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柄,是指國君的兩種權柄,一是刑(懲罰),一是德(獎賞)。韓非子強調這兩種權柄必須掌屋在國君手中,
而不可授權或放權給臣下,否則就會造成權力移轉,而遭到被臣下篡奪或劫持的命運。
明主之所導制(領導及控制)其臣
者,二柄(兩種權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
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貪圖
獎賞),故人
主自用其刑德(國君自己掌握刑賞的權力),則群臣
畏其威而歸(嚮往;追求)其利矣
(群臣害怕刑罰,而追求獎賞)。
故(然而)世之姦臣則不然,
所惡(所厭惡的人)
則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想辦法使國君去懲治他所討厭的人),
所愛則能得之其主而賞之(想辦法使國君去獎賞他所喜歡的人)。
今人主非使賞罰之
威利出於己也,聽其臣而行其賞罰,則一國之人皆畏其臣而易(輕視)其君,
歸其臣而去其君矣,此人主失刑德(失去刑賞權柄)之患也。
夫虎之所以能服(降服)狗者,爪
牙也,使虎釋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則虎反服於狗矣。人主者,以刑德
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釋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故田
常(齊國大臣,掌握朝政大權,其後代終於篡齊自立
為齊王)上請爵祿而行之群臣(向齊王請求爵祿以賞賜給群
臣,用來樹立恩德),下大斗斛(用加大斗裝米糧)而施
於百姓,此簡公失德而田常用
之也,故簡公見弒(齊簡公被被弒,齊為田
氏所篡)。子罕(戰國時宋國官員,
職掌刑獄)謂宋君曰:
「夫慶賞賜予者,民之所喜也,
君自行之;殺戮刑罰者,民之所惡也,臣請當(承擔)之。」
於是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
故宋君見劫(被劫
持)。田常徒用德而簡公弒,子罕徒用刑而宋君劫。
故今世為人臣者兼刑德而用之(當今之世,人臣同時
竊奪這兩種權柄),則是世主之危甚於簡公、宋君也。
故劫殺擁蔽(壅蒙;蒙蔽)之主,兼失刑德而
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則未嘗有也。
韓非(約前275年-前221年),為中國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
為韓國貴族子弟,他綜合了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法家思想,發展成為完整的理論。
韓非多次上書韓王,卻不為所用,憤而著《孤憤》、《五蠹》等篇,十餘萬言。
其後,秦王嬴政讀到韓非的文章,大為讚賞,於是以戰爭為要脅,逼韓非出使秦國。
韓非至秦國後,卻受李斯忌妒,向秦王進讒,陷韓非入獄,最後在獄中服毒自盡。
韓非子一書所談論的核心主題是「主道」(君主的統治術),這套學說成為秦統一
天下之後兩千年來帝王專制統治所奉行的法則。韓非的政治主張未必全然適用於
現代社會。而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韓非子》一書,是中國文學的瑰寶。兩千多年前,
韓非竟已能寫出如此犀利深刻的議論文,其文章修辭語言精練,句法富於變化,
極具邏輯及分析力,又善於運用大量的歷史、傳說、典故、寓言以強化論證的說服
力及生動性。據《史記》記載,秦王贏政(秦始皇)看到韓非的《孤憤》、《五蠹》
文章時,慨嘆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include('../footbar_taiku.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