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論篇第二十(節選)

荀子

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

夫樂(音樂)者,樂(快 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 而人之道(為人的道理),聲音、動靜、 性術(性情行為;指思想感情)之變, 盡是矣。故人不能無樂,樂則不能無形,形而不為道,則不能無亂。先王惡其亂也, 故制雅頌之聲(雅頌樂曲)以 道(導)之,使其聲足以樂 而不流(流於淫邪), 使其文(音樂節奏)足以 辨而不諰(ㄒ|ˇ;窒礙), 使其曲直(樂曲曲折直)繁 省(繁簡)廉肉(剛 柔)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氣無由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而墨子非之(墨家思想反對音樂),奈何?

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 鄉里族長之中,長少同聽之,則莫不和順。故樂者,審一(審 定基本的音)以定和(使樂曲和諧)者也, 比物(配上演奏的樂器)以飾 節(調飾音樂節奏)者也,合奏 以成文(音樂樂曲)者也; 足以率一道(指人之道),足以治萬變。 是先王立樂之術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墨子曰:「樂者,聖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提倡音樂),過也。」 君子以為不然。樂者,聖王之所樂也, 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夫民有好惡之情,而無喜怒之應則亂;先王惡其亂也,故修其行,正其樂,而天下順焉。 故齊衰(ㄗ ㄘㄨㄟ;一種喪服,以粗麻布製成, 因其縫齊,故稱齊衰)之服,哭泣之聲,使人之心悲。 帶甲嬰(戴)(ㄓㄡˋ;頭 盔), 歌於行伍,使人之心傷;姚冶(|ㄠˊ |ㄝˇ;美艷)之容,鄭衛之 音(春秋時代鄭國與衛國的靡靡之音), 使人之心淫;紳端(紳,古代貴族束於腰間的帶子;端,周代黑色的禮服)章 甫(一種古代的禮冠),舞《韶》(韶樂)歌 《武》(武曲), 使人之心莊。故君子耳不聽淫聲,目不視邪色,口不出惡言,此三者,君子慎之。

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亂生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治生焉。 唱和有應,善惡相象(相隨感應而成風氣), 故君子慎其所去就(取捨)也。君子以鐘鼓道志, 以琴瑟樂心(悅樂心志),動以干 戚(使用盾和板斧道具來運動肢體),飾以 羽旄(使用羽旄道具來裝飾舞蹈), 從以磬管(樂器)。 故其清明象(類似)天, 其廣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於四時。故樂行而志清, 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

故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 則惑而不樂。故樂者,所以道樂也;金石絲竹(樂器總稱;泛指 音樂),所以道德也;樂行而民鄉(向)方 矣(百姓趨向正確的道路)。 故樂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荀卿(約西元前313至235年),名況,字卿,趙國郇邑人,戰國後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人稱荀子。漢朝人避宣帝諱,又稱其為孫卿。荀子是繼孔子、孟子以後大儒,並把法家思想注入儒學。 《荀子》一書,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影響深遠。荀子曾經遊歷燕齊楚秦,曾在齊下講學著書, 後離楚赴楚,任蘭陵令。後卒於蘭陵。著名的法家人物韓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

《荀子》一書,經西漢末年劉向校定,該書共三十二篇,除《大略》、《宥坐》、《子道》、 《法行》、《哀公》、《堯問》為弟子所述,其它各篇都是荀子自著。