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鄉,天下之窮處也,其去中國不知幾何里?其土蕩然,自稻粱麥菽牛羊雞彘魚龜瓜果,一切生人之物,無一有焉。凡欲至者,必先屏去食飲。如導引辟穀者然(辟穀:道士用來修身的一種方法,在辟穀期間,不吃用火烹煮的食物,只喝水和吃一些天然的食物)。始極苦不可耐,強前行,多者不十日已可至。至則豁然開朗,如別有天地。省經營,絕思慮,不待奔走干謁(對人有所求而進見。),而女子之呼號,妻妾之交謫,人世譏罵笑侮輕薄挪揄之態,無至吾前者。戃然(戃,ㄊㄤˇ;同儻,安閒自得的樣子)自適而已。然世以其始至之難也,平居每萬方圖維(謀劃維持;設法維護。指平時得辛苦維持。),以蘄(ㄑㄧˊ,祈求)勿至。不幸而幾至,輒自悔為人慟(ㄊㄨㄥˋ,過度悲傷)。故非違世乖俗,廉恥禮義之士,不得至是鄉。非強忍堅定,守死善道之君子,雖至是鄉,輒不幸中道而反。
昔周之初,武王伐紂,伯夷、叔齊,恥食其粟,由首陽山以去。至餓鄉,餓鄉之有人自是始(伯夷、叔齊反對武王伐紂,商朝滅亡後,恥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後來餓死於首陽山。)。其後春秋時,晉有靈輒,行三日,幾至矣,終為賊臣趙盾所阻。反感盾恩,為所用。而齊有餓民,卻黔敖嗟來之食(黔敖,齊富人,齊國遭遇飢荒,黔敖在路上準備飯食以賑濟饑民。因無禮,有餓民寧餓死而不願受其接濟。),翩然至是鄉。雖曾子歎其微,而論者以為賢輒遠矣。孔子之徒,顏、曾(顏淵、曾子)為大賢,原憲為次。三子者皆幾至是鄉,而猶未達。及至戰國,於陵仲子立意矯俗,希為(希望成為)是鄉人。行三日,卒廢然而反。孟子譏之。
自戰國、秦、漢後,教化不行,風俗頹敗,縉紳先生之屬,以是鄉為畏塗,相戒不入。而凶年饑饉,禍亂遞作,王公貴人,下逮田野士庶,遭變故而誤入是鄉者,往往而是。梁武皇帝,天子也;趙武靈王、漢趙幽王,藩國王也;條侯周亞夫,將且相也;鄧通,上大夫也;其人皆尊崇富厚,志得意滿,無意於是鄉,而其終卒誤入焉(以上諸人都因政治因素而遭餓死,死於非命)。豈非天哉!豈非天哉!然豈與夷齊以下立志自入者同乎哉?
語曰:「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又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惟漢龔勝(漢彭城人。三舉孝廉,王莽秉政,歸隱鄉里,莽徵之不就,絕食而死。)、唐司空圖(晚唐詩人。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進士出身,後梁開平二年,唐哀帝被?,守節絕食而死。)、宋謝枋得(南宋進士,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任六部侍郎。宋滅,率領義軍抗元,被俘不屈,絕食五日而死。)之倫,立志忠義,先後至是鄉。夷齊輩得之,相視而笑,稱莫逆交云。嗚呼!餓鄉何鄉也?何其難至也若是!予窮於世久矣,將往遊焉,考始末而為之記。
管同(1780--1831) 清散文家。字異之,江蘇上元人。道光舉人。曾受業於姚鼐,為桐城派作家。著有《因寄軒文集》、《孟子年譜》、《七經紀聞》等。
include('../footbar_taiku.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