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行篇第三十(節選)

荀子

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

曾子曰:「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不要自己 疏遠自己家族而親近外人),無身不善而怨人(不 要自己行為不好而反而怨恨別人),無刑己至而呼天(不要 等到遭受刑罰時才呼天求救)。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遠乎!刑己至而呼天 ,不亦晚乎!《詩》曰:『涓涓源水,不雍不塞。轂(車輪中心 穿軸的部份)已破碎,乃大其輻(連結轂與車輪外 圈的直木)。事已敗矣,乃重太息(反覆嘆息)。』 其云益乎?(這樣有什麼用處呢?)


曾子病,曾元(曾子的兒子)持 足,曾子曰:「!志之(誌之,記住它)! 吾語汝。夫魚鱉黿鼉猶以淵為淺而堀(窟; 挖洞穴)其中(魚鱉認為深潭還是太淺, 還要挖洞躲藏起來),鷹鳶猶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鷹鳶 認為高山還是太低,還要在上面築壘窩),及其得也必以餌(會被人 類捕捉到,一定是由於受到誘餌)。故君子能無以利害義,則恥辱亦無由至矣。」


曾子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見敬者, 吾必不長(善也;對人尊敬)也; 臨財而不見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怎能埋 怨別人呢?)怨人者窮(指無能;窮困), 怨天者無識。失之己而反諸人(自已有錯,卻反而責怪別人),豈不亦迂哉!」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報,有子而求其孝, 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聽令,非恕也。士明於此三恕,則可以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 死無思(無人思念)也;有而不施, 窮無與也(窮困時也無人來幫助)。 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


荀卿(約西元前313至235年),名況,字卿,趙國郇邑人,戰國後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人稱荀子。漢朝人避宣帝諱,又稱其為孫卿。荀子是繼孔子、孟子以後大儒,並把法家思想注入儒學。 《荀子》一書,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影響深遠。荀子曾經遊歷燕齊楚秦,曾在齊下講學著書, 後離楚赴楚,任蘭陵令。後卒於蘭陵。著名的法家人物韓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

《荀子》一書,經西漢末年劉向校定,該書共三十二篇,除《大略》、《宥坐》、《子道》、 《法行》、《哀公》、《堯問》為弟子所述,其它各篇都是荀子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