻湖生態保護區位於冷水坑附近, 最容易親近,遊客站在步道欄杆外就可一睹夢幻湖的芳澤;「磺嘴山生態保護區」則是附近山路眾多,管制較難, 因此不時有山友進出誤闖。

「鹿角坑生態保護區」卻給人一種「侯門深似海」的感覺。主要的原因是保護區的外圍有竹子山戰備道路經過, 進入管制極嚴格,位於彩虹橋附近的管制站是「鹿角坑生態保護區」的唯一入口,因此「鹿角坑生態保護區」不如磺嘴山區那麼容易地自由來去。

我對「鹿角坑生態保護區」的興趣是因為保護區內有一條古道。 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出版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 提到這條闢建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鹿角坑古道註1。 根據文獻記載,咸豐四年(1854年),北投社通事與金包里社業主 曾簽下契約,議定二社的勢力範圍以大溪(鹿角坑溪)為界,溪北歸金包里社掌管, 溪南歸北投社掌管,因此這條古道別稱為「蕃社合約古道」。

圖:進入「鹿角坑生態保護區」

「鹿角坑溪古道」可細分成兩條路線:

一為「挨心石古道」(沿溪路線),自金山鄉的茅埔頭(今名「重光」)進入, 沿鹿角坑溪主流南岸而行,經挨心石,在抵達馬槽溪交會口之前越至北岸,然後沿楓林溪,至湖內、鹿角坑。

另一條為「馬鞍格古道」(沿山路線),自金山鄉磺溪頭進入,經坑內、格腳, 再翻越馬鞍格大崙,然後至湖內、鹿角坑。前者是主要路線,後者次要路線。

這份報告書對鹿角坑古道僅有簡略的敘述而已,並沒有實地的踏查記錄,這幾年間,山界也幾乎未有關於鹿角坑古道的探查記錄。

近年來金山地方人士整理出來的磺溪頭古道, 應該就是昔日「馬鞍格古道」的一段,古道由磺溪頭越嶺「磺溪頭山」的鞍部, 進入鹿角坑地區註2。至於「挨心石古道」,我則有一段因緣。 十五年前(約民國八十年),因緣湊巧,朋友相邀,我撥冗參加一次登山活動,由一位任職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解說員帶領我們進入鹿角坑生態保護區, 探訪楓林瀑布,因而偶然走過這條古道。當時的社會還沒有「古道」的觀念。台灣古道研究的先驅-楊南郡老師才剛於民國七十六年發表「八通關古道」的踏查報告, 是台灣首次的古道調查,而且當時是以高山古道踏查為主,探索郊山古道的風氣尚未形成,也未為社會大眾所熟知。

當時走這條古道的印象是,清澈的溪流、美麗的瀑布、原始的森林、迷茫的天氣。因為時間久遠,對路線的記憶已經模糊。

圖:鹿角坑古道

「鹿角坑生態保護區」限定每日只開放 4 隊次入園,每隊最多20人,且每月不得超過 500 人次。

我原本擔心人數管制如此嚴格,熱門的假日時段可能不容易申請,上網登記時卻發現,「磺嘴山生態保護區」相當熱門, 假日時段幾乎都爆滿,而「鹿角坑生態保護區」卻顯得冷清。 申請一點也不困難。

透過網路申請,資料填寫完畢,傳送出去,幾天之後,就接到陽明山國家公園以e-mail傳回同意書,輕鬆完成入園手續註3

申請成功,喜出望外。原來「鹿角坑生態保護區」並非「侯門深似海」,而是「深閨人不知」。

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課核准的活動範圍只限由管制站入口至楓林瀑布的這一段路。當然,我們的目的不只是楓林瀑布而已, 更希望能深入山區,探索昔日的古道路線。不過,這一想法能否實現,我事前並不樂觀。 畢竟那是十五年前走過的路。這些年來,幾次颱風及豪雨,曾重創鹿角坑溪,造成溪谷嚴重的土石流。 楓林瀑布之後的古道山路,或許已經堙滅或路況變差,所以目前才只開放至楓林瀑布。

圖:古道全程走於楓林溪溪岸

上午九時二十分,在鹿角坑生態保護區管制站前的彩虹橋集合,然後走往管制站註4

驗明核准證件後,便進入保護區。今天只有兩支登山隊伍而已。

進入後,沿著寬闊碎石泥土產業道路前進,鹿角坑溪在右側下方。前行約十分鐘, 左側出現一大片山坡崩塌地,雖然已經過整治,仍可想見當時土石流的嚴重程度。 又約十分鐘,抵達道路終點的鹿角坑淨水廠第一加壓站,鹿角坑溪谷則設有攔沙壩及魚梯。 魚梯附近的溪岸有整齊的疊石護堤,可看出土石流後整修過的痕跡。

繞到淨水廠後方,楓林溪與鹿角坑溪在這附近交會。魚梯的上方溪谷有大石頭可踏踩越過鹿角坑溪, 先來到楓林溪左岸,然後再橫越過楓林溪至右岸。古道沿著楓林溪右岸而行註5。 溪畔有駁坎遺跡,沿途路旁多闊葉樓梯草,也有零星的姑婆芋。沿溪行,流水淙聲相伴。不久古道越溪,回到左岸,溪谷隨處可見小瀑及小水池。愈往上游走,周遭林木愈茂密,流水更清澈。

不久,又繞至右岸,古道就這麼穿梭於楓林溪谷的兩岸,有點像內雙溪古道的感覺, 但鹿角坑古道的石塊多,起伏不平,偶爾遇高低落差時,還須手腳並用,爬上爬下,又有溯溪的感覺。 沿途路徑還算清晰,有零星的登山條及山友所放置的小石堆做為導引,一路走來順暢。清淙流水,悅目悅耳, 不經意看錶,竟已走了三、四十分鐘,原來走得太愜意,時間不知不覺地流過。

圖:楓林瀑布

前進一段,又越溪至楓林溪左岸,附近溪水極清澄,上下小瀑,前後小池,令人欲想一親芳澤。

走到此處,楓林溪分左右二股,越溪,古道路徑循楓林溪左股而行上。

這時走在最前頭的山友 雨傘大哥已大聲傳回:「看到楓林瀑布了。」果然,再往上走,便遠遠地望見楓林瀑布如白練般地自崖壁直瀉而下。

附近大小溪石亂砌,也有倒木等土石流過後的遺跡。小心爬上岩石,來到楓林瀑布之下。 瀑布高約20幾公尺,水量豐盈,瀑水奔騰而下,沖激成潭,耳際淙響不絕,瀑絲則隨山風起舞,芬多精在山谷迴盪。從鹿角坑淨水廠至楓林瀑布,約60分鐘路程而已。

楓林瀑布,顧名思義,附近溪谷果然有楓葉蹤影。但季節未至,今日無緣欣賞到楓紅層層的美景。

來到楓林瀑布才發現後續已無任何路跡可尋。瀑布兩旁皆是陡峭的山坡,卻見不少落石遺跡。 古道已堙滅。十五年前,我曾從楓林瀑布走山路直出陽金公路的小觀音山站,如今卻已完全看不出任何古道的蹤跡。 雖然事前就不敢抱著太樂觀的態度,但心裡至少還盼望著,過楓林瀑布之後,還能走一小段古道舊路。這希望卻落空了。楓林瀑布成了此行的終點。

在楓林瀑布之下,雖然美景當前,這意猶未盡的心情卻揮之不去。逝去的古道,逝去的歲月, 兩種心情交織在一起。

旅遊日期:2006.05.06 


[路程時間] 管制站…20分鐘…鹿角坑淨水廠…60分鐘…楓林瀑布

註1:報告書命名為「鹿角坑溪古道」,或稱「鹿角坑古道」,以後者較為適當,因此本文採用鹿角坑古道之名。

註2:這段路線,可參考山友蕭郎 2006.04.05的《磺溪頭山,鹿角坑山》登山記錄,其地圖所標示的古道路線,可能就是昔日 鹿角坑古道之一的「馬鞍格古道」較完整的路線。 網址:http://www.yougoipay.com/kenny/w532/index.htm

註3:請參考《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生態保護區進入申請須知》,網址: https://www.ymsnp.gov.tw/web/system/apply1/

註4:交通資訊:從台北至金山,然後走陽金公路,約10公里左右, 抵達皇家公運「下七股」站牌附近,有一條右叉路,叉路口有「馬槽花藝村」標誌。右轉叉路,下行約二公里多, 抵達「馬槽花藝村」之前,再右轉叉路至「鹿角坑生態保護區」管制站前的彩虹橋。

註5:溪流的「左岸」或「右岸」,是從溪流上游的往下游的方向為標準, 在溪水流向的右側,稱為「右岸」;在左側,則稱為「左岸」。

[照片]

鹿角坑生態保護區。
碎石泥土路通往鹿角坑淨水廠。
左側山坡的土石流遺跡。
可以想見當時土石流的嚴重程度。
俯瞰鹿角坑溪。
淨水廠旁的攔沙壩及魚梯。
進入古道,沿著楓林溪右岸前進。
越溪至楓林溪左岸。
沿著溪岸而行,兩旁頗多樓梯草。
隨時遇見小瀑清池。
溪谷林蔭怡然,一路清涼舒適。
沿途數次越溪,穿梭於楓林溪兩岸。
愈上游,溪水愈清澈。
小瀑布。小清潭。
連續小瀑。
前面傳來:「已看見楓林瀑布了!」。
終於望見睽違15年的楓林瀑布了。
楓林瀑布,高約20幾公尺。
楓林瀑布。
楓林瀑布。
另一隊伍也抵達楓林瀑布了。
踏上歸程。
踩著大石頭,越過鹿角坑溪,回到淨水廠附近。
走回管制站。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