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渡(義務免費以船載人過河)者,
山陰婁公(婁雲,
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惠安知縣調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治淡(
淡水廳)時所建置者也。先是淡、彰之交,
有甌脫地(立於邊界的土堡崗哨;
此指荒壤的僻地),曰大甲溪,遼闊可(約)數里,
野水縱橫,生番出沒為民害。迨(及、等到)後開闢日廣,
生番走十數里外避之,始有居民,然皆赤貧無聊賴者(潦倒失意而無所依靠的人)。
溪發源自東勢角(台中縣東勢鎮)內山,
一路曲折奔騰,以達於海。土產怪石,如虎牙,如劍鍔(ㄜˋ;刀鋒、
劍端),與風水相擊撞。舟一葉行石罅(ㄒ|ㄚˋ;
裂洞)中,亂流而渡,稍一失勢,則有性命之慮。
比之灩澦堆(位於長江三峽瞿塘峽口)、
羅剎江(錢塘江)、
惶恐灘(江西贛江十八灘之一)等,
奇險尤百倍,乃全臺第一畏塗(途),
行者苦之。然在旱乾時猶可,一遇淋雨之際,兩涯不辨牛馬,溪流灑作十數道,
茫茫水國,波浪掀天,或竟月不得渡溪,故險惡。舟子輩更桀獗(凶暴猖獗)異常,
有問津者,則目睒睒(ㄕㄢˇ ㄕㄢˇ;
光輝閃耀的樣子)作蒼鷹視,攘臂橫索(敲竹槓;
收收高額渡船費),必至饜足(滿足)而後已,
否則長江天塹,其能一朝飛渡哉?
婁公一日至其地,望洋者久之。慨然曰:「安瀾(平定水患)固自有術也。」下車,
日捐鶴俸(指微薄的薪俸),
為巨室倡(以倡導富家捐獻);
更撥無礙官租(官府向民間徵收的租稅),
共襄厥舉。舟子(船夫)
每季工食,皆官親自給發,無一絲一粒,假手家丁與胥吏(掌文書的小官)者。
人隨到隨渡,不准需索片文(指極少的錢),
乃樹碑碣於渡頭,永著為例。大甲溪規模已立,
乃漸次而房裡(苗栗苑里),
而中港(今苗栗縣竹南鎮),
而鹹水港(今台南縣鹽水鎮)等處,
皆準大甲溪章程,以垂久遠。由是行人安穩,布帆無恙,
若忘其為破冢(破冢洲,
位於湖北江陵附近,流急危險;後用以比喻艱難之地)者。
然斯真萬家生佛(指德澤百姓),苦海慈航,
比諸乘輿濟人,苟且於權宜之術,以搏取聲譽者,相去遠矣。
余讀《宋史•包拯傳》,性峭直耿介(有操守、
氣節,剛正不阿),與人不苟合,不一毫妄取,平居無私,
故人親黨干謁(求見請託),
一切絕之。然惡吏刻薄,務敦厚於人,未嘗不恕云。
公之治淡也,剛正嫉惡,雅有孝肅(包拯諡號孝肅)風,
而惠澤甚多,至今父老尚稱述之勿衰。
謂公在淡時,政聲為海東(指台灣)冠,無少長,
咸尸祝(ㄕ ㄓㄨˋ;立尸而祝禱;尸,古時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曰:「天乎!人乎!
吾儕何修?而獲此好官也。」公雖身處脂膏(比喻富厚的地位),
不名一錢(指貧窮),
離任日行李瀟灑(淒涼;指貧乏),
身被萬人衣以行(指受百姓愛戴),
群吏則張萬人傘為前導。金字(指碑碣所載的文字)輝煌,
與日光相映照。部民(所管轄的人民)捧香伏地,
相與設祖帳(送人遠行,為餞別而設的帷帳)如儀,
數十里不絕,於道有哭失聲者。新任慨嘆久之,以為僅見云。
余慕公賢名,欲為立傳以行遠。然口碑雖載,文獻無徵,
縱有班(班固)、
馬(司馬遷)良史才,
豈能鑿空(憑空撰寫)以為文哉?噫!士大夫立功立德,卓然與古為徒,
若碑銘志傳,不得作家之文以永之,則磨沒而不彰者多矣。
此曾南豐(曾鞏)《與歐陽舍人書》一篇之中,
所以三致意也夫(曾鞏寫此書信向歐陽修再三道謝,
感謝他為曾鞏的祖父寫墓誌銘,使其祖父事蹟得以流傳後世)。
吳子光(1819-1883),字芸閣,別署雲壑,晚年自號鐵梅老人或鐵梅道人。生於嘉慶廿四年(
公元1819)。清同治三年中甲子科郭尚品榜舉人。道光17年(公元1837),十九歲時首次來台。
道光22年再度來台,定居於苗栗銅鑼灣樟樹林莊雙峰山。同治8年淡水廳同知陳培桂邀吳子光協助編修淡水廳志,兩年後完稿。
吳子光終其一生從事地方教育,為晚清台灣著名學人,卒於光緒9年(1883年)。
include('../footbar_taiku.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