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盧,向諸葛亮請教統一天下的策略,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策言,
分析當時的局勢,並提出完整的戰略,即是這篇《隆中對》。後來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
根據這一戰略,終於成為一方之霸,奠定了與曹操、孫權三國鼎立的局面。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勢力超過一州一郡的豪傑)不
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名聲低微,兵馬弱少),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人的智謀取勝)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從孫堅、孫策到孫權,已傳了三任)。
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
據漢、沔(皆指河川名),
利盡南海,東連吳、會(吳縣及會稽,今江浙一帶),
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指劉表)不
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有天然屏障),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
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愚昧懦弱),張魯(時據有漢中
)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後代;相傳劉備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的後代),
信義著於
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兼有)荊、益,保其
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高級將領)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人(今山東水縣),三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少孤,避難荊州,
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劉備慕其名,三顧茅盧,始得與諸葛亮一見。於是諸葛亮向劉備獻
《隆中對》,分析天下大勢。後助劉備,聯結東吳,擊敗曹操於赤壁,奠定三國分立的局面。
劉備建立蜀漢,諸葛亮為丞相,劉備崩亡後,諸葛亮受詔輔政,先後多次北伐,後卒於軍中,諡忠武,有《諸葛武侯集》傳世。
include('../footbar_taiku.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