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坐第二十八(節選)

荀子

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欹,音|,傾斜不正; 欹器,一種傾斜不易放 平的容器)焉,孔子問 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 (古代君王放在座位右邊的容器, 以做為警惕自己的器物)。」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 虛則欹(容器沒裝水就會傾斜),中則正(注入一 半則容器平正), 滿則覆(注滿水則容器會翻覆)。」 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 虛而欹。孔子喟然而歎曰:「吁,惡(烏;焉)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 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聖知(智), 守(保持)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 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退;謙遜)而 損之(謙讓)之道也。」


孔子南適,厄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沒有熟食),藜羹(一種野菜)不 糝(ㄙㄢˇ;以米調和羹或其他食物而製成的食品;此指野菜湯裡都沒有米粒),弟子皆有飢色。 子路進而問之曰:「聞之,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 今夫子累德積義懷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隱(隱蔽;此指窮困)也? 」孔子曰:「不識,吾語女(汝)。 女以知者(智者)為 必用邪?王子比干不 見剖心乎?女以忠者為必用邪?關龍逢不見刑乎?女以諫者為必用邪?吳子胥不 磔(ㄓㄜˊ;被撕裂身體)姑蘇東門外乎?

夫遇不遇者,時(時機)也;賢不肖者,材(才能)也; 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多矣!由是觀之,不遇世者眾矣,何獨也哉?且夫芷蘭生於深林, 非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之學,非為通(顯貴)也,為窮而不困, 憂而意不衰也(處於憂患而意志不衰),知禍福終始 而心不惑也。

夫賢不肖者,材也;為不為者,人也; 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時,雖賢,其能行乎?苟遇其時,何難之有? 故君子博學深謀,修身端行,以俟(等待)其時。」


孔子曰:「,居(坐下來),吾語女(汝)。 昔公子重耳霸心生於越王句踐霸心生於會稽齊桓公小白霸 心生於(晉文公重耳、齊桓公小白、越王句踐的霸心都是在 逃亡或窮困潦倒時所立下的)。故居不隱(窮困)者思不遠, 身不佚(奔波)者志不廣。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桑落,桑葉枯落;指去世;意指孔子雖困於當世,但可以得志於後世)


荀卿(約西元前313至235年),名況,字卿,趙國郇邑人,戰國後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人稱荀子。漢朝人避宣帝諱,又稱其為孫卿。荀子是繼孔子、孟子以後大儒,並把法家思想注入儒學。 《荀子》一書,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影響深遠。荀子曾經遊歷燕齊楚秦,曾在齊下講學著書, 後離楚赴楚,任蘭陵令。後卒於蘭陵。著名的法家人物韓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

《荀子》一書,經西漢末年劉向校定,該書共三十二篇,除《大略》、《宥坐》、《子道》、 《法行》、《哀公》、《堯問》為弟子所述,其它各篇都是荀子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