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桶后溪
曾有山友形容桶后是「人間天堂」。下個月起,「天堂」將管制每天進出車輛數量。
我運氣好,這個月兩次進出桶后。一次桶后溪戲水,一次走桶后越嶺古道。
我深深覺得,不至桶后,不知台北溪流之美。桶后溪天生麗質,水流清澈,遊客能不珍惜?
七月十三日,我首次帶妻小造訪桶后溪,向溪魚問好。桶后在烏來鄉孝義村。自台北開車至新店,
新店至烏來。烏來至孝義,約五公里;途經烏玉檢查所,須停車辦理入山證。
自孝義起,為桶后林道,
約十三公里,林道前鋪水泥,後鋪柏油路,路況尚佳,但車道狹窄,僅容會車而已。
這條林道始闢於日據時期,為造林目的而興建,曾設有搬運木材的台車。光復後,台車拆除,
原路基改供車輛行駛。桶后林道循著山腰彎繞而行,漸入深山,景觀愈原始,林道公路與桶后溪
上游溪畔漸貼近,時可見清澈溪流淺灘。沿溪則有攔沙壩阻隔溪水,形成一幕幕水簾瀑布。
溪谷兩岸則見巍山峻嶺,途中路旁有一桶后瀑布,高約四層樓,瀑布自懸崖奔盪而下。
林道9.5公里處,桶后溪在此以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形成極美的白色沙洲,淺淺溪底細小礫石,在陽光下,
石光閃耀,清澈晶瑩。此處向來被山友視為是桶后溪必拍景點之一。若非溪岸林間數頂帳蓬旁升起裊裊輕煙,
又有遊客嬉戲其間,這景象,恐怕會讓人真以為天堂到了。
圖:狗甘仔魚歡喜獲釋
林道11公里處,又有攔沙壩形成水濂瀑布,壩上方有淺溪淺潭。於是我停車於此,選擇此處戲水。
溪裡有魚群,石斑、馬口魚等。女兒備妥魚網,興奮入溪撈魚。石斑、馬口敏捷狡黠,難以捕獲。
雖然無所獲,女兒樂在其中。我下溪協助女兒,亦徒勞無所獲。我突然發現有狗甘仔魚伏於溪底。狗甘仔魚性笨拙,
只會忸怩閃躲,於是告知女兒,注意溪底動靜,改捕捉狗甘仔魚。父女同心協力,共捕獲二十幾條狗甘仔魚,
漁獲量為出遊三年以來最豐碩的一次。
女兒以漁獲量論風景排名,認為隨父出遊以來,以今日景點最好玩。我頗認同女兒的看法。
戲水戲魚幾小時,臨別,女兒依依不捨將狗甘仔魚放回溪流,向狗甘仔道別。我也想說:
「狗甘仔兄、狗甘仔姐,這是女兒得意的一天,委屈你們了。」狗甘仔恢復自由,歡喜游回溪底。
桶后溪,開車可直抵溪畔,故易吸引遊客來訪。雖然須辦理山證,但污染或恐不能免。
今日特別選非假日出遊,已見不少戲水烤肉露營的遊客,更何況是週末假日。
國民親近山水,原是一件美事,政府應該鼓勵。只是一般遊客缺乏公德心,便使桶后天堂美景有遭殃之虞。
這幾年來,桶后溪曾經封溪以護魚,最近林務局則宣佈自八月一日起,將實施新的管制措施。(註1)
我贊成這項管制。
我曾在烏來南勢溪野溪溫泉處親睹遊客任意丟棄的報紙、烤肉架、木炭、啤酒飲料罐、垃圾、食物殘餘,
不堪入目。國人有人情味,卻無公德心,不能使國家山川溪水免於人為污染。所以我支持林務局稍加
管制遊客數量,勿令百千萬年形成的桶后溪之美毀於一代遊客手裡。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桶后吊橋附近,碧潭清流
桶后不僅溪美而已,桶后還有一條著名的桶后越嶺古道,也是我心所嚮往的。
烏來鄉為泰雅族的居住地。
境內三條古道,巴福越嶺、哈盆越嶺及桶后越嶺古道,都是昔日泰雅族狩獵及遷徙時所踏踩出來的路徑。
相傳泰雅族(Tayal)發祥於大霸尖山,其後向北遷移,至桃園復興鄉角板山、巴陵一帶,其後又有一支北循巴福越嶺古道至福山
,又循南勢溪深入哈盆,沿桶后溪至孝義,皆可越嶺至宜蘭。泰雅族為原住民第二大族,總人口約八、九萬人左右,
居住地區以北台灣山地為主。
七月二十四日,我參加桶后越嶺古道之行,再次來到桶后。上次只在外圍戲水,這次則更深入桶后菁華區域,
終於能親身體驗這條以溪流杉景著名的古道。而今天是假日,交通頗不順暢。
北二高下新店交流道,一路堵車至
新店新烏路。轉往烏來時,車潮才疏解。
烏來至孝義,烏玉檢查所前大排車龍,等辦入山證。檢查所內,擠滿遊客,
等著填寫入山申請資料,遊客、警員皆心浮氣躁,語氣之間多火氣。
過檢查所,一路開車至桶后林道終點,約12.5公里處。終點處,有一新建的桶后吊橋。橋之下,
上游處,有一小瀑布,瀑布下有碧潭清流,潭色翠碧如翡翠,在桶后入口處即已遇此令人詞窮之美景,
接下來,若再遇奇景,這拙筆該如何揮灑呢?
吊橋附近,車太多,人太多,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
圖:桶后林道
從桶后吊橋旁循著林道往上走,是一段寬闊的泥土路,沿著桶后溪畔而行。
行經一攔沙壩,壩旁設有魚梯。
過攔沙壩,溪潭深處魚隻成群。
沿途溪流隨處可見魚隻悠游,溪清澈,溪裡魚隻清晰可見,或大或小,
大者可至十餘公分,有溪哥、石斑、馬口及不知名的魚種。而苦花魚最討喜,在溪裡翻浪,閃動白腹,
如反光鏡,折映白光,每每使人驚豔不已。
約十餘分鐘,越溪進入森林裡。沿溪行,溪聲、蟲聲、柳杉、綠草,泥徑芬香,林蔭怡然。耳聽溪淙,
目遇林翠,極愜意。林徑各處皆有小徑通向溪畔,溪畔處處可親水、可紮營。溪裡又多見魚群,悠游舞躍於溪流中。
山友雨傘兄曾多次來桶后溪露營,他說,夏日假日桶后溪露營人潮多。晚點來,就找不到好的位置,
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露營,半夜起來時,望見夜空下的桶后溪畔宛若印地安人部落,盈滿各式帳蓬,
十分壯觀。
我不禁羡慕此景此境。躺於桶后溪灘,望夜空,數星星,聽溪潺蟲鳴聲,生活若能如此,
何等幸福。而國家有此好山好水,倘若人民皆樂山樂水,且能惜山惜水,則國家遠景不僅為綠色科技矽島而已,
亦足以成為可永續發展的綠色生態之島。能不珍惜?
自桶后吊橋起算,約一小時,抵第二吊橋,為台電保線所吊橋。吊橋陳舊,橋板鬆動,橋身搖晃。
過橋可接台電保線所及登鳥嘴尖,溪對岸亦是一片柳杉林區。不經吊橋,繼續走,又是一大段極美的柳杉林,
在台北山林,我很少走過這麼怡人的森林步道。
約四十分鐘,抵烘爐地山登山叉路口。續前行,
便是真正越嶺古道的開始。漸爬漸上,漸離溪谷,但坡度緩,不覺疲累。約行十餘分鐘,抵一支流處,
有淙淙溪流,全隊在此休息半小時,然後再上爬。
圖:鞍部嶺上眺望蘭陽平原
桶后越嶺古道為泰雅族狩獵之徑,故沿途未見任何駁坎、石厝或土地公廟等漢人拓墾的遺跡,但植物生態極豐盛,
道旁盛長整片的水腳鴨秋海棠令人印象深刻。
約二十分鐘,出森林,爬至桶后越嶺古道最高處的鞍部,夾道植物變
為耐風寒的芒草。
往前走,變下坡路,已進入宜蘭縣。灰濛中,隱約望見遠處濛濛平野,正是蘭陽平原。
平原盡頭與天空相接處,海天難分,就是浩瀚的太平洋了。愈走視野展望愈佳,蘭陽平原愈見明朗,
礁溪就在山腳下,屋宇、田園、道路、橋樑皆映入眼簾。
雖然知道桶后越嶺古道可翻山越嶺至宜蘭礁溪,但百聞不如一見。在這嶺上初望見蘭陽平原的這一刻,
心情極雀躍。當年泰雅族人初次望見這片平原時,想必也是如此心情。
我們從鞍部再前進二十分鐘路程而已,在一處視野展望良好處,欣賞蘭陽美景。前方之路,為泥土產業道路,
循路而下,約兩小時內可至礁溪。我們在此處略休息,然後返回走,回程,尋一處溪谷沁涼處,取水煮麵泡茶。
桶后溪水泡茶,特別的甘醇。飲茶閒聊之際,山友Ivan已躍入溪裡沖SPA,渾然忘我。
黃昏前,於歸途林間,柳杉林,蟬聲鳴。樹蟬殷殷送人歸,蟬聲鳴鳴入心扉。遠近交鳴,忽強忽弱,似環繞音響。
這一段路最動人心情。山友老恩不禁手足舞蹈,右手持起登山杖上下舞動,邊走邊做樂隊指揮狀,而樹蟬給足面子,一路蟬鳴未歇。
此景此境只應天上有,如何能夠不珍惜?
旅記日期:2004.7.24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延伸閱讀】
.第1596篇 - 2020.09.08 旅行影片:烏來.桶後越嶺古道(新修復)
[行程記錄]
9:50桶后吊橋…10:04攔沙壩/魚梯…10:08越溪…10:47第二吊橋(略休息)…11:31烘爐地山叉路口
…11:45支流處(休息)…12:08出發…12:38鞍部最高點…12:53望見蘭陽平原…13:07農圃
…13:09折返點(休息15分鐘)…14:21溪邊休息…15:40出發…16:26第二吊橋…17:23桶後吊橋
註1:林務局桶后林道八月一日起實施車輛總量管制說明
桶后林道位於台北縣烏鄉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且保留不少原始風貌。
沿著桶后林道行走可看見水質清澈且景觀優美的桶后溪;桶后溪係台北市重要水源南勢溪的支流之一,
為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且屬於自來水法公告之重要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在水源進行烤肉、游泳、
露營及將機動車輛駛入河床等遊憩活動,已使當地原有水源涵養與溪流生態保育承受嚴峻考驗。
區內可供停車空間極為有限,為維持林道暢通確保行車安全及保護溪流環境生態等因素考量下,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將實施「車輛總量管制」措施,民眾在前往桶后活動前10天,
必須經由林務局網站向新竹林區管理處提出申請核准,在路經烏來鄉烏玉檢查所出示核准通知查驗並向檢查所
辦理進入山地特定管制區手續後始得進入,透過本次車輛出入總量管制新措施來控制每日進入桶后溪的人次,
以降低環境承載量,期能有效保護自然資源。
實施時間:九十三年八月一日起
管制地點:烏來鄉烏至檢查所至桶后招待所沿線
管制時間:1.週休假日星期五12:00至星期日12:00
2.每年暑假期間(七月一日起至九月三十日止)全天
管制數量:每日限制進入汽車100輛及機車100輛
洽詢專線:(03) 528-6629 新竹林區管理處育樂課
受理申請:九十三年七月十五日起於林務局網站接受網路申請
[最新消息] 桶后林道目前已開放遊客進入,無須申請。
...Tony補註於2020.06.16
[補註]
烏玉檢查所員警說:「自行車的數量不受限量。」
山友雨傘兄說:「申請桶后車輛進入很方便,只要在網頁上打進一些資料後,等林務局e-mail通知即可。」
自2008年3月份起,進入桶后地區已改採事先上網申請(三天以前),敬請特別注意。....Tony補註於2008.04.01
附記1:「桶后」,山界慣稱為「桶後」,沿途登山標誌多用「桶後」一語,然而林務局網站正式稱其為「桶后」,
故本文使用「桶后」一詞,以與官方文書相同。
附記2:桶后越嶺古道同遊者:楊大哥、晉安、慧萍、雨傘、舒非、Ivan、老恩、Tony (依亂數排列)
[補記]
據山友雨傘兄來函表示,桶后越嶺旅記中,手掌捧魚的那張相片不是【苦花】,應該是【狗甘仔】或【石貼仔】屬蝦虎科,
經常喜歡貼在石頭上的那種魚。謝謝雨傘兄指正!我對溪魚本無研究,係自行根據所拍照片,
上網依樣蒐尋,誤認為【苦花】。雨傘兄提供以下網址做為參考:
台灣淡水魚寫真
關於苦花
苦鍋不是苦花
謹依據雨傘兄所提供資訊,將原旅記【苦花】改名為【苦甘仔】。... Tony (2004-07-27)
[讀者迴響]
這篇旅記,關於魚類描述,錯誤不少,謹摘錄讀者來函如下:(網頁內容已做修改)
Tony兄,
您們撈到的那些都是蝦虎魚。謝謝。... 湖小魚 (2004-07-27)
Tony兄,
我想那些會翻出銀亮魚腹的是苦花,也就是台灣鏟頷魚,而不是溪哥。...法賓 (2004-7-27)
Tony兄,
照片太小 我努力看了一下
-----------
學名:極樂吻鰕虎
學名:曙首厚唇鯊
台語俗稱都叫:狗甘仔 (事實上絕少人會稱牠為苦甘仔)
國語俗稱都叫:鰕虎魚,狗甘兒
--------------
學名:臺灣鏟頜魚 (頜之左部是合)
台語俗稱:苦花
國語俗稱:苦花,鯝魚
------------------
學名:臺灣鬚鱲 (臺灣特有種)
台語俗稱:一枝花
國語俗稱:臺灣馬口魚,馬口魚,一枝花
---------------------
學名:臺灣石 魚賓 (臺灣特有種)
台語俗稱:石斑
國語俗稱:石斑
--------------------
學名:粗首鱲 (臺灣特有種)
台語俗稱:闊嘴郎(雄) , 溪哥仔
國語俗稱:闊嘴郎(雄) , 溪哥
---------------------
學名:平頜鱲
台語俗稱:紅貓(雄) , 溪哥仔
國語俗稱:紅貓(雄) , 溪哥
~~~~~~~~~~~~~~~~~~
謝~~ ... 湖小魚 (2004-7-27)
希望這小圖沒太傷湖小魚兄眼力。感謝!我從善如流,將【苦甘仔】改為【狗甘仔】。
寫錯一篇,因禍得福,對台灣溪魚又多一分認識。... Tony (2004-07-27)
Tony先生:
依個人淺見,在本省山間溪流所見之蝦虎魚,常以褐吻蝦虎居多,無論是緩流、瀨區、
深潭均見其蹤影,身體顏色常因棲息的環境而明顯不同,北部習慣稱作狗甘仔,我的家鄉南投一帶則叫做苦甘仔。
想必是,食時有一種苦中帶甘的滋味吧! ... 庄腳人 (2004-07-28)
有趣!南北習慣稱法又有不同,謹將留言內容附於旅記篇末,一併供讀者參考。
旅記內容則維持北部【狗甘仔】的慣稱。... Tony (2004-07-28)
拜讀烏來、桶后一文,其中一段「國家有此好山好水,倘若人民皆樂山樂水,且能惜山惜水,
則國家遠景不僅為綠色科技矽島而已,亦足以成為可永續發展的綠色生態之島。」
尤其「綠色生態之島」,但看文中桶后溪之描述就有三座攔砂壩,攔砂壩是河川生態殺手,
梯河﹙景觀殺手﹚的製造者,尤其早期所設置者沒有魚梯,造成魚類隔離,
近親繁殖或無法洄游到繁殖地,而有滅種之虞,想不到台灣除各大河流有攔砂壩外,
連桶后溪這種正應保育溪流也設有攔砂壩,真是痛哉!還談什麼「綠色生態之島」?
政府亦應加油!... 陳文禮 (2004-7-28)
桶后溪攔砂壩不只三座,我兩次造訪桶后溪,主流、支流,至少看到五座攔砂壩,其中有兩座設有魚梯。
我讀資料,當初建攔砂壩是為了防止土石沖流。知識不足,建設河川,攔砂壩反而成為河川生態殺手。
我寫此文,亦旨在傳達珍惜桶后溪生態之意,陳兄補充說明,更能補充原文不足之處,
謹將留言附於旅記篇末,以供讀者(政府)參考。... Tony (2004-7-28)
經常拜讀您的大作,真是羡慕,有關桶后遊記中,按泰雅族的明確口傳史中,
泰雅族的發源地,應是在南投仁愛鄉發祥村瑞岩社(Mashitobaon)的「賓斯布干」(Pinsabukan)巨岩,
源自於大霸尖山則為居住於頭前溪與鳳山溪流域的泰雅族的傳說,(大多人都這麼認為大霸尖山為其聖山),
其后再由泰雅族之傳奇英雄「武塔」(Buta)率一部份族人北遷越過梨山、雪山山脈、
到斯馬庫斯、秀鑾、並在鎮西堡建立了泰雅族在淡水河系的第一個部落,並在此地與斯卡馬雲族發生了一次戰爭,
並將斯卡馬雲族趕過石鹿大山,到今天苖栗南庒一帶,
即是今天大家稱的賽夏族,之後族人再度向北擴大,經三光後再分兩支,
一支沿大漢溪遷徙至今天的角板山(復興)、水流東(三民)、大溪等地,
另一支則越過延巴福稜線至林茂岸(福山)、拉號(信賢)及烏來-應為「宇內」(Ura)泰雅族語溫泉,
閩語發音即為烏來,以及屈尺一帶。
希望上項資訊可以提供大夥正本清源,之處尚祈見諒。
… 102 (2004-7-30)
感謝102兄的補充說明。我寫旅記常失之疏略,或因時間匆促,未能詳查;或因學養有限,無力顧及;
幸好讀者來自四方,各有專長,總能適時給予指正或補充說明,我個人受惠良多。謹將你的留言附於旅記篇末,
以供讀者參考。謝謝!… Tony (2004-7-30)
[行旅照片]
桶后林道-烏玉檢查所,停車辦入山證。(7/13)
昔日的桶后林道,已鋪上柏油路。
11公里處,攔沙壩形成水濂幕,上方有淺潭可戲水。
清澈的溪潭。
父女三人齊力捕魚。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漁獲豐碩。
苦甘仔魚歡喜獲釋。
女兒戲水,樂在其中。
回程,9.5公里處,桶后溪美景(1)
回程,9.5公里處,桶后溪美景(2)
桶后吊橋。(7/24行程)
桶后吊橋附近的碧潭清流。
越溪,進入桶后森林小徑。
林蔭小徑,愜意怡人。
第二座吊橋。過橋可至桶后保線所。
桶后林道美景之一。
桶后林道美景之二。
桶后林道美景之三。
往烘爐地山叉路,研究地圖。
開始越嶺上坡路。
越嶺最高點,道旁多芒草。
雨傘兄一馬當先。直行通礁溪。
終於看見蘭陽平原,心情雀躍。
踏上歸途。
歸途,柳杉林。
樹蟬殷殷送人歸。
回到桶后吊橋附近的攔沙壩。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