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24)

桃園龍潭.三坑老街.大平紅橋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三坑子聚落

桃園龍潭三坑子,位於大漢溪的河階地,憑恃著大漢溪的舟楫之利, 成為大溪與內陸的聚落(如龍潭、楊梅、關西、新埔)之間的水陸轉運站, 市況繁榮,三坑老街因此有「龍潭第一街」的美譽。

這已是清朝時代的往事了。日據時代,由於大漢溪逐漸淤淺,陸路運輸興起,公路、鐵路漸漸取代水運, 三坑子的水運功能亦趨於落沒。

大正六年(1917年),日本人修築桃園大圳,圳水引自大漢溪,造成大漢溪水位驟降,三坑子因此喪失碼頭轉運的功能, 市況趨於蕭條。大圳修築期間,帶來大批日籍工程人員,老街一度恢復繁忙熱鬧的景象。如今的三坑老街上, 還可看見褪色的舊招牌上,寫著日文的「櫻花啤酒」(サクラビール)字樣。 桃園大圳的水道及暗渠工程完工後,工程人員離開後,三坑老街的繁華也跟著離去。

從此,三坑子成為一個寂寥的小村落,彷彿是被歲月凍結的睡美人,百年前的老街模樣遺留至今。近年來, 三坑老街漸漸受到懷舊遊客的青睞,假日時候,常可看見遠道而來的遊客來到三坑老街遊覽註1

圖:三坑老街

從龍潭往石門水庫的台三乙公路(中正路三坑段)約5.5公里附近,左轉永福路,通往三坑老街。

左轉後的路右側就有一間「集福祠」土地公廟。

廟旁有一立碑於昭和四年(1939年)「為民厚生」古石碑,為造路紀念碑,石碑字跡已模糊。我眼前這條永福路, 應是昔日的古道。繼續前行約350公尺,就抵達了三坑老街的入口。

老街的入口有三坑子地名的簡介資料。「坑」在客家話中是指小溪澗或水渠,昔日因為有「蔗蔀坑」、 「火劫尾坑」、「鴨母坑」、三條水渠流經本地,所以地名稱為「三坑子」。

老街入口旁的水渠旁還有昔日婦友洗衣處的遺跡,水渠畔有數塊洗衣石板,一旁還有一座汲水器。 水渠旁的紅磚牆上鑲著一塊白色大理石,刻著「黑白洗」醒世格言,內容為:「黑白水,黑白洗,若能洗盡人間黑白事,必然可化三坑為三康。」

由「黑白洗」走進老街,拐個彎,就遠遠望見街底的永福宮了。原來,三坑老街只是短短一兩百公尺而已。 老街兩側新舊房屋並列,一側的房子幾乎都已翻建為水泥樓房,另一側則是一排約七、八戶的紅磚平房,亭仔腳彼此相連, 仍保存著昔日老街的舊式店面格局,很有古味。然而一條街,兩種風情,一新一舊,對比明顯, 不禁令人暗暗猜想,這一排舊式房子還能維持多久,日後若也改建翻新,則三坑子的老街風貌就蕩然無存了。

圖:永福宮

永福宮位於老街底,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註2, 是三坑子最早的廟宇,也是三坑子居民的信仰中心。

廟宇外觀古樸典雅,三川脊雕飾精巧, 二條飛龍各在廟脊左右飛騰,垂脊末端的牌頭則有福祿壽三仙及騎馬的武官造型人物。

永福宮三川殿的門面仍是古樸的木造格式,斑駁的油漆,透露出年代的久遠,樸拙動人。永福宮經過三次遷移, 大正十三年(1924年)才遷移至此,殿內的龍柱上還可看見「大正十三年」的落款題字。 廟內最初是祀奉客家人所信仰的主要神祉-三山國王,後來改以神格位階較高的三官大帝(堯、舜、禹)為祀奉主神, 而以三山國王為配祀的神。廟裡亦配祀閩南人所信仰的開漳聖王。

永福宮裡有老人在泡茶聊天,廟前的廣場則有兒童在玩耍。這裡既是三坑子聚落的信仰中心,也是居民休憩的主要場所。

圖:「青錢第」古厝

永福宮的右側,可通往附近「青錢第」古厝(70公尺)及開庄伯公廟(230公尺),距離都不遠。

青錢第為傳統三合院古厝,背倚蓊鬱的小丘,座落於一片田園中,顯得相當幽雅。三合院右廂為雙護龍, 左為單護龍,古厝的風貌相當完整。

正廳的門額,以紅底金字寫著「青錢第」,左右門聯寫著:「青出群英人稱瑞鳳,錢名萬選世仰雲龍。」辭句意境平平, 而左右對聯之上的牆壁各鑲嵌一立姿的蝙蝠雕飾,造形特殊而引人注意。蝙蝠,取其「蝠」與「福」的吉祥諧音。 青錢第為張姓人家,因祖先經商致富,曾自行發行青錢賑災,民眾憑青錢可至銀莊去兌換銀兩,所以受到皇帝旌表,被稱為「青錢第」。

青錢第約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歷史超過百年,政府曾有意將其列為三級古蹟,但因屋主反對而作罷。 下次來三坑子能否還能看見青錢第?青錢第能否維持古樸的模樣?還是個未知數。

接著,我循著鄉間小路轉往開庄伯公廟。伯公廟就是土地公廟,因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所以稱為「伯公廟」。 「開庄伯公廟」是三坑最早的土地公廟,如今已經蓋了新廟,舊的伯公廟還存在,就位於新廟的後方,約只有一坪大小, 以紅磚砌成,相當的古樸。伯公廟旁有一棵老樹,樹旁有一條小徑,可通往小丘後方的「石門大圳」。從伯公廟往上爬, 約一分鐘,就可看見石門大圳的圳溝。

圖:「石門大圳」與「三坑鐵馬道」

石門大圳與石門水庫同時動工的水利工程,始建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石門水庫完工於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 為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水利工程。

石門大圳則於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開始通水,可灌溉農地二萬餘公頃,對於桃園台地農業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

我從網路資料得知,沿著石門大圳的水渠道,今年剛興建完一條「三坑鐵馬道」,成為當地新興的景點。 雖然曾在網路上瀏覽過三坑鐵馬道的照片,到了現場仍然感到驚奇。做為一條自行車道,三坑鐵馬道擁有相當好的條件, 若與台北坪林鄉金瓜寮溪的自行車道與三坑鐵馬道相比較,後者的條件更為優越。

三坑鐵馬道相當寬敞,像是供汽車行駛的馬路,而車道相當平緩,我在鐵馬道上漫步一公里, 如履平地,而沿著石門大圳而走,兩側林蔭怡然,依植物生態特性,又闢有「蝴蝶花廊」及「賞桐花徑」景觀區, 使這條自行專用車道即可騎車悠遊,同時也適合散步或健行。「三坑鐵馬道」沿著大圳而行,路程頗長, 我只走一小段而已,然後從另一邊的棧道小徑繞回三坑老街。

圖:大平紅橋

離開三坑老街,我前往附近的大平村探訪「大平紅橋」古蹟。大平距離三坑子約一公里。

沿著中正路三坑段(台三乙)往石門水庫的方向,約在公路七公里指標處,過「石門二號橋」,左轉石門路。路口有「紅橋」的標誌,但標誌不明顯。

轉入石門路後,再左轉入石門路55巷,循著「紅橋」的指標,約兩、三分鐘,就抵達大平紅橋所在的河岸旁。河畔有小型停車場及親水公園。

大平紅橋是當地著名的古蹟,曾入選文建會票選台灣百大歷史建物的第六十五名。大平紅橋,建於日據時代大正十二年(1923年), 橋頭有一棵老樹,老樹附近的山壁前豎立著一座建橋紀念碑,由三塊花崗石所組合,兩旁為細長石柱,中間為方形石面,碑文已漫滅, 字跡則已難以辨識。大平紅橋,以紅磚打造,所以被稱為「紅橋」,長十餘公尺,跨越打鐵坑溪,總共有五個橋拱。 這座橋曾是大平村對外的主要連絡道,是早期大平村居民挑貨去三坑販售必經之路。

紅橋兩岸,應連繫昔日的古道,如今的橋頭兩岸,一邊接往私人的土地,一邊則還有一小段古道遺跡,為鵝卵石鋪成的石階路。 我好奇往上走探尋通往何處。往上走幾公尺路,就發現右側有一老樹,樹旁有一古墓,墓碑字跡無法辨識,墓碑開頭有個「敕」字, 墓主是官宦人家,這應是一座清代的古墓。繼續往上走,來到一處停車場,又有小路往上走,接著變為水泥小巷,穿越水泥樓房, 出口接台三乙公路。巷口民宅的門牌為「中正路三坑段727號」。古道至此消逝,變為公路。台三乙公路,或許就是昔日的大平往三坑的舊路改建的。

圖:大平聚落

沿著台三乙公路再走回大平村,進入大平聚落的巷弄閒蕩。

大平聚落雖然不如三坑老街出名,但也很有特色。曲折的巷道內,新舊房屋雜陳,紅磚古厝隨處可見,充滿舊歲月的氛圍。有的巷弄,既狹窄又彎曲,難以通行汽車。

這種巷道格局,正是客家庄的特色之一,據說是為了防禦盜匪而故意這麼設計道路,以利於防禦盜匪侵入聚落劫掠。

小巷之中,有的舊屋已頹壞,有的正在改建,這樣的聚落老街風貌,隨著時間,舊屋、新屋的比例將不斷消長,總有一天舊屋終會完全消逝。

大平聚落給我的印象,那種窩心的感覺並不輸給三坑老街,走在巷弄之間,憶起童年時居住的台北市延吉街車層里一帶, 當時整條街上大部份的房子都是這種紅磚平房,住家附近的圳溝、稻田,與大平聚落的景象亦有幾分神似。當時,國父紀念館正開始在興建中, 而光復南路的中華電視台附近還是一片田野景象。

旅遊日期:2005.12.03 (寫於2005.12.12) 


【延伸閱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1667篇 - 旅行影片:三坑老街.三坑鐵馬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1668篇 - 旅行影片: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大平紅橋

註1:三坑子交通資訊如下:
從北二高下龍潭交流道後,循大昌路,接中正路(113縣道)直行,往石門水庫的方向一直走,至 進入中正路三坑段(台三乙),過泉橋中學、中山科學院後,在公路指標5.5公里至6公里之間,在「石門一號橋」 前左轉永福路。路口有「三坑老街」的景觀標誌,附近的台三乙公路旁有一間泰式廟宇建築的「金山寺」及 抽水站的巨型黑色大水管,目標目當明顯。

註2:一說建於乾隆九年(1744年),一說嘉慶20年(1825年),資料紛紜。


[旅行照片]

中正路三坑段。金山寺前左轉永福路,往三坑老街。
左轉後,路右側為「集福祠」及古碑。
三街老街入口的「黑白洗」,為昔日婦女洗衣處。
「黑白洗」醒世格言。
三坑老街(1)
三坑老街(2)
三坑子的信仰中心-永福宮,位於老街底。
永福宮。
「青錢第」古厝(遠景)。
「青錢第」古厝。
「開庄伯公廟」(新廟)。
「開庄伯公廟」(舊廟)。
「石門大圳」與「三坑鐵馬道」(1)
「石門大圳」與「三坑鐵馬道」(2)
從「三坑鐵馬道」走棧道小徑返回三坑老街。
從「三坑鐵馬道」俯瞰三坑子聚落。
台三乙指標7公里處,左轉石門路,往大平紅橋。
大平紅橋前有小型停車場及親水公園。
大平紅橋橋頭及老樹。
大平紅橋(1)
大平紅橋(2)
大平紅橋(3)
大平紅橋建橋紀念碑。
石碑旁有舊石階路,通往台三乙公路。
大平橋頭伯公廟(福德祠)。
大平聚落(1)
大平聚落(2)
大平聚落(3) - 穎川堂古厝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