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70)

關渡.關渡宮.關渡自然公園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關渡水岸公園

我至少有十年沒來關渡了。關渡宮前的淡水河水岸景觀,今昔變化頗多。如今的關渡,除了關渡宮之外, 也擁有更為豐富的休閒內涵。

這裡興建了碼頭,有「藍色公路」的汽艇船隻行駛往來於淡水與台北,沿著河岸也闢建了自行車專用車道。 這裡有提供腳踏車出租,租車處的店面別緻,店內傳來悠揚的輕音樂聲,店門前放置著一排排待租的腳踏車, 這景緻讓人有租車一遊的衝動。

今天的關渡碼頭卻空蕩不見船影,售票亭也關閉著。我猜想是非假日的關係。台北市的「藍色公路」已行駛一、 兩年,市區的大稻埕及大佳河濱公園都設有碼頭。「藍色公路」的兩條路線,一條走淡水河,一條走 基隆河,都以關渡為中繼站,然後前往淡水漁人碼頭。以現場所見,台北市的「藍色公路」,似乎還在慘澹經營, 原因何在?若有機會我倒是想親自搭乘體會看看。

河堤之外,淡水河的沙洲有紅樹林,樹下的黑色泥沙上有螃蟹的蹤影。這裡的螃蟹與北海岸 、東北角海岸的螃蟹品種不同,仔細瞧,我看見了「弧邊招潮蟹」。這種螃蟹,小小的軀體,卻擁有 一隻單獨的紅色巨螯,像是雄糾氣昂的獨臂刀王。沙洲上除了螃蟹之外,也有不少垃圾。

關渡宮前的廣場,有鴿群在地上覓食。小朋友持零食,丟向鴿群,群鴿競走逐食。 這景象雖然並不令人感覺新奇,但回想起二、三十年前,這種場景也只有在電視播出的國外 景點才看得見。若在台灣,鴿子早已煮熟,隨著輕煙墜入老饕的胃裡。

圖:關渡宮的正殿

進入關渡宮,先通過一長長的隧道。原來,現在大眾熟知的關渡宮入口,其實是關渡宮的後門。

關渡宮位於前山,因腹地狹小,不易停車,後來廟方從後山開鑿隧道通往淡水河岸的這一邊。

這邊的腹地較大,設有大型停車場。久而久之,遊客多從這一頭的隧道走進關渡宮。

關渡宮的前身,始建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是北台灣最早的媽祖廟,甚至比郁永河來台北開採硫磺的年代 還早三十幾年註1。關渡宮歷史悠久,不同時期不斷擴建, 如今給人一種金碧輝煌 的感覺。

關渡宮雖然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稱得上是名剎,但卻已喪失成為古蹟的條件。廟裡勉強可看到 的古物,是在古佛洞的入口通道上,有一個號稱「鎮洞之寶」的石臼。石臼上刻著:「甲辰年,關渡拓寬時, 河底發現寶臼,經為本宮鎮洞之寶,願與善眾結緣,共享福壽。」石臼上放置一金元寶,供進出的信眾摸觸祈福。 我以手觸摸石臼,從質樸的石頭表面,可以感受到歲月的刻痕。關渡宮卻將解說文字直接刻寫在這個石臼的外觀上, 給人一種「一葉知秋」的印象。關渡宮擁有如此悠久的歷史,卻只能拿河底撿來的石臼來當鎮洞之寶,可說是「禮失而求諸野」。

圖:關渡自然公園入口

今天來關渡,不是為了關渡宮,而是為了「關渡自然公園」。

從關渡宮前的知行路,就可看見關渡自然公園的指標,循著路標往知行路走,右轉再左轉,就來到了公園的入口處。買門票, 然後進入公園註2

關渡自然公園是台北市最大的一塊濕地保護區。這裡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會處的堤防之內, 占地約58公頃;堤防之外,還有55公頃的土地劃為關渡自然保留區,因此,整個保護區的濕地面積超過一百多公頃。

這塊濕地是候鳥的重要棲息地。每年冬季,北方候鳥南下避冬,路經淡水河河口時, 候鳥會選擇關渡濕地棲息。這塊自然濕地隨著台北市的工業發展,生態環境逐漸遭到破壞。從民國七十年起, 保育人士不斷呼籲政府設立保護區,以保護關渡濕地的生態環境。開發或保留,曾論戰多年。

民國八十五年,台北市政府終於決定保護這塊台北市最後的濕地,成立「關渡自然公園」。 經數年規劃,於民國九十年起正式營運,由市政府委由「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

「關渡自然公園」內大部份的區域保留給在這裡棲息鳥類及其它生物得以悠遊其中,遊客只能在限定的區域內, 以望遠鏡觀察保留區內的鳥類活動。遊客活動的區域約只有5公頃,規劃了自然步道、賞鳥小屋及自然中心。 步道經過之地,劃分為海岸林區、河岸生態區、埤塘生態區、親蟹觀察區、北部低海拔林等區,賞鳥小屋則分散於園區面向保留區的各個角落。 遊客可躲在小木屋裡,隔著觀景窗,靜靜地觀賞鳥類活動,而不會干擾到牠們的正常棲息。

圖:關渡自然公園賞鳥小屋

我走進自然公園,沿著步道指標,陸續參觀各區。

海岸林區,可以觀察植物如何在保水、抗鹽、繁衍上,演化出許多特殊的構造,以適應嚴苛的海岸環境。

河岸生態區,則可看見貴子坑溪流經此處,變為蘆葦林澤的鹹水濕地環境。

貴子坑溪由於上游的垃圾汙染,使溪水變成臭水溝。關渡自然公園積極對貴子坑溪進行整治。河流中架設除汙設備, 例如攔油汙及曝氣的裝置,溪岸旁也設置人工礫床來協助過濾除汙。

貴子坑溪令我想起「我家門前有小河」的童年時代。三十幾年前的台北市,市區內的溪流有魚群悠游, 溪水清澈,可躍入溪裡游泳。這景象彷彿還是昨日,又似乎已很遙遠。台北市的「藍色公路」所以慘澹經營, 或許與淡水河的氣味有關。

來到埤塘生態區,走於棧道之上,欣賞埤塘的濕地環境。接著,便繞到了親蟹觀察區。水磨坑溪在這裡進入關渡閘門, 由於水流平緩開闊,便創造出營養的泥灘地,生態豐富,退潮時分,可觀察到各種蟹類在泥灘上覓食。再往前走, 步道沿途設有賞鳥小屋,供遊客藏身,觀賞保育區內的鳥類活動。

圖:關渡自然公園自然中心二樓賞鳥眺望區

繞了一圈,最後來到自然中心。

自然中心是關渡自然公園內最具規模的建築物,全館的空調冷氣,讓人一走進來,就感覺渾身清涼舒適。

這裡有生態解說等圖片展覽,除了自然生態的介紹,也包括了當地的人文歷史資料。 牆上資料寫著郁永河《裨海遊記》的一段文字:

「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峙處,曰:甘答門,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

「甘答門」,就是今日的關渡。當年郁永河經過關渡,進入台北盆地時,看見「水忽廣, 漶為大湖,渺無涯矣。」這句話引起後代學者的爭論。郁永河所看見的景象是否只是基隆河、 淡水河交會的一片水澤湖景,還是當時整個台北盆地已因康熙34年(西元1694年)的大地震後, 地層下陷而變為「台北湖」?

牆上有一幅乾隆初年的台灣地圖,台北盆地被畫成汪洋大湖。是否 代表著「郁永河印象」呢?我對台北湖並沒有深入研究。以我自己旅行的經驗來說,有時親眼所見 不一定真實(例如:看錯、看走眼,或者是盲點、偏見造成的視覺扭曲),記憶又往往不可靠(例 如:記憶因時間而模糊、衰退,或是選擇性的遺忘等)。

自然中心的二樓令人驚艷。這裡有餐飲服務,可以在此用餐及喝杯咖啡。二樓的賞鳥眺望區設 置了幾台高倍率的望遠鏡,免費供遊客使用,從前面大片的透明觀景窗,可欣賞在生態保留區內的鳥類。 這裡有圖鑑可查閱各種鳥類的名稱,也可向現場的解說義工諮詢。自然中心的二樓可說是關渡自然公園 最迷人之處。從望遠鏡頭裡看見一隻隻近在咫尺的鳥隻特寫鏡頭時,心情更是飛揚。

我原以為現在並非候鳥季節,或許看不到什麼鳥,事實不然。保留區內的埤池岸邊,可看見不少種白鷺, 顏色不一,大小不同,我無法一一辨識鳥名,但這無損於賞鳥時的樂趣與驚奇。而這裡的冷氣可媲美 麥當勞漢堡店。倘若能帶一本「鳥」書來這裡消磨一整天,誰會說不願意呢?


旅記日期:2005.06.27 (旅遊日期:2005.06.01)


註1: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奉派來台開採硫磺, 他根據在台期間的親身見聞,寫出《裨海記遊》一書。

註2:關渡自然公園開放時間及門票如下:
1.平日營業時間-09:00~17:00(16:30停止售票入園)
2.假日營業時間-09:00~18:00(17:30停止售票入園)
全票:50元 優待票:30元
(休園日-每月第三週的星期一、農曆除夕全天不開放。)


[行旅照片]

關渡宮後山入口,前面廣場群鴿覓食。
關渡宮古佛洞。
鎮洞寶臼。
關渡宮正殿。
關渡水岸公園,遠處為關渡大橋。
關渡水岸公園自行車出租處。
關渡碼頭售票處及碼頭(右)。
淡水河紅樹林泥土有弧邊招潮蟹。
關渡自然公園入口。
棧道通往自然中心。
貴子坑溪流經關渡自然公園,正進行汙染整治。
埤塘生態區。
核心保育區的沼澤。
賞鳥小屋。
從賞鳥小屋賞鳥。
遠處埤塘有鳥蹤。
自然中心。
一樓有生態解說導覽。
一樓的景觀視窗面對大片的保育區。
二樓的賞鳥區有高倍速的望遠鏡。
二樓賞鳥瞭望區。
二樓賞鳥瞭望區。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