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從天梯俯瞰大粗坑聚落。
今天與老婆前來九份旅行。我們先繞往大粗坑聚落遺址,去補拍一些照片。
天氣不是很好,不過已是最近連雨之後,難得可以出遊拍照的天氣。
開著車,從九份續行102公路,盤桓迂迴而上,前行約4公里,抵達樹梅觀景平台。
由此往前走約100多尺,即抵達大粗坑古道的入口,位置大約是102公路里程19.1K處。
沿著一條如髮夾彎的產業道路下行,走往大粗坑聚落。步行約10分鐘,抵達俗稱「天橋」的階梯陸橋入口,
大粗坑聚落遺址就在下方的山谷。猴硐國小大粗坑分校(大山國小)是聚落最明顯的地標,其旁的石頭厝是大德宮。
天梯下方有一棟二層樓的洋房,幾年不見,屋頂已被掀飛,僅剩殘破空驅。
採金時期有「小美國」之稱的大粗坑聚落,曾經住著幾百戶人家,如今從上方俯瞰整個聚落,
就只看見這幾間建築物而已,其餘都已消逝在蔓草綠叢之中。
圖:猴硐國小大粗坑分校(大山國小)遺跡
步下天梯,抵達聚落,荒廢的二層樓洋房,曾經是大粗坑主要的柑仔店。
以前來時,房子還有人居住,如今人去樓空。而步道沿途,隨處可見斷坦殘壁。
大山國小二層樓校舍,寂寥如昔,依偎山邊,旁有一棵櫻花樹,三月末尾,枝頭仍見櫻花朵朵。
鄰旁的大德宮是目前大粗坑唯一保存良好的石頭厝,裡面供奉著幾尊神明,有人在管理維護。
大粗坑聚落沒有任何遊客,一片寂靜。我與老婆在步道旁休息時,前方突然竄出一個人,
遠遠看見我,揮手打招呼說:「你又來淘金了。」我微笑以對,不知如何回答。
走近時,他才發現認錯人了。
他說最近有個人常來這裡的溪邊淘金,身材與我相似,所以他誤認了。
我問:「現在大粗坑溪還可以淘到沙金?」他笑著回答說:「還有沙金,但是不夠工錢。」
相聊之下,才知這位鄭先生出生於大粗坑,這裡是他的家鄉。退休後,他常常回來這裡整理環境,
大德宮就是他與一位退休的朋友在維護管理。
圖:大粗坑聚落鄭家遺跡,步道左側的姑婆芋草叢處
他指著步道旁草叢處的殘垣說:「這裡就是我家。」姑婆芋的後方的草叢間隱約可見紅磚殘塊,
鄭先生說那是他家的舊灶。
話一聊開來,鄭先生說他剛剛砍出一條路,找到下方山谷的郭家古厝,
然後拿出手機秀出他剛才拍攝的郭家照片。
鄭先生說,前些日子郭老先生帶了十幾個後代子孫回到大粗坑想探望老家,
卻見山谷整片樹草,已無路徑可通。郭老先生認為或許老家已經消失不見了。
鄭先生答應對方會幫忙找找看,今天果然順利找到。
郭家的老房子還在,門戶牆窗都很完整,門額刻有「郭」字浮雕也都保存良好。
我看了照片,聽了故事,怦然心動,向鄭先生問路徑。
往郭家的小徑入口就在大德宮往下走十幾公尺的步道左側,由此沿著新砍出來的小徑下行。
林間草叢有不少殘垣遺跡,因連日多雨,地面有些泥濘,老婆跟著我走,有些擔心,
而風雲變色,山雨欲來,於是決定折返,決定改天再來一探。
圖:大德宮
我們回到了大德宮。鄭先生問我有沒有找到郭家,我答說天氣不好,改天再來探訪。
鄭先生又從大德宮拿了一些他以前拍攝的大粗坑老照片。
以前讀到的資料,大粗坑聚落全盛時期有四百戶,人口達千人,我心裡其實有點懷疑,
大粗坑聚落所在的山谷,腹地並不大,如何容納四百戶人家呢?從鄭先生提供的老照片,
我第一次見識到早期大粗坑聚落的面貌,原來眼前這片山坡谷地的綠樹草叢,
曾經蓋滿著密密麻麻的房子。
大粗坑是知名作家兼導演吳念真的故鄉,我問起吳念真的舊家位於何處。鄭先生指著照片說,
吳家在郭家古厝的更下方,現在只剩一面殘牆而已。他說,當年吳念真的家庭窮困,
所以很晚才搬離大粗坑。
圖:大粗坑聚落老照片(鄭先生提供)
鄭先生又指著對面山坡的樹林草叢處說,大粗坑的六號坑就在那裡。
他說,大粗坑的這座礦坑口還存在。我聽了覺得訝異,以前不知此事。
鄭先生說會努力砍出一條路,通到六號坑的礦坑口。他又指著下方山谷說,九號坑的位置在那裡,
而十號坑就是現在大粗坑古道猴硐那端入口旁的昇福坑。
採礦結束後,大粗坑的居民紛紛遷離,很多石頭厝的石塊被拆走,拿去做建材,所以大粗坑聚落很多房子就此消失,
或只剩殘垣而已。然而在這片樹林草叢中,還有不少大粗坑聚落的遺跡,他有心想要找路,將這些房子整理出來。
我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大粗坑聚落,承諾改日會再來。
德不孤,必有鄰,我期待改天能拍到郭家古厝,也希望將這樣的訊息傳遞出去,
山友們以後走訪大粗坑古道,來到大粗坑聚落時,也能幫忙一起找路,發現更多聚落遺跡,讓消失的大粗坑礦村風華再現人間。
旅遊日期:2016.03.22 (寫於2016.04.01)
【旅行照片】
大粗坑古道入口,約位於102公路里程19.1K處。
小產業道路通往大粗坑聚落。
階梯陸橋(天梯)通往大粗坑聚落。
從天梯俯瞰猴硐國小大粗坑分校(大山國小)及大德宮。
天梯下方的二層樓洋房。
沿途樹林中有不少殘垣遺跡。
二層樓洋房,昔日的柑仔店,曾經還有住戶,現已人去樓空。
大德宮(左)、猴硐國小大粗坑分校(右)。
小徑通往郭家古厝。
沿途有荒廢的石頭厝遺跡。沒找到郭家古厝,原路折返。
郭家古厝老照片(鄭先生提供)。
大粗坑聚落老照片(鄭先生提供)。
往郭家古厝的入口,距離大德宮約十幾公尺遠的道旁。(2016.03.28補拍)
小徑下行,遇荒廢的舊步道,續直行不遠,再轉入左岔路小徑。(2016.03.28補拍)
從入口下行約4分鐘,抵達郭家古厝。(2016.03.28補拍)
郭家古厝,屋牆依舊在。(2016.03.28補拍)
郭家古厝門額。(2016.03.28補拍)
【補註】2016.03.28重返大粗坑聚落探訪郭家古厝,剛好遇見水金九風景特定區的研究人員前來調查大粗坑聚落。
據研究人員表示,昔日大粗坑聚落的住戶應為二百戶,而不是傳說中的四百戶。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