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薄霧迷漫的擎天崗環形步道
「擎天崗」,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熱門的草原景觀區,名聞遐邇,台北人莫不知曉;
網路上關於擎天崗的資料,隨便蒐尋也有四、五千個網頁。
關於擎天崗的一景一物,
無論牛隻或碧草,不管山峰或雨霧,該寫的,都已有人寫過,我還有什麼新鮮遊記可寫。
今天來到擎天崗,就不如收拾起胡思亂想的感懷,放縱自己輕鬆一遊吧!
今天會重返擎天崗,是因為上週六走內雙溪古道,出擎天崗,
驚喜地發現擎天崗綠草如茵,草原已揮別冬日的灰濛,披上了鮮翠的外衣。那青翠綿延的崗嶺,
令人陶醉。我匆匆路過,無法久留,但心裡已決定隔週要帶老婆及女兒重訪擎天崗,來一趟草原野餐之旅。
雖然女兒對「登山」一事殊無好感,但「擎天崗」這三個字,對她們來說,還是魅力十足,毫不猶豫,就歡喜答應。
沒想到山下好天氣,一上山,天氣就變了。抵冷水坑時,景色漸迷迷濛濛,似在霧中行車。抵擎天崗遊客中心,
已是「煙」雨濛濛。你問,怎麼會有煙?原來,今天擎天崗的土地公廟有人在拜拜,場面還不小,
燒金紙的煙與味,擎天崗的雨和霧,交雜出這煙雨濛濛的氣與味。幸好,只是微煙輕風而已。
圖:小牛在草地上愉悅地啃著青草
雖只是斷續間歇的細雨,但環形步道的人潮頓時減少了許多。
沿著圍著柵欄的環形步道往竹篙山方向走,
只有稀稀疏疏的遊客。草原已起霧,視野變得迷茫,雖看不見原本期待的草原壯闊美景,
卻也體會出另一種細雨迷灕的矇矓美。
當然,小朋友是有些失望,這個時候想找一塊乾爽的草地並不容易。
野餐苦無草地,但沿著步道走,看到欄外牛隻在雨絲迷霧裡悠閒地啃著春草,
一幅津津有味的幸福模樣,女兒也覺得有意思。我們隔著欄杆看牛吃草。
走到柵欄步道盡頭,如絲細雨並未歇,我提議進水泥牛棚裡避避雨。這水泥牛棚外的告示牌寫著「教育解說中心」
,但實際上只算是個有屋頂的休息站,無牛,無人管理,也無人解說。
裡面牆上掛著幾幅擎天崗的牛隻及草原照片,中間固定的展示牌有擎天崗牧場的歷史沿革簡介。資料相當簡略。其文如下:
擎天崗人文歷史簡介
擎天崗昔稱大嶺、嶺頭、大嶺佧、牛埔等。由於地勢廣闊平坦,
自古以來即為平埔族凱達格蘭人金包里社(金山)、毛少翁社(士林)聚落往來、
狩獵、採硫必經之地,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亦蜿延而過;經歷原住民、西、荷、
明鄭、清朝、日據、民國政府至今,先民們留下了許多豐富的人文史蹟。
這資料確實寫的相當簡略,只有短短幾行,籠籠統統而已。過去十幾年,我雖然來過擎天崗無數次,
但對這草原的印象,亦只是停留在自然景觀的印象。直到這一兩年來,
開始比較用心地去認識台北近郊的山林,隨著閱覽的資料漸多,走訪過的景點愈多,觀察力漸所有增長。
這簡略的擎天崗人文歷史的介紹,
說明了這片大草原及其附近的山林土地上,歷經數百年來先民的拓墾,留下了豐富的人文史蹟。
若讀者缺乏對這些歷史背景的認識,匆匆略掃過這幾行的文字,可能不會感到有何奇特之處。
歷史人文的情懷,雖需要有客觀的史實背景,但也倚賴主觀的認知與情感投入。
若缺乏這種心理認同,那過往史實的陳述亦只是一堆躺在解說牌上的冰冷文字而已。
過去,我是知道擎天崗有一條魚路古道,算是擎天崗附近重要的人文資產。這條古道在國家公園倡導下,
已變成是一條人人熟知的熱門古道,沿線設有完整地解說牌,以幫助遊客認識這條古道息息相關的過往的人文歷史。
但擎天崗附近的人文史蹟不僅於此。這一年來,經由資料的瀏覽,才知道陽明山國家公園至少已發現超過三十條
古道,大多數是由熱心的山友探勘出來的。在擎天崗附近就有好幾條古道穿越其間。突然間,
原本以為已經很熟悉的國家公園,竟又處處充滿著驚奇,有如寶藏般地吸引著你。這
時才驚訝地體會到,我們所能認知的歷史深度,
正反映出我們所投入的程度。投入愈深,就能發現愈多,也能認識更深。
一個星期前,我才在擎天崗附近的山林發現一處聚落遺址,使我能夠感受到眼前這段簡略文字背後的深刻意涵。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擎天崗環形步道一景
在教育解說中心內,也有關於牧場歷史的解說牌,概述擎天崗牧場的歷史沿革(註1)。
擎天崗牧場的歷史距今已將近八十年。在日據農業社會時期,曾有一千多頭牛在這草原上放養,
那滿山遍野的牛群場面,想必是非常壯觀,如今整個擎天崗牧場寄養的牛隻只剩40隻而已。
春草年年綠,
但牧場的牛群已漸凋零殆盡。如今台北近郊農田,已不容易看到水牛耕田的畫面,但對我這一代的人來說,
這仍是童年回憶的一部份。
雨漸停,絲絲小雨不礙事,我們便繼續往上行。來到往竹篙山的叉路口的堡壘處,往前望,
那壯闊的草原漸現,一片翠綠橫亙綿延,嶺上雲霧時而籠繞遮景,時而飛馳隱散,白茫裡不時透出片片青翠,
這天氣的變化造就草原的景觀變幻,在擎天崗,這雖是常遇到的事,但身歷其中,還是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奧妙。
走至山谷處,正好遇一隊山友走出擎天崗溪的溪谷。今天天氣不好,登山客個個褲管皆沾滿溼泥,有些狼狽,
同行的小朋友還大聲抱怨著說,這路太難走了,不過抵達擎天崗,小朋友也都露出笑容。
我停下腳步,問老婆及女兒,願不願意切下去溪谷去看古厝遺址。老婆及女兒本來有些心動,但多看了溼泥徑幾眼,
便退縮了。於是,我獨自轉入小徑,老婆及女兒說要往前走,會找塊草地休憩,等我歸來。
我只是想再去看看上週匆匆探訪過的石厝遺址。這段路,往返及停留,花了五十分鐘,在遺址處低徊游走,
無法確認石厝聚落是否為青礐遺址或只是尋常農家而已。在遺址的更上游處,我又發現一間完整的石厝,
石厝四面牆身猶在,但只剩不到人頭高的殘牆,石厝屋頂則歷經了百年雨打風吹,早已成空。殘牆也被樹藤蔓草侵掩,
成了蜘蛛佈網謀生之處。
圖:女兒興奮地在草原上追逐玩耍
出溪谷時,雨已歇,天氣轉陰,擎天崗草原便一覽無遺。
爬繞上環形步道的另一崗嶺,這時擎天崗又漸湧現人潮。
過金包里大路城牆處,仍未發現老婆及女兒蹤跡。
再往前尋找,幾乎要繞回環形步道的起點處,驀然側首,
才瞥見左側草坡處,有兩個小女生正偷偷摸摸地想躲進草叢裡,我也很有默契的假裝沒看見,
裝蠢的地苦苦尋找失聯的女兒和老婆。
老婆和女兒有草原為伴,各自找樂趣,自然不會痴痴地等著我回來。女兒像小牛般在草叢處亂闖,撿枯樹枝,
扮家家酒;老婆則閒坐草地,看書看風景,看到我褲管鞋子沾滿泥回來,又是哀嘆連連。但我知道,
這只是嘴裡喊喊而已,她應該早已習慣這個男人。
向擎天崗說再見,女兒卻是依依不捨。我呢?眺望這片草原,心裡卻懷想著這片草原深處,所隱藏著的古道及遺址。
這旅記不想寫又有點想寫,不過,就算浪費筆墨,又寫一旅記,我應該也不會愚笨地去畫擎天崗的位置地圖。
誰不知道擎天崗的位置?望著草原,我倒是想畫一張擎天崗附近的古道地圖。只是,許多的古道,
我並不清楚正確的位置,這畫出來的想像畫會不會變成抽象畫?
旅遊日期:2003.04.27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註1:
台北市農會陽明山牧場歷史沿革
日據時代各山野普遍造林,禁止放牧,農民甚感不便,乃於民國十四年由台北州政府設立「大嶺牧場」
,面積約1014甲,由士林鎮公所負責經營,並由州政府分五年撥付五仟元補助,於牧草四周築土壘、
挖溝,長度約十二萬二千公尺以防牛隻逃逸,築有事務所二棟、牛舍、宿舍等,牧場以寄養耕牛為主,
農民將耕牛寄養既可節省人工及飼料且讓放牧耕牛有適當運動,強健體魄,在農民需要耕耘時,
隨時可至牧草領回,甚為便利,農民至表歡迎。牧場當時也飼養試驗性肉用牛百餘頭,全場最盛時牛隻更達1768頭。
【延伸閱讀】
.第1454篇 -2019.11.15 ◆旅行影片:冷水坑、擎天崗、魚路古道賞芒
[行旅照片]
薄霧迷漫的擎天崗環形步道。
小牛神情愉悅地啃著青青草。
老婆和女兒三人踏著草坡,奮勇向上爬。
擎天崗環形步道一景。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遠眺擎天崗草原環形步道。
擎天崗大草原。
女兒興奮地在草原上追逐玩耍。
老婆和女兒各自在草地上休憩玩耍。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想像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