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天母水管路步道
一般人提起「天母古道」,通常是指天母「水管路步道」,一條由華岡(文化大學)至天母(中山北路七段232巷)、長約2.6公里,
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南緣的熱門步道。
事實上,真正的天母「古道」並非這條步道。
由華岡一帶往天母地區,至少有三條古道,一是沿著南磺溪北岸的「半嶺水圳步道」,後段已闢為半嶺產業道路;
另一是「翠峰步道」,由華岡下至南磺溪,沿溪南岸,可接猴洞產業道路;另一條才是興建於日據時期,
連接南磺溪上游「第三淨水廠」與中山北路底三角埔發電廠之間的「水管路」。
因為水管路步道最熱門,
一般民眾都將天母水管路稱為「天母古道」。但論步道歷史,翠峰步道的歷史更悠久,遠在日據之前,
即為華岡、天母兩地往來的古道。
今天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帶老婆上陽明山泡溫泉,順便去探訪慕名已久的「天母古道」。
天母水管路步道的入口在中山北路七段232巷的
三角埔發電廠附近。自登山口出發,得爬上約一千三百級石階,一路有粗黑色水管相伴。
今天行程既要兼顧泡溫泉,於是決定開車上陽明山,由上往下走一段天母古道。
開車抵陽明山山仔后,看見文化大學的標誌時,左轉愛富三街,直行至底。陽明天主堂就位於愛富三街底。
陽明天主堂,海拔約四百公尺,位於天母古道最高點。從這裡出發,一路皆下坡,可省卻爬石階之苦。
我只打算走一段水管路步道,至一千三百級石階路即折返;然後改走翠峰步道至南磺溪賞瀑,
溪谷有著名的翠峰瀑布。翠峰瀑布,又名「紗帽瀑布」。
天氣溼冷,又有寒流,一下車,就先穿上雨衣。從斜坡巷(富愛三街12巷)而下,約行兩分鐘,
便看到了天母水管路的解說牌。這裡是水管路步道的終點,位置最高。我們由這裡往下走,開始今天的古道之行。
圖:水管路步道,沿途林葉在寒風裡搖曳,如海濤聲
先是一段花崗岩石階路,道旁為夾道竹林。
竹林有幽意,但花崗石的石階則令人有些失望,
還好只是一小段而已。不久,來到下方處,水管路變為平坦的林蔭路。
附近有叉路,右叉路可轉往附近的第三淨水廠。淨水廠已設柵築圍,不對外開放。這令人失望。
我讀過資料,得知淨水廠內有1930年代建造的石屋及石橋,還有一座文大瀑布。
1925年,台北人口逐漸增加,飲用水不足,總督府開始尋覓新水源,終於
發現紗帽山南麓湧出的地質水,為理想的民生水源,且地處高處,可依賴重力送水至山下。
於是1927年由當時台北市役所(市政府)特規畫開發,1932年3月完工。
位於水管路盡頭的第三淨水廠,距今歷史已超過七十年。
第三淨水廠既已無法進入,只能繼續走水管路步道往天母而行。
水管路為寬闊平坦的泥土路,走在其間,宛如走二子坪步道般的舒適自
在。水管路令人驚豔。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原來,我對天母水管路步道的印象有誤。
我對水管路步道的印象一直是爬石階,沒想到水管路步道後半段竟是如此平坦,老少咸宜,走來如履平地。
這條步道林蔭茂盛,夏日定無日曬之苦;冬季寒流如今日,水管路有林蔭遮蔭,
也無刺骨寒風。北風只在開闊的溪谷呼嘯,林間樹海翻搖,沙響如海濤。
一路前行,宛如走在海灘上,聽海的聲音在耳邊迴響。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水管路步道(從另一方向看水管路步道)
既然是水管路,怎麼不見水管呢?
原來,粗黑的黑水管就埋在這平坦的泥土路下。這段水管路,因沿山腰而建,一邊緊貼山壁,另一邊有斜坡深谷,
故水管鋪於下,人走於其上。
接近天母地區時,因山勢漸展,故水管與步道一分而二,才會出現水管與步道並行的景象。
天母水管路並非先民所闢的古道,而是日據時期所開闢的運水路。
這一段平坦的水管路,長約1.6公里,也約與二子坪步道長度相當,走在其間,徜徉於森林芬多精裡,林中散步,
令人悠閒歡喜。中途過翠峰步道叉路口,我過而不入,直接走這平坦水管路,直抵蓄水池處。
此處有昔日為運水而設置的調整井(房),附近有「下東勢產業道路」,
就在步道上方。從這裡再往下走,就是石階路了。天母就在山腳下。
我們的行程止於此處。往下走,據說有石階一千三百級,沿途會看到黑色水管位於步道旁。
步道盡頭、水管終點,就是昔日的「三角埔電廠」。三角埔電廠是日據時代的工程。
1931年台北市役所利用調整井(海拔300公尺))與發電廠(海拔90.7公尺)之間的落差,以水力來發電,
可得916匹馬力電力。光復後,三角埔電廠由台電接收,將電力輸至士林變電所。如今,三角埔電廠已走入歷史。
「三角埔」是天母的舊地名。至於「天母」地名的由來,應源自日據時期。
據說日據時期日本人在三角埔一帶設立天母溫泉及天母神社,因此當地人便改以「天母」為地名。
這一段1.6公里的平坦水管路,約走了四十五分鐘。從調整井(房)至三角埔電廠之間,約有一公里石階路,
其間水管景象,我只能想像而已。我們在調整井(房)處折返,去探訪翠峰步道這條真正的「天母古道」。
圖:翠峰瀑布
約十二分鐘,返抵水管路與翠峰步道叉路口,於是轉入翠峰步道。
翠峰步道變為石階路,
往下方溪谷處走。不久,遇小平台,又有叉路。兩條叉路皆可往溪谷瀑布。
取右行,進入山林小徑,不久,山徑旁出現一座簡易的小石棚,石棚外還繞著紅巾,
但棚內已不見石頭公蹤影。石棚,就是早期的土地公廟,供奉的是石頭公,是先民拓墾的遺跡。這石棚的存在,
正顯示這條翠峰步道才是真正原味的天母古道。
在水管路或陽明山公路(仰德大道)未闢建之前,山仔后與天母之間的交通,應以這條直下溪谷,
然後沿著磺溪沿岸往下游走的山徑最為便捷。古道為兩地交通,便捷為主要考量,
因此大多數的古道都沿溪而走,一來溪谷易行,二來便於取水飲用煮食。
從石棚往下走,沒多久,漸聞水瀑聲。總計,自翠峰步道而下,約十七、八分鐘,抵南磺溪岸,翠峰瀑布就在眼前。
因為天候不佳,無遊客走這條小徑。溪谷斜風細雨,瀑奔水流。這幽靜瀑布美景,被我們夫妻所獨享。
只是在溪岸處,在雨飄中賞瀑,風尾帶瀑絲迎面,眼鏡沾雨絲,眼前一片迷濛,得不時拭鏡。於是我往更下方溪谷走,
站遠處,拍瀑布,拍溪石溪水。南磺溪,溪如其名,因岩層含硫磺礦石,而染出沈沈的金黃,
似金瓜石黃金瀑布的溪景。
沿溪岸,有幽樸的小徑往下游走,為天母古道舊路遺跡。往下走,可接猴洞產業道路,出中山北路七段219巷。
我們未再深入。今天至此,已心滿意足。衣褲略溼,身體稍冷,正是泡湯好時機。返回走,循原路回到陽明天主堂。
順便開車附近繞一下,才發現天主堂面對愛富二街的右側,也有一條小徑和解說牌。這小徑也是天母古道的一段。
接著,我們就直奔陽明山聯勤招待所(逸園)去泡湯了。
旅遊日期:2003.12.07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延伸閱讀】
.第0561篇 - 2008.03.16 天母水管路步道.翠峰步道
.第0207篇 - 2004.12.01 天母水管路步道.三角埔發電所
.第1590篇 - 2020.08.25 旅行影片:翠峰瀑布.天母古道.半嶺步道
[行旅照片]
天母水管路步道。入口位於華岡富愛三街12巷。
從陽明天主堂往下坡路走,約兩分鐘,可抵入口解說牌處。
水管路步道,沿途林葉在寒風裡搖曳,如海濤聲。
水管路步道,寬闊平坦易行,宛如二子坪步道。
水管路步道,一邊緊貼山壁,另一邊為斜谷(1)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水管路步道,一邊緊貼山壁,另一邊為斜谷(2)
水管路步道,一邊緊貼山壁,另一邊為斜谷(3)
回首來時路,從相反方向看水管路步道。
翠峰步道沿途有一古老的石棚(土地公廟),這條步道才是真正的古道。
翠峰瀑布。
翠峰瀑布,又名"紗帽瀑布"。
翠峰瀑布,高約一層樓,只是一小瀑布,但在幽寂的南磺溪谷,
斜風細雨裡,有一份飄逸氣氛。
遠觀翠峰瀑布。
南磺溪,櫻花含苞待放。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
[補記]
今天天冷,再上陽明山泡溫泉,順便密訪天母古道終點-第三淨水廠,拍幾張照片留念。...Tony(2003-12-21)
第三淨水廠-典雅石橋(建於1930年代)。
古樸的石橋,跨越南磺溪。
文大瀑布-第一層(位於石橋上方)。
文大瀑布-第二層(位於石橋下方)。
第三淨水廠水源處(陽明湧泉),位於石橋盡頭。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