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253)

[鐵馬旅行].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2):鶯歌老街.東鶯故事小徑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
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

逛完新莊老街,我從新月橋開始今日的大漢溪左岸鐵馬旅行。

從新月橋起的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緊臨堤防外的道路而行,沿途看不見河景,只見來來往往的車輛。

騎經西盛環保河濱公園時,才擺脫道路,進入綠地空間。沿途陸續經過遙控飛機場、 新莊瓊林棒球場,騎了3公里多,穿過縱貫鐵路大漢溪橋之後,自行車道爬上了堤防,終於再次見到大漢溪。

騎於堤防之上,視野變為遼闊。一路經過浮洲橋及城林大橋,抵達鹿角溪人工溼地。 附近是大漢溪與其支流三峽河的交會點,河岸出現較廣闊的沖積地,大漢溪的右岸有媽祖田河濱公園, 左岸則有鹿角溪人工溼地。

圖:鹿角溪人工溼地
鹿角溪人工溼地

鹿角溪人工溼地面積廣達16公頃,設置的目的是為了淨化汙水。

這片人工溼地,每日接納鹿角溪渠道引入的12,000噸都市汙水, 經由沉砂池、漫地流區、近自然溪流區、草澤生態池逐漸淨化汙水。 經過淨化後的清水,經由放流口注入鹿角溪,再流入大漢溪。

鹿角溪人工溼地同時也提供了生態、景觀、休閒等多項功能。我騎著單車繞進園內逛了一圈,雖然汙水入流口的附近的池塘, 水色暗沉,空氣仍有異味,不過騎往園區更深處,看見水池流水漸漸澄清,而水澤樹林間也有鳥禽的蹤跡。

離開鹿角溪人工溼地,續往前行。接著經過柑園二橋、柑園大橋。柑園大橋距離山佳火車站不遠, 橋旁附近的樹林河濱公園,擁有大片草原綠地及棒壘球場,風景不錯。途中找一處座椅, 簡單享用隨身帶來的餐點。休息了一會兒,然後再上路。柑園大橋距離鶯歌僅約5公里而已。

圖:三鶯之心藝術空間特區—《坏》
三鶯之心藝術空間特區—《坏》

過此之後,自行車道又漸脫離河岸,而與公路並行。

而再次遇見大片草原綠地時,就是鶯歌溪河口的三鶯之心藝術空間特區了。

這片廣達32公頃的河川地,稱為「三鶯桃花源」,設有戶外藝術空間展區及藝術村, 廣闊的草地放置不少大型陶藝作品,而其中最高大而醒目的作品—《坏》,作為鶯歌陶瓷工藝的地標。

這裡就是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的終點,有一座三鶯龍窯橋, 跨越鶯歌溪,續接大漢溪左岸的自行車道,可以一路騎往桃園大溪。 過橋之後的自行車道稱為「大鶯自行車道」或「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

今天已騎了將近20公里,鶯歌至大溪的路段就留待下次再訪了。

圖:汪洋居(市定古蹟)
汪洋居(市定古蹟)

我騎往鶯歌老街,來到了文化路,重訪八年前造訪過的老街巷弄。

文化路的汪澄居,依舊如昔;而相鄰不遠的成發居,則已經消失。

當年造訪時,成發居已破舊不堪,雖然被列為歷史建築(暫定古蹟),但還是沒能留住, 如今已改建為高樓大廈,新穎的大樓,門前懸有「全新完工,即可交屋」、「歡迎參觀」等紅色廣告布條。

我像識途老馬,從成發居附近轉入文化路217巷,騎至巷底,再鑽入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弄, 經過大榕樹,再穿進樹旁的小巷弄,這條小巷弄就是所謂的「挑陶小徑」。

穿出小巷,抵達213巷內的順益窯業,圍牆內有一棟老舊荒廢的烘爐窯樓房。 八年前,初次與這棟紅磚土埆樓房相遇時,留下極深刻的印象,欣喜於老屋別來無恙。 不知下次再訪時,老街巷弄又會是如何的景致了。

回想起當年帶著我家小東在這巷弄訪舊尋古的情景,時間過得真快, 當時小東還只是三歲半的幼兒,容易哄騙,願意陪著我走訪尋常巷陌來看老舊房子, 如今孩子已有自己的主見,已不會情願跟著我來遊覽這樣的平凡小巷了。

孩子的成長,隨著歲月迅速流轉,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轉換,所以須及時把握光陰; 否則錯過了,就會永遠的錯過,無法重來一次。鶯歌這條小巷有我的溫馨回憶。

2009.02.09 鶯歌挑陶小徑

圖:賴婆烘爐窯
賴婆烘爐窯

烘爐窯樓房旁的巷弄,可以繞往鶯歌火車站後站對面的文化路181巷。

這條短短幾十公尺的小巷,名為「東鶯故事小徑」,是近年來鶯歌東鶯里所規劃的地方文史廊道。

小巷兩側的磚牆懸掛著東鶯里昔日的老照片,包括景物與人物。 一張張老照片在老磚舊牆襯托之下,更給人一種歲月的感動。

走過東鶯故事小徑,才得知八年前初遇的烘爐窯樓房, 是賴婆建造於日治時代昭和四年(1929),鶯歌人稱為「賴婆烘爐窯」,全盛時期曾經一天生產一千個碗盤。 而如今已荒廢,黑色爐窯煙囪被樹枝樹葉攀附,宛如筆直的樹幹。 歲月的煙燻浸染,在爐窯屋牆的紅磚、瓦片、土埆、女兒牆留了畫匠的也難以彩繪出來的滄桑色彩。老屋景象,令人動容。

照片中的老房子,如鶯歌舊火車站、謙記商行、農會穀倉,以及全盛時期全鎮煙囪林立的情景, 如今都已消失。老建築一旦拆除,就永遠的消逝,也只能從老照片去追尋舊跡了。 今天的鐵馬旅行,最感動的一刻,是來到旅行末尾的這條尋常小巷之內。

我在鶯歌火車站前的Youbike租車站還車,然後搭乘火車返回松山。

旅遊日期:2017.04.18(寫於2017.05.02)  


【路程時間記錄】
新月橋→50分鐘→鹿角溪人工溼地→50分鐘→三鶯龍窯橋→10分鐘→鶯歌老街(含休息時間)

【延伸閱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68篇 - 2009.02.09 鶯歌老街


【旅行照片】

從新月橋出發,自行車道與堤外道路並行。

自行車道離河岸有一段距離,沿途不見河景。

自行車道終於爬上堤防,看見大漢溪。

鹿角溪人工溼地。

鹿角溪人工溼地。。

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前方為柑園大橋。

柑園大橋附近的樹林河濱公園。

騎往鶯歌途中。

三鶯龍窯橋,跨越鶯歌溪。續接大鶯自行車道。

三鶯之心藝術空間特區。

鶯歌文化路汪洋居(市定古蹟)。

成發居。已改建為高樓大廈。僅保留復古立面亭仔腳騎樓。

賴婆烘爐窯(文化路213巷內)。

賴婆烘爐窯磚牆。

賴婆烘爐窯旁的東鶯故事小徑。

小巷舊牆懸掛著鶯歌東鶯里老照片。

農會穀倉老照片。

鶯歌火車站老照片。

鶯歌人的老照片。

全盛時期的鶯歌有二百多支製陶煙囪,如今剩下不到十支。

東鶯故事小徑。

東鶯故事小徑的另一端入口(文化路181巷內)。
左側有小公園,有步道通往三鶯桃花源。

入口附近的舊倉庫,旁為三鶯社區大學。

鶯歌火車站(前站)。附近有Youbike租車站。

鶯歌火車站月台。前方的高樓大廈為文化路成發居改建後的大樓。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