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93)

九份.八番坑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八番坑

這幾年我來過九份無數次,基山街的九份名產及美食雖然沒吃過幾家,但九份主要的景點我幾乎都已探訪過, 唯一遺漏的,應該就只有八番坑了。

這不是因為八番坑的位置太偏僻,也不是因為八番坑已成頹圮。 事實恰恰相反,八番坑就位於九份主要的街道豎崎路與汽車路的交會口附近,離九份派出所只有幾十步路, 而八番坑是九份保存的最完整,也是最美麗的一個礦坑。只是我一直不知道而已。

我怎麼會如此錯過多年呢?原來,在九份的街上,無論是汽車路、豎崎路、輕便路或基山街, 這幾條主要的街上都看不見八番坑的指標,所以來九份的遊客,往往都不曉得有這個景點。 為什麼不豎立指標呢?或許是因為八番坑被圍牆隔離,未對外開放,因此就沒有設置導覽指標。 遊客從九份派出所附近的馬路走過時,卻渾然不知幾公尺外的下方處,就是八番坑的所在地, 而這個礦坑口曾經是台灣出產黃金最多的坑口。

八番坑應不應該開放給遊客參觀?答案或許見仁見智,但沒有讓遊客知道八番坑口的位置,我覺得這是一種錯誤。

圖:台陽礦業事務所

我既然知道八番坑的位置,今天經過九份,當然不能再錯過。我首先來到了台陽礦業事務所。

台陽礦業事務所位於九份派出所下方,從馬路走階梯往下,才幾步路就可抵達。我以前曾來過這裡,卻渾然不知八番坑就在附近。

台陽礦業事務所建造於昭和十二年(1937年),是當時台陽礦業在九份的管理中心,壁磚及洗石子牆座以米黃色系為主, 給人黃金般的聯想。這棟昭和時期老房子沒有大正年代的巴洛克繁縟雕飾,造型簡單典雅。 這次來才發現這棟建築物已被列為歷史建物,事務所門前的石埕豎立著一根圓柱,柱面有簡介文字:

1920年「台陽礦業株式會社」創立
顏雲年、顏國年兄弟興築鐵路
經營石底煤田及瑞芳金礦
1937年設置瑞芳辦事處
整體建築以方形量塊構成
屬於加強磚造平房
外牆以洗石子與黃褐色磁磚處理
1948年「台陽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71年瑞芳金礦結束開採
2003年8月28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圖:九份福德宮,八番坑就位於榕樹下方。

台陽礦業事務所大門緊閉,依然如昔,我只能隔著玻璃窗,好奇地窺視裡面的陳設。

台陽礦業事務所雖有展示煉金器具及九份採礦歷史等資料,但只接受預約參觀,平時並未對外開放。

或許正因為「侯門深似海」,能實際進去參觀過的遊客很少,所以這間事務所雖座落於交通便利的地點,卻給人一種很寂寥的感覺。 我每次來,都很少看見遊客來到台陽礦業事務所參觀,算是一處冷門的景點。

台陽礦業事務所旁有紅磚圍牆,我猜想八番坑會不會就在圍牆後面內?這時剛好遇見當地一位老伯,我向他詢問, 他說從這裡看不見八番坑,要繞到另一邊的九份福德宮才看得見八番坑。於是我回到上方的馬路,走往九份福德宮。 九份福德宮就在附近,廟的位置比馬路低,須走石階下去。來到福德宮,站在廟的前埕水泥欄杆處, 望見下方的山壁有一礦坑口,這就是八番坑了。但只能斜視而已。福德宮與八番坑之間卻無路相通,兩地高度相差一層樓,無法跳躍而下。

觀察了一下地形地物,發現應可從後方台陽停車場旁的空地繞進八番坑,於是我又走往台陽停車場。 這個判斷果然正確。台陽停車場旁的圍籬已傾倒,走圍籬後的小徑,很快就繞到八番坑附近。前頭有一道矮牆阻擋。 這牆不能防小人,也不能防君子。

圖:八番坑,歷史已超過百年。

我終於來到八番坑。與八番坑面對面接觸的剎那間,給人一種會起雞皮疙瘩的感動。

這座百年歷史的礦坑, 曾經是台灣黃金產量最多的坑口,竟還如此完整的屹立於此。安山岩砌成的坑口,外壁有盤根錯節的老榕樹根, 坑口上方的紅磚牆早已褪色,這歷經百年風霜所反映出的古樸與滄桑,著實令人動容。

礦坑口的石匾刻著「八番坑」,落款處寫著「明治三十三年開」。明治三十三年,是西元1900年, 日本統治台灣的第五年。當時台灣各地的反抗尚未完全平息,而日本人已開始開採九份的黃金, 當時九份的礦權屬於日本藤田組所有。這時也是台灣人顏雲年開始嶄露頭角的時期,這一年,顏雲年二十六歲。

當時藤田組來台採礦,面臨時局不穩及台人管理不易的問題,於是找到熟悉日語與處事幹練的瑞芳巡查顏雲年協助, 由顏雲年開設調進所,負責供應藤田組的物資和開礦的勞工人力。顏雲年也從藤田組取得小粗坑礦區的採礦權, 在他管理之下,採礦成績斐然。

幾年之後,由於九份的主礦漸枯竭,再加上工人盜金及礦區管理不易等因素,藤田組已無法獲利,於是想結束礦山生意, 這時顏雲年仍然有興趣,於是藤田組於大正三年(1914年)將礦山經營權租給顏雲年,為期七年。顏雲年接手的第二年, 九份的黃金產量即創新高記錄。當時藤田組擁有先進的採礦技術,為何反而輸給顏雲年呢?答案出在管理制度。

顏雲年接手之後,放棄藤田組原先的直營制,改採包租制,與承包商約定抽成比例,然後將礦區劃分成各區, 發包給想承包商,而承包商又再發包下去,稱為「三級包租制」。這種做法讓承包商自行承擔採金成敗的風險, 但也激勵著每個懷著黃金夢的大小承包商,因而積極投入採礦。由於九份的黃金礦脈厚薄不一,分佈零散, 這種承包制也適合九份的礦脈特性。而這種由各個承包商於礦山各區四處挖掘金礦,被日本人譏為是「狸掘法」(註1)的落伍開採方式, 竟然締造出黃金產量的新高峰,也為九份帶來了空前的繁榮。

圖:頌旌碑

承租礦權七年期滿,大正九年,顏雲年創立「台陽礦業株式會社」,將藤田組的股份全部買下。

從此之後,九份地區的採礦權一直為台陽礦業公司所有,一直經營到民國六十年(1971年)才劃下休止符。 顏雲年也成為九份採金史上的傳奇人物。

台陽礦業事務所右側旁的草地豎立著一座頌旌碑,頌揚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時顏雲年、 蘇源泉共同闢建瑞芳至九份的道路,改善當時物資的運輸與居民對外的交通(註2)。 砂岩石碑的文字因經歷百年風蝕已逐漸模糊,但我想顏雲年的傳奇故事應該會在九份地區一直流傳下去。

而八番坑竟然就這麼孤寂閉鎖於熙來攘往的馬路下方,不為遊客所認識;相對於金瓜石的本山五坑如今被奉為黃金博物園區的瑰寶, 這種對待落差,我心裡當然會感到不平。這種不平的心情正好可以抵銷我因為踰牆私闖八番坑所產生的內心愧疚感。

然而,當我想起九份新整修完工的五番坑口,這不平的心情又變得不是那麼確定。九份的五番坑也曾是一座美麗動人的舊礦坑; 整修之後,礦坑的古樸紅磚與周遭新鋪的現代建材,新舊混雜,卻給人一種不協調的感覺。與其如此呵護, 我想還不如讓八番坑安靜地在這裡繼續寂寞下去。

旅遊日期:2005.09.06  


註1:「狸掘法」是藤田組的採礦專家所命名的, 譏笑台灣人採礦方式就如狐狸穿穴,在極小的坑道中,四處亂竄開採,整座山到處都是坑道。 顏雲年則認為九份的礦脈厚薄不一,若只開採大礦脈,則無法兼顧小礦脈。日本人無法採礦的地方, 台灣人的「狸掘法」可以繼續開採,而將小礦脈一一採盡。

註2:碑文內容如下(原文無標點):
頌旌 
顏君雲年、蘇君源泉修築道路碑文
自瑞芳街至九份,其地勢原僻壤地也。爾來產金日盛,營斯業者萃四方人熙來攘往之儔,踵恆相接,僻壤盡轉為要途矣。 惟是徑盡鹿蹊,陌皆烏道,攀崖尋跡、越澗追流,左右傾斜,行多弗便。時或纏綿雨積、泥滑淖深,跋涉彌艱,眾咸嗟嘆。 爰有近居志士顏君雲年、蘇君源泉,見義勇為,共謀築路。瑞芳以東約一半之間,工資由顏君備之,九份以西,亦一半之間由蘇君備之。 二君既慷慨捐貲,復親自監匠役,順其地勢,砌其層級。遂於明治三十五年五月一日全路築成。從茲坎坷填平, 崎嶇削減,踰崗度嶺,化險為夷。沿路之策蹇乘輿,呼於前,應於後,交臂絡繹而不絕者,靡弗稱二君此舉大有稗乎行人。 安邦等乃相與稟諸當道,於是請勒石以誌久遠,後之覽此碑者,有志公益之務,庶幾可相與焉。
林安邦、呂光如、蘇經仁、賴清馨、林秋金、余俊清、蘇三成、石豐年、李濱川、周步蟾、曹田、王德成、黃春、 鄭俊卿、潘炳燭、莊玉卿、廖日清、陳日春、陳友成、胡萬芳、翁尚生、廖開池、廖秋元、廖日新、廖秋華、李烏視、王孝桐、余振榮、 林朝寶、林萬居、林木火、林金水、林烏番、林清潭、林文傳、蘇廷蘭、 蘇龍、蘇套、賴金生、洪木、郭志、陳石碑、蔡火口、尤三善、劉安然、周漢忠、曾永成、高烶瑞、梁德合、鄭山豬、高清桂、曾傳、郭全、劉旺、吳絃、蘇文淵。

明治三十五年歲次任寅桂月殼旦

【補註】
原碑文部份文字無法辨識,經劉人榮兄提供資料,已全數補齊,謹此表示謝意。....Tony補註於2006.6.29(最新修正日期:2016.05.03)。


[行旅照片]

台陽礦業事務所(1)
台陽礦業事務所(2)
隔著玻璃參觀室內的陳設。
台陽礦業事務所(3)
台陽礦業事務所(4)
台陽礦業事務所,右側門。
頌旌碑。
立碑於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
九份福德宮,八番坑就位於榕樹下方的山壁。
九份福德宮,從廟的前埕就可俯瞰八番坑。
八番坑(1)
八番坑(2)
八番坑(3)
八番坑(4)
五番坑(1)
五番坑(2)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