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八)

近思錄

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

明善為本(顯揚善良的天性是最根 本的事)。固執之(堅定 地保持它)乃立,擴充之( 擴大充實它)乃大,易視之( 輕易地看待它)則小。在人能弘之而已(完 全決取於人的行為,是否願意去弘揚它、顯揚它。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註:張載的名言。天地以生生為心, 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


須放心(開放心胸)寬快,公平以 求之,乃可見道。況德性自廣大(何況德性 本來就廣大)。《易》曰:「窮神知化(知 曉變化),德之盛也。」豈淺心(心 胸淺薄)可得?


多聞(指強記博聞的學習方法)不足 以盡天下之故(窮盡天下的事情)。 苟以多聞而待天下之變(用這種學習方 法應付天下事物的變化),則道足以酬其所嘗 知(只能應付自己記得的事情)。 若劫之不測(問他難以預測的事物 ),則遂窮(困窮難解)矣。


為學大益(最大的益處), 在自求變化氣質。不爾(如果不 是這樣),皆為人之弊(是陷 入為了別人而學習的弊害),卒( 最終)無所發明,不得見聖人之 奧(精妙)


(文理)要密察,心要洪 放(宏放)
註:讀書時,對於文字內容要慎思明辨, 而讀書的心情則要弘大舒展。


心大(心胸寬大)則百物皆通, 心小則百物皆病。


合內外(人的內外表裡一致), 平物我(萬物與我平等),此見 道之大端(主要的途徑)


學未至而好語變(變革;改革)者, 必知終有患。蓋變不可輕議。若驟然語變,則知操術(所 操之術)已不正。


耳目(指人的見聞)役於 外(被外界事物所驅使)。攬外 事者(延攬外務者),其實是自墮, 不肯自治。只言短長,不能反躬者也。

張伯行注曰:「人苟急於自治,何暇務外? 人苟厚於反躬,何暇議人?」


學者大不宜(最不宜)志小氣輕。 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氣輕則以未知為已知,未學為已學。


《近思錄》是朱熹與呂祖謙共同編訂的儒家著作,輯錄了北宋著名道學家周敦頤、 程顥、程頤、張載等四子的言論與事蹟,同時也反映了編者為重振儒家道統的理想。 是書成於淳熙二年(1175年),收錄語錄六百二十二條,分十四門。朱熹曾對弟子說:「 《近思錄》好看。四子,六經之階梯;《近思錄》,四子之階梯。」在南宋及 元明時期,《近思錄》是影響廣大的一本儒學入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