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Frederick Townsend Ward,1831∼1862。),美利堅高要人(美國麻薩諸塞州塞勒姆),初仕本國為將,以罪廢。來上海,國人欲殺之。會賊陷蘇州,上海將治兵,候補道(道:清代行政區域的一種。)楊君坊愛其勇,匿之家。介(透過)上海道(道:清代行政區域的一種。主管官員稱為道台。)吳君煦言于美領事,獲免。以是德吳君,願效死。
咸豐十年(1860)夏五月,賊陷松江(指太平天國攻陷上海松江)。吳君令華爾募西勇數十人為前行。我數百人半夷服半常裝繼之。華爾誡曰:「有進無止,止者斬。」賊迎戰,槍炮雨下,令皆伏,無一傷者。頃之(一會兒時間 ),突起,手加額為號(以手擱在額上為信號),百二十槍齊發,凡三發,斃賊數百。追之,遂與敗賊偕入城,置一棹中衢登之。黃衣賊五輩,乘馬來接戰,斃其四。最後傷其一。賊呼曰:「走!」城遂復。
初吳君與華爾約克城,盡賊所有畀(ㄅㄧˋ,給予)之。比華爾至,賊館空矣。蓋我勇入城,覷(ㄑㄩˋ,窺探。)華爾方酣戰,先攫(ㄐㄩㄝˊ,抓取。)之。吳君更與華爾五千金,西勇不與(不贊成),多怒跳去,或轉從賊。華爾移師青浦,如前法。華爾登城,槍中其股,墜復登。回視我勇已退,乃還。華爾既病創,西勇亦遣去。久之,松江再陷再復。華爾病瘥(ㄔㄞˋ,病癒。),吳君乃令守松江,練洋槍勇五百名,衣服器械步伐皆夷(採用西方制度)也。
同治元年(1862)正月,賊犯松江廣富林,眾數萬。華爾率五百人禦之。賊圍之數十重。華爾乃分其眾為數圓陣,陣分五重,人四向。最內者平立,其外遞俯。至最外者,幾踞(蹲,坐)地矣。皆以槍外指,望之者如饅首刺以針然。將居中,吹角為號,一動無不動,數十槍齊舉。始徐行,漸疾行。所至賊披靡(草木倒伏,泛指退?,後退。),圍自解。且爭退去。華爾乃撤陣起追之。至辰山,飛彈斷一指,不為止。賊大敗。遂平辰山,及天馬山賊營。事聞,賞四品翎領(清代官吏禮帽上用來固定翎子的管子,為尊榮象徵。),命其軍曰「常勝」。
是時賊自浙東聯絡金山、蕭塘、南橋,以達于浦東之高橋,皆有悍賊守之。會西人願助順,新設會防局。於是華爾會英提督何伯、法提督卜羅德攻之。高橋平。是役也,賊凡三萬。華爾與英法三軍各五百人,卜羅德死之。二月朔,進平蕭塘。詔以副將(清朝綠營,軍階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及把總。副將又稱為協鎮;次於總兵,高於參將,相當於副總兵。)補用。夏四月,復合西兵克嘉定、青浦。五月,克浙江之寧波。以常勝軍四百人守之。華爾往來策應以為常。賊之圍松江也,調寧波軍回援。大敗賊于豆腐濱,圍乃解。嘉定既復,賊復圍之。洎(ㄐㄧˋ,到,及。)西兵至,則突圍入城,挾中西守兵偕走,城復陷,青浦亦如之。至是巡撫李公鴻章議復青浦。七月,檄(ㄒㄧˊ,古代官府用以徵召或聲討的文書。)程學啟由北竿山進兵,而令華爾薄南城,並駛小輪船逼城濠,以大炮裂城,麾軍冒煙上,遂克上。
先是華爾所分兵守寧波者進克餘姚。賊至益眾,告亟(急切),復令華爾馳援。未至,賊再陷慈溪。翌日,華爾至,立復慈溪。登城時,中槍丸,洞胸達背而出。乃歸寧波治創。八月戊寅卒。李公令以中國服葬松江。詔立祠祀之。喪歸,吳君檢其篋(ㄑㄧㄝˋ,箱子。),得金陵城(南京城)圖。凡賊酋(太平天國首領)所居百十處,距城垣丈尺方位,纖悉(細微詳盡)皆具。亦不知何時何人所繪。可謂有心人也已。
舊史氏曰:余在李公幕府,見常勝軍支應(供應)之籍,西將薪水月百金以上者,百數十人,視他軍數倍。口糧軍械稱是(謂與此相稱或相當。)。主者吳君煦,立意以為我將我勇率無賴,城旦暮不保,而府庫充實,與其豢無賴,終且貽(ㄧˊ,贈與)賊,不如與此軍。一時權宜,不為無見(不是沒有見識;指有見識。)。始僅五百人,後增至四五千人。功不細,費亦不貲(ㄗ,財貨。通「資」。)。李公從容指揮,次第減撤,中外無一言。蓋於此幾費紆(ㄩ,曲折)籌矣。先後置將四(常勝軍前後有四位隊長。),白齊文(美國人,到中國加入常勝軍,任副統領。常勝軍首任隊長華爾陣亡後,白齊文繼任為第二任隊長。後叛清,投靠太平天國。)背畔不必論。奧倫之O冗,戈登之驕蹇(奧倫,戈登,均為英國軍官,先後出任常勝軍隊長。),不能不以華爾為最馴。余嘗見其練兵,居中吹角有聲,卒皆魚貫至。又有陣,或左或右,或橫或縱,或直或斜,或八字,或十字,或環或圭,或O或鉤,或梅花,或蝴蝶,隨角聲而變。其行也,雁行進,舉足如一,兩跨間射以矢,十發十穿,無所滯,斯尤長技。蓋泰西舊法如是,頗得古人不愆(無過錯,無過失。)步伐(步,進趨也。伐,擊刺也。指隊伍操練時腳步的大小快慢。)之意焉。
馮桂芬(1809∼1874),字林一,號景亭。江蘇吳縣人。晚清思想家。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攻占南京,奉詔於蘇州舉辦團練。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克蘇州,遁居上海。主張借洋兵助剿太平軍,多次向當局獻策。後助李辦廣方言館(上海同文館)。馮桂芬講究經世致用,注意西學。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之後,呼籲自強之道不可以須臾緩,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採西學,制洋器。其主張對洋務派產生很大影響。戊戌變法時,光緒皇帝曾印發馮桂芬所著的《校邠廬抗議》,要求群臣閱讀,可見其影響力。
include('../footbar_taiku.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