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68)

淡水.滬尾砲台公園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滬尾砲台公園,新人準備拍攝婚紗照

滬尾砲台公園位於淡水高爾夫球場註1旁。

這裡原本是淡水球場的第六、七號球道,後來台北縣政府向球場收回縣有地,闢建為滬尾砲台公園,占地計八公頃。

由於前身為高爾夫球場,因此公園內擁有大片草坪,視野開闊,綠意盎然,成為休閒的 好去處。許多新人都選擇這裡拍攝婚紗照片。我今天就看到五、六對新人來拍新婚照,整個公園裡顯得喜氣洋洋。

滬尾砲台公園是一處新的遊憩景點,但知名度似乎不如鄰近的二級古蹟滬尾砲台。 我一、兩年前來參觀滬尾砲台時,渾然不知這附近還有這麼一處綠草如茵的公園。原來,滬尾砲台與滬尾砲台公園之間並沒有直接相連。 我當時走出滬尾砲台時,看見不遠的道路盡頭就是淡水高爾夫球場的大門,門口有警衛,以為前面已無路。其實過了大門,球場左側還有 一條小馬路,馬路沿著球場的圍牆外,大約一公里左右,就可抵達滬尾砲台公園。

「滬尾砲台公園」與二級古蹟「滬尾砲台」分隔兩地,名稱卻容易混淆,若男女情人相約滬尾砲台公園門口,一個跑去公園等, 一個跑去砲台等,則兩人可就足足相隔一公里。

圖:滬尾砲台公園-草坪區

滬尾砲台公園是那種讓人第一眼就會喜歡的公園。

馬路邊一排行道樹的背後,就是大片青翠的草坪。

公園入口處有二座木製涼亭,除此之外,並無太多都市公園常見的兒童遊樂場或運動設施,而是以原有的球場草原景觀為主。

公園分為南北兩區。南區為草坪區,有上下兩處草坪,兩處草坪各有一條平緩的步道。可走步道右去左回, 而上下草坪之間的小坡有茂密的相思樹及石椅,可供休憩之用。上層草坪之上,有更高的坡地,坡地之上, 便是淡水高爾夫球場了。公園的另一區則是植物解說區,以樹林為主。林間有棧道及砲台遺跡。

我與老婆沿著步道散步前往草坪區。遠近的草坪上,各有新人在取景拍攝婚紗照。處處是幸福畫面。右去左回,繞一圈,約二十分鐘, 就回到涼亭。老婆喊累,在涼亭休息。我繼續走往植物解說區。這一區以森林景觀為主,木製的棧道彎繞於樹林間,林間有 幽緻的小草坪,比起草坪區,這裡更有一種幽曲怡人的氣氛。這個區域名為「植物解說區」,步道沿途卻不見植物解說的導覽資料, 很明顯的是美中不足註2

來到上方處,看到一處廢棄的國軍碉堡,編號為北47-006。不遠處,有一座水泥碉堡掩體,僅露出一方型 的射口,窗口被鐵絲網隔離,走近瞧,隱約可看見裡頭堅固的水泥工事。鐵絲網上僅掛著簡單的說明:

砲台

同屬於「北門鎖鑰」;修築於清朝末年,用以防禦北台灣沿海地區。

台北縣政府製

台北縣政府惜墨如金,解說文字僅有一、二十字而已。雖說這碉堡掩體與滬尾砲台屬於同一時期興造, 歷史在百年以上,但已經重新修建過, 為水泥工事,外觀上完全看不出任何遺址跡象。繼續往前走,沒有再看見任何砲台遺跡。

這裡雖美其名為滬尾砲台公園,但若有旅人想來這裡尋砲台、探遺址,心情恐怕也會和我一樣, 有幾許失落。這裡倒是較適合新人拍攝 婚紗、夫妻情侶散步或是全家老小來踏青郊遊。

圖:淡水高爾夫球場

走至步道前方一轉彎處,我看見有條泥土小徑往上走,通往更上方的坡地。

我於是循著小徑往上走,不一會兒就爬到上方處。 隔著矮籬,籬外就是淡水高爾夫球場了。

矮籬有破損,可穿過,我想折返,卻不小心誤闖進入。或許是眼前的大片草坪令人心蕩神迷吧!

滬尾砲台公園占地八公頃,淡水高爾夫球場占地卻五十一公頃,比前者遼闊許多,氣勢便不同。眼前這片遼闊的草坪, 大概只有擎天崗的大草原才能媲美。草原空蕩無人,僅見白鷺鷥、黃頭鷺等鳥隻在草坪漫步。

淡水球場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當年台北縣尤清縣長與淡水高爾夫球場打官司,要爭回縣府用地,以闢建為公園綠地, 供民眾使用,這件事曾在媒體喧騰一時。許多人為球場請命,希望能保留淡水球場,主要是考量這座球場特殊的歷史意義。

淡水球場是台灣第一座高爾夫球場,創建於日據時代大正八年(1919年)。這裡是台灣的高爾夫球運動的發源地, 從日據時代起,這個球場就一直不斷培育出不少優秀的本土高爾夫球人才,不少台灣的高爾夫球名將因此而名揚國際。 這個球場也經歷過不少滄桑,二次大戰末期,日軍為防盟軍於淡水登陸,曾將球場移做防禦陣地,挖掘大小碉堡,佈建各種工事, 球場滿目瘡痍,直至戰後,在熱心高爾夫球的人士奔走努力下,重新整建,才恢復舊觀。

圖:淡水高爾夫球場

淡水球場終於被保留下來,保存了台灣的高爾夫球運動的歷史記憶。

每個人對歷史記憶的選擇,投射的情感深或淺, 多半與自身的經驗有關。

我不曾打過高爾夫球,這是我第一次站在高爾夫球場的草坪上。我對淡水球場感情不深,我更感興趣的是淡水球場的前身及更早的歷史。

清朝末年時,這片草坪與滬尾砲台連成一系,當時這裡是清兵的練兵場,而淡水為台灣北疆門戶。光緒十年(1884年), 清法戰爭期間,清法兩軍曾在淡水河口的沙灘及樹林間激戰數小時,清軍英勇擊退法軍,粉碎法軍占領淡水,進擾台北城的企圖。 這一仗寫下了台灣對外禦侮戰爭歷史光榮的一頁。

清廷割台後,這片練兵場被日本駐台陸軍接收,後來又被日本總督府看中,將土地轉變為休閒用途, 興建為高爾夫球場註3,終成今日這般的草原景觀。 草原之上,已看不見昔日的軍事遺跡。

我沒有在淡水球場迷路亂闖,很快找到出口,返回砲台公園的步道,然後回到涼亭與老婆會合。離去時, 我們改走砲台公園前的小馬路直直出去,經過狹窄的民宅巷道, 出口接中正路註4。 中正路為紅毛城通往淡水漁人碼頭的主要道路。

中正東路的巷口附近有一蘇府王爺廟。這裡的地名是「油車口」。附近的兵營為前清水雷營的遺址, 這個營區在清法戰爭期間曾飽受敵艦砲火。清法戰爭後, 淮軍將領章高元所呈獻的「威靈赤濯」匾額目前仍然懸於蘇府王爺廟內,見證了當年這場不平凡的戰爭。

旅記日期:2005.06.20 (旅遊日期:2005.06.01)


註1:「淡水高爾夫球場」的正式名稱為「臺灣高 爾夫俱樂部」(TCCG:Taiwan Golf Country Club)。

註2:另一美中不足之處,是偌大的公園竟沒有設置公 共廁所,只有公園外的馬路旁放置幾個流動廁所而已。

註3:台灣高爾夫俱樂部於大正八年(1919年)創立, 向陸軍獲取土地使用權後,大正十年(1921年)擴張球埔,於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完成九洞球道。 以後逐漸擴建,於昭和二年(1927年)完成十一洞球道,昭和三年(1928年)完成十五洞球道,昭 和四年(1929年)終於完成十八洞球道。

註4:這條巷道為中正路一段22巷。


[行旅照片]

滬尾砲台公園,新人準備拍攝婚紗照。
入口涼亭,後方為草坪區。
滬尾砲台公園-草坪區(下層)。
滬尾砲台公園-草坪區(下層)。
滬尾砲台公園-草坪區(上層)。
滬尾砲台公園-草坪區(上層)。
植物解說區(1)
植物解說區(2)
棧道穿行樹林。
林中小草坪。
廢棄的碉堡陣地。
砲台遺址。
淡水高爾夫球場(1)
淡水高爾夫球場(2)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