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入選為高中國文98課綱送部審定版本)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ㄓㄚˋ;一種祭禮,於歲末大祭萬物。孔子參與蜡祭,擔任助祭),
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大慨
是為了魯國而感歎)。言偃在側曰:
「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夏
、商 、周三代賢君當政),丘未之逮(及)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現在大道已無法實行, 天下成為一家一姓的天下),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天子諸侯讓子弟世代承襲爵位,
認為合於禮制。)。城郭溝池以為固,
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
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選也(都是這時代的代表人物)。此六君子者,
未有不謹(謹慎)於禮者也。以著其義,
以考其信,著有過(明白指出百姓的過錯),
刑仁講讓,示民有常(標榜仁愛,講求禮讓,使百姓能有常規可循)。
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若有人不遵守規範,即使是有權勢,也會
被罷黜,百姓都會視其為禍害。) ,是謂『小康』。」
《禮記》是西漢戴聖所編定,內容是先秦儒家論文的彙編,並非一時一人的著作。
這些篇章大多寫於春秋戰國時代,反映先秦古制,其記錄了孔子言論或孔子弟子對孔子思想的見解,
部份篇章則是秦漢時的儒家學者所撰。
include('../footbar_taiku.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