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96)

金山.舊機場遺址.李芑豐古厝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金山軍用機場遺址

很難想像台北縣金山鄉的農田曾經有過一座長二公里、寬五百公尺的軍用飛機場, 這件事是今年從電視鄉土旅遊節目中獲知的。

依據資料所載,這座機場於日據時代昭和十八年(1943年)倡議興建, 次年正式動工,雖然事過境遷,機場已化為農田,不復存在,不過還是好奇想去看一看這處遺址, 而附近又有一間著名的「李芑豐古厝」,也合乎我的興趣,於是便有今日的金山之行。

避開炙熱的艷陽,下午三點過後才從台北出發,約四十分鐘左右,抵達金山。 再走「北22鄉道」前往舊機場遺址。北22鄉道,就是「三界壇路」,路不大,卻是一條迷人的鄉間道路。 沿途有翠綠的田園景觀,道路兩側不時出現鄉間小路,通往附近的農田及農家,各路口都設有自行車的標誌。

近黃昏的時刻,陽光和煦,若是騎著腳踏車在這蜿蜒的鄉間小路閒逛,應該會蠻愜意。鄉間小路並不適 合行駛汽車,這時開車反而成為一種累贅。過了「三界橋」,看見左前方有一間廟, 廟前廣場上放置了三具大石輪,那是我曾在電視上看見過的畫面。 眼前的這片平野,就是六十幾年前的金山軍用機場了。

停車於廟旁,廟名為「三福宮」,然後走近參觀大石輪。這些大石輪是當年興建軍用機場時, 用來輾平地面,直徑約一公尺多,重達三噸,這是這座軍用機場僅存的遺跡。

圖:機場跑道已無跡可尋

金山曾經短暫擁有過一座軍用機場,但時間久遠,這件史事已被遺忘,只存在於老一輩居民的記憶中。

兩年多以前,有農民在整地時,挖出埋於地下的這三具大石輪,當時還以為是有人惡作劇或是被不肖商人 倒棄廢石,經由地方耆老指出,才勾起了這被遺忘了的記憶。於是地方人士決定保存這三具大石輪,並建 碑紀念,以紀念這件地方史事(註1)。

當年興建這座機場時,日本政府向農民強制徵地,並徵調農民投入機場工程。機場接近完工時, 當時兩架零式戰鬥機試降失敗,於是便停止工程。因此,金山軍用機場是一座尚未正式啟用便被廢棄的機場。 事後,強制徵收的土地歸還給農民,於是機場又化為農田,久而久之,這件史事便逐漸被淡忘。

我向三福宮前的一位老伯詢問舊機場的位置及方向。他指出機場跑道的方向,大致與三界壇路垂直交叉, 跑道頭面對大海的方向。我望向昔日的機場跑道方向,如今盡是一片農田綠野,遠處農家裊裊炊煙,跑道已無跡可尋。

圖:大石輪與金山軍用機場紀念碑

當時的北台灣,除了金山之外,林口、桃園、宜蘭都曾興建軍用機場,昭和十八年(1943年), 二次大戰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而日軍在太平洋戰爭的優勢已漸逆轉。

1942年六月,日本聯合艦隊的四艘航空母艦在中途島會戰中被美軍擊沈,此後, 日本、琉球、台灣都已曝露於美軍的空襲危險中。台灣總督府於是在台灣各地加緊的趕工興建軍用機場, 分散機場可能被轟炸的危險。

根據耆老的口述,由於零式戰機試降失敗,日本人認為機場品質不佳,而且「不吉利」, 於是金山軍用機場便被廢棄。這當然只是表面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則是反映出當時日本的國力已經耗損, 已無足夠的物資及資源興建出一座標準的軍用機場。而農民被徵收土地,又被徵調前往興建機場, 豈會真心效力?當地耆老亦曾提及,當時日軍擔心農民怠工偷溜回家,於是將宜蘭與金山的農民互調, 互相派往他鄉參與機場工程。一位金山的老農民提及他曾被派往宜蘭興建軍用機場的往事。

金山軍用機場已經堙滅,了無痕跡,幾乎沒有景物可言。即使如此,後來, 我還曾看過第四台一個專門報導台灣旅遊的日本電視節目,竟然也來到了金山軍用機場遺址出外景, 主持人蹲在大石輪下讀著碑文,看到「昭和十八年」的漢字時,還用手比著, 驚喜地對著鏡頭說。他驚喜為何?我猜想是對於台灣人保持歷史記憶的努力而感到驚喜, 特別這是殖民者的歷史,在幾十年後,還能夠受到被殖民者的尊重與珍惜,自然會覺得感動而驚喜。

圖:李芑豐古厝

相對於軍用機場的景物已非,附近的李芑豐古厝則是歷經近兩百年的歲月,依舊佇立於金山的農園之中。

軍用機場遺址位於三界村,李芑豐古厝位於鄰近的清泉村,兩地距離不遠,有鄉間小路相通。

走往李芑豐的鄉間小路,附近有農田水圳流水等田園景致。沿途並無古厝的指標, 我於是詢問一位老伯,他比著前方竹林處說:「竹林包圍的古厝就是李芑豐古厝。」 在到達李芑豐古厝之前,附近另有一間三合院的古厝,也吸引我的注意,後來才知道那是李芑豐新厝, 也是一間歷史超過百年的古厝。

我來到了李芑豐古厝。入口處豎立一塊石碑,介紹這間李家祖厝的歷史。

這棟古厝是李家第十三世祖,也是來台第一代的李佈公所建,建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 李佈公,原籍福建漳州人,嘉慶七年來台,白手起家,經營有成。嘉慶二十二年時,獲賜「汝顏進士」, 於是返回漳州攜眷來台,此後墾殖經營,廣置田產,成為當時金、雞、貂、石一帶的首富, 並以「李芑豐」(芑;音ㄑ|ˇ)為家號。其後子孫興旺,於是又擇鄰地興建三合院,族人稱之為「新厝」。 祖厝歷史將近二百年,新厝歷史亦已超過百年。

圖:李芑豐新厝

李芑豐古厝尚未列為國家古蹟,然而李氏子孫保留祖厝,做為公產,由各房共同維護, 因此古厝保存的相當良好,是金山鄉最著名的古厝。

李芑豐古厝為傳統的閩南三合院, 左右各有雙護龍。三合院的正廳屋脊有翹起的燕尾裝飾,顯示當年李家的顯赫地位。 古厝前院的外埕有一半月形的風水池,後方有茂密的竹林,符合傳統的風水觀念。 古厝建築則是下半部以石條堆疊做為基石,上半部以紅磚砌成「斗子牆」,這也是常見的紅磚大厝的建築型式。

至於一般人較少提及的李芑豐新厝,就在祖厝附近,也有可觀之處。新厝雖然沒有祖厝燕尾屋脊的尊貴華麗, 但超過百年的石條地基及大塊紅磚,散發著極迷人的古雅氣氛。尤其是左護龍門楣上的石匾刻寫著「家藏經史」四字, 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它透露出李家不僅是尋常的富貴人家而已。或許因為如此,經歷了二百年的歲月, 李家後代子孫依然能夠力守祖業,無需借助國家公權力,而能慎終追遠,維持著祖厝的完整與先人的榮耀。

旅遊日期:2005.09.15 


註1:紀念碑文如下:

金山舊機場遺跡紀念碑

僻處台北都會區北方海濱的金山鄉,在日治時期原為基隆郡轄「金雞貂石」四大堡之一的「金包里堡」, 由於大屯山脈的阻隔,先民須經由崎嶇不平的「魚路古道」,始得進入台北盆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隨著戰事緊繃,於昭和十八年(公元一九四三年)始倡金包里海濱籌設「軍用暫時機場」之議,其基地自今 清泉社區活動中心,至三界村潭子內土地公廟附近,綿延達兩公里許,涵蓋面積更廣達百餘甲。時為爭取 工程進度,除徵調「公工」外,更動員學子參與機場的興建,但在兩架「0式」戰機試降失敗後,即予停 工棄置走入歷史,這些原被徵用的土地,也在地方仕紳奔走下,最終得以歸還原主。隨著歲月推移,今日金 山鄉三界村一帶的風貌,已有極大的改變,此一歷史事件也漸被淡忘,但隨著當年整地用「大石輪」的出土, 再度勾起金山人的回憶,透過耆老的傳述,讓後人能夠在此歷史場景,緬懷「金山舊機場」的始末。

金山鄉三界村辦公處 敬立
金包里堡文史工作室謹述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附註]交通資訊如下:
(1)金山軍用機場遺址:
台二線進入金山市區,沿著中山路直行往石門方向,在四十號橋前左彎「北22鄉道」,過橫溪橋(磺溪橋), 直行三界壇路,約一公里,過三界橋,即可看見左側有一間三福宮,廟前廣場有三具大石輪,即是金山軍用 機場遺址。

(2)李芑豐古厝:
台二線進入金山市區,沿著中山路直行往石門方向,過四十號橋,接清水路,過清水橋後的紅綠燈左轉清 水路21巷,直行至第一個叉路口右轉,沿著鄉間小路及水圳前進,不久即可看見李芑豐古厝。古厝地址為: 清水路21巷3號。


[行旅照片]

金山軍用機場遺址。
三具大石輪與機場遺址紀念碑。
機場遺址,已化為田畝(1)
機場遺址,已化為田畝(2)
三福宮。
清水路21巷,往李芑豐古厝。
鄉間小路與水圳。
前方竹林包圍處,即是李芑豐古厝。
李芑豐古厝,前有水池,後有竹林。
李芑豐古厝正廳,屋脊山牆為燕尾造型。
李芑豐古厝(1)
李芑豐古厝(2)
李芑豐古厝(3)
李芑豐古厝(4)
李芑豐新厝(1)
李芑豐新厝(2)
李芑豐新厝(3)
李芑豐新厝(4)
和為貴。
家藏經史。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