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崇安縣境內的武夷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勝地。作者從萬年宮出發,遊覽武夷山,記述沿著九曲溪所見的
山峰勝景,然後返回萬年宮,特別根據《武夷祀曲志》的記載,考察了道教傳說的遺跡。
以七夕(農曆七月初七)前一
日發建溪(在福建西北部,崇安溪的
上游),百里,抵萬年宮(唐朝時建,原
名武夷觀),謁玉皇、太姥、十三仙之列(以上
都是道教神祗),履(
登)漢祀壇(漢武帝立,
祭祀武夷君的神壇),即漢武帝時所謂「乾魚薦武夷」者也(
漢武帝當時用乾魚祭祀武夷君)。泛舟溪上,可以望群峰,巍然首出
,為大王(峰名);次而稍廣
,為幔亭(峰名,在大王峰北)。
按《魏志》:「魏子騫為十三仙地主(相傳戰
國末年魏人王子騫入武夷山求道,隨後張湛、孫綽、趙元、彭令昭、劉景、顧思遠、白石先生、馬鳴主
、胡氏、季氏、二魚氏等十二人也到武夷山修煉,共推王子騫為主,後人合稱十三仙),
築升真觀於峰頂,有天鑑池、摹鶴岩諸勝。以始皇二年,架虹橋而
宴曾孫(相傳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武夷君在幔亭峰大會鄉人。
呼鄉人為曾孫。),奏《人間可哀》之曲。」
今大王梯絕(石梯斷絕)不可
登,幔亭亦惟秋蟬咽衰草矣。玉女(峰
名)、兜鍪之下(峰名,因酷似古代
戰士頭盔而得名),數里,為一線天(又稱靈巖。
岩頂裂開,長約200公尺,寬約1公尺,仰視岩頂僅見天光一線)。
道經友定故城(元末
陳友定所築的舊城),虎為政(有老虎盤據),
遊人不敢深入。兩崖相闔(相合)者里許,中露天光僅一線。有
風洞,白玉蟾(宋代道士
,晚年隱居於武夷山)斬蛇於此,今祠之,而肅殺之氣猶存云。
移舟過大藏峰(峰名),
踵御茶園(在武夷山四曲溪南,古時在此製茶,
以供皇宮使用,因而得名),萬磴(形容許多級石階)而
上,其山如鳥巢,蓋魏王(
戰國魏人王子騫)易裸服(人服,指世
俗衣服)以登天柱(峰
名)者,為更衣台。渡隔岸
,謁朱子(朱熹)所讀書,
拜其遺像,徘徊久之。以一徑入雲窩,陳丹樞(
明朝人,曾任兵部侍郎,後入武夷山修道)修煉之所,存其石灶。
出大隱屏(峰名)以西,
登接筍(峰名)木梯鐵纜之路,
視上則恐錯趾(腳踩錯),視下則恐眩目;
千盤而度龍脊,乃有仙弈亭可憩。修竹鳴蟬之外,
黃冠(指道士)啟閉於
丹房(道士煉丹之處)而已。
天遊(峰名)雖稱
崔嵬(ㄘㄨㄟ ㄨㄟˊ;高峻、高大的
樣子)過之,然迢遞(ㄊ|ㄠˊ ㄉ|ˋ指迂
緩遙遠)可肩輿(轎子)入。
登一覽台,於是三十六峰(武夷
山有三十六峰)之勝,可屈指數矣。復命舟里許,過隘嶺,為陷石堂。
小橋流水之中,度石門而桑麻布野,雞犬聲聞,依稀武陵之
境乎(指陶淵明在桃花源記所寫的世外
桃源)?於是望鼓子峰(峰名;
叩其岩石如鼓聲而得名,在武夷八曲處)相近,
穿修篁(竹林)五里,木石棧道,相為
鉤連(連接)。
叩岩石,逢然(鼓聲)作鼓聲。
岩下為吳公洞,洞旁為道院。
是遊凡以次達九曲(九曲溪,共有九個大的彎曲,依次稱一曲二
曲...至九曲)矣,乃歸萬年宮。從山麓走二十里,
游水簾(洞名;武夷山最大的岩洞),亂崖飛瀑而下,
衣裾(ㄐㄩ;衣服的
後襟)入翠微盡濕。以別澗出崇安溪之西楚(指江
西、湖南、湖北一帶)道上。
曹學佺曰:「余考《武夷祀典志》,詳哉其言之,則知人主之媚於神
仙所從來矣。始皇遣方士徐市(一名徐福)求
仙海上,而武夷不少概見(不少,不稍;
此指《武夷祀典志》對徐市求仙
事不見一點記載),何以故?又按魏子騫遇張湛十三仙,及宴曾孫,俱始皇二年事,何
其盛也?而後無聞焉。夫山靈之不以此易彼(
山靈不會因人們祭祀而改變祂的自然本性),明矣。語云:「遺榮可
以修真」(捨棄榮華富貴才能存養本性,修
成正果),是之謂夫?
曹學佺(1574—1647),字能始,號石倉,侯官(今福建閩侯)人,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
任四川右參政、按察使。天啟間官廣西參議,因著《野史紀略》被劾削職。
明亡後,曾任南明唐王禮部尚書。清兵入閩,自縊於山中。著有《石倉集》、《蜀中廣記》,又選輯上古至
明代詩歌,編為《石倉十二代詩選》。
include('../footbar_taiku.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