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24)

新春遊:金山萬里行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萬里濱海公園,姪女瑋安(前)與小女Peggy(後)

新春大年初一,氣象局預測北部將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上午卻難得出晴,我提議全家出遊,走北二高, 去萬里、金山玩。

於是全家出遊,除了老婆孩子,同行還有母親及大哥、大嫂及姪女瑋安。

除夕前一天,大哥才風塵僕僕自大陸南京歸來。今年春節兩岸首次包機直航,大陸開放北京、上海、廣州三口, 南京不在其列,所以大哥還是走傳統香港轉機的迢迢歸鄉路,飛回台灣過年。

如我所預期的,北二高往北走,一路暢順,直到下基金交流道時,車流才開始回堵。走在基金公路上,車流緩慢, 直到轉出新台二線濱海公路時,交通才變為順暢,不久就來 到萬里海濱公園。停車在這裡休息。

萬里濱海公園雖然 面積不大,但面對蔚藍大海,令人心曠神怡。今天的萬里海面有薄霧,天空灰濛,能見度低,海上迷迷濛濛,看不到基隆嶼,亦不見 野柳岬角。海上的迷濛中,突然顯現一艘巨輪,孩子們興奮地指比。全家出遊,有孩子群,變得熱鬧許多,孩子們在廣場追逐奔 跑,永不疲倦似的。

在海濱公園停留一陣,孩子們已吵嚷著要去龜吼沙灘撿貝殼及石頭,於是我們轉往龜吼漁港的海灘。往龜吼漁港的狹窄道路 ,陷入車陣之中,前進緩慢。龜吼,是萬里前往野柳的捷徑,新春期間,一下子擁入這麼多車,自然胃納不了。終於抵達龜吼,停車於 漁港旁停車場,再走路至海灘。龜吼沙灘,只是一處小沙灘,孩子來過幾次註1, 特別喜歡這裡。 孩子們在沙灘玩了一陣,才肯再往下一站。

由於塞車,所以車子回轉,避開野柳,改走萬里隧道,繞過野柳,直奔金山。

金山的老街充滿過年氣氛,金包里老街街尾的慈護宮媽祖廟,遊客香客眾多,熱鬧擁擠,煙香繚繞。在廟前稍休息後,我們先去 逛金包里老街。

圖:金包里老街上的百年古厝(阿媽的店)

金包里老街已經過規劃整修,地上鋪上石階,兩旁店家的亭仔腳屋簷都掛著紅燈籠,頻添新春氣氛。

現在的金包里老街其實已看不到太多老房子。廟口附近的老房子都已翻成水泥樓房。

只有慈護宮這一帶的街尾,還有幾戶舊宅,有一戶巴洛克式的兩層樓紅磚古厝,算是比較具有代表性。

這棟房子的斜對面,則還有一小排傳統的舊式平房,有的有開店,有的則大門深鎖。 這次來,發現其中一間的後棟,開了家餐飲小店,取名為「阿媽的店」。我終於有機會進入參觀這種傳統的「二進一落」的 舊式古厝。

這家「阿媽的店」是一群年輕人將這間已殘舊的百年舊宅,重新整修,恢復舊觀,經營成茶藝小館。走進狹窄的通道,來到後院, 在這裡,我終於看到了這間百年古厝的模樣,同時也看到了年輕人純樸浪漫的理想註2

匆匆繞一圈「阿媽的店」,走出來時,已不見家人蹤影,趕緊往前追上。老婆在人群中等著我,問:「你跑到哪裡去了?大家都在等你。」

等什麼呢?來到金山金包里老街,自然不能免俗的,要去吃著名的金山鴨肉。

圖:孩子們坐在老街的金聲橋石階上吃冰淇淋及甜筒。

金山鴨肉店就在老街的廟口前煮食,遊客排隊取菜,然後自行端菜到隔壁的餐廳用餐。

由於金山鴨肉店生意興隆, 規模不斷擴大,附近一樓的店面至少已有五、六家以上,都變成金山鴨肉的專屬餐廳,生意之隆,令人咋舌。至於鴨肉口味如何?我覺得不如從前。

但東西好吃與否,有時靠美味,有時則靠名氣維繫。名氣響,人氣旺,那種排隊等吃的氣氛, 也會讓人不知不覺的改變自己的認知,覺得吃起來津津有味。金山鴨肉確實是經濟實惠, 我們取了七道菜,有鴨、有蝦、有魚、有菜, 份量多,吃不完,打包帶走,才1100元左右而已。

用完餐,逛金包里老街,孩子們買了冰淇淋球及甜筒,坐在老街的金聲橋的石階上邊吃邊休息。昔日的金包里老街以這座橋為界, 分為頂街、下街,頂街的福路派(和樂社)與下街的西皮派(聚樂軒)兩大地方陣頭,也以此橋做為勢力的分界點。金聲橋旁往金山鄉公所的途中, 則新豎立了金山人文歷史解說牌,敘述了金山、金包里老街的歷史註3,為這條老街添增不少文化氣息。

母親則買了些果餅去慈護宮拜拜,女兒及姪女則跟著去買童玩抽抽樂。金包里老街上還能看見這種屬於民國五0年代的童玩, 我小時侯過年時常玩的童玩,讓人很有親切感。女兒每次到金山,總要買一兩盒回家,抽完了, 還將小獎品放回各個小洞裡,然後再用白紙將洞口全糊起來,還可再完第二回合,樂此而不疲。

圖:獅頭山濱海公園眺望燭台雙嶼

離開老街,我們轉往附近獅頭山公園去看著名的燭台雙嶼。

從停車場走到獅頭山中正亭觀看燭台雙嶼,大約二十分鐘。

母親有點暈眩,於是在停車旁涼亭等我們回來,老婆則留下來陪母親。我帶著女兒與大哥一家走往獅頭山公園。

金山的獅頭山公園,是我蠻喜歡的一條路線,路程短,風景美。來金山遊玩,若只是吃金山鴨肉,而沒有來看燭台雙嶼;這樣的旅行, 只是對自己的胃有所交待,卻對不起你的靈魂之窗。獅頭山是個小岬角,走在獅頭山的稜線步道,可以看見左右兩側的港灣風光, 一邊是水尾漁港美麗的金色沙灘,一邊是磺港漁港及金山海水浴場,展望開闊,景色秀麗;沿途有觀景台可眺望海景,地勢險要處,也可看見廢棄的碉堡。

燭台雙嶼,是金山的地標,這裡也是北海岸最美之處。女兒及姪女看見雙嶼,極為雀躍。我忙著為女兒及姪女拍照,也為大哥一家拍照。 獅頭山頂有一條小路可往下走至海岸邊,那裡有美麗的白色岩岸,可循著海岸線,穿過一線天海岩洞,繞往水尾漁港, 然後再從水尾漁港走步道爬上獅頭山公園。今天不是來爬山。在山頂,望這片海,已心滿意足了。

圖:燭台雙嶼

望著遼闊的大海。其實,何處的大海不遼闊呢?這裡的海所以讓人覺得特別的美,是因為有燭台雙嶼。

這兩塊矗起於海中的礁石,將這片海域營造出一種獨特的美感。

這燭台雙嶼,倒像是一對姊妹花,讓我聯想到我的兩個女兒。

這無盡的海洋,也讓我有所感觸。我今年足歲四十四,虛歲四十五。回想最近十年來的人生際遇,可說是曲折而多意外。 有時不免猜想,這樣的人生際遇與轉折,是有意義,還是無意義。我寧可相信是有意義的。上天的旨意,像大海般地深不可測, 你從不知上天會如何出牌,會何時出牌。最近,我的人生又添一次意外。

因為天道玄妙,所以人算常不如天算。我近日驀然得知,今年十月家裡將再添一口,而我以無意而得之。驚訝錯愕數日後, 心情乃由不安而轉為喜悅,視之為上天的恩典。

山界常言道:「計劃趕不上變化。」人生何嘗不是?今年準備登高山的計畫暫且推延,購買高山裝備之預算,全數移作奶粉尿布準備金, 未雨綢繆,以備未來不時之需。至於其他方面,我倒是沒什麼好擔心的。畢竟身為人父,我已經驗豐富,應足堪大任。

燭台雙嶼旁的水面,似乎還有一座小嶼潛在水下,隱約可見,準備冒出頭來。說不定下次來這裡時,燭台雙嶼已變成了「燭台三嶼」。

旅遊日期:2005.02.09 


註1
翡翠灣渡假記 
萬里.獅子公園.龜吼漁港

註2: 「阿媽的店」,位於金包里街31號,屬於「兩進一落」的傳統古厝,這種建築格式,學界稱之為 「台灣傳統長型連棟式連棟式住宅」,房屋呈長條型,為「前商後住」的格局,中間為中庭, 將店家與住宅分隔。這棟古厝已有一百三十年歷史,推算回去,大約是建於光緒初年。

「阿媽的店」是一群原本在都市工件的年輕人,回到故鄉金山,找到這間古厝,捲起袖子, 經過幾個月的親手整修,終於打造了這間「阿媽的店」。「阿媽的店」提供茗茶餐飲服務,並讓遊客免費參觀這間古厝。 年輕人為什麼選擇這麼做?簡介上,他們寫說:「要完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雖然「少掉了收入,卻賺到生活」。

「阿媽的店」設於「兩進一落」連棟建築的後棟,緊臨老街的前棟店面卻大門深鎖(不屬於阿媽的店)。因此遊客必須穿過 一旁的狹小通道,才能到達後棟的「阿媽的店」。就商業眼光來看,店的Location(地點)稍嫌不理想,克服的方式, 則應在金包里老街上豎立醒目的古厝簡介及圖片以吸引遊客進入參觀。較可惜的是,「阿媽的店」將大部份的簡介圖片張貼 於狹窄通道的牆壁上,許多遊客只是在老街上好奇張望一下,而擺在老街上的簡介則寫的簡潔抽象,定位不明,所以不少遊客 停留看一下,並未走入狹窄的通道內。另外,通道內僅容單人行走,若有人在通道內看牆壁的簡介圖文時,就造成塞車,會阻 礙老街上的遊客跟著走進來參觀的意願,所以並不適合將簡介內容佈置在通道內的牆上。站在金包里老街上,則無法看到後棟 古厝的美麗身影,所以就沒有機會認識這棟古厝。

這段註解寫的有點嘮叨,只是想表達對年輕人實現理想的關心而已。所以提供一點個人看法,見解未必正確,僅供參考而已。 順便幫「阿媽的店」打點知名度。讀者若有機會經過金包里老街時,別忘了這處景點,可順道進去免費參觀或點杯飲料消費。

註3:關於「金包里」歷史沿革,節錄如下:

早在原住民時期即有經營,1632年西班牙人書中所載,土番採硫磺之地為Taparri。1646年至1656年間荷蘭戶口表中曾記 載為Tapanre或Tappar,裨海遊記、諸羅縣誌均有記載。乾隆以後,淡北移民快速,1871年已見有芝蘭堡金包裏街名稱,此時屬 淡水縣金包里堡,1895年日人領台後,初期憲兵二十餘人駐在金包里慈護宮,六月五日劃分隸屬於台北縣基隆支廳,日治時期 多次地方制度改正,於1920年改稱台北州基隆郡金山庄,此後金山取代金包里名稱,光復沿稱金山鄉。

在金山早期稱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為平埔族,日據時代學者稱之為凱達格蘭族(Katagalan),現代學者認為,台北盆地北部 與北部海濱應屬於巴賽族(bazza),金山地區屬於金包里社,該族在地名前慣於加ki的音,而成(kitaparri),音譯為「基塔巴里」 ,今名為「金包里」,於該族為豐收之意。


[行旅照片]

萬里濱海公園。
岸礁與釣客。
姪女瑋安(前)與小女Peggy(後)。
全家福。
女兒與姪女在龜吼海濱戲沙(1)
女兒與姪女在龜吼海濱戲沙(2)
金包里慈護宮媽祖廟。
大年初一香客多。
慈護宮附近的金包里老街。
巴洛克紅磚古厝。
「阿媽的店」,為「兩進一落」的百年古厝。
「阿媽的店」後棟陽台外,設有茗茶雅座。
廟口附近的金包里老街,人滿為患。
孩子們坐在金聲橋旁石階上吃冰淇淋及甜筒。
往獅頭山途中,俯瞰水尾漁港附近沙灘。
俯瞰磺港漁港。
獅頭山濱海公園眺望燭台雙嶼。
燭台雙嶼-金山的地標。
女兒、姪女與燭台雙嶼合照。
燭台雙嶼附近美麗的海岸。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