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釣

吳敏樹

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

余村居無事,喜釣遊。釣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當初夏中秋之月,蚤食(早餐)後,出門而望。 見村中塘水,晴碧泛然(浮動的樣子。)。疾理竿絲,持籃而往,至乎塘岸,擇水草空處,投食其中, 餌鉤而下之。蹲而視其浮子(浮標),思其動而掣(ㄔㄜˋ,抽取。)之,則得大魚焉。

無何(表示時間不久。)浮子寂然,則徐牽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遊目而觀之,其寂然者如故。 蓋逾時始得一動。動而掣之,則無有。 余曰:「是小魚之竊食者也,魚將至矣。」又逾時,動者稍異,掣之得鯽,長可四五寸許。余曰:「魚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間乃一得。 率如前之魚,無有大者。

日方午,腹饑思食甚。余忍而不歸以釣。是村人之田者,皆畢食以出。乃收竿持魚以歸。歸而妻子勞問:「有魚乎?」余示以籃而一相笑也。 及飯後仍出,更詣(到;前往)別塘求釣處,逮暮乃歸。其得魚與午前比。 或一日得魚稍大者,某所必數數往焉。卒未嘗多得,且或無一得者。余疑釣之不善。問之常釣家,率如是(別的釣客的情況也和我差不多。)

嘻!此可以觀矣(看出其中的道理。)。吾嘗試求科第官祿于時矣,與吾之此釣,有以異乎哉? 其始之就試有司(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官吏及相應的的衙門稱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視焉者也。 其數試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魚者也。其幸而獲于學官鄉舉(秀才參加鄉試,得中取為舉人。)也,是得魚小小者也。 若其進于禮部(主管教育的部。舉人進京會試,由禮部主持。 考試中式,再經殿試,即成進士。),吏于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後世因以「天官」為吏部的通稱。 吏部掌全國官吏之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是得魚之大。吾方數數釣,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後有得焉。 勞神僥倖之門,忍苦風塵之路。終身無滿意時,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歸來,而博妻孥(妻子與兒女。)之一笑,豈可得耶?

夫釣,適事也(舒適的事情),隱者之所游也,其趣或類于求得(它的樂趣或許像是追求功名。);終焉少繫於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但終究很少讓人放在心上牽掛,是因為它不值得讓人有強烈欲望去追求滿足。)。吾將惟魚之求,而無他釣焉,其可哉!(我只是求得魚而已,別無所求,這應該可以吧!)

(吳敏樹的《說釣》僅有四百餘字,用簡單容易明白的釣魚,比喻傳統透過科舉制度出途求官之路的種種心情與得失。


吳敏樹(1805∼1873),字本深,號南屏,湖南巴陵人。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官瀏陽縣訓導。以不能行其志,自免歸。嘗客京師,與梅曾亮、朱琦、邵懿辰、王拯等善。曾國藩督兩江,從之閱兵,遍歷各郡,相唱和。敏樹少好為詩,繼治古文,得桐城家法。著有《柈湖文集》十二卷,《清史列傳》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