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略第二十七(節選)

荀子

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

水行者表深(管理涉水的地方,要標示水的深度),使人無陷; 治民者表亂(標示出治亂的行為標準),使人無失,禮者, 其表(標誌)也。先王以禮義表天下之亂; 今廢禮者,是棄表也。故民迷惑而陷禍患,此刑罰之所以繁(多)也。


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故家五畝宅,百畝田,務其業,而勿奪其時,所以富之也。 立大學,設庠序(ㄒ|ㄤˊ ㄒㄩˋ;庠與序, 皆為古時學校的名稱),修六禮,明七教,所以道(導)之也。 《詩》曰:「飲之食之,教之誨之。」王事具矣。


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 雖堯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義也。 雖桀紂不能去民之好義,然而能使其好義不勝其欲利也。 故義勝利者為治世,利克義者為亂世。上重義,則義克利;上重利,則利克義。


君子隘窮(被窮困所困扼)而不失(不失君子之德), 勞倦而不苟,臨患難而不忘細席(平日)之言。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無日不在是(君子沒有一天不堅持做正確的事)


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於琢磨也。《詩》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謂學問也。 之璧(和氏壁), 井里(鄉里;指偏僻山野)之厥(石塊)也, 玉人琢之,為天子寶。子贛(子貢)季路(子路)故 鄙人也,被文學,服禮義,為天下列士(成為天下所稱頌的士人)


荀卿(約西元前313至235年),名況,字卿,趙國郇邑人,戰國後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人稱荀子。漢朝人避宣帝諱,又稱其為孫卿。荀子是繼孔子、孟子以後大儒,並把法家思想注入儒學。 《荀子》一書,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影響深遠。荀子曾經遊歷燕齊楚秦,曾在齊下講學著書, 後離楚赴楚,任蘭陵令。後卒於蘭陵。著名的法家人物韓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

《荀子》一書,經西漢末年劉向校定,該書共三十二篇,除《大略》、《宥坐》、《子道》、 《法行》、《哀公》、《堯問》為弟子所述,其它各篇都是荀子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